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貨幣政策:由“鬆緊適度”變為“靈活適度”

權威解讀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貨幣政策:由“鬆緊適度”變為“靈活適度”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稱“會議”)在北京舉行,為明年經濟發展定下基調。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首次提出“科學穩健”把握逆週期調節力度,對穩增長政策的力度提出了限制性要求,意味著政策絕不是大水漫灌式寬鬆。同時,相比去年提出的逆週期調節,今年還專門強調要把握力度,就是要打消市場上關於大寬鬆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十年未變,但相較去年,今年會議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變了,從“要鬆緊適度”改成了“靈活適度”。不過,對流動性的表述並沒有改變,仍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此外,今年會議對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提出要求,即要“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在經濟學家鄧海清看來,“靈活適度”空間更大,是否會使用需要根據經濟形式的變化而變化。

政策微調

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具體來看,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指出,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管清友對本報記者表示,儘管積極的財政政策十年未變,但今年強調“壓縮一般性支出”,刪掉了去年關於大幅增加地方專項債的表述。

在華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李超看來,由於新增減稅難度較大,預計2020年的財政政策的重心是提升基建。

“預計2020年新增專項債額度3萬億,明年一季度專項債發行規模上升並形成實物工作量,這一積極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基建的上行。另外,在今年減稅降費和加快支出的政策作用下,財政壓力有所凸顯,未來需要準財政發力。PSL等政策性金融重要工具,投放量單月可能會達到1000億以上,配合一季度信用的集中釋放。未來發力的主要方向可能從棚改轉為支持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房、市政建設公路等領域。”李超對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也是十年未變。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核心是,當經濟增速回落壓力加大,央行可能通過預調微調推升信貸金融數據,以穩定經濟增長,即貨幣政策本質要求仍在於擴信用,這符合我們一直強調的判斷,即穩健略寬鬆的貨幣政策將以擴信用為主。”李超表示。

和去年相比,降低實體經濟負擔方面一脈相承,但細節有所不同。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今年會議同時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對比之下,兩次會議口徑有了微妙的不同,比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要求轉為了“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變為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今年以來,央行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在11月先後下調了MLF和7天期逆回購利率。

“預計明年一季度擴信用在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力和類地產領域發力,同時天量社融可期,一季度末社融增速或達11.5%,一季度新增約10萬億。”李超表示。

在管清友看來,明年“花式降息”還會繼續。一般只要不提“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這些說法,貨幣就還是偏松的。

助力穩增長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

會議強調,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多措並舉保持就業形勢穩定;要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長江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趙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會議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於宏觀調控全過程,重申了政策定力,主線並未偏移。而‘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的政策思路,意味著在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大時側重穩增長,壓力緩解時便立即重回調結構的政策平衡或仍將延續。目前我國正處於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前期刺激政策仍待消化。在這一定位下,我國的經濟政策,仍將圍繞調結構、促轉型展開,並不會走刺激老路。”

在穩增長方面,會議指出,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加快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

此外,會議中三大攻堅戰的表述也有變化。李超表示: “三大攻堅戰順序發生了改變,2020年三大攻堅戰的重點是扶貧、環保,而不是防範金融風險,這也說明近幾年的金融防風險攻堅戰已經取得成效,未來主要是維持宏觀槓桿率穩定。未來,扶貧中較為重要的工作是異地搬遷,這也有助於拉動基建類投資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