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石城推進“清河行動”打好碧水保衛戰

  近日,石城縣對區域水環境質量進行全面檢測,結果顯示:贛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水質穩定在I類水質;縣域“五河”源頭2個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高於贛州市平均水平;全縣主要飲用水源地、縣城出境斷面、流域內水功能區及鄉鎮跨界水質均穩定在Ⅲ類以上,達標率100%。這是該縣縱深推進“清河行動”,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帶來的戰果。

  石城是贛江的發源地,每年為贛江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優質I類水源,境內山塘水庫眾多、水系發達,全縣共有大小河流142條、各類水庫48座、重點山塘120座。為保護好贛江源頭的一泓清水,該縣設立縣鄉村三級河長279名、河道巡查員131人、河道保潔員486人,強化日常監管,提升治水效率。配套建立“互聯網+河長制”智慧信息平臺,全面提升河湖管護智慧水平。今年以來,三級河長開展巡河5600多次,及時解決處置易造成水環境汙染問題109個。創新河長管理機制,組建黨員護河志願服務隊12個,利用節假日開展水生態環境巡查整治,打撈河道雜物,撿拾岸邊垃圾,300多名“紅色義工”共建美麗河道。公開聘用“民間河長”15名,發揮“民間河長”對河湖管護的志願作用,當好治河護河的宣傳員、聯絡員、巡查員、示範員和監督員,成為各級河長的有益補充。

  同時,該縣把清理整治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破壞河道的亂象,作為推動河長制工作的首要內容和淨化河湖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態的必要手段,積極實施贛江支流琴江岸線“清河行動”,大力開展“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優化行政監管服務,加強對水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侵佔水域岸線、擅自取水、排汙、傾倒廢棄物、電魚炸魚等破壞河道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今年以來,全縣共查處非法採砂15起,整治屯砂場4處;強制清除亂佔河道岸線栽種蔬菜、搭建圍欄、傾倒建築垃圾5處,排查亂佔河道建房2起。嚴厲打擊飼料養魚肥水養魚行為,依法關停養殖場8家,養殖總面積1600平方米;開展牛蛙養殖汙染源整治,關停牛蛙養殖場15家,拆除養殖面積419.3畝。全縣48座水庫全部退出飼料養殖,實行人放天養,轉入生態養殖的良性發展軌道。

  此外,出臺《石城縣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實施方案》,對全縣41座現存水電站全面開展整改行動,在贛州市率先完成“綠盾行動”小水電拆除整改任務,順利通過國家相關部委的聯合抽檢。

  (魏小霞 餘華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