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古朴的私塾里,传来琅琅读书声,留着胡须的夫子正在摇头晃脑的讲着经文……

这便是十八世纪的大清,留给世人关于文化的印象。

诚然,十八世纪的大清推崇传统经文,但事实上,也丝毫不影响文学史上百花齐放。这一时期的大清,甚至还孕育出了一位足以与莎士比亚媲美的牛人,绝非世人眼中的刻板形象。

那么,大清究竟出了怎样的牛人?为何说她足以与莎士比亚媲美呢?

一、书香门第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文学家,他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一座座丰碑般,永远屹立在文学史的最高峰。

时至今日,莎翁的作品仍然是语文课本中的常客。比如他的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就是一代学子的集体记忆。在这部作品里,

莎翁巧妙地塑造了鲍西娅这一新时代女性,并通过环环相扣的剧情,热情歌颂了女性的解放。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巧合的是,在十八世纪的大清,也有一个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便是陈端生。

陈端生出生于江南书香门第。她的祖父陈兆仑,官至通政司副使,还是文坛上颇有名望的文章宗匠。父亲陈玉敦是乾隆朝举人,曾任山东登州府同知及云南临安府同知,妥妥地一枚江南才子。

陈家世代书香已然不凡,但更为难得的是,陈端生的祖父是位开明文人,常说女性“习篇章”“多认典故”,能够“大启灵性”,对于“治家相夫课子皆非无助”,因此常常鼓励家中的女性后辈读书学习。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陈家却为陈端生打开了学习文化的大门。而陈端生的母亲汪氏同样是名门才女,言传身教之下,也让陈端生对学习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她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下,陈端生从小就文采斐然,诗词锦绣。十八岁那年,一部传世之作《再生缘》的诞生,更是让陈端生成为十八世纪文学史上的一道星光,照亮了万古长夜。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二、婚后生活

执笔写《再生缘》之时,陈端生还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那时的她,天真烂漫,心无挂碍,正是创作颠峰。

《再生缘》一共二十章,陈端生仅用了不到二年的时间,便写了十六章,彼时她还未满二十岁。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第十六章刚刚写完,陈端生便母亲去世了。陈端生失去了生平第一知己,悲痛之下,陈端生停止了创作的脚步,专心为母守孝,远离了文坛。

三年孝满后,陈家为陈端生安排了一门亲事,选中了范菼来做乘龙快婿。那范菼与陈端生的母亲是同乡,其父范璨又是陈端生祖父的好友,说起来两人的这桩婚事,倒也是门当户对。

此后就是繁琐的出嫁准备,陈端生也是无暇写作,等到嫁为人妇后,孝顺公婆,照顾夫婿等等一大堆生活琐事又找上门来,弄得陈端生再也没了写作的心思。

但生活的烦恼还在接二连三的出现,婚后不久,范菼应顺天乡试时请人代笔被发现了,因此受到发配伊犁的处罚。一瞬间,家中的顶梁柱塌了,陈端生不得不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正常的剧情应该是世间少了一位才女,多了一位操持家务的干练主妇。

偏偏《再生缘》的读者们接受不了这样的剧情,在他们的疯狂催更下,陈端生终于拿起久违的笔,开始了《再生缘》第十七章的创作。

物是人非事事休,此时的陈端生,早已没了当年写作的心境,正如她自己所说:“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如心”。

这也使《再生缘》十七章的更文时间格外漫长,将近一年后,陈端生才在亲友的催促下完成了这一章的创作。

此后,陈端生再也没有续写过《再生缘》。在她45岁去逝后,另一位女作家梁德绳续写了后三章,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完整版《再生缘》。

虽然再生缘是一部弹词,而且几次创作中断,最后陈端生也没有结尾,但依旧无法遮掩这个作品的耀眼光辉。早在清代,《再生缘》便以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

还一度与《红楼梦》齐名,并称“南缘北梦”。

那么,为什么一部弹词作品《再生缘》,文学价值这么高呢?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三、不朽名篇

这就要从陈端生在《再生缘》中表达的自由思想说起了。

《再生缘》中,女主角孟丽君女扮男装,潇洒走天涯,而后中状元,做丞相,干出了一番“高才女子胜须眉”的事业,让无数男儿甘拜下风。

书中另一位佳人卫勇娥也同样出彩,她不但成功躲过了灭门惨祸,还凭着一身武艺占山为山,甚至还击败了官军,连国舅刘奎璧也成了她的俘虏。

同样武艺超群的还有女将军皇甫长华,征东之战,皇甫长华以不输杨门女将的飒爽,率领一众女兵勇斗番将,真正实现了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超强实力。

《再生缘》中这些饱满的女性形象,以及环环相扣的剧情,为读者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这对于当时将“三从四德”挂在嘴边的传统女性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震撼。

大清奇女子,如何写下《红楼梦》齐名的奇书?

同时,书中女性反抗封建压迫,向往自由理想的精神,也体现了陈端生敢于向奉为圭臬的封建旧秩序说不,追求女性解放的开放思想。从这点来说,陈端生无疑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思想超越之人,想来算是一只脚踏入了莎士比亚的境界。

十八世纪的大清文坛,就这么靠着一部《再生缘》的出现而大放异彩。毕竟这部作品带来的不仅是优美的辞藻,更是那个旧时代里,女性觉醒的熠熠星光。

参考资料:王佩娟《陈端生和中的孟丽君》、佟迅《从看陈端生的两性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