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韓、歐洲和美國差距越來越大了嗎?為什麼?

脫韁的老鷹


朋友不親,盟國不謀!日韓、歐洲盟友與美國的政治隔閡正在加深。

盟友要與美國抱團取暖,合夥求財;而美國要利益獨吞,事兒攤給盟國幹。

盟國要想發出自己的聲音,被美國粗暴捂嘴,由特朗普一言堂搞定。

盟國要仰仗美國盡義務提供保護,而美國只熱衷從盟國提保護款。

盟國願意按聯合國憲章,在聯合國框架下發展和處理國際關係問題。但美國(博爾頓)說,“世界上沒有聯合國,只有美國領導的國際社會”。特朗普甚至懶得連聯合國會費都不繳。

日韓、歐洲與美國的軍事差距越拉越大。

美國控制了盟國軍事指揮體系,獨家強賣美國軍火賺的盆滿缽滿,美國再用盟國孝敬的錢投入軍備研發。保持著對日韓、歐洲的絕對領先。

2018年,日韓、歐洲(英法德)五國軍費開支合計約2350億美元,僅為美國軍費6433億美元的36%。

美國控制著盟國享用的太空軍事資源,情報資源、裝備技術和作戰代碼資源等,盟國不僅無法威脅美國,甚至離開美國技術保障支撐已無法打仗。

經濟上美國在發達國家裡一家獨大,拉開與日韓歐洲差距。

雖然美國分享世界經濟大蛋糕份額有所降低,那只是由於新興經濟體國家做大並分享了蛋糕。歐洲經濟長期低迷,日本經濟20年零增長。日本GGP曾經達到美國的69%(1995年),現在僅佔美國的25%(2018年)。這是美國與日韓、歐洲拉開經濟差距真實寫照。

特朗普上臺還認為發達國家也揩了美國的油,拿起剪刀大剪日本、歐洲經濟羊毛。遏制德國、日本的汽車產銷是重點手段。打壓歐洲與俄羅斯、伊朗能源合作,推銷美國能源是重點目標,干擾歐洲參與東方“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強迫製造業轉移、迴歸美國,也是特朗普正在乾的事。

相對於政治軍事問題,經濟問題是日韓、歐洲對美國怨聲載道、最不滿的一個方面。

特朗普正在加速透支美國二戰後積累的國際信譽,犧牲日韓、歐洲等盟國利益,會在他執政期間把美國對日韓、歐洲的綜合優勢越拉越大。

特朗普這些損人利已、“竭澤而漁”的操作手法能持久嗎?顯然不能!


諶人


個人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國家體量因素,即國土面積和人口總量,尤其是後者,這決定了該國發展核心人才的數量,核心產業的市場成長空間。人口方面,歐盟雖然和美國差距不大,但由於被分割成幾十個國家,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導致產業規模效應不強,產業體系存在兩種缺陷。第二個就是90年代以後的互聯網發展機遇,這也同樣需要依託大規模的人口和市場支撐。很幸運,咱們國家不光條件都具備,並抓住了這波市場機遇,誕生了一大批世界級高科技和製造業企業,它們帶動的不光是GDP,更是社會的效率。本人這兩年經常出差做項目,試想下沒有良好治安(視頻監控),便捷交通(高鐵、網上購票、人臉識別、移動導航),通信(移動電話、微信、QQ)、便捷的移動支付,以及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我們的工作效率將是什麼樣,人們之間的交互效率又會降低多少。5G時代正在來臨,個人感覺點對點視頻互聯,VR技術連接正待起飛,雲數據共享正在向社會各角落透,區塊鏈技術也可能大幅度降低社會交易信用成本。美國如此買力打壓華為,十年後有可能發現它為自己挖了個大坑。


yangbin69133528


和美國的差距如果指的是政治,軍事的話,在美國駐軍下的日韓,歐洲是根本沒有得比,不過過去有前蘇聯在,美國對他們的態度還是比較好,象是小兄弟一樣,隨著前蘇聯的解體,美國一枝獨秀,他們在美國眼裡只是一班奴僕,隨便呼五喝六的,而今日的特期普表現得主子更象主子。如果說經濟那是有一些拉大了差距,有些差距是縮少了的,如日本曾經的GDP達到美國的近百分之六十,現在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但韓國則從戰爭後的廢虛裡,一步一步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認為日本的經濟已經威脅到自己霸主的地位了,而當時日本的才團和企業大都是日本資本,所以才有了政府的不斷打壓,或者說是割韭菜吧。而韓國則吸收了日本的教訓,將自己企業的資產向美國資本開放,現在的韓國主要企業大都是由美國資本控制,等於韓國人只是幫美國人打工而已。另韓國經濟的體量太小,美國很容易控制,一旦發現他威脅到自己經濟的安全,他們會從韓國抽離資本,那麼韓國經濟不死也脫一層皮。


何義575


問題說的“差距”指的是什麼?看了一些帖子,有點糊塗;有的認為“差距”指的是美國和歐洲日韓的同盟關係漸行漸遠;也有的認為指的是它們之間的實力差距。在下認為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後一種比較合適。

那麼為什麼歐洲日韓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原因很多,除了面積人口因素之外(日韓面積人口比美國差得多,而歐盟雖然面積人口大於美國,但由幾十個國家組成,經濟發展差距本身就很大),在下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體制問題。難道他們的體制不都是一樣嗎?其實不然。在美國,基本實行的是自由市場經濟,稅收低,福利制度比較適中。而在歐盟,雖然實行自由市場經濟,但同時也實行福利主義制度,稅收非常高,在北歐,個人所得稅最高達75%。歐洲的福利主義已經走到盡頭,因為國家財政已經不堪重負。

第二個主要原因是人才引進問題。美國對人才引進非常開放,而歐洲卻非常封閉。比如法國,它可以對原殖民地普通人大開國門,而對其它國家的人才,甚至是高端人才都閉關鎖國。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比如美國不能允許別國超過它,即便是盟國也不行。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多,美國就處心積慮地打壓日本,通過《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等措施,害的日本經濟三十年停滯不前。

所以僅從GDP總量上看,日韓歐洲同美國的差距確實越來越大。延伸來看,中國的經濟總量也差不多是美國的60%多一點,有點威脅美國的意思,美國便視中國為頭號戰略目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用戶71177134273


是的!

因為冷戰結束,美國卸磨殺驢。

日本GDP由冷戰末期佔美國的70%,跌到如今的25%。

歐盟GDP由最高峰時相當於美國的110%,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跌到如今相當於美國的90%,而且差距還在擴大。

韓國倒是一直迅速發展,與美國差距有所縮小。

原因:

冷戰中,美國為了遏制蘇聯,不得不拉攏、培育盟友,讓利於盟友。

所以,美國會出臺馬歇爾計劃,經濟援助歐洲;會扶持日本,讓日本經濟迅速崛起。

而作為歐洲和日本,由於懼怕蘇聯,也只能對美國馬首是瞻,從而維護了美國領袖地位。

但美國扶持盟友的目的,是為了與蘇聯爭霸取勝,可不是為了讓盟友超越、取代自己。

冷戰末期,日本經濟達到頂峰,甚至有超越美國的勢頭,於是美國以“廣場協定”為代表的一套組合拳下來,日本經濟衰落,如今再也沒有挑戰美國的實力。

歐洲原本為一片散沙,不足為懼。

但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推進,歐洲已經開始作為一個整體,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甚至歐盟東擴後,賬面上的經濟數據已經超過美國。

而蘇聯解體,歐洲的安全形勢大為改觀,不需要美國的保護。

歐洲從美國的小弟,逐漸變成了美國的對手,所以美國也開始打壓歐盟:科索沃戰爭、希臘引發的歐債危機、製造“新歐洲”與“老歐洲”間的矛盾、難民問題、英國脫歐、…在種種美國或明或暗的手段上,歐洲經濟裹足不前,喪失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

韓國是個例外。

因為韓國目前還遠遠不具備威脅美國的實力,而且,韓國還可以制衡日本,又可以壯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所以,韓國目前還是美國扶持的對象,與美國的實力差距還在縮小。


雁去無痕ty


沒看到有啥特別大的變化,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比較穩定,各方面變化不大,倒是亞洲,非洲,乃至南美未來變化會非常大。所以如果追求生活,教育,穩定投資,還是要去發達國家。如果想冒險,又想嘗試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可以考慮新興國家


傑森海外新視界


被剪羊毛剪的唄


難得糊塗難啊


這是由於經濟體系和政治體制造成的。

在美國基本上已經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盡其通。”

美國真正強大的原因是,美國的精英制度和權力制約體系,以及美國的創新精神和危機意識。

美國的精英制度和權力制約體系相當可怕。實際上現在世界各國都是在給美國培養人才。

同時由於美國法治健全且深入人心,在美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凌駕於法律之上破壞現有的政治體系。

而且美國是一個危機感不斷的國家,很少自吹自擂。美國的精英階層基本上都是居安思危,提出問題和建議,供決策層參考。根本就沒有阿諛奉承,歌功頌德的。

權力制約不會導致出現重大決策失誤,精英制度彙集世界各國人才,危機意識導致社會創新不斷……因此短期內美國不可能衰落,目前也看不出有能夠取代美國的國家。


伯樂公


所謂的(差距)全都是在霸主的掌握可控:(因為主僕之間的習慣了依存)範圍之內的事情。由於長期的剝削壓迫而引起的世界上的謀一個或多個國家的人民的反抗這個是正常的。若是絕對的無意見無反抗就不正常了。在高壓態勢下的忍辱偷生能無怨無悔的生存的嗎?這個世界上的動物怕是也做不到吧?當下的這個(所謂的無差距)不過未來會出現。因為他們當下在利益的發展力量的尋求中的搖擺將隨著世界的整個大化而改變著各個弱小的發展選擇或站隊吧。世界上的霸惡終究會是被歷史踩在腳下直至煙滅。吉祥如意幸福安樂究竟是眾望所歸萬類所盼望的。


李承岱


有一句名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冷戰時期蘇聯集團的壓力讓西歐與美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當今時代這種壓力已經消失,他們的利益訴求當然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

但是,相對與中國的關係,這些國家有著相似的文化,相同的政治制度,更有著更長的合作歷史。所以期望這些西方國家在短時期內拋棄彼此的關係而與中國擁抱是天真的、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