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中蜂活框養殖技術探討

作者:藺軍(甘肅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748100)

中 華 蜜 蜂 (A p i s c e r a n acerana ),簡稱“中蜂”,別名“土蜂”,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獨有寶貴蜂種。

一、中蜂的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蜂群由蜂王、雄蜂及工蜂組成。蜂王體最大,腹部長,卵巢發達,專營生殖產卵;雄蜂較工蜂稍大,頭呈球形;工蜂頭略呈三角形,有采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狀,有毒腺和蜇針。腹下有蠟板4對,內有蠟腺,分泌蜂蠟。

2.生活習性

特性:中蜂最大的特點是野性強,分群性強,蜂群易飛逃、易發生盜蜂。

生存環境:適宜于山區、半山區飼養,耐寒性較強。生存能力:飛行敏捷,善於躲避敵害。

採集性:中蜂勤勞,節約飼料,工蜂嗅覺靈敏,善於採集零星分散的蜜粉源。

3.疫病防控

中蜂極少生病,但怕巢蟲,這是中蜂養殖最大的缺點。

二、中蜂活框飼養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中蜂飼養方法已不能滿足養蜂戶的需求。因此,根據中蜂的生物學特性,借鑑意蜂的活框養殖技術,對中蜂進行活框飼養。

1.針對中蜂易飛逃的特點,活框養殖應採用以下方法:

(1)缺蜜短粉時,中蜂易飛 逃,夏季缺蜜時及時開箱補充飼料。

(2)蜂巢沒有幼蟲時,中蜂易飛逃。針對蜂群中新王因陰雨等原因一直沒有交尾,導致產卵延遲,蜂群沒有幼蟲的情況,採取開箱補充幼蟲脾的方法進行預防。

(3)巢門正對光線直射時,中蜂易飛逃。中蜂有向光性,易引發中蜂追逐光線飛逃,放置蜂

箱時巢門避免光線直射。

(4)蜂王衰弱,中蜂易飛逃 。 中 蜂 蜂 王 出 現 產 卵 能 力 差時,及時培育和選擇優質蜂王。

(5)蜂群患病或巢蟲嚴重時,中蜂易飛逃。中蜂患病沒有被發現或沒有得到治療,或者中蜂咬舊脾造成箱內不清潔引發巢蟲,要及時治療或者定期給蜜蜂更換舊脾,保持蜂箱內部清潔。

(6)過於頻繁開箱檢查,中蜂易飛逃。頻繁開箱檢查時,新分蜂群蜂脾捆綁鬆散造成大量幼蟲死亡,蜂脾比例嚴重失衡。因此,新分蜂群儘量避免頻繁開箱檢查。

2.針對中蜂的生存環境,活框養殖採用如下方法:

(1)中蜂場的選擇:選擇在遠離工廠、公路,需蜜粉植物種類多,蜜源花期連續,沒有過長的斷蜜期,避開外界騷擾或震動干擾,有充足而清潔的水源。

(2)蜂箱的擺放:中蜂定向力差,易迷巢,在擺放蜂箱時,箱 與 箱 的 距 離 要 遠 些 , 前 後 交 錯,巢門方向錯落,避免中蜂群間相互錯投,造成鬥殺。

(3)防止接觸異味:中蜂嗅覺靈敏,對異味反應很敏感。製作蜂箱時選用無異味的木料,使用時在蜂箱內塗上少量蜂蠟,消除異味。

三、中蜂活框養殖技術

1.通過育王分蜂控制自然分蜂中 蜂 易 分 蜂 , 不 易 維 持 大群,通過育王來控制自然分蜂,否則影響蜂群的採集力。應根據當地蜜粉源和氣候條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積極、採集勤奮的特點,有計劃地進行育王分蜂,始終維持較強蜂群,有大量採集蜂投入採蜜,利用中蜂分蜂本能發展生產。

2.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蜂脾比例在自然狀況下,中蜂通過依靠蜂團密集和疏散來自行調節蜂巢的蜂脾關係。而在使用活框飼養後,則需要根據外界氣候變化和蜜源,合理地調整蜂脾的比例。

(1)早春氣候多變,應適當緊縮巢脾,使蜂多於脾,縮小框距,利於保溫。

(2)夏季天氣炎熱,保持群強、蜜足、蜂脾相稱,以安全越夏。

(3)冬季氣溫寒冷,蜂群內要保持脾稍多於蜂,蜂巢的中心部位為半蜜脾,外邊各放1張大蜜脾,以便安全越冬。

中蜂活框養殖技術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