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周迅:如果你為了「紅」而紅 那會很痛苦

周迅:如果你為了「紅」而紅 那會很痛苦

周迅:如果你為了「紅」而紅 那會很痛苦
周迅:如果你為了「紅」而紅 那會很痛苦

前幾日,“大唐第一駙馬”薛紹之墓在西安考古發掘的報道登上熱搜,而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哭成淚人的太平公主揭開薛紹面具的鏡頭也隨即在網絡上刷屏。

當年扮演小太平的周迅今年已45歲。從《古墓荒齋》算起,今年是周迅出道的第28個年頭。影視行業風雲變幻,國產電影的票房在近十年間從50億飛躍到600億。當年靈氣逼人的“小太平”蛻變成內地首位拿下影后大滿貫的“周公子”。最近這三四年,她拍戲的腳步放緩,花更多時間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也對錶演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

前兩年,她作為發起人參與錄製了一檔清談表演的節目——《今日影評.表演者言》,與蔣雯麗、吳君如、馮遠征、黃渤、易烊千璽等22位表演者對談表演心得。如今節目裡的內容被整理成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我們也有機會聽聽周迅如何在自己飾演的每個角色裡感悟人生,又怎樣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傾注在角色裡。

談表演:再有名的演員,也始終是演員

周迅在新書的序言中寫道:“我們選擇了用“專業交流”的方式來記錄下這個時代裡的演員們,把他們的觀點、經驗、理念都記錄下來,希望給年輕的後輩和觀眾一些表演上的分享。”

華商報:拍戲時,你是如何找到人物狀態的?

周迅:比如說《明月幾時有》中,方蘭這個人,其實她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很累的,因為她生活在一個戰爭的年代,所以那時候我也故意地不好好睡覺。還有我在拍《聽風者》的時候,我覺得一個間諜幹了這麼多年,她肯定累,而且那個階段我的生活也很累,我是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的感覺,我拍了這麼多年的戲,真的很累啊。

華商報:電視劇《紅高粱》的九兒,別人演過。你重新演繹這個角色時,會刻意去和之前的角色區分,還是會從之前的角色裡汲取營養?

周迅:這要看你選擇的這個人物,你想要突出她哪方面的性格。比如你選的可能是她剛烈的一面,而我選的可能是這個人物比較小氣的一面,一切都要看你的取捨。不用去比較誰演得更好一點。拍《紅高粱》的時候,大家肯定會拿我和鞏俐比,對吧?但是,不管是從時代還是從表演來講,鞏俐的演繹就是一個經典。經典就放在那兒,我為什麼要去打破這個經典呢?如果讓別的演員來演九兒,肯定是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沒有比較的必要。

華商報:演員有了一定知名度後,會不會比較強勢,導演不太敢跟演員提要求?

周迅:我認為作為演員,既然決定了去拍這個導演的戲,那他就是導演,你是再有名的演員,也始終是演員。比如我跟曹保平導演合作,我一見面就跟他說:“你就當我是從沒拍過戲的演員,我有任何問題,你儘管提出來。”演員可以自己先表明態度,打破這個可能會尷尬的局面。

華商報:你被導演或者劇組拒絕過嗎?

周迅:當然,陳凱歌導演拍《風月》的時候,不是帶我去劇組待了很長時間嗎?他本來想讓我演鞏俐那個角色的,但後來再三斟酌,我還是不行。我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挺難過的。後來,陳凱歌導演知道了,給了我一顆安眠藥,說睡一覺就沒事了。我現在想起來,他可能只是給了我一顆魚油。那一刻,我想通了,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這次不行,那我下次再好好努力。當一個演員一帆風順的時候,比較容易覺得自己什麼都對。有時候,挫折或者拒絕反而會成為一種激勵。失去那個角色後,我就發憤圖強,比如我會常常看鞏俐和張國榮演戲,向優秀的演員學習。

談年齡:年輕時演跳河,現在沒必要涉險

對於周迅而言,年齡是壓力,也是閱歷。現在的她思考更多的,是怎樣讓自己的思想層面往下走,在表演上有新的突破。

華商報:現在在挑角色的時候會更注重什麼?

周迅:以前小的時候,只要看到這個故事,或者這個角色的一個閃光點,我就會接。但是隨著年齡逐漸增長,你會關注整個的製作,還會考慮跟你搭戲的是誰。有些時候因為對手演員的不同,你呈現出來的戲完全是不一樣的。現在接角色,考慮的因素會寬泛一些。有些演員自發能力特別強,但我不屬於那種,我有的更多的是一些感覺上的東西。我是一個比較需要導演的演員,導演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華商報:年齡的增長給你在表演上帶來哪些變化?

周迅:我覺得我小時候開拓力會比較大。我也曾演過跳河的戲,現在想起來會覺得後怕。現在覺得不是一定要去做這種危險的事情,而是多考慮你的思想層面要怎麼往下走。不是逞一腔孤勇,“我現在還能跳,拍戲的時候我來”,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你是一個人,你總是有缺點,有害怕的東西。現在其實還有個變化。以前我看劇本到很感動的地方時,都會哭出來,現在我會控制了,我會把眼淚留到真正開拍的時候,這是年齡增長帶給我的變化,我對生活的感知會更多,對人也會更加了解,這是挺美妙的一件事情。

華商報:已經收穫了影后大滿貫,你對錶演還有新鮮感嗎?

周迅:我現在這個階段,就是要再吸收,這是一個更艱難的過程,因為你對好多東西都已經不再有新鮮感了,它不能夠再輕易地打動你了。演員到最後,還是要看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一個境界,想明白這些你才會去深入地瞭解什麼是人、什麼是人性,怎樣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去豐富表演,以及怎麼去看待生命。

華商報:作為一線演員,擔心不擔心未來紅與不紅的問題?

周迅:我們討論什麼是演員,其實你好好演才是演員。演員能夠讓更多人知道,一定是因為你演得好,而不是說先有了名和利你才好好演,不是這個邏輯。而且演員的初心不應該是為了名和利,你的本職工作做好了,該來的遲早會來。如果你為了“紅”而紅,那會很痛苦。當然那麼做也不是不可以,就看你是否願意承受這個痛苦。

談人生:當演員幾乎是我一半的生命

“演員這個職業是比較容易接觸到名和利的,但是在這個行業久了就會慢慢了解到,最終你根本就抓不住這兩個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不會害怕失去?我覺得一定會的。但是,當你知道有一天名利會過去,你會發現擁有初心還是最開心的。”這是新書《表演者言》裡,周迅說過的一段話。

華商報:你還記得自己初到片場的那些日子嗎?

周迅:我拍的第一部電影是《古墓荒齋》,我記得我第一個鏡頭很簡單,就是趴在地上,然後轉頭說臺詞,僅此而已。但我特別緊張,擔心自己說臺詞的時候結結巴巴。大腦裡充斥著各種雜念。因為當時年齡小,會害羞,但是好在我學過舞蹈,積累了一些舞臺的經驗。那個鏡頭拍完之後,我的緊張大概就消掉了百分之八十,原來拍戲沒有我想的那麼可怕。其實,演員剛開始演戲的時候,碰到什麼樣的劇組、什麼樣的導演是非常重要的。

華商報:你覺得自己是怎樣性格的人?

周迅:我很容易無聊,很容易不知足,這是我的一個動力,督促著我會一直去爆出來。

華商報:你是怎麼看待做演員這件事情的?

周迅:這幾乎就是我一半的生命吧。我的興趣愛好不夠廣泛,我除了看電影,最愛看的就是紀錄片,像《動物世界》,紀錄片中動物呈現出的情感真實、自然,特別打動我。有時會找個地方坐一下午,去看人、看物,生活裡的一切都會給我靈感,一個聲音、一種味道、一張照片、一束陽光,靈感充斥在生活的每個縫隙裡。拍《畫皮》的時候,我演的小唯是一隻狐妖,我就想到我家小狗每天迎接我的時候喜歡歪著腦袋,於是我也歪著頭去看王生,那是屬於小唯這個狐妖表達喜歡的方式。

華商報:每個演員獲得靈感的途徑是不一樣的。這些不同途徑有沒有什麼共性呢?

周迅:就是自由地活著,不管你有多大的名氣,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誠實了之後,你才會沒有障礙,如果不能誠實面對自己,又怎麼去面對你要飾演的角色呢?華商報記者路潔

《夠神的: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中信出版社

神獸串起的中華文明五千年真是夠神的!

《阿凡達》《哈利波特》《神奇動物在哪裡》……三部歐美奇幻大片成為魔幻電影的佼佼者,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一股追捧神獸的熱潮。

其實中國的神獸歷史要比西方源遠流長。從最早的《山海經》,到西周時期的《周易》《尚書》,再到明清時期的《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中國神獸活躍在字裡行間,又延伸到雕塑、壁畫和建築裝飾之中,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逐漸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有關中國神獸的文明宇宙。

2019年12月,中信出版集團推出的《夠神的: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全書共有近150種神奇動物,堪稱史上最為完整的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大百科。本書繪圖者方佳翮說:“我們都知道過年的典故是因為‘年獸’;近些年大熱的故宮太和殿‘五脊六獸’的文創產品;各種國產玄幻電影中出現的神獸,如張藝謀用饕餮;各種網絡遊戲中使用的坐騎,比如檮杌、鳳凰、麒麟等;文玩市場上永遠火熱的貔貅、金蟾擺件。如果需要,我還能舉出無數在我們生活中與‘神獸’親密接觸的例子。”方佳翮選擇黑白線條畫法,讓讀者能夠直接從畫中讀出有關神獸的知識。在本書中,每一個神獸不是孤獨的個體,他們與歷史相連,有門派有親疏,有自己的性格和喜惡。龍族為什麼要幫大禹治水?六耳獼猴為什麼假冒美猴王?金翅大鵬為何淪落到獅駝嶺為妖?黃帝一介凡人如何能戰勝蚩尤?看似相互分割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通過140多隻神獸連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世界。那些歷史無法回答的、傳說沒有源頭的、小說無根據的,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華商報記者路潔

《新中國70年文學叢書》作家出版社

從中國作協的視角看當代文學史

2019年12月18日,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作家出版社承辦的新中國70年文學成就座談會暨《新中國70年文學叢書》研討會在京舉辦。

為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文學成就,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和文學自信,根據中宣部和中國作家協會的統一部署,作家出版社特別策劃了《新中國70年文學叢書》。叢書共計40卷,包含小說(中短篇)、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戲劇五個文學門類,其中中短篇小說30卷、散文3卷、報告文學3卷、戲劇3卷、詩歌1卷。在時間上,所選均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所發表或出版的優秀文學作品。叢書邀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名評論家孟繁華擔任主編。入選叢書的作品經過了專家論證委員會的認真評審,專家評審選取了各個時期、各個體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這些作家作品,構築了中國當代文學最為堅實和亮麗的文學大廈,在一定意義上,它們就是一部特殊形態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華商報記者路潔

《攀登勃朗峰》上海文藝出版社

勃朗峰矗立在每個人的心裡

我們總是對那些能夠輕鬆攀巖的人很崇敬。而在《攀登勃朗峰》裡,這個故事帶領我們經歷的則是一個混亂、漫長的旅程,其中有比薩餐廳、朋友、難民、失敗、登山群體,還有山的另一面。這本書精彩地記錄了一個城裡人面對寬廣的自然時的情緒波動,也令讀者深思怎樣面對自己的生活。

呂多維克.埃斯康德是法國伽利瑪出版社語文學編輯,也是伽利瑪審讀委員會成員。他深受頭暈的困擾,加上感情生活不順,他的兩位擅長探險的明星作者讓-克里斯托夫.呂芬和西爾萬.泰松慫恿他和他們一起去攀登歐洲最高峰勃朗峰。在這本書中,呂多維克.埃斯康德用生動的文筆,描寫了他這樣一個沒有攀登過高峰的普通人,怎樣克服恐懼,挑戰自己的極限,也把他與兩位作者和同行者之間的友誼寫得妙趣橫生。華商報記者路潔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