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鐗?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美國世紀正在徐徐落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進入“轉換期”和“調整期”,世界政治、經濟也雙雙進入“新常態”。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6.4%滑落到三季度的6.0%,處於2019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增速6%-6.5%區間下限。隨著10月經濟數據進一步走弱,中國的經濟學家之間爆發了一場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是否應該保“6”的討論。

12月10日-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保“6”目標逐漸明確。但如何保“6”?是通過反週期刺激政策?還是採取更具擴張性質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抑或是等待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週期共振?

國傳智庫研究員認為,保“6”的爭論焦點不在於數字,而在於對中國潛在產出水平的估計,是看中國經濟中各項資源在得到充分利用之後,所能達到的產出水平。保“6”的根本即是在質上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在技術大進步、產業大變革的時代尋求進入新的增長平臺。從短期來看,財政政策發力和外需回暖都可能保證數字穩定,但從長期來看,創新無疑才是新時代中國最強勁的動力機制。


創新“元理念”:進化與躍遷

創新不是簡單的發明創造,也不僅僅是科技創新。一個國家要打造自上而下的創新體制,需要對創新概念進行全面升級,以及對創新元素進行深度整合,形成一系列的創新“元理念”予以支撐。

一是創業社會要向創新社會進化。

創新社會是一個社會的高級形態,創新是創業的進階概念。因此,創業者向創新者轉變,是未來的社會發展方向。經濟學家周其仁說,中國經濟在持續高速增長30年之後,成本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只有靠創新解放頭腦,才能創造新的生產力,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本源。”因為創新者不僅會打造有商業價值的企業,也會為整個社會帶來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二是研發創新要向系統創新躍遷。

創新絕對不只是做研發,而是一個產業化的系統過程。創新對於市場體系、對於公司和人的要求,比一般的競爭要求更高,它是一個複雜的體系,需要對經濟要素進行一個更大範圍的整合。

周其仁認為,承擔創新的組織既不是整個國家,也不是通常的市場組織,而是一個集群,即把那些有想法、願意承擔創新的主體高密度聚到一起,把各種創新要素聚集到一起。


前瞻五大創新優勢藍海

國傳君認為,未來中國創新的最大機遇來自於五大優勢產業:

一、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平臺經濟大潮持續洶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擴展,平臺企業大量興起,深度改造了傳統行業模式。比如互聯網和醫療行業的結合,將變革醫療服務體系。比如,醫療雲平臺的出現使醫生對一個疾病的長期追蹤、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長期聯絡成為可行。未來,醫生主要的工作場景將會是在網上雲平臺,遠端的專家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和基層醫生一起開展門診,50%的複診有望遷移到線上。

同樣以平臺為依託的共享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比如,滴滴出行這種經濟模式不僅創造了用戶的價值、司機的價值,整個行業、整個社會都因此增加了價值。同時,分享經濟的平臺積累了海量數據,它能夠利用數據做更多的創新。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依託互聯網,平臺類經濟體已經遍佈產業鏈各個環節

但平臺經濟也帶來壟斷加劇、治理失效的問題。平臺不是簡單的把線下業務實現線上化,而是要構建產業鏈上各個企業共享共贏的互聯網生態圈,下一步政府將對平臺的社會福利效應和利益分配機制等問題加大關注、研究,保續平臺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躍遷。

二、人工智能將成為中國創新經濟的藍海

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說,人工智能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運算智能,希望機器可以做到能存會算。第二個階段是基於感知智能,希望機器像人一樣具備聽覺、視覺等功能,並且由感知拓展到運動方面的智能。第三個階段是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做一些機器學習和自主的思考。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迎來新一輪浪潮,其背後是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腦科學、傳感網交叉融合、互為支撐。百度研究院原執行院長餘凱曾表示,中國用戶的基數非常大,且用戶對新技術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因此中國的強項應該在於跟場景緊密結合的應用創新。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2019《互聯網週刊》&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有兩個挑戰方向:第一,如何模擬和刻畫人類直覺;第二,如何從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向非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要實現這種躍變,中國還需要從三個方面不斷努力:

一是國家的政策指導可以更多的往中小企業傾斜。

二是在人工智能領域需要更加系統性地投入資源。

三是核心技術、基礎型技術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必須要自主可控,尤其是在處理器跟操作系統這兩個最核心的底層支撐性技術。


三、 智能金融正在孕育

一是有了互聯網和移動網絡,金融與客戶的連接變得方便而容易,金融供求實現集中對接。

這種連通打破了銀證保的界限,也打破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單個機構之間的界限,P2P、眾籌、互聯網保險等業態紛紛湧現。

二是大數據使供求更加個性化。

從供給端而言,通過對現有金融資源和產品的彙集、整合、提煉和挖掘,分類選出相對符合現有客戶理財偏好的金融產品。從需求端而言,根據客戶對金融產品的購買或關注行為,收集、提煉和挖掘客戶的潛在金融需求和傾向,實現初步的金融供求的對接和開發。金融4.0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金融機構的“渠道之王”,它不僅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還掌握了客戶的大數據,它可以敏銳地瞭解客戶需求的細微差異,但這仍不是金融4.0的全部。

三是創新為智能金融提供了技術保障。

金融機構的智能化生產設計系統成為現實。它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智能化的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和偏好的金融產品或組合,甚至客戶根據自己的偏好也可以親自開發需要的金融產品,並在後續實現智能化的銷售和匹配。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四、緊抓生命科學等前沿且關鍵的科技領域

我國目前在生命科學方面的進展令全球感到振奮。

以生物基因技術為例。華大基因極大地推動了普通人對人類基因組地認識與利用,也由此推動了中國普惠醫學的發展。在深圳,只需要付出一點唾液和4000元人民幣,就能拿到自己的全基因組。華大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如果通過基因測序把出生缺陷、腫瘤、感染都解決了,預計2024年中國人的壽命可以從平均70歲延遲到90歲。而且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三個公司能造測序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測序儀的背後是至關重要生命經濟戰略資源。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我國也在相關領域推出多項推進政策。例如,根據全球數據,中國對一款 HPV 疫苗的審批速度創下歷史記錄,而《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對新藥尤其是腫瘤用藥納入的範圍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腫瘤用藥),2018年還發布了一份罕見病目錄。中國毫無疑義地成為新的全球生命科學投資熱點。


五、軍民融合是壯大我國創新經濟的重要窗口

許多新技術都是率先應用於國防軍工領域,比如說GPS和互聯網最開始都是軍用技術。隨著這些技術的產業化推廣和應用,才最終形成了改變人類生活的新興產業,改變了我們的經濟業態。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各國都把軍民融合作為創新的重要窗口,只是採取的模式不同

軍工行業為正在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提供巨大的機遇。目前我們的新型飛機、神州飛天、嫦娥探月等大型國家工程,催生了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孕育了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超材料也是在國防軍工領域率先應用,現在正在向廣泛的民用領域進行擴張。

保“6”之戰:創新能否成為殺手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