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美軍第24艘瀕海戰鬥艦通過驗收,其性能有沒有什麼提升?

孤獨的虎王


我們先把瀕海戰鬥艦的使用任務說明白,它是在沿海水域執行反潛,攻擊水面艦船,反水雷作戰的,美國軍事裝備都是體系化的,瀕海戰鬥艦在體系化作戰中屬於前沿部署,擾亂對手的沿海防禦戰略,為兩棲攻擊艦登陸作戰掃清登陸通道,說到這裡應該明白了吧,美國瀕海戰鬥艦的這個沿海不是美國的家門口,而是去別人家門口乾事的。於是問題就出來了,雖然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具備隱身性能,但在別人家門口就能讓人家看不到嗎?顯然不能,於是隱身性能這一項也就不管用了,如果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失去了隱身性能的優勢其它性能有多強呢?我們看看美國的瀕海戰鬥艦都有啥武器裝備。



早期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使用了最先進的模塊化武器裝備模式,也就是根據作戰任務可以調整武器彈藥,例如,“自由級”的標準裝備一門57毫米口徑的艦炮,“馬克”-50型魚雷,一種24發垂直髮射系統,這個是水面作戰任務用的武器彈藥,主要是使用AGM-114L導彈對水面目標進行打擊。說一下這個AGM-114L導彈,其實就是美國的“海爾法/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是一個多用途型號,能打擊水面目標,L型採用了毫米波雷達,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射程遠低於所有的專用反艦導彈,約10公里左右。美國只所以用射程很近的“地獄火”主要是認為瀕海戰鬥艦都是隱身的,別人看不到的,彷彿是被人都是瞎子,難道在海上10公里左右的距離看不到一艘100多米長的軍艦?顯然是自欺欺人。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長127.4米,標準排水量2176噸,滿載排水量3089噸,而這艘改進型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450噸。除了反艦用的地獄火導彈,還有一套RIM-116“拉姆”防空導彈發射器,也就是Mk 49導彈發射器,配備21枚RIM-116滾轉彈體防空導彈,也就是“海拉姆”導彈,同樣是具備發射後不管,最大射程只有9千米。從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武器裝備來看無論是艦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都是10公里左右級別,其中最遠的是艦炮,14公里左右。這些武器裝備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基本都是沒招,一旦被發現完全在瀕海戰鬥艦的武器射程外對其打擊,而瀕海戰鬥艦基本就是無法還手的地位。因此,美國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無法在高危環境下使用,既然連生存都做不到,那麼,反潛、掃雷任務也就等於沒用了,所以,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就是一個“大玩具”。


美國針對瀕海戰鬥艦的改進是從20艘以後,已經裝備了20艘了,花了這麼多錢,結果發現根本就不能用,雖然配置先進,包括MH-60R/S海鷹反潛直升機、MQ-8B型“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回聲測距系統等等都用上了,但如果無法在沿海水域對抗被群狼包圍的窘境,也就失去了價值,頂多算是一個近海巡邏艦。這可不是美國想要的,於是改進武器裝備,也不考慮對隱身性能的破壞了,本身在沿海水域隱身就是一個噱頭,但問題是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武器裝備最大的噸位限制在220噸,不能超過這個重量,否則會影響總的結構重量,所以,頂多是艦炮口徑加大到76毫米,安裝射程遠的反艦導彈,問題是美國也沒有先進的反艦導彈,例如超音速的,或者是多安裝兩門MK-46型30毫米防空火炮,僅此而已。

美國對於瀕海戰鬥艦的使用已經有了變化,從過去的遮遮蓋蓋到現在連所謂的對手都可以參觀,不保密了嗎?不了,為什麼?因為它準備出售了,這才是美國對瀕海戰鬥艦的真實態度,為什麼總是到處跑,做廣告,吸引客戶。美國也用不起這麼昂貴而又沒什麼用的“雞肋”。3000多噸的瀕海戰鬥艦的武器裝備威力不如1500噸的輕型護衛艦,價格卻不低,美國想出售瀕海戰鬥艦,然後利用賺到的錢重新研製一款更適合的艦型。所以,即便是對瀕海戰鬥艦改進也不會大改,儘量少投入,反正也不打算要了,性能提高有限。
以上是兔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指正,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比較明顯的提升是增加了挪威NSM反艦導彈。

首先要定位的是,瀕海戰鬥艦到底是幹什麼的?

如果讓它和056型輕型護衛艦比反艦火力,就屬於錯位了。

為什麼呢?

因為美國存在強大的航母戰鬥群掌控制空權和制海權,根本不需要瀕海戰鬥艦去反艦。

實際上,瀕海戰鬥艦的主要任務就是反潛戰和反水雷任務,以及對付敵人中小型海上目標,日常執行巡邏任務。

說通俗點,瀕海戰鬥艦類似於我軍過去的獵潛艇和掃雷艇的混合物。

瀕海戰鬥艦採用了很多新式科技,比如它的航速高達47節,這是3000噸同類戰艦絕對無法達到的高航速。

還有,它採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裝載任務組件,執行諸如反潛和掃雷任務,也可以對付水面小型目標,還有進行情報、監控和偵察,國土防禦、海上攔截、特種作戰、後勤保障等等。

模塊化設計是很先進的,讓區區3000噸的戰艦具有多功能作戰能力。

以下是官方對於不同戰鬥組件的說明:

反潛模組:用於反潛作戰,包括一架配備吊放聲吶、聲吶浮標和魚雷的MH-60R型反潛直升機,此外,艦上亦配備3架MQ-8B。艦載裝備則包括一套輕量化主動式寬頻變深聲納(LBVDS)、一具AN/SQR-20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MFTA),其中LBVDS與MFTA能夠成一套完整的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系統。


水雷作戰模組:執行反水雷作戰,包括一架配備一系列水雷偵測、反制載具的MH-60S武士鷹多用途直升機,3架垂直起降無人載具MQ-8B。此外,艦上亦配備無人水面航行器(USV)、WLD-1遙控獵雷系統(RMS)、戰場預置獨立水下載具(BPAUV)和REMUS無人水下航行器(UUV)。


水面作戰模組:主要為對付近海或沿岸水面艦艇特別是高速密集小艇。其配置包括一架安裝有光電/紅外傳感器和地獄火反戰車導彈、機槍、火箭的MH-60R直升機。艦上搭載的無人飛機MQ-8B和無人水面航行器也將配備光電/紅外傳感器和武器。

可見,瀕海戰鬥艦根本就不是對付敵人主力艦的,平時根本不裝備遠程反艦導彈。

自然,最新型號裝備了挪威NSM反艦導彈,也只是具備基本的反艦功能而已。

NSM精確制導導彈作為挪威康士伯公司為沿海作戰研製的NSM精確制導自主反艦導彈,標準射程為200公里。

NSM是一種很厲害的導彈,也是所謂的隱形反艦導彈,很難偵測和發現它。由於它在末端會機動改變軌跡,攔截它的難度也不小。

然而,NSM其實也是擺設。

為什麼?

因為美軍有航母戰鬥群和大量大型驅逐艦,反艦怎麼也輪不到瀕海戰鬥艦去負責,沒有必要裝備反艦導彈。

而056型輕型護衛艦可以說除了反艦以外,其他方面都大大弱於瀕海戰鬥艦。

在瀕海戰鬥艦裝備NSM以後,反艦能力也不會弱於056。

這樣比,等於是姚明和鄧亞萍比兵乓球,趙本山和朗朗比彈鋼琴,毫無實際意義。

實際上,056型輕型護衛艦的設計目的也不是反艦,仍然是反潛。

只是當時我軍的制海能力弱,056型輕型護衛艦需要自衛,不可能不安裝反艦導彈。


薩沙


美國瀕海戰鬥艦,生產一艘裝備一艘就會有提升,按照慣例都有改進,不可能一成不變。

現在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從噸位來看應該屬於護衛艦,但從性能來看更像驅逐艦甚至巡洋艦,所以美國起了一個新的名字。

美國瀕海戰鬥艦就是進攻武器,首先是偷襲,到人家家門口去打仗。有一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覺,因為美國認為瀕海戰鬥艦有些用不上了,只能向世界展示它的速度了。



大志遠思想空間


瀕海戰鬥艦被廣泛認為是美國海軍燒錢而失敗的項目,軍艦的技術性能和高昂的價格不成正比。但是美國海軍頂住這些質疑,繼續建造並接受這些瀕海戰鬥艦,如今,瀕海戰鬥艦已經制造到了第24艘。據觀察者網12月22日援引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消息報道,美軍最新的自由級“聖路易斯號”在密歇根湖完成了驗收試航,這艘軍艦為瀕海戰鬥艦的第24艘,預計在明年年初正式加入美國海軍服役。

對於這艘新的瀕海戰鬥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洛馬公司副總裁喬.德彼得羅表示,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新的瀕海戰鬥艦都有極大的提升。支撐這位洛馬高官說法的依據,恐怕是美軍基於瀕海戰鬥艦模塊化構造進行的一系列技術改進。從設計之初,瀕海戰鬥艦就著重地強調了系統的模塊化性能,40%的船體可以重構,採用不同的任務包,瀕海戰鬥艦可以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

就拿這艘最新的“聖路易斯號”來說,它的標準裝備包括一門57mm艦炮、美軍標準MK-50輕型魚雷,以及一套11單元的海麻雀防空系統。除去這個標準配置之外,美軍還可以為其加裝任務模塊。近年來,美國海軍提出了分佈式殺傷概念,其核心在於為所有的軍艦都加裝反艦導彈,使其具備海上反艦的能力,讓對方疲於應付大量具備反艦能力的軍艦。為此,瀕海戰鬥艦也以反艦模塊為主要裝備。在裝備反艦模塊的情況下,瀕海戰鬥艦可以裝備24單元的AGM-114L反艦導彈。

24枚反艦導彈,這個級別的火力似乎已經遠超許多國家海軍主戰艦艇了,但是這裡所謂的AGM-114L反艦導彈,其實就是著名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攻擊對象為坦克裝甲目標,雖然可以用於反艦,但是其不足9公里的射程和較小的戰鬥部,不足以對抗真正意義上的大中型軍艦。對比來看,瀕海戰鬥艦的反艦能力甚至還不如我國的056型輕型護衛艦,因為056安裝著4枚射程280公里的鷹擊-83導彈,這是真正的反艦導彈,一枚就能重創或擊沉3000噸以上的敵艦。

即使按照美軍的遠期計劃,裝備射程180公里的NSM海軍打擊導彈,也不過是具備一般的反艦能力。對於瀕海戰鬥艦來說,更要命的是其薄弱的防空能力,海拉姆為近程防空導彈,這種武器連基本的區域防空能力都不具備,僅僅具有點防空能力。在高烈度的作戰中,其基本不可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事實上,2018年美國軍隊內部的評估報告顯示,瀕海戰鬥艦無論如何都不適應高強度作戰。報告指出,儘管瀕海戰鬥艦在加強性能尤其是抵禦攻擊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極為有限,在高強度作戰中,瀕海戰鬥艦很難存活,所以,儘管洛馬繼續鼓吹自己的產品,但是瀕海戰鬥艦作為美軍失敗作品的定位不會改變,美國人花越多的錢投入瀕海戰鬥艦,那他們的損失也就越大。


科羅廖夫


瀕海戰鬥艦的性能並沒有什麼提升,還是老樣子,他們雖然技術非常領先,但是發展思路已經過時,美國在採購完全部的32艘瀕海戰鬥艦後,不會繼續採購了。

近日,根據美國網站報道,美國海軍最新一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聖路易斯”號完成了驗收試航,預計明年初就能正式加入美國海軍服役。這是美國海軍的第24艘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原本訂購了56艘,結果因為作戰思路過時,被削減為32艘。

圖為海霧中航行的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3000多噸的軍艦,看上去一點也不顯大。


瀕海戰鬥艦非常有趣,他一共有兩個型號,分別是“自由”級和“獨立”級,這兩個不同型號的瀕海戰鬥艦分別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通用公司研發,當年美國海軍在招標後,認為兩種瀕海戰鬥艦都非常強大,他們捨不得淘汰任何一個,最終“選花了眼”的美國海軍決定分別訂購這兩種瀕海戰鬥艦。

圖為“獨立”級瀕海戰鬥艦,他的內部空間和艦面空間非常巨大。


但是不論是哪一種瀕海戰鬥艦,他們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模塊化。瀕海戰鬥艦一共分為三種不同的作戰任務,分別是反水雷戰、反潛戰、水面戰,這是美國海軍總結的在瀕海區域可能遇到的三種作戰環境,美國海軍本來打算為此採購126套不同的作戰模塊,用來在不同的瀕海戰鬥艦上進行替換和改裝,結果後來發現,進行更換還是太費事了,倒不如直接造成專門執行某一任務的軍艦,按照比例進行配置。

圖為試航中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圖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最大的優勢是速度快,他們的航速可達45節一樣,其中“自由”級最大航速為45節,而“獨立”級為50節。“獨立”級之所以跑的這麼快,是因為採用了穿浪式三體軍艦的結構,這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在噸位小於“自由”級的情況下,反而艦面空間更大、航速也更快。

然而美國海軍卻準備放棄這種排水量為2000-3000噸之間的小型水面艦,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護衛艦,除了裝備76毫米速射艦炮、NSM小型反艦導彈、直升機、無人機、小型快艇和8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他們沒有其他的任何重型武器,也沒有先進的搜索探測系統,在遠洋對付大型軍艦和艦隊的能力非常弱。

圖為“獨立”級三體瀕海戰鬥艦,最大特徵是航速,噸位才2000多噸,但是艦面空間已經超過了3000多噸的“自由”級。


美國研發瀕海戰鬥艦,原本就是打算對付在近海區域遇到的高烈度對抗環境,因為美國海軍認為自己的海軍天下無敵,可以不需要經過大規模海戰,就能直達主要對手和假想敵人的近海區域,完成由海向陸的打擊過渡。因此,美國需要大量的小型近海作戰軍艦,他們需要高速反潛、巡邏、投送特種部隊、打擊及時出現的陸地目標、具備打擊小型軍艦的能力等等。

瀕海戰鬥艦的反艦火力依靠可憐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和挪威NSM反艦導彈。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上出現了能夠和美國海軍進行遠洋對抗的海軍,美國海軍不能夠一下子就進入近海作戰區域,於是所有的設想一下子落了空,開始重新選擇發展具備遠洋作戰和艦隊作戰能力的導彈護衛艦來作為未來的小型軍艦,重新招標了FFGX護衛艦項目,隨著該項目選型的確定,瀕海戰鬥艦的發展徹底進入了歷史。

因此,瀕海戰鬥艦再怎麼造,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升級了,除非美國還打算重用這種軍艦,然而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幾乎不會存在了,瀕海戰鬥艦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海事先鋒


瀕海戰鬥艦被廣泛認為是美國海軍燒錢而失敗的項目,軍艦的技術性能和高昂的價格不成正比。但是美國海軍頂住這些質疑,繼續建造並接受這些瀕海戰鬥艦,如今,瀕海戰鬥艦已經制造到了第24艘。據觀察者網12月22日援引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消息報道,美軍最新的自由級“聖路易斯號”在密歇根湖完成了驗收試航,這艘軍艦為瀕海戰鬥艦的第24艘,預計在明年年初正式加入美國海軍服役。

對於這艘新的瀕海戰鬥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洛馬公司副總裁喬.德彼得羅表示,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新的瀕海戰鬥艦都有極大的提升。支撐這位洛馬高官說法的依據,恐怕是美軍基於瀕海戰鬥艦模塊化構造進行的一系列技術改進。從設計之初,瀕海戰鬥艦就著重地強調了系統的模塊化性能,40%的船體可以重構,採用不同的任務包,瀕海戰鬥艦可以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瀕海戰鬥艦是美軍由海向陸思想上生產出的產物,其搭載的不同模塊可以在近岸地區執行各種各樣的作戰任務,先進的隱身性能更是保障了它的生存性。

就拿這艘最新的“聖路易斯號”來說,它的標準裝備包括一門57mm艦炮、美軍標準MK-50輕型魚雷,以及一套11單元的海麻雀防空系統。除去這個標準配置之外,美軍還可以為其加裝任務模塊。近年來,美國海軍提出了分佈式殺傷概念,其核心在於為所有的軍艦都加裝反艦導彈,使其具備海上反艦的能力,讓對方疲於應付大量具備反艦能力的軍艦。為此,瀕海戰鬥艦也以反艦模塊為主要裝備。在裝備反艦模塊的情況下,瀕海戰鬥艦可以裝備24單元的AGM-114L反艦導彈。

24枚反艦導彈,這個級別的火力似乎已經遠超許多國家海軍主戰艦艇了,但是這裡所謂的AGM-114L反艦導彈,其實就是著名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攻擊對象為坦克裝甲目標,雖然可以用於反艦,但是其不足9公里的射程和較小的戰鬥部,不足以對抗真正意義上的大中型軍艦。對比來看,瀕海戰鬥艦的反艦能力甚至還不如我國的056型輕型護衛艦,因為056安裝著4枚射程280公里的鷹擊-83導彈,這是真正的反艦導彈,一枚就能重創或擊沉3000噸以上的敵艦。

即使按照美軍的遠期計劃,裝備射程180公里的NSM海軍打擊導彈,也不過是具備一般的反艦能力。對於瀕海戰鬥艦來說,更要命的是其薄弱的防空能力,海拉姆為近程防空導彈,這種武器連基本的區域防空能力都不具備,僅僅具有點防空能力。在高烈度的作戰中,其基本不可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在價格上,瀕海戰鬥艦已經貴得沒朋友了。例如美國和沙特達成出售瀕海戰鬥艦的合同,沙特方面以112.5億美元的價格,向美軍購買4艘瀕海戰鬥艦。換算下來這4艘瀕海戰鬥艦接近800億人民幣,平均一艘的價格200億,如此高的價格,已經比美軍自用的伯克級驅逐艦還要貴上一大截。差不多相當於建造一艘10萬噸級的核航母,在2013年美國海軍訂購的福特級核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CVN-79),成本約為113億美元。

事實上,2018年美國軍隊內部的評估報告顯示,瀕海戰鬥艦無論如何都不適應高強度作戰。報告指出,儘管瀕海戰鬥艦在加強性能尤其是抵禦攻擊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極為有限,在高強度作戰中,瀕海戰鬥艦很難存活,所以,儘管洛馬繼續鼓吹自己的產品,但是瀕海戰鬥艦作為美軍失敗作品的定位不會改變,美國人花越多的錢投入瀕海戰鬥艦,那他們的損失也就越大。


鐵桿軍迷


也許許多人對於瀕海戰鬥艦相當好的印象,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這款戰鬥艦遇上了不小的麻煩,主要原因就在於服役之後,實際使用環境與原先的預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可能發揮原先的預期效果,建造雖然在繼續,但是設計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還是最初的設計標準,只是小規模的改進以及降低成本提高,維護等等的一些能力,沒有真正的提高其作戰能力,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火力沒有任何提高,雖然有提高火力的計劃,也有改裝計劃,但是在目前情況下,新建造的瀕海戰鬥艦依然還是原有的標配沒有提升火力的,沒有真正的全面實施火力提升計劃。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款戰艦不是人們想象那麼理想,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但是美軍沒有馬上進行大改的想法,估計是需求不足吧。


麥田軍事觀察


瀕海戰鬥艦LⅰttoraⅠ.Combat.Shⅰe(LCS)
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


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的一部分、是美海軍面向未來以及“千艦計劃”水面作戰艦艇的轉型!

〔瀕海戰鬥艦〕設計理念:

多用途、多功能兼顧高速、耐波隱身性能、小型、快速、機動、吃水淺、火力強“一艦多能”容反潛、掃雷、偵察、巡邏、滲透作戰、支援於一身、強化隱身性能、採用模塊化結構。

“瀕海戰鬥艦”採用“一艦兩型”模式。
(美海軍“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三位體艦體結構)


(“獨立”號瀕海戰鬥艦航行狀態)
(“瀕海戰鬥艦”之“自由”級常規設計型號)

(航行中的“瀕海戰鬥艦/自由”號)

綜上所述:“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面向未來轉 型水面作戰艦艇型號(類似於空軍的“聯合打擊攻擊機”F-35戰鬥機計劃)。

“瀕海戰鬥艦”被譽為美海軍“全能武士”、也是美海軍“千艦計劃”既到2035年裝備300艘“獨立”級和“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是一種全新的現代艦船結構/型號和設計方案。


孔乙己亂彈


兩型瀕海戰鬥艦,一“自由”,一“獨立”,前者是洛馬的傑作,後者則為通用而打造。第24艘瀕海戰鬥艦屬“自由”級的第10艘“聖路易斯”號,首艦“自由”號是2008年入役後,一再進行改進和升級,第10艘主要加裝的是24個單元的垂髮系統,打擊水面目標的能力得以加強,不過,相比前9艘“自由”級,僅此而已。

美國瀕海戰鬥艦的研究,開啟在“冷戰”之後,當美軍看到瑞典“維斯比”,挪威之“盾牌”後,以為艇小續航力並不小,正合了當時“由海向陸”的心思,更換不同作戰模塊,部署在全球近海,不是大有用場嗎?噸位小,滿載排水量3450噸,吃水淺,可以部署在世界40%的近海,以其強大的電子和信息能力,可以長期保持前沿存在,接省了多少大艦部署費用,可以節約一大筆資金,同時可省力、省心。說白了就是控制世界近海的一種得力工具。

然而,說歸說,做歸做,隨著國際近海反艦力量的發展,瀕海戰鬥艦的缺點,也被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火力偏弱,近岸不能作為獨立的存在,生存性變差,部署性也難以“自由”,因而大傷腦筋,曾經一度,訂單越減越少,失去了發展瀕海戰鬥艦的信心,正在發展一型FC(X)的護衛艦。心是這樣想,但勁不能一處使,架不住洛馬和通用兩家大公司的“誘惑”,但講升級以後的“自由”大不同,似可生存在大國近岸之外的地區,不受影響,這便是我們眼前的“聖路易斯”號了,不管“獨立”,還是“自由”,還會接著造下去。


魂舞大漠


剛驗收通過的美軍第24艘頻海戰艦。其性能提高了很多很多。裝備有捕鯨叉導彈.76毫米艦炮.拉姆導彈,更先進海麻雀垂直髮射系統和魚雷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