12.06 谋道镇青沙塘村:“112”产业模式让村民富起来

初冬时节,谋道镇青沙塘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不少村民挥动着锄头,正在挖着大黄。


近年来,青沙塘村尖刀班着力挖掘产业发展方式,根据村里的具体情况制定了“112”产业模式,即1个长期产业1个中期产业2个短期产业的模式,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3组村民彭富权原本因病欠了47000元外债,近年来,通过开办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不仅还清了外债,每年净收入还可达8-10万元。


2015年,在外务工的彭富权准备返乡创业,开办专业合作社,然而在合作社刚起步时,却意外摔断了腿,因灾被纳入了贫困户。

谋道镇青沙塘村:“112”产业模式让村民富起来

彭富权在地里


“当时脚摔了心情就茫然了,想着自己真是没出息,后来想着还是要奔发展,村干部也来宣传,说‘人残志不残,残疾人也可以创业’,于是我就又开始搞了。”村干部的鼓励让彭富权振作起来。


2017年,

彭富权重振信心,

成立了富华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以牲猪养殖为主,

同时发展中药材种植。


2018年-2019年,青沙塘村引进利川市远志药业有限公司和利川市鹏腾农业开发公司进行市场对接,采取订单式农业模式帮助该村的产业发展。


针对彭富权的情况,村尖刀班帮助其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申请了无息贷款5万,还帮助他向利川市就业局申请到了一定的创业补贴。


谋道镇青沙塘村:“112”产业模式让村民富起来

彭富权正在查看牲猪


在村尖刀班的帮助下,彭富权扩大了合作社规模,除原有的牲猪养殖外,还承包了4亩鱼塘,发展了中药材20亩,其中从贫困户手中流转13亩土地,带动了老百姓一起发展。


如今,

彭富权的专业合作社共有7户村民参与,

其中5户为贫困户,

均已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成功。


“我原来只搞养殖,尖刀班宣传产业要长短结合,后来就养殖和种植一起发展。搞中药材不要自己操什么心,种子和回收都是政府负责,所以我有信心越搞越好!”村里为了鼓励大家发展产业,提供了不少扶持和帮助,彭富权觉得产业发展的未来很有希望。


青沙塘村尖刀班为该村选择的长期产业是“汶川李”经果林,中期产业是中药材种植,短期产业则是圆椒等蔬菜种植。


村民如果发展经果林,可以以1元每根的价格拿到原价5元每根的种苗;如发展中药材产业,则可以免费领取种子。今年,尖刀班还在努力筹集资金,争取可以面向村民免费发放经果林种苗。


同时,尖刀班还请来汶川的技术员面向全体发展产业的村民培训种植技术,保障他们无忧发展。


在青沙塘村,

村民们除了可以直接流转土地参与产业发展外,

在村集体的产业园内,

他们还可以通过务工获得一定收入。


谋道镇青沙塘村:“112”产业模式让村民富起来

张忠厚和村民们在中药材基地打零工


村民张忠厚就在产业园打零工,“我在产业园做工一年可以得5000元钱,主要是人老了,出远门不行,再加上我脚不行,去外地打工就更是不行。”工作强度尚可,又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张忠厚对每年5000元的收入相当满意。


目前,青沙塘村已发展中药材50余亩,蔬菜30余亩,其中药材在当年就能实现收益,园椒每年亩产值则可实现2000-3000元收入。


“长短产业搭配,要让农民年年都有收入,都能增收致富!”谋道镇青沙塘村党支部书记姚艺表示,要通过“112”产业模式让村民都富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