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巡視巡察】實打實,破解監督難題

巡察工作的方向在基層、重點在基層。監督對象和監督內容的“基層屬性”,決定巡察工作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巡視的經驗做法,而是必須立足實際,不斷探索有效管用的監督實招。正如趙樂際同志在市縣巡察工作推進會上所說,要堅持問題導向,總結運用實踐經驗,不斷提高巡察工作質量。深入貫徹會議精神,各地堅持實打實、硬碰硬,積極探索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巡察整改不實等問題。

養豬場的“民心賬”

金秋時節,江西省新餘市高新區施家村的農田裡,沉甸甸的稻穗笑彎了腰,在陽光下散發著陣陣稻香,好一派迷人的豐收景象。然而誰能想到,去年此時,這裡的村民還在為嚴重歉收的莊稼一籌莫展。可喜的變化,因高新區今年開展的一次養殖業專項巡察而起。

巡察為啥盯向養殖業?高新區黨工委負責同志說,這是把政治監督寓於具體工作的一次實踐。“黨中央要求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當地養殖業的不規範發展已經成為影響環境的突出問題,所以決定由此入手,開展專項巡察。”

這一天,巡察組工作人員剛來到施家村,就聽到村民反映,水稻田被上游的由由養豬場排放的汙水汙染,去年打出來的稻穀全是秕穀,莊稼嚴重減產。工作人員順藤摸瓜,發現該養豬場在糞汙處理過程中確實存在糞便廢水滲漏現象,汙染了周邊環境。

阻礙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影響群眾切身利益,養豬場的問題不是小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巡察組立即將問題線索移交區紀檢監察部門。該區紀檢監察工委及時督促當地政府對涉事養豬場關停整頓,並分別對負有監管責任的村黨支部書記、鎮政府分管領導給予黨紀處分或組織處理。

養豬場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通過這次專項巡察,全區共拆除禁養區、限養區養殖場526家,啟動可養區畜禽養殖場生態化改造72家,全區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換來了群眾的真心點贊。

“流到田裡的水變清了,也不臭了,你看這莊稼長得多好!”施家村村民彭小伶望著金燦燦的稻田高興地說。(歐陽小和)

村路變身24小時

“俺村有條‘水泥路’,不是水來就是泥……”不久前,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委第二巡察組對門樓張村開展村(社區)巡察,村民們調侃村路的順口溜,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巡察組實地考察發現,作為村民生產生活的必經道路,這條路由煤渣墊成,路面破損嚴重,崎嶇不平,雨後還會形成很多水坑,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安全,不少村民反映曾在這條路上跌倒甚至摔傷。

“村路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巡察組組長耿衛華說,巡察必須著力發現這樣的問題,並且推動徹底解決。

巡察組召集村“兩委”談話,得知該村北部有一煤渣廠,廠裡的大車經常從這裡路過,把原有路基壓壞後,就簡單鋪層煤渣,長此以往,道路就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查明原委後,巡察組與村“兩委”、煤渣廠負責人溝通協調,下發整改建議書,要求儘快鋪平道路,保障群眾日常出行。門樓張村多方籌資1萬餘元,調用8名工人和2臺壓路機,加班加點,用時一天一夜,終於把這段500餘米的煤渣路壓平,並進行了修整。目前,道路已經維修完畢,群眾可以正常使用。

“好幾年沒解決的問題,沒想到這次一天就修好了。你們給村裡辦了一件大好事!”村民王留柱對巡察組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巡察工作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不能搞花拳繡腿。我們要通過抓好這樣一件件小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信任和信賴。”衛東區委巡察辦主任景利英說。(朱彥紅 和佳佳)

“硬茬兒鄰居”的鐵面監督

“18名非在編人員工資由三國公司負責發放……”

赤壁市環保局黨組負責人沒有想到,黨組成員會議筆記裡再普通不過的一句話,竟成為巡察組發現問題的突破口。

故事發生在湖北省咸寧市,為了破解基層熟人社會監督難題,該市探索開展了跨縣域異地交叉巡察。期間,以嘉魚縣委巡察組為班底組建的咸寧市委交叉巡察二組,來到毗鄰的赤壁市,對市環保局開展政治巡察。

“人頭”不熟,沒有了“人情網”的束縛,巡察組敢於鬥爭、敢於監督,再細小的問題也不放過。對於會議筆記裡的疑點,巡察組組長張曉萍決定細究到底。

“三國公司”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赤壁市環保局人員工資在這裡開支?為了弄清楚其中的貓膩,巡察組迅速兵分多路展開調查。多方約談、查工商登記、查會議記錄、查公司賬目……巡察組馬不停蹄,通過層層抽絲剝繭,終於揭開謎底。原來,三國公司指的是赤壁市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其3名股東均與赤壁市環保局關係密切,該局除在該公司開支員工工資外,還存在報銷招待費、收取服務費等其他問題。巡察還未結束,巡察組就將相關專題報告按程序移交給赤壁市紀委。

交叉巡察的威力不止於此。看到巡察組動真碰硬、勇於“找茬”,赤壁市環保局感受到壓力,在巡察期間主動自查自糾,對位於S319省道的某礦石粉廠、碳酸鈣有限公司、礦粉廠、氧化鈣廠等4家汙染企業依法關停,使這個久拖不決的環保難題得到徹底解決,附近的居民們再也不用擔心“吃”粉塵了,紛紛拍手稱快。(狄金壁)


【巡視巡察】實打實,破解監督難題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深入科研生產一線調研指導巡察整改工作。

科技“跨界”巡察整改

如何有效推動巡察整改,是不少地方和單位在巡察工作中努力破解的難題。作為曾經鑄就東方紅一號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衛星這中國航天發展三大里程碑的誕生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巡察整改與信息技術“跨界融合”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不久前的一天,正在進行巡察整改的研究院下屬某單位,給黨委巡察辦打來求助電話:“請問巡察反饋的第35條問題,制度之間不匹配的問題,能幫我們介紹得具體一點嗎?”

如果在過去,這個問題足以讓巡察辦的工作人員撓頭——翻底稿、找人問,費時又費力。如今,聰明的航天人開發出“巡察數據管理系統”,打開電腦,輸入關鍵詞,不用1分鐘就精準檢索出該項反饋問題的關聯底稿。

系統顯示,巡察組反饋的問題,是說該單位兩份關於合同管理的制度文件,對合同報價審批權限的規定不一致,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帶來風險。

當被清晰地告知文件名稱、有關條款和問題所指,問詢人員恍然大悟:“兩項制度當時由兩個業務歸口部門分別起草,我們馬上去溝通核對,查明問題立即整改!”

檢索的提速,只是數據平臺的優點之一。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藉助數據技術,實現巡察整改清單反饋下達、計劃制定、進展跟蹤、完成情況審批、完整數據歸檔的全面網絡化、信息化,為做好巡察整改“後半篇文章”插上科技的翅膀。

從院領導到整改單位負責人,可以依據權限,對整改進展和質量隨時查看、適時評審、聯合把關,實現了整改管理時段從“到時管”到“隨時管”,更加有力地推動問題解決。(曹金錫 葉峰屹)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3期《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