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方能摆脱人性的愚昧。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

01

胡适说这样一句话:“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这个世界存在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人的主观言论。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忽略他的弱点,当一个人讨厌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忽略了他的优点。

过分而又极端的去评价一个人,就是人性之中存在最大的恶。

这个世界总存在着极端的声音,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态度去评判世间一切,所以胡适就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以公平客观的角度去谈论这个世界,才会不失于偏颇。

胡适认为只有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一个人,才是做人的良心,这也是与人交往最大的优点,不能因为和某个人关系不好,就抹杀他真实优秀的一面。

林琴南曾写了一部小说来贬低胡适,后来林琴南过世之后,有人化名“园丁”,模仿林琴南的笔记,写文章来贬低林琴南,帮着胡适出气。

但是胡适知道了之后,并没有“出气”之后的快感,反而写信给报纸,从事实的角度指出种种问题,并且提倡不要污蔑林琴南的人格。

这也是抛开主观情感,认清客观事实的人生格局。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

《菜根谭》之中说:

勿偏信而为奸所欺,勿自任而为气所使;勿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勿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不要盲目相信某一方面的言辞,而被那些奸邪的小人所欺骗,不要自以为绝对正确而被一时的意气所驱使,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来比较人家的短处,不要因为自己的笨拙而嫉妒人家的才能。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偏信别人随意说出来的评价与言语。

人是非常复杂的,善恶之间都在两片嘴皮子之中,在事物的本质没有显露之前,语言就是混淆事实最大的罪魁祸首。

总有人会凭借自己了解的片面信息,就轻易定论这一个事实的真相,这也是一种荒唐。

对于人生来说,不能听信别人的只言片语,不能通过片面的信息来断定事物,更不能让那些片面而又自作主张的言论,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

02

《道德经》中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只看见自己的人不能明辨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也看不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显不出来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不可能长久。

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评论这个世界,才能真正的看清是非真相。

当我们去评论一件事情,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时候,要想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是你的话,你会不会说出同样的话,做出同样的决定?

很多人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但是殊不知,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做的未必有别人好。

其二:在别人面前,你会不会说出同样的话?

你评论别人的话,如果是公正而又明事理的,那么即便当着别人的面,都可以非常光明正大的说出来,但是如果你议论别人的话只能背后说,不能当面给别人提意见,那么这样的话就是刻意贬低,更是带着主观情绪说出的妄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污蔑和愚昧。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

常论他人是非者,本身就是是非之人,管住自己的嘴,是人生最好的修养。

清朝有一个人叫胡兆龙,他就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例子。

胡兆龙本身是翰林苑庶常,有一天,同事邀请他出去玩,但是胡兆龙不想去,就在那里看书。

顺治皇帝刚好来翰林院,看到胡兆龙在看书,皇帝没有打扰胡兆龙,在他后面站了很久。

胡兆龙偶然回头的时候看到皇上,特别惊讶,起身便拜,皇上就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在看书,其他人呢?”

胡兆龙说:“其他人都完成任务回家了,我比较笨,经常落在他们后面,所以只能多看一会书了。”

皇帝就说:“哈哈,我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外面下棋饮酒呢。”

于是回宫之后,皇上就传旨让胡兆龙连升三级官职。

道德经: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

胡兆龙的言语之间透露着一种善良和仁厚,他本来可以照实说话,但是他却帮忙掩护同事早退的诟病,说他们已经完成任务提早回家了,这就是一种不轻易论人是非的智慧与人生格局。

在这个世上,太过于相信别人的只言片语,以及太果断的说出不负责任的言语都是一种愚昧,也是一种荒唐,最后受损的或许也是自己的人生。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