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男人被問“老媽和老婆同時落水先救誰”,怎麼回答都會送命;媽媽被問陪娃重要還是事業重要,分分鐘都能淚流滿面。

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從來不會因為你是媽媽而降低要求和門檻,年幼的孩子也不會因為媽媽要上班就沒有陪伴和教育需求。

一邊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一邊是母親的本能和責任,咱們職場媽媽,一天24小時都像是在走平衡木。隊友強大的還好說,萬一遇上豬隊友,還要增加一項額外的調教工作,真當是難上加難。

不過今天可不是來和大家吐個槽然後自怨自艾的,今天的文章絕對正能量,並且會讓大家收穫滿滿!

我的媽媽朋友中,有幾個“超人媽媽”,工作上一直在線,孩子也教育得倍兒優秀。一樣的時間少得可憐,一樣的娃兒需求不斷,在我和她們比較深地聊完後,我發現她們的共通點是找到了那個“能撬起地球”的支點,而這個“支點”,就是充分利用好孩子睡前的黃金一小時(半小時也OK)。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這麼說可能你要疑惑了,都已經是睡前一小時,嗨玩和知識灌輸似乎都不那麼合適,這時候除了安安耽耽讀個繪本,難道還有別的事情好做?當然有,“超人媽媽”不約而同地把和娃聊聊天放在了第一位。

當然這可不是扯點兒閒話這麼簡單,“超人媽媽”們和娃的閒聊,往往夾帶了許多小心機,既有效彌補不能長時間陪娃帶來的親子聯結上的缺憾,同時又讓家庭教育氛圍變得更輕鬆可控。

不做隱形媽媽,開啟睡前聊天模式

我身邊的文案朋友還蠻多的,小雨媽媽就是之一。早些年,小雨媽媽在紙媒做記者,後來轉型新媒體,日常工作節奏一直都是忙忙忙。
小雨三歲的時候,小雨媽媽換了份路途更加遙遠的工作,開車要一小時左右,萬一遇上堵車,路上花多少時間就很難說。每天掐著點下班,到家最早也要七點多,吃個飯、處理好洗碗抹桌一類的瑣事,再給孩子洗個澡,離睡覺的點已經很近了。“那時候小雨剛上幼兒園,接送都靠爸爸,我管她的時間真的很少。”小雨媽媽說,因為不想在孩子成長中成為一個隱形人,所以就一心想著,要抓緊睡覺前的這點時間陪娃聊聊天。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小雨媽媽強迫自己,晚上8點之後手機必須進入靜音狀態,放下一切事情全身心地陪娃聊天。一開始,聊天的目的很簡單,主要是引導小雨說一說一天下來都有什麼煩惱和喜悅,充分了解她在幼兒園裡的情況。
“幼兒園孩子多,老師肯定沒精力很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孩子的很多小情緒、小情感還是需要做父母的去‘接住’,就算再忙,也要給娃一個可以傾訴和分享的出口。”為了讓聊天變得不那麼程式化,小雨媽媽用過很多辦法,比如先說說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好玩的或是委屈的都拿出來和娃分享,當她主動去講自己的一天,孩子往往很容易就放下包袱被帶入進來,聊聊自己在幼兒園裡的情況。“很好玩的,小班的娃會告訴你,怎樣做才能在吃完一個雞翅的情況下多加一個雞翅。”童言童語中是孩子無處不在的小心思,有關於吃吃喝喝的竊喜和苦惱,也有交友的困惑,更有學到的一些小本領。因為每天都有機會說說心裡話,小雨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工作忙碌有什麼大的變化。而且,因為經常圍繞幼兒園裡的情況在聊天,小雨情緒上的微妙變化都能被媽媽悉數Get到,給到針對性的支持也更為及時。

高段位閒聊,處處都是小心機

小雨的幼兒園生活適應得很快,小雨媽媽看重的睡前聊天,也隨著孩子進入新的階段有了更為深入的聊法。其中最常做的,就是熄燈後躺在床上,一起復述一下當天讀過的繪本,或是信馬由韁地進行一些口頭的故事創編。
“複述繪本故事其實是有難度的,我用了比較迂迴的方法,一開始並沒有對小雨提要求。”在媽媽眼裡,小雨其實是個非常喜歡聊天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也是比較好的,但媽媽還是認為複述故事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所以一開始其實都是她自己佯裝回味無窮,去回憶回憶當天看過的繪本。
“聽我哪裡講得不太對,她就會插進來糾正。”其實,媽媽講得不對的地方,很多時候不過是故意挖了個“坑”,這些“坑”挖得天衣無縫,小小的小雨自然很難識破,所以她的心理活動往往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呀,媽媽你說錯了”,因此而倍有成就感。有時複述到某個細節,媽媽會故意這樣說,“哎呀,剛才書裡是怎麼說的呀,媽媽忘記了,小雨還記得嗎?”不用說,孩子的好記性立馬就發揮作用,巴拉巴拉幫媽媽把“忘記”的片段接過去。就這樣一點點挖“坑”,一點點引誘,到中班階段,小雨在幼兒園裡上臺講個故事已經毫無壓力。再後來,小雨媽媽和小雨之間的睡前聊天,自然而然地進階到了故事創編,有時是圍繞當天的繪本進行改編,有時乾脆是天馬行空的原創。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在她們的睡前聊天中,出現過窗簾姑娘、風精靈、陽臺爺爺、沙發阿姨等許多角色,也有過“客廳客廳你好,你為什沒有煩惱”一類的即興兒歌接龍,這些睡前聊天內容,明面上看看也很尋常,但帶給孩子的成長營養卻是難以忽略的。現在小雨已經上二年級,口頭編過的原創小故事多到數不清,她最喜歡的是語文老師經常會在長假或寒暑假佈置的自選作業,比如就某個主題寫一個完整的小繪本。這種對許多低年級孩子來說蠻頭疼的任務,小雨總是興致勃勃地去做,完成度通常都會比較高。

從小聊到大的娃,真的會不一樣

睡前聊天模式,是許多追求高質量陪娃的職場媽媽不約而同的選擇。我另一個朋友佳佳媽媽,也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睡前和娃扯些“廢話”的習慣。只不過,她堅持的時間更長更久,投射在孩子身上的“效果”也更具代表性,更有說服力。
佳佳媽媽是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畢業的法學、新聞雙料高材生,畢業後在某法院從事一份相當嚴肅的工作。和我們對公務人員的一般印象有所不同,她平時在單位裡特別忙,出差加班都是常有的事,累起來扛不牢的時候也像我們這些碼字的人一樣,靠咖啡續命。由於工作很忙,佳佳媽媽陪娃的時間也只能用稀缺來形容,每天和娃好好相處的時間其實也就睡前那一會兒是可以保證的。和小雨媽媽一樣,佳佳媽媽也是睡前聊天模式的資深實踐者,只不過一開始支持她這麼做的緣由有所不同。女兒還很小的時候,佳佳媽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女兒哭鬧,只要說一些她沒聽過的詞彙,哭聲就會戛然而止。所以,在佳佳還是小寶寶的時期,她就養成了一有空就對那個小人兒說說話的習慣。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後來長大一些了,她希望能夠更瞭解孩子的狀態和想法,所以約定好每天睡覺前都要談一談心。母女間的聊天習慣,就這樣一路堅持下來,隨著孩子長大,聊天涉及的內容自然而然就豐滿起來,而且不斷在“轉型升級”。按佳佳媽媽的說法,孩子越長越大,她更多的是抱著給自己補課的心態和孩子天南海北地聊天,有時候聊書本,有時候聊報紙新聞,有時候聊電影,有時候聊八卦,孩子接觸到的萬事萬物都是上好的聊天素材。比如,她們基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的閒聊,是下面這樣的話風:

佳佳:媽媽,今天有同學說,天命就是“目標”,我覺得好像有點淺薄呢。佳佳媽媽:是啊,“天命”應該是比目標更神秘的東西吧。命中註定,上帝讓你在世間要完成的使命。佳佳:其實命中註定有兩種理解:悲觀的理解是無能為力,人的命,天註定;樂觀的理解就像撒冷之王說:“當你要完成你的天命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助你。”佳佳媽媽:是啊,當聖地亞哥出發,天地萬物都在祝福他。羊群、老人、沙漠、鍊金術士。這就像那一年我們在臺灣大學看到的一句話:“如果你愛得夠深,萬物都會與你談心。”佳佳:媽媽,其實,我覺得不是羊群和沙漠教會了他什麼,而是他自己學會的。就像朱熹說的格、物、致、知。佳佳媽媽:是啊,當你沉浸於你的天命之中,你的所思所想就和周圍環境彼此回應,並且能夠吸納萬物精華,走上一條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道路,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佳佳:這本書雖然神秘兮兮的,但是充滿了哲學。我長大了要去學哲學,你不會有異議吧?
佳佳媽媽:哲學,在希臘文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愛智慧。如果那是你的天命,我攔都攔不住,何況那是智慧之學呢。佳佳:其實,我更想學的是鍊金術,可惜沒有鍊金學。你說鍊金術士怎麼不直接教他們鍊金術啊?佳佳媽媽:直接教,哪裡學得會啊?紙上得來終覺淺,你看那個英國人,天天看書沒有行動,嚴重的學院派,所以鍊金術士才沒看中他?實踐才能出真知。佳佳:這就像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媽媽,那你說你看完這本書有什麼感想啊?佳佳媽媽:其實我也覺得這本書神秘兮兮的。但就是因為這種陌生感,還是給我很大震撼。最初在看書時,我一次次省視自己的生活:你的天命是什麼,你是否在辛苦跋涉中忘記了它?就像那個水晶店老闆,害怕改變現狀,不敢去完成自己的天命?這就有點像前些年我看一本長篇愛情小說,桐華根據《山海經》改編的《長相思》,小說裡的愛情,經歷人、鬼、神幾百年的輪迴,但一直不離不棄。那時我就開始懷疑人世間是否有這樣生死相依、蕩氣迴腸的愛情?如果有,那我自己是否在茫茫人海中草草結婚,而沒有等到世間唯一的那一個?
佳佳:哎呀,媽媽,這個你大可不必反省啦,不能因為等待最後的月亮錯失現在的星星呀,不然你的夜空如何點亮啊?何況你們的婚姻已經很完美,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個像我這樣的愛情結晶。媽媽:也是啊,和你們一起雲遊四方,尋找寶藏,也是我的天命吧。

此時剛上五年級的佳佳,思辨能力已經讓人刮目相看,母女間的閒聊,已升級成一場靈魂對話。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佳佳媽媽和佳佳參加學校的閱讀分享活動

從小習慣和媽媽聊天的佳佳,除了思辨能力突出,情商也很高。就比如,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閱讀經驗分享活動,原本是她和媽媽一起展示交流,但她卻通過轉述一兩句爸爸說過的話,輕輕鬆鬆就把原本不在場上的爸爸也帶了進來,讓聽者心下恍然,原來“這個愛思考愛閱讀的娃,除了有一個稱職的媽媽,還有一個同樣稱職的爸爸”。爸爸那一邊呢,聽完的內心感受,恐怕真的是“女兒值得”。

認清這點,每個媽媽都是優秀陪聊師

談及和孩子聊天的感觸,佳佳媽媽說起了自己的媽媽,也就是佳佳外婆。

佳佳外婆已經70多歲了,有天一大早給佳佳媽媽發來語音說,“和孩子就是要說些開心的話,說些‘流言蜚語’,不要總是學習學習幹這幹那的,像指揮犯人一樣。”

細問才知,原來70多歲的老母親說這段話是有背景的,因為家裡的兩位哥哥,“只會有一說一,不懂開心”。比如,老母親有時聽見哥哥放屁想逗樂一下,隨口來一句“今天吃多了吧”,哥哥完全不能領會到老母親的幽默,而是一本正經地回答“沒有吃多”,以及為什麼說沒有吃多。

“兩兄弟完全不會說‘廢話’的,也難怪,那時我們都忙著下地幹活回家做飯,哪有時間和他們講‘廢話’,總在下命令‘老大扯柴去,老二打水去’。”老母親原來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呢,佳佳媽媽說,有那麼一瞬間,她覺得自己和母親在認知上有了深度的交匯,她一直很看重的和娃聊點“廢話”,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為了避免像上一代人那樣,因為種種不得已在家庭教育上留下這樣那樣的遺憾。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其實,在和孩子聊點“廢話”“閒話”這件事情上,從現實環境上來講,我們與上一代父母的處境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現代都市生活的忙碌和疲憊,同樣很容易就會讓我們喪失掉每天和娃聊聊天的耐性。

太多太多的父母,漸漸就成了那種不懂傾聽和交流的大人,武斷叱吒,哪還能尋得半點溫柔的堅定?也正因為這樣,那些有方法、有堅持的“陪聊”媽媽,會讓我覺得特別的難得。

當然,除了耐性,要成為孩子人生中合格的陪聊,一定是有能力要求的,而且這種能力的要求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變得越來越高。就比如前面呈現的佳佳媽媽和佳佳的那一段圍繞書本的閒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絕不僅僅是閒扯,這背後有對媽媽共情能力的要求,知識儲備的要求,更有眼界和視野的要求。

說到底,這些要求最終都與我們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關。我們不能強求自己一下子就能化身學霸式陪聊,但伴隨孩子成長的途中,由淺入深的學習心態,是一定要有的。

就拿佳佳媽媽來說,她和佳佳之間的“閒聊”也不是一上來就切入到前面那種“哲學思辨”模式,她也曾是那個和佳佳一起,在地球儀上開闢無數條虛擬航線,逾越各種現實阻隔,佯裝遊遍全世界的“幼稚”媽媽。

她自詡為“地理盲”,但就是憑著渾身是戲的本領,和樂於查證的開放心態,和當時還年幼的女兒,從莫須有的丹麥國王一路扯到杭州特產。

和娃這麼聊天,直接決定他的高度

小雨媽媽也說,她和孩子的睡前閒聊中,常常會涉及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常識,如果是在自己認知範疇之外,她通常會把這些當作一個未知的懸念,留待第二天“補課後”,變成下一次閒聊中的新談資。

OK媽最後說:

曾經聽過一位教育界大咖的講座,她幽默地說,“趁你們的孩子還在9歲以前,比較好‘騙’,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這個時間段,多‘騙騙’他們。”她口中的“騙”,其實說的就是爸媽在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善於運用孩子容易聽得進去的“話術”去支持、鼓勵、鞭策和督促。

看似輕輕鬆鬆卻有目標的睡前聊天,“話術”需要學習,支持“話術”的知識、格局和心態,同樣也避免不了學習。

無論是哪個“超人媽媽”,其實都在用實踐告訴我們,陪娃聊天的入門技巧並沒有多少難度,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媽媽的陪聊技法一定會是個同步精進的過程。當媽是一場修行,很顯然,當一個會陪聊的媽媽,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