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唐诗指疑:张继《枫桥夜泊》


唐诗指疑:张继《枫桥夜泊》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又做过盐铁判官,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其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


唐诗指疑: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指疑:

《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的一首羁旅诗,也是唐代是写愁的代表作。诗人细腻地表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遂成千古名篇。

不过此诗非原作,据上海博物馆有一个仕女枕所载,此诗前面两句原为:“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原诗比较白描,但切情切景。改作可能是编者所润色,意境比较高远、清幽。

《唐风怀》南邨评曰:“此诗苍凉欲绝,或多辨夜半钟声有无,亦太拘矣。且释家名幽宾钟者,尝彻夜鸣之。如于鹄‘遥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无复松窗半夜钟’之类,不止此也。”吾不疑“夜半钟声”,但疑“月落”二字。在唐诗中“月落”和“乌啼”之境象一般用于天明之时,譬如温庭筠《碧涧驿晓思》:“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此处“月落”便是指拂晓时分。又如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此诗既写了“月落”,也写了“鸟啼”,其表意殊同——“天欲明”。故“月落乌啼”与“夜半钟声”意象在时间上是矛盾的。退一步来说,夜半“月落”之后,天地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尽凭“渔火”,又怎么能看到“霜满天”之景象呢?

另外,据相关资料表明,寒山寺外没有枫树,不远处有京杭运河,运河上有两座桥:枫桥和江村桥。两桥皆为明代建筑,故“江枫”二字不切情景。


唐诗指疑:张继《枫桥夜泊》

寒山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