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马岛战争技术含量如何?

千岛幕远


无论是武器的技术含量还是战术运用的技术含量,双方的表现都比较高。先说一下双方的武器的技术含量吧,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无非就是从法国够买的飞鱼导弹,而相比之下英国出动的武器技术含量要远高于阿根廷,首先最重要的是无敌级航母以及上面搭载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鹞式战机,然后是代表着英国防空技术集大成制作的42型防空驱逐舰,以及击沉阿根廷巡洋舰的“勇士级”攻击型核潜艇。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基本是出动了至少一半的家底,将现役所有先进的武器都哪里出来。

说完武器的技术含量,再说说双方在战术上的表现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在战术上的表现,最著名的无非也就是阿根廷用超级军旗战机击沉英国的最先进的42型防空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考文垂号。而之后阿根廷空军在丧失了飞导弹的优势后空军的表现也非常优秀,多次低空突防进英军编队进行临空投弹,据阿根廷方面的描述,自家空军击伤了英国航母,但是英国没有承认这一战果。而阿根廷陆军和海军的表现就没有过人之处了。

而对于英国来说,远征舰队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可以说是相当熟练,首先是航母派飞机轰炸马岛上的阿军防御征地,验证了鹞式战机的作战性能,然后派出具有特种作战性质的部队登岛作战,之后在侦察出目标后指引飞机、舰炮精确地摧毁敌人的防御阵地。所以在在一个多月的作战中就夺回马岛。而在海军方面,英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征服者号”首开了核潜艇击沉敌军作战军舰的作战记录,直接威慑阿根廷海军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包括阿根廷的航母编队。

征服者号核潜艇以及它击沉的阿根廷"贝尔格奈诺将军"号巡洋舰,这艘巡洋舰原是美国二战时期的布鲁克林级轻巡。

不过英军也有失蹄的时候,就是舰队防空能力的缺失,虽然自己拥有技术先进的42型防空驱逐舰,但在实战中它的表现却不如人意,为英国下一代防空驱逐舰打下了技术验证的基础。第二就是鹞式战机的舰队防空性能羸弱,虽然对地攻击表现不错,但舰队防空拦截成功率只有40%多,这对于防空来说是不合格的,所以之后英国便放弃小型航母的研发,转而重新返回建造大型航母,而这些都是基于马岛战争得出的结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英国和阿根廷当年为马尔维拉斯群,英国人称福兰克夫群岛的战争肯定是十分具有技术含量。当时的英国几乎出动了自己的整个舰队,其中包括航空母舰,英国人利用潜艇击沉阿根廷的多艘军舰,阿根廷空举在5O公里外用飞毛腿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万吨级运输舰,双方之间打得都有色彩。

有技术含量的战斗表现在抢滩登陆作战上,英国人采用了虚张声势的作法,让英国的媒体宣传英国要出动几十架直升飞机参战,让阿根廷惧怕英国大量的直升飞机参战,不敢展开反登陆作战,最后错失良机,失去了收复马岛的最佳机会。


六点山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马岛战争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

此战中,双方使用了包括:航母、核潜艇、先进战机、先进直升机、先进反舰导弹等等很多非常先进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战术也是非常先进的。

以阿根廷的超级军旗击沉谢菲尔德驱逐舰为例,就是战术上的经典,将先进武器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因为当时英国没有舰载预警机,只能依靠军舰雷达进行预警。

而受到地球的影响,军舰雷达的探测距离不能超过40公里。

同时,由于海洋的影响,英军军舰对于中高空较大目标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但是,对于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目标,军舰雷达探测能力不佳。

于是,阿根廷的3架超级军旗战机就执行了这个任务。

可以说,它们的战术极为高超。

3架战机保持无线电和雷达静默,以超低空掠海几十米高度飞行,一直逼近到80公里。

到了80公里距离,1架没有携带导弹的超级军旗突然爬升,打开雷达,将英军舰队的数据发给另外2架携带导弹的战机。

这家超级军旗随后迅速返航。

4艘英国军舰发现了这架战机,因距离很远没有重视。

于是,2架超级军旗根据得到的数据,继续超低空飞行毕竟到英国舰队40公里(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迅速爬升,用雷达锁定目标,然而发射飞鱼导弹后迅速返航。

当时英国军舰也发现了2架战机,靠近只有40公里。

但这2架战机发射了导弹以后,又继续以超低空飞行返航。

英国军舰就没有在意,认为可能是误报或者阿根廷侦察机。

结果,飞鱼导弹继续掠海飞行,因为目标太小,英军军舰并没有发现。

直到导弹靠近军舰,英国军舰才报警。但已经迟了,一枚飞鱼遭受干扰弹坠海,但另一枚准确击中谢菲尔德号,后者20死24重伤最终沉没。

期间,阿根廷飞行员不但又高超的技术,也有很强的勇气。

要知道,在掠海飞行时,区区几十米高度只要操纵杆一抖就会坠海。


萨沙



马岛海战(福克兰战争),是一场英国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马岛为期10周的战争。始于1982年4月2日星期五,当时阿根廷占领马岛(福克兰)群岛。并且第二天,声称对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4月5日,英国政府派遣了一支海军特遣部队争夺丢失的岛屿。



这场冲突持续了74天,随着阿根廷于1982年6月14日投降而结束,这些岛屿被归还给英国控制。总共有649名阿根廷军事人员、255名英国军事人员和3名福克兰群岛居民在敌对行动中丧生。 这场冲突在这两个国家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并成为各种各样的主题书籍、文章、电影和歌曲。爱国情绪在阿根廷高涨,但结果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执政军政府加速了它的垮台。



在英国,保守党政府在成功的结果支持下,第二年再次当选。这场冲突的文化和政治份量在英国的影响不如在阿根廷,阿根廷仍然是一个持续讨论的话题。 英国和阿根廷在1989年西班牙马德里的一次会议后恢复了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在会上发表了联合声明。两国对马岛(福克兰)群岛主权的立场都没有明确改变。1994年,阿根廷对这些领土的要求增加到它的宪法。


在军事科技影响上,马岛冲突仍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部队之间最大的海空作战行动。因此,它一直是军事分析家和历史学家深入研究的主题。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包括:水面舰艇容易受到反舰导弹和潜艇的攻击,协调远距离投射力量的后勤支援的挑战,以及重新确认战术空军的作用,包括直升机的使用。 谢菲尔德号被击沉后,各国讨论了从冲突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为执行这些经验教训而采取的措施,例如隐形船只和近防武器系统。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阿根廷军事在世界上最多能算是三流

军队规模,武器装备,战略战术都一般,战前没有做好准备,如果多几架超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英国真的很难胜利✌

即使这样英国几乎动用了全部能用的力量,

舰队损失巨大,又通过外交手段让各国对阿武器禁运,

好多人认为英国是远征作战,其实翻开地图你会发现,阿根廷也是远征作战,马岛离阿国也不近,阿根廷其实没有多少地理优势


禅小崔


英国动用的装备:

4月19日英军丘吉尔级核攻击潜艇征服者号,到达进行海域侦查;4月20日具有雷达成像功能的胜利者空中加油机先飞越南乔治亚岛进行探查。

航空母舰为特遣舰队包含了两艘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和新服役的无敌号,其上20余架海鹞战斗攻击机是整个特遣舰队能用来对抗阿根廷军队的空中军力。

在整个行动中,有四十三艘英国商船为特遣舰队服役或补给,提供燃料物资等的货柜船及油轮形成了一条来往英国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后勤线。

英国皇家空军在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岛上的威迪亚威克空军基地包括负责护航的麦道幽灵FGR.2战斗轰炸机与44中队的火神式轰炸机、还有一个胜利式空中加油机机群。山猫Mk II型直升机。山猫直升机装备Mk 46型鱼雷火神轰炸机,可以携带21枚1,000磅的炸弹。火神最多可以飞行4,171公里。

配属无敌号航空母舰的海鹞FRS.1战机,以5炸弹海鹞FRS.1战机,以5炸弹集束炸弹向斯坦利港机场及古斯格林野战机场进行空袭。

火神轰炸机,可以携带21枚1,000磅的炸弹。火神最多可以飞行4,171公里。

42型驱逐舰 或称雪菲尔级,是一种现代英国皇家海军导弹驱逐舰。

 

 

阿根廷动用的装备:

包含A-4天鹰式攻击机、匕首式战斗机、堪培拉式轰炸机)两架幻影3型50阿军将罗兰导弹和海猫导弹混编成机动防空系统,如果导弹都没有命中目标则向低空近距离的英国军机以瑞士制造的欧瑞康35毫米双管快炮(每分钟550发射击速度)攻击。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沉没,带来巨大的战略影响。首先阿根廷在战役中失去了部分的制海权;其次该舰的两艘护航驱逐舰以及以5月25日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掉头返回阿国本土。

皇家海军一艘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遭受飞鱼反舰导弹攻击。当时,该舰正作为雷达哨戒舰部署于英国特遣舰队之先头。当其为阿根廷海军海王星式海洋巡逻机捕捉后,两架部署在火地岛里约格兰地,携带飞鱼式反舰导弹的阿军超级军旗攻击机立即升空。在接受阿根廷空军KC-130H 大力士型运输机的空中加油后,两机便贴著浪尖以超低空进袭。只有在50英哩处跃升执行雷达搜索并立即返回低空,在20到30英哩处发射所携带的飞鱼导弹。






石凡是也


马岛海战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实战检验了武器装备。任何设计上的缺陷都会造成致命的损失。对于阿根廷的突防进攻来说,作为海上强国的英国谢菲尔德,它的防空导弹发射器,一次发射只能是两发,而低空突防的阿根廷飞机有五架。如果要是可以连续发射或配置更合理。或许就避免损失。对于战争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大马哈鱼12


马岛战争,是二战之后最激烈的海陆空联合作战,是一个二流的军事大国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的一场局部战争,交战双方只使用了其部分军事力量,战场也仅限于马岛及其周围1.2万平方公里的海空区域,但这场战争具有中远海和远洋作战性质,涉及战场侦察与情报搜索、战争动员、战役战术伪装、舰队远洋奔袭、海上攻防作战、潜艇攻击与反潜作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直升机机降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现代条件下的近战与夜战以及战役后勤保障等等,同时双方在战争中使用了先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反映出了不少新的作战特点。同时,马岛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南大西洋首次爆发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就战争类型来说,是一次使用常规武器的战争;就作战样式来说,是一次以海空军为主的岛屿争夺战。马岛战争虽然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双方使用了多种先进武器装备,以夺占岛屿为目的,进行了海战、空战、登陆和抗登陆作战,是一场影响较大的现代化局部战争。马岛的炮声虽早已沉寂,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马岛战争的研究还在深入进行。因为这场战争为人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地理环境概况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马岛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5.5度,最高平均气温为18度,最低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据说,冬季最低气温有时可达零下40度。南乔治亚群岛位于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之间,距马岛1,300多公里,是火山岛。主岛南乔治亚岛呈西北——东南走向,长168公里,宽32公里。周围有一些小岛和岩礁,总面积3,756平方公里。主岛中部山峦起伏,地势崎岖。最高峰为佩吉特山,海拔2,934米。山上终年积雪,雪山和冰川面积约为全岛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故有“冰川”岛之候严寒,多暴风雪,年平均有120天降雪。

1. 重视军事训练,适应各种战场环境

马岛战争表明,越是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复杂,技术先进,越是需要有较高的训练水平。英国参战部队大多是职业军人,平时训练有素。海空军经常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陆战队和伞兵每年用 3个月时间到挪威严寒地带进行训练,士兵耐严寒,能负重越障徒步行军作战,有的还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如英陆战队和伞兵营士兵在严寒和道路泥泞条件下,负重徒步行军几十公里奔袭阿根廷港。英军平时也很重视夜战训练。此次战争中,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的登陆作战、攻打达尔文港等,都是在夜间进行的。由于英军平时坚持严格训练,掌握了近战、夜战等作战方法,因而适应在气候寒冷的马岛地区作战,保证了攻岛作战的胜利。英空军也强调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战争中英机进行空中加油600多次,仅失误6次,成功率99.9%。相比之下,阿军的训练则有明显的不足。阿陆军从1864年以来从未对外作过战,缺乏实战经验。阿实行征兵制,服役期为一年,除进行一般的训练外,没有进行过任何高寒岛屿作战的适应性训练和任何抗登陆演练,害怕夜战和近战阿航空兵夜间行动也很少,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很差。

2. 重视武器技术发展,减少复杂战场环境的制约

马岛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动用了诸如侦察和通信卫星、核动力潜艇、多种制导武器、电子战装备、夜视器材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地面火炮等等新装备新武器。其中核潜艇、空对舰导弹、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都是第一次用于实战。这些新装备新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如能在万里之外对军队实施指挥和控制,能对广大战区保持不间断的侦察和监视,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不但能减少天候对作战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能利用天气预报技术保障军事行动。这一切充分表明了现代军事技术已经对军队的兵力结构、指挥、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且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次战争中准确的天气预报帮助英军达成了登陆的突然性。因此,重视研究军事技术的发展对作战方式带来的新变化,努力适应这些变化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 渡海登岛作战的启示

①要重视夺取制空、制海权

在现代条件下作战,制空、制海权尤为重要。马岛战争中,阿空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且距战区较近,有基地作为依托,所以能给英舰以重创。但阿方又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战区的制空权,尤其没有掌握制海权,因此在战争初期虽然拿下了马岛,也向岛上派驻了大量部队,后来还是步步陷入败局。英军极为重视夺取制空、制海权。它派往大西洋的特遣舰队是英国海军的主力,投入的海、空力量基本上能对战区实行全面的海上封锁。英凭借其海军力量的优势,积极寻求与阿海军决战,击沉了阿唯一的一艘巡洋舰,重创一艘潜艇,夺得了制海权。5月1日开始,英机、舰重点袭击马岛的机场,击毁飞机,破坏跑道,夺得了局部制空权。英军还对马岛周围海域实施海空封锁,切断了阿本土与马岛的联系,使守岛阿军得不到增援和补给,完全陷入孤立.最后被迫投降,所占岛屿得而复失。

②要重视发挥精确制导武器和电磁空间的重大作用

英阿双方在战争中都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其数量与种类多、技术程度复杂,造成双方巨大损失,都是以往任何一次海空战所不能比拟的。在马岛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发挥了重大作用。如阿“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距目标48公里处发射了1枚“飞鱼”式导弹,就将英国35000吨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装备有最新的电子报警装置,虽在被击中前 10秒发现了目标,仍然无法挽救其毁灭的命运。马岛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电子装备,电子战的作用非常突出。英国“火神”式战略轰炸机能在夜间飞行 61000公里准确无误地轰炸阿根廷港,并能安全返航,是因为装备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计算机,并对阿雷达和通信系统实施了干扰;阿“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能多次袭击英特遗舰队而自己不被击落,也因为其装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特别是多功能雷达可以引导飞机超低空飞行,实施精确的攻击。北约军委会主席福尔斯海军上将称,英“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不是战术上的失误所致,而是英舰队“没有装备远程雷达所造成的恶果”。阿“飞鱼”式导弹之所以战绩显著,是因为这种导弹装备有反干扰装置能够吸收对方施放的干扰电波。电子系统虽不象武器那样直接攻击目标,但它能控制兵器,直接影响兵器的效能,成为一种重要的间接杀伤手段,它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

③采取多种侦察手段,及时掌握可靠战场环境情报

英军既运用了现代化侦察情报手段如卫星侦察、截获破译密码等,也采用了上岛潜伏等一般侦察手段。在对马岛实施海空封锁的同时,其“特别空勤团”和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中队”的数百名队员即潜上马岛,在岛上英籍居民的掩护和协助下,昼伏夜出,分组侦察了解阿军的兵力部署、阵地编成、工事构筑、火力配系、障碍物设置,以及机场、仓库、通信报警设施等情况,为英军的作战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使英军能较好的掌握战场环境,对取得战争胜利起到很大作用。

④分析战场环境,采用多种措施,达成登陆战役突然性

为达成突然性,英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出其不意,精选登陆地点。圣卡洛斯港海湾狭长,舰队活动余地小,与首府阿根廷港只有小道相通,车辆通行困难。阿军认为不是理想的登陆地段,因而仅部署了百人左右的警戒分队;二是运用多种谋略手段进行欺骗。英军在登陆前二周就已选定圣港为登陆点,而英报却登载大量消息,预测英军将在马岛南部登陆。登陆前二天,英军飞机和舰炮却连续不断地轰击南部阿军,却置北部于不顾。英军在登陆前夕还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舰队实施无线电静默,甚至中断对美提供情报;三是利用夜暗突击登陆。5月20日晚,马岛及附近海域出现大雾,云层很低,能见度差。舰队在恶劣的气象条件掩护下,于午夜驶入福克兰海峡,于21日凌晨 3时开始登陆,天亮前,登陆部队及其装备已全部上陆;四是实施佯攻。英登陆舰船向圣卡洛斯港开进时,英两艘航空母舰却驶向南部海域。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同时,其飞机、军舰则对阿根廷港、古斯格林等地进行轰击;部分突击队员还在达尔文港、路易斯港等地登陆,发动牵制性攻击。这一系列欺骗活动,分散了阿军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判明英军的登陆地点、规模和真正企图。阿方判断英军可能在阿根廷港登陆,因而在该处部署了3/4的兵力,以至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时阿军尚未发现。英军突击部队分乘登陆艇、武装快艇、水陆两用车辆实施水面多点登陆;搭乘直升机实施垂直登陆:水陆两用坦克及其它自行车辆直接浮渡登陆、防空导弹、火炮和其它重武器装备则尽量用直升机吊运上陆。因而英军在4小时之内就建立了25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

马岛战争表明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环境比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复杂很多,尤其要考虑外层空间和电磁空间的巨大影响。另外马岛战争也给我军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很多启示。为了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要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新型指挥军官,必须重视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素质及军事指挥才能


仰望星空moon


马岛全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19世纪,英国占领马岛,驱逐岛上的阿根廷官员,并宣布其为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马岛是自己的固有领土。二战之后,联合国也在寻求解决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但英国拒绝对此问题妥协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西班牙文: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语族国家又称:Guerra del AtlánticoSur,译文即“南大西洋战争”,英文:Malvinas War,又称:Falklands War,译文: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部分媒体简称: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被视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这场战争同时也创造了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在足球世界里,英阿大战总是让人热血沸腾,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1998年贝克汉姆的红牌,都成为英阿大战的经典时刻。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他在任实行独裁统治,国内经济严重恶化,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一度达到600%。民众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国内多次爆发大规模抗议。为了缓解国内危机,加尔铁里决定将阿根廷民众的目光转移到马岛上。

▲加尔铁里

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下令出兵占领马岛,由于马岛上的英国守军人数很少,再加上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很近,因此英国守军仅仅抵抗了数小时就宣布投降,阿根廷占领了马岛。消息一出,令阿根廷举国欢庆,加尔铁里的声望达到巅峰。而英国方面深感震惊,他们将此次事件视为奇耻大辱。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早已没落,海外殖民地也基本失去,但英国政府绝对不能容忍虎落平阳被犬欺。很快就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战时内阁,国会也一致通过了对阿根廷动武的决议。

▲撒切尔夫人

此时,加尔铁里根本就没想到,英国真的会跨越大半个地球跑来动武,甚至就连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安德鲁王子也亲自上阵。英军发誓要借此找回昔日的荣光,英国海军出动了全国三分之二的海军兵力,组成一支特混舰队,对马岛周围的海陆空进行封锁。英军对马岛上的机场进行轰炸,摧毁雷打阵地,并切断阿根廷的补给线,很快就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4月26日,英军收复了南乔治亚岛。

▲马岛战争中英国特混舰队

面对困境的阿根廷军队也毫不示弱,他们对英国皇家海军展开猛烈反击,并击沉了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但是阿根廷军队根本就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占优的英军在东福克兰岛北岸展开登陆,他们与阿根廷特种部队展开激战,突击队员直到弹尽粮绝才选择投降。6月11日,英军占领了斯坦利港(又称“阿根廷港”),很快阿根廷的最后一道天然防线也被英军攻破。1982年6月14日,万分沮丧的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南德兹少将宣布向英军投降,马岛战争就此结束,英国也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加尔铁里也就此下台。但是,英阿两国一直还在为马岛的归属争执不休。

▲飞鱼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为什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阿根廷最终会战败呢?因为阿根廷政府低估了英国人夺回马岛的决心,从而导致战争准备不足,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军,阿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而英军一直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为夺回马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马岛战争技术含量如何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海战?正儿八经的应该是1982年的英阿马岛冲突,规模不大但要素齐全,双方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一次典型的海陆空联合作战,留下最经典画面当属阿根廷的超军旗攻击机,发射法国飞鱼空舰导弹击沉英国42型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了。

▲被英军潜艇击沉的阿军护卫舰

这次冲突,阿空军表现抢眼,陆军则成了累赘。阿军在半年多时间往岛上塞了万把人,但连基本的物资储备、守备工事都做不好,连最关键的岛上机场修得不是很完备,拖累了空军。最大问题则是阿军高层没想到会导致大规模冲突,上万陆军是以去搞占领的,但没想到英军反应迅速,特混舰队很快就对马岛展开了封锁。

而阿陆军在持续封锁下最后断粮,难以支撑之下最后选择了投降,被俘9800人。阿陆军的防空导弹有英制“吹管”、法制“罗兰”,还有双35高炮,而飞鱼、罗兰、还有两门155榴弹炮都是用C-130偷运上去的,但是空中运力太小,结果万人部队都没像样的重装备,仅有几门大口径火炮也被英国海军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一方面英国特混舰队的舰船,根本就没有开到守岛部队的射程范围内,只在远距离上进行封锁,岛上防空导弹也没法发挥,只有罗兰导弹击落了1架鹞式舰载战斗机,那时英国也只有20架鹞式。但英军一开始的登陆部队只有那么点人,也没什么重装备,你岛上好歹也有万把人呢,起初的作战物资也不怎么缺,却连个像样的反击都没打出来,这只能归咎于战斗意志差了。

但英勇的阿根廷空军,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尽力支援陆军,C130运输机在岛上的起降一直持续到陆军投降前,阿空军的表现可圈可点!马岛冲突展示了平战结合、制电磁权、激光致盲、中低空防空、航母、潜艇、反舰导弹多种元素,还有预警机的缺失带来的麻烦等,但这次海战也和现在的新型武器装备快有两代的差距了。

▲阿根廷超军旗舰载攻击机

且马岛海战中双方战舰根本未曾展开过对攻,实际参考价值有限,但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延伸。要说狭义海战,应该有朝韩炮艇对决这一幕,还拍成了电影,不过最多算斗炮术而已,现代海战是视距外的攻与防。

而自从世界海军装备反舰导弹以后,水面舰艇在运动战的对决中用反舰导弹击沉敌方水面舰艇的战例应该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67年埃及用蚊子级导弹艇击沉以色列埃拉特级驱逐舰,第二次是1973年以色列用萨尔级和雷谢夫级导弹艇击沉、击伤埃及导弹艇十多艘。

至于马岛海战这次被反舰导弹击沉的谢菲尔德号,是阿根廷空军发射的空舰导弹建功,欺负了一下英国水面舰艇,同样英国用核潜艇欺负了阿根廷老爷级巡洋舰、用山猫直升机欺负了阿根廷潜艇,双方水面舰艇基本没有对阵,严格讲不算真正的海上对决。

最后,马岛战争距离现在都快40年了,武器装备战术打法早就落伍了,对现代战争借鉴意义不大,而且整个马岛战争也只能算是低烈度冲突,算是精确制导武器刚开始的现代化海战的序幕。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现代化海战到现在还没有,马岛应该只能算半个。

铁杆军迷


一个大国,一个小国,大人打小孩谈不上技术含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