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心目中最棒的电影是哪部?为什么?

紫陌红尘0203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松子遇到的作家所留下的遗言。如果仔细观察电影,就会发现和松子相处过的人和松子很像,都有一个特别大的遗憾或者缺陷,但自己又陷在这个遗憾或者缺陷里。

作家的遗憾是自己成为不了太宰治那样的人,虽然他试图通过努力来达到这个目标,但是他其实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写出什么好作品的,他一直在写,甚至放弃工作来写作,而由此造成的巨大的时间成本,让他无法承受他必须转变目标以求生活的现实,他也承受不了自己写不出和太宰治一样的好作品这么一个现实,最后,他妥协了,选择了自杀。他为自己的人生感到抱歉,因为选错了目标,因为执着于遗憾。

作家的对手的遗憾是自己无法像作家一样为了写作而放弃工作,他没有这样的勇气。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或者无视这种遗憾,他和松子做了情人。他希望自己能够因此而高作家一等,通过贬低作家而达到贬低这种遗憾的目的。

她的学生(龙洋)的遗憾是自己无法全心全意付出爱。他在中学的时候就爱上了松子,但是他却用伤害松子的方式来表达或者逃避这种爱。他不相信有这种爱的存在更无法接受这种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确确实实他爱上了松子。为了证明这种遗憾是错误的,他不断的伤害松子以求松子因为愤怒而离开。为了逃避这种遗憾,出狱之后他选择离开松子。但是因此而得到的是更大的遗憾。他的一生也过得很糟糕。最后,他通过重新回监狱的方式或者死亡的方式来弥补这种遗憾。

再来谈谈松子的遗憾,以及松子所说的抱歉!

松子的遗憾是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她为了博父亲一笑做了十几年的鬼脸,她爱她的父亲吗?我觉得不一定。她只是无法接受同为女儿的自己为什么得不到父亲一样的态度的现实。她父亲爱她吗?是爱的。她和她父亲最后相处的一个镜头是,她父亲给她拍成年照的时候让她严肃,不要开玩笑,她父亲并不希望她一直做鬼脸。她没懂,认为不一样就是不爱。得不到父爱就变成了她最大的遗憾。她深陷其中,为了弥补这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她不断地伤害、远离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妹妹。慢慢的,她的遗憾发生了变化,不回应妹妹对自己的爱变成了她最大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些遗憾,她不断渴望爱,也不断追求伤害自己的人的爱。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她对没有好好过自己的人生感到抱歉,对一直爱着自己的妹妹感到抱歉。最后我想说的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是她的遗言,而是她希望重新开始人生的一段话。

电影本来应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她想通了,找到了好友的名片然后重新开始人生,53岁之后的人生。

但是导演没有给她重生的机会。

但是感同身受的你,是可以给自己重生的机会的。


青青君子


我觉得《我是山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很棒的一部电影。

在这一部电影中主人公是一个智力有点低的,但却领养了一个小女孩,而这个女孩恰好智商发育的很好。他懂的照顾父亲的感受,随着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加强,然而父亲的知识程度越来越比不上女儿,懂事的女儿,为了不然父亲难堪,说我不喜欢这本书,挑了一本简单的书递给了父亲。懂事的让人心酸。

在本故事中,主人公山姆为了女儿倾尽了全部的爱,都围绕着父爱的无私,其实生活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我觉得有爱就足够了,这也是小女主说出来的。尽管主人公智力低下,但他的爱没有缺失他只管付出自己的爱就行了。在此法庭却认为山姆扶养不了女儿,要求开庭审理把女儿给别人领养,山姆最终失去了女儿的领养权,法庭把女儿判给了一位妇女,之后山姆为了能看见女儿。搬到了她的隔壁。

以后的日子女儿每天晚上都跑到父亲那里去,女儿要睡着了,在把她送回到他的养母身边,恰好因为养母也是个性情中人,她意识到孩子只有在他父亲那里是最开心的。在最后的一次审判中孩子由山姆和养母共同扶养。电影的结尾是女儿在如同在太阳般温暖下幸福的生活着。

在这个电影里,体现的都是爱,围绕着爱。来展开的。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有爱就足够了。其实这位养母也是一个关键,她也付出了自己的爱,如果没有她奖女儿归还给山姆。女儿也不会更快乐。山姆也知道自己的多一份爱也是对女儿更好的成长,最后也请求两人共同扶养。

多一份爱也未必不可。是吧?


一帆声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历经五年才完成的,是黎巴嫩女导演的作品,我认为是一部催泪电影,这部电影还是我开通一个月的会员才看的,

电影,采用倒叙的方法开演的,在法庭上男孩赞恩将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因为她的父母生了很多孩子,而且没有能力去养育,自己的父母把女儿嫁给了房东,最终导致惨死,当法官询问他为什么不带她去医院时,房东的回答是她没有身份证,无法进医院医治,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赞恩知道自己的妹妹惨死后,拿了一把刀捅伤了房东,自己也被送进了少改所,在那个年代能吃饱肚子都是个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有记者进入少改所,赞恩就利用这个机会,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这部电影已赞恩和萌娃约纳斯,为主要的情节展开的,讲述了他们,相遇,相识,相伴,在恩僵约纳斯看做是自己的亲弟弟,为了他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为了让他能够更好的生活,赞恩将它送给了一个百货店的老板,谁知这个百货店的老板是一个人贩子,在故事的结尾,检查抓住了人贩子,因为他们是非法移民,约纳斯也回到了自己母亲的身边。这部电影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大家都开始同情那些贫民,开始关注他们的生活,想要帮他们去改变。大家有空去看看[灵光一闪]








pear1




诙谐段子


我心中最好看的韩国电影是釜山行。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执导,孔刘、马东锡、郑有美、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等主演的灾难片。影片讲述主人公单亲爸爸石宇与女儿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车往釜山,列车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倾刻间列车陷入灾难的故事。《釜山行》主要讲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流露出阿里的人性的最真实的一面,有正直勇敢的警察,有先前胆小的单亲爸爸,有年轻的学生情侣,也有胆小自私的老总,整个列车中的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在灾难面前各类人的心思和欲望被暴露在各位观众的视野下。当年看这部电视是在寝室室友的陪同下看的,从最开始的害怕,数量居多的丧尸,可怕的化妆特效,以及担心下,到后面单亲爸爸石宇知道自己已经被咬要变成丧尸时,对着年幼的女儿叮嘱要照顾好怀孕的阿姨,一定要平安去釜山后,石宇躲到女儿看不见的地方,毅然决然的跳下了火车时,我和室友哭得稀里哗啦,再一次感叹亲情的伟大。

另外孔刘的演技真的很棒。跳下列车前的那一抹笑,有对女儿活下来的开心也有再也不能陪伴女儿的心酸。





燕歌视频


你好,谢谢提问,今天给大家再推荐一部我自己喜欢的作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我记忆中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影片中每个地方都是那么的经典,这是一部给予我们希望、信念、梦想和力量的电影。喜欢它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r

一、电影的主角安迪,他无处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这是多么经典的台词,让人记忆犹新。\r

二、它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影片,电影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安迪是一个心中渴望自由,心存希望的人。安迪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要有希望,要永不言弃。人生在世要多多学习知识,提升自我能力。正是安迪不断学习知识的能力,使安迪在监狱中免受干体力活的劳苦,为自己以后的假身份作好充分准备,可以秘密计划逃离监狱,并且成功逃离,过上安定自由的生活。\r

三、通过影片让自己深刻认识到,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学好,其他知识也要学,不断丰富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也不知道哪天你学的东西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法宝。





话里话外皆有画


我是一个超爱看电影的人,在我心里喜欢的电影有很多,比如《霸王别姬》,《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末代皇帝》、韩国的《不可饶恕》还有《风声》,易烊千玺、周冬雨演的《少年的你》等等。太多太多好电影了,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末代皇帝》。

影片展现了溥仪的一生,他因为要去统治整个中国旧有的社会,是制度的产物,也就是这个紫禁城,将他禁锢。到影片的最后,他老了,非常老了,才真正适应这个社会,不知道是一种欣慰还是一种悲哀?影片有一个片段他要去紫禁城看看,可是他需要购票才能进入。与其说《末代皇帝》是一部电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不如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倒塌的缩影,其经典和历史意义将永远再难重复!




二宝妈的平凡生活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我心中《肖申克的救赎》是值得看两遍,甚至多遍的电影。这是一部能让自己沉静下来的电影,并且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时,以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实际上肖申克他是一个地名,电影主要场景也叫肖申克监狱。

监狱里面就是一座人间炼狱,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更可怕的是监狱那种遥遥无期,会把人的意志全部消磨掉。在那里只有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

但是我们的主角安迪绝不向命运低头,他用坚强的意志力,和他对希望的渴望。用一把小的可怜的石锤,用了20年在囚房挖出了一条通往他向往生活的通道。

这部电影看完时,你就明白为什么人类在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和沉沦后,还能继续生存,因为美好始终在那,希望也永远在那里。

希望我的问题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大鹏说剧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的经典之作,故事精彩,吸引人心,意义深刻,有声有色,饱含艺术而又彰显大气。这部电影不仅是对美国司法、监狱制度的一种批判,同时也在述说着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现实主义的外衣之下的是揭示人生之中必要的希望,自由,坚持,值得每个人去感受与学习。

很多的年后的今天,《肖申克的救赎》一度回到人们的眼中,常年位居于豆瓣和IMDB排行榜的第一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流传于世间,即便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多多少少也曾听闻过。

那么,这部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的电影,是什么原因令它一直以来位居双榜第一?

01

特别的表现形式

电影以主人公安迪因错误杀害妻子以及妻子的外遇从而坐牢为背景,描绘了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之中的生活,电影通过瑞德的叙述将故事层层推进,反复地渲染着氛围。

这其中主要以批判美国的司法与监狱制度描绘监狱中的生活极其友情为主。

此部电影的主线便是安迪及其狱友之间的生活。影片的开头便设下悬念,呈现的是安迪喝醉时杀害了妻子及外遇,上法庭被判无期徒刑的场面,简单却又令人无限地期待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安迪在监狱中的生活又会怎么样。尤其巧妙的勾起了观影者的心理,令人离不开眼。

2

跌宕起伏的情节

再从内容上思考。因为妻子找了外遇,一气之下的安迪用抢将两人不明不白的杀了,安迪涉嫌犯了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他从一个帅气多金的年轻银行家变成了肖申克监狱的禁锢者。

这一待,便是十九年,用旁人的话来说,监狱这个地方一旦进去了,被判无期徒刑,一个人的这一生基本上就废了,就成了世俗的淘汰者。

安迪因为自身的突出的理财能力,帮助典狱长逃税,最后甚至成为了典狱长的个人理财助理,并在监狱中创办了图书馆,凭此安迪便在监狱中混的很不一般。

一次偶然,从狱友汤米口中,安迪意外得知杀死自己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并非是自己,而是另有他人。突如其来的真相令一切的事情都变得不平凡。

在监狱中待了十九年的安迪,所有的愤恨与压抑在那一刻被骤然激起,他逃狱了!毫无征兆,更是无人能料到,就是连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不曾知道,出人意料之中却又带着意料之中,无愧于片名中的“救赎”二字。

十九年,说来很长,却也只是转眼一瞬,一位无罪的年轻人被白白关押了十九年的时间,需要多少的隐忍与承受多大的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安迪也开启了一场长达十九年的自我拯救,不断地寻求自由,寻找希望,着实是引人深思。

正如影片之中所说“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03

人物态度的刻画

电影里分别播放了瑞德三次假释的情形,第一次是他已经被判二十二年,第二次他在监狱中已经呆了足有三十二年,两次的回答无疑都是“我认错了,我已经悔改了,我会重新做人的,我不会对这个世界再有伤害了……”

经历了两次的不准假释,瑞德早已释然,习惯了这高墙之中的生活。面对第三次假释审问,那时安迪已经出逃肖申克监狱,他用复杂的眼神望着假释官,心情毫无波澜“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放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让他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流入了岁月长河里,如今只剩下我这垂老之躯。”

他的脸上刻录着这十四年来的苍老和悔恨,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半辈子,都虚度在这肖申克监狱了。换做是我们每个人,是否还会有继续生活的希望,是否会选择不断的自我沉沦,颓废消极?

影片中煞费笔墨,来呈现这三次的拷问,无非想要表现的,就是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在易逝时间长河里,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所谓救赎,想必看到影片末尾便也逐渐通透了,救赎,救赎,顾名思义,无非就是自由,希望,坚持的过程。

从最初的消极,到后来不放弃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念。至始至终,它都在诉说着一个励志磨人的故事。不能将心束缚,不能丢弃希望,无论身在何处。

正如后来所说:生命可以归结于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去死,要么忙于存活。







刺闰土滴猹


《阳光普照》

“你是爸妈唯一的孩子。”

“我养了你20多年。”

“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

类似的对话,熟悉吗?

男主之一,是最近凭借《想见你》大火的许光汉

片名,《阳光普照》,温暖灿烂。

实际上,却是把锋利入骨的手术刀,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里深藏着的悲剧因素勾勒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驾校教练,母亲是酒店造型师。

房子不大,能遮风挡雨;收入平平,各人都有口热饭吃。

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

雨夜、少年、疾驰的摩托。

小儿子阿和被人欺负,找来兄弟菜头替自己出气。

没想到,菜头冲进饭馆,拿着刀,直接把对方的手砍了下来。

“打算吓吓他”的冲动,变成了一场刑事案件。

法庭上,是冰冷的一幕。

面对法官的提问,父亲强硬而冷漠:“我希望你们把他(小儿子)送进去好好管教。”

“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坐在一旁的小儿子,咬着牙,一句不吭。

但对另一个儿子,父亲则完全“换了副面孔”。

他会亲自赶到补习班给大儿子送学费,还把自己视为宝贝的笔记本送给他——那上面“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八个字,是父亲对孩子人生的希望。

父亲笨拙尴尬的表达,儿子只能沉默地接受

两个儿子,天差地别,原因何在——

大儿子阿豪,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

长相端正、成绩优异、乖巧听话。

小儿子阿和,成绩差、成天斗殴打架,惹是生非。

父亲的偏爱因此而生——阿豪是他引以为傲的希望,阿和是他羞于开口的“家丑”。

每每有爱八卦的女学员来搭话,问他“陈教练,你结婚了吗?”“有几个小孩啊?”,他都只回答:

“一个

小儿子因为打架,入狱三年,父母的内心,毫无波澜。

直到大儿子出了事。

阿豪在一天夜里,从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楼下的空地上,是一个崩溃的母亲、一个沉默的父亲。

应付驾校女学员的的谎言终于成真。

现在,父亲真的只有一个儿子了。

正如电影的英文名:a sun.

谐音:a son.

阿豪为什么会自杀?

影片用人们的回忆,拼贴出他细碎酸涩的半生。

看完,或许就知道原因。

阿豪是什么样的人?

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一个字:好。

女同学说:

他对人很好,有时候会觉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

弟弟阿和说:哥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什么事情都替大家设想,但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影片里有这样一个细节:

阿豪放学回家,刚进房间,就听到厨房开水烧开的声音。

厨房正对着阿豪房间的窗户,母亲就站在灶台前抽烟。

阿豪走到厨房,问:妈,怎么回事啊?

母亲装作没事,但却耐不过阿豪的再三逼问,便坦白:

“明天弟媳要产检,我没空,你爸不肯,谁陪她去?”

阿豪迅速回答:我去吧。

母亲没答应,也没拒绝。

阿豪补充:“没事,我去吧,快去睡妈。”

多么温情的画面:贴心的儿子,主动帮妈妈排忧解难。

这样懂事的阿豪,甚至是在跳楼前,也把手机里面所有讯息资料都删得干干净净,把房间整理干净、衣物叠放整齐。

直到去世,他都不想给家人添一丝麻烦。

这是别人眼里的阿豪

那,真实的他呢?

阿豪曾经给同学讲过一个故事,是司马光砸缸的另一个版本。

故事里,司马光拿起石头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并没有水流出来,而在水缸的阴暗处,坐着一个小孩,看着缸外。

缸外的司马光愣住了。

因为那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自己。

而后来阿豪在自杀前发的简讯中,又提到了这个小故事,

他写道: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

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这是《阳光普照》的隐喻。

一个成绩优异的长子,理所当然承担起了一家的“精神支柱”。

他就像太阳一样,永远温暖,永远灿烂,没有一丝阴影。

被依赖,也被消耗着。

只是没人问过,阿豪想不想,阿豪愿不愿意

第一次高考,阿豪冲刺第一志愿失败。

他得到的,是更殷切、更焦灼的期待:

你不能停下来;

你不能慢下脚步;

爸妈把全部的爱给了你;

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

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好一出以“爱”之名的绑架。

——因为我们爱你,所以你要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就像弗洛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里写的那样:

有一种爱,是有条件的爱——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而看似温情的背后,是心照不宣的功利算计。

弟弟的死活不重要——因为他不成器,因为他对这个家庭,没有任何“益处”。

偏爱哥哥——因为他是成绩好又懂事的孩子,因为他可以在未来,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责任。

大儿子去世一年半后,小儿子因为表现好,提前出狱。

故事并没有结束。

有过“前科”的少年,想要回归社会并不那么容易。

找工作三番两次碰壁。

每当老板问:你之前在哪干活啊?

阿和回说:我之前在辅育院。

老板顿时变了脸色。

最后好不容易才在洗车场找了份夜班工作。

小儿子同父亲的关系也并未好转。

阿和出狱的那天,父亲便不再回家,每天睡在办公室。

驾校老板一句话戳破父亲的打算:“所以你现在是准备不管,放着烂是吧?”

电影的用心良苦便在这里窥见。

它戳破了中国家庭许多悲剧的根源:

总以为时间能治愈一切,总以为对孩子好就是给吃给穿,却忽略了情感上的交流:

时间并不总能化解所有矛盾,就像父子之间的隔阂,不会因为逃避就会消失。

大儿子的离开,撕开了这个家庭一直试图遮掩的伤口:爱不均带给两个儿子的伤害。

一个被重重的期望压垮,最后从高空一跃而下。

一个像野草一样成长于旷野,无人问津。

但影片并不止于剖开悲剧性的症结给人看,故事的最后,还有迟来的和解。

父亲出门买东西,遇到了在便利店上夜班的儿子。

已经多年未说过一句话的父子俩,借着“店员”和“顾客”的身份因为找零钱终于有了对话。

买完单,儿子向着正准备出门的父亲,开口说:“爸,要不要喝个东西?”

寡淡的交谈背后,是两颗心在慢慢靠拢。

“你不是在洗车场上班?”

“洗车场九点结束后,就来这里上个大夜班。”

“这样会不会太累?”

“回去还能睡五六个小时,还可以。”

这场对话或许没能让父子两人完全释怀,但至少打开了一条缝,让光能够照进来。

而同生活的和解,却不那么容易,甚至让人胆战心惊。‍

曾经帮阿和出头,用开山刀砍伤了人的菜头,出狱后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找阿和麻烦。

担心阿和的父亲,试图拿着二十万元的信封找菜头讲和,却被小辈羞辱。

这之后菜头还是一如既往地来找阿和,阿和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忍耐。

几周后,阿和听说了菜头意外身亡的消息。

他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菜头的阴影,在公路上奋力奔跑起来,云层中的阳光正洒在他身上。

直到结尾,阳光普照的真相才被揭示:

父亲在被菜头羞辱之后,有两个礼拜没去上班,整天跟着阿和上班下班,担心他再被菜头威胁。

后来那个雨夜,他一路跟着菜头,看到他从车子里慢悠悠走出来。

想都没想,油门一加就冲了过去……

画面里,阳光普照下,父亲的脸上是一片阴影。

导演钟孟宏在阐述自己的拍摄理念时说过一句话:炙热的阳光底下永远都有阴影。

阿和以为的阳光普照,其实是用父亲手上的鲜血换来的。

在应该爱阿和的时候,他缺了位,而迟到的弥补,又是如此强烈、如此沉重的父爱。

假如“唯一的儿子”阿和知道了真相,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阿豪?

细思极恐。

陈铭说:中国式家庭的亲情,就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地互相亏欠。

一来、一回,这是牵扯两代人的羁绊。

只是,孝顺是一种义务,一种美德。

唯独不是打着温情幌子的“强买强卖”。

那些以亲情为名的捆绑,从自私出发的伟大,越早停止,父母和孩子的人生,才能越早“阳光普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