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若不考本专业的研,学起来是不是很累啊?

Oo葡萄酒oO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不考本专业的研究生,而跨专业考研的话,不仅学起来很累,还会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哦!

学习压力

跨专业考研会有不小的学习压力。

1.没有学过这个专业的基础知识。我们知道本专业已经学习了三四年这个专业,他们对这个专业的来龙去脉有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就算他们前面没好好学,也受了几年的熏陶渲染,这是我们这些跨专业学生不具备的。我们想用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去学习别人三年学习的内容,确实难度比较大。而且有的专业很难入门,没有老师,全靠自学,难度可想而知。

2.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虽然考研考的是这个专业的主干和基础学科,但是如果拥有对专业知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认识,显然是占据优势的,而且这种优势在复试时也会凸显出来。

3.有些专业跨度特别大,入门非常困难。

比如有些文科专业没有学过高数,如果你想跨考有高数的专业,那非常困难。因为高数对于理科专业的学生都非常难,想短时间学会需要花费非常多的心力。

心理压力

跨专业考研要面对比本专业考研更多的心理压力。

1.前期准备:专业书籍、资料搜集等。

本专业的学生都有现成的专业用书、资料等,而跨专业的学生由于是跨专业,还需要准备相关的专业书籍,往往这些专业书籍并不是那么好获得。而且因为不是本专业学生,学习资料也会比较缺乏。

2.缺乏同专业的研友

我们都知道备战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差不多有一年的过程,这时候有一同备考的研友非常有必要,可以一起交流复习进度,分享复习资料,一起交流讨论问题,一起分享信息资讯。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研,想找所垮专业的研友比较困难。

3.资讯消息闭塞。

本专业的学生,他们形成本专业考研的圈子,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对本专业的考研资讯比较了解。而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只有你一个收集讯息,消息就会比较闭塞。

外部压力

某些院校、某些专业不愿意接纳跨专业学生,有些学校、专业是明确规定不招收跨专业学生,而有些是隐性的要求,比如在面试时会优先录取本专业的学生。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垮考经历。我是一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但由于自己非常喜欢心理学,所以在大三下学期时跨考心理学的研究生。

最初我在网上查找心理学考研的专业书籍,然后在学校附近的书店买取相关书籍,但并没有买全,后来又在一个二手书网站购买,好不容易把书籍都买全了。

然后我就开始基础复习,《普通心理学》我们教育学也学过,所以还没什么大问题,但轮到《实验心理学》和《统计心理学》我就懵圈了,我看不懂书,为此我还去人家心理学专业的班级去听课,但显然我没有时间再去这样细细学习了,所以听了几次做罢,后来我又在网上买课程听,效果也不是非常好。就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直到九月份大纲出来,我第一轮复习还没弄完,而且实验和统计也是云里雾里,这时候再看网上说需要复习几遍几遍,我就已经开始没有了信心。

而且在此期间,我觉得很孤独。虽然我身边也有研友,但是他们都是考的教育学,所以我的消息比较闭塞,也缺乏人交流,心理压力非常大,后来考研也以失败告终。

所以跨考需谨慎,在此提一些小建议,仅供参考:

  • 不要轻易选择跨考。
  • 尽量选择相近专业跨考。
  • 尽量提早准备。一般来说考研要准备一年左右的时间,那么选择跨考的你可以提前一年半复习,甚至可以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去听听该专业的课程,交一个本专业的朋友。
  • 可以加一个该专业的考研群,找到归属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讯息。

既然选择了跨考,那你就选择了挑战!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信念坚定,相信你的目标会最终实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宝姐姐的教育小感


跨专业考研,肯定要比本专业的累。除了公共课要学习以外,还要自学专业课,付出的精力要比本专业同学多很多。

1.专业课需要重新学习

既然是跨专业,说明要考的专业和自己的专业差别较大。考研的专业课对自己来说就是一门新课,要从头到尾的学。

自己的专业课是跟着老师学,学起来相对容易。

而跨专业的专业课则需要自学,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道重点和难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很难找到能够指导自己的老师和同学,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整个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会很多。

2.基础课程没有区别

对于数学、英语、政治这三科,跨专业和不跨专业基本上差别不是很大,按照正常的程序复习即可。

个别专业对数学要求不同,有的要求考数一,有的要求数二。

3.是否应该跨专业?

如果对于本专业实在是没有兴趣,建议跨专业考研。

有些同学本科专业就是调剂过来的,根本就没有兴趣,在考研的时候又没有勇气跨专业,导致毕业之后还是从事不喜欢的专业,实在是很痛苦。

高考填报志愿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选择,考研则是职业生涯的第二次选择,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

虽然跨专业会比较辛苦、比较累,但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


小马老师说


1、跨专业考研领域跨度不能太大,社会科学类本科生跨考自然科学类的研究生,也要比从自然科学跨考社会科学类难很多

客观来说,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对 [ 社会科学 ] 类学科的培养要求,比 [ 自然科学 ] 类的相对要低一些。自然科学专业的同学想考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要比社会科学跨考自然科学要容易一些,社会科学想跨考自然科学方向的专业,难度很大,也很少听说有人这么考。

比如本科学经济学的,想考计算机的研究生,除非你确实对计算机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得很通透,只是会敲代码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理论修为肯定考不上,因为考试和日常的简单应用完全不一样。我认识一个从普通211大学数媒专业参加保研考试考到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看起来跨度很大。但实际上,这个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是在数理综合班,本身的理科和数学基础就很好,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关系很密切,尤其现在的算法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相对容易。还有一个学生,本科阶段学的是化学,考研的时候考到了中山大学的金融学专业。

2、好大学无论什么专业,竞争都很激烈,公共课也有自己的独立切线,分数更高

好的大学无论文理,培养要求都很高。从研究生考试难度上看,一方面我们要看“学科”,另外一方面还是要看“学校”,好的学校无论什么专业竞争都很激烈,对考分的要求自然也很高。普通大学考研,公共课英语、政治只要过 国家线 就好,重点大学则有自己 独立切线,分数更高。

这两年接触过很多跨专业考研或者保研的学生,至少对于211大学以上的学生来,跨专业保研考研并不是太难的事,但也确实因为基础知识和学习方式的差异,跨专业考研肯定比考本专业更有难度,这个是一定的。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跨专业考研尽量限定在相关专业领域。

3、有数学考试的学科专业,也要比没有数学考试的难,需要用到各类定理和计算公式的专业课,也非常难考

如果考理工农医类学科的话,对数学考试一般都有硬性要求,数学是必考学科,难度上也要比没有数学的科目比如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的部分科目要难考很多。数学题目都是“强封闭式”问答,答案具有 唯一性,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像文科“主观题”可以自由发挥和扩展。

数学考试通常还会按照难度系数再分为三类,数学一最难,数学三其之,数学二相对容易。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所针对和适用专业不同。数学一针对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类,数学二针对对数学要求低一些的农、林、地、矿、油等专业,数学三针对管理、经济等方向。当然,有的专业课需要用到各类定理和计算公式的,也非常难考,比如量子物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


小老虎不焦虑


跨专业考研肯定比本专业考研难度大。之所以跨专业考研,很多人要么是出于兴趣,要么是出于就业考虑,不管怎样,只要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就要努力去实现它。我是高校教师,教的历届学生中有不少是跨专业考研的,如果你想相对轻松点,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报考比较现实,毕竟大家都想有付出得到回报。兴趣会让你在考研的路上多一些动力和自我肯定,这个会让枯燥的备考得以继续,解决了源动力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