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美国世纪正在徐徐落幕,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进入“转换期”和“调整期”,世界政治、经济也双双进入“新常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6.4%滑落到三季度的6.0%,处于2019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增速6%-6.5%区间下限。随着10月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弱,中国的经济学家之间爆发了一场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应该保“6”的讨论。

12月10日-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保“6”目标逐渐明确。但如何保“6”?是通过反周期刺激政策?还是采取更具扩张性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或是等待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周期共振?

国传智库研究员认为,保“6”的争论焦点不在于数字,而在于对中国潜在产出水平的估计,是看中国经济中各项资源在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保“6”的根本即是在质上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在技术大进步、产业大变革的时代寻求进入新的增长平台。从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发力和外需回暖都可能保证数字稳定,但从长期来看,创新无疑才是新时代中国最强劲的动力机制。


创新“元理念”:进化与跃迁

创新不是简单的发明创造,也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一个国家要打造自上而下的创新体制,需要对创新概念进行全面升级,以及对创新元素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系列的创新“元理念”予以支撑。

一是创业社会要向创新社会进化。

创新社会是一个社会的高级形态,创新是创业的进阶概念。因此,创业者向创新者转变,是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经济学家周其仁说,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30年之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只有靠创新解放头脑,才能创造新的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本源。”因为创新者不仅会打造有商业价值的企业,也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二是研发创新要向系统创新跃迁。

创新绝对不只是做研发,而是一个产业化的系统过程。创新对于市场体系、对于公司和人的要求,比一般的竞争要求更高,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对经济要素进行一个更大范围的整合。

周其仁认为,承担创新的组织既不是整个国家,也不是通常的市场组织,而是一个集群,即把那些有想法、愿意承担创新的主体高密度聚到一起,把各种创新要素聚集到一起。


前瞻五大创新优势蓝海

国传君认为,未来中国创新的最大机遇来自于五大优势产业: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经济大潮持续汹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扩展,平台企业大量兴起,深度改造了传统行业模式。比如互联网和医疗行业的结合,将变革医疗服务体系。比如,医疗云平台的出现使医生对一个疾病的长期追踪、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长期联络成为可行。未来,医生主要的工作场景将会是在网上云平台,远端的专家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和基层医生一起开展门诊,50%的复诊有望迁移到线上。

同样以平台为依托的共享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比如,滴滴出行这种经济模式不仅创造了用户的价值、司机的价值,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因此增加了价值。同时,分享经济的平台积累了海量数据,它能够利用数据做更多的创新。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依托互联网,平台类经济体已经遍布产业链各个环节

但平台经济也带来垄断加剧、治理失效的问题。平台不是简单的把线下业务实现线上化,而是要构建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共享共赢的互联网生态圈,下一步政府将对平台的社会福利效应和利益分配机制等问题加大关注、研究,保续平台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跃迁。

二、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创新经济的蓝海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王士进说,人工智能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运算智能,希望机器可以做到能存会算。第二个阶段是基于感知智能,希望机器像人一样具备听觉、视觉等功能,并且由感知拓展到运动方面的智能。第三个阶段是机器可以像人一样做一些机器学习和自主的思考。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迎来新一轮浪潮,其背后是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脑科学、传感网交叉融合、互为支撑。百度研究院原执行院长余凯曾表示,中国用户的基数非常大,且用户对新技术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因此中国的强项应该在于跟场景紧密结合的应用创新。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2019《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有两个挑战方向:第一,如何模拟和刻画人类直觉;第二,如何从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向非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要实现这种跃变,中国还需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是国家的政策指导可以更多的往中小企业倾斜。

二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更加系统性地投入资源。

三是核心技术、基础型技术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必须要自主可控,尤其是在处理器跟操作系统这两个最核心的底层支撑性技术。


三、 智能金融正在孕育

一是有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金融与客户的连接变得方便而容易,金融供求实现集中对接。

这种连通打破了银证保的界限,也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个机构之间的界限,P2P、众筹、互联网保险等业态纷纷涌现。

二是大数据使供求更加个性化。

从供给端而言,通过对现有金融资源和产品的汇集、整合、提炼和挖掘,分类选出相对符合现有客户理财偏好的金融产品。从需求端而言,根据客户对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关注行为,收集、提炼和挖掘客户的潜在金融需求和倾向,实现初步的金融供求的对接和开发。金融4.0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金融机构的“渠道之王”,它不仅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还掌握了客户的大数据,它可以敏锐地了解客户需求的细微差异,但这仍不是金融4.0的全部。

三是创新为智能金融提供了技术保障。

金融机构的智能化生产设计系统成为现实。它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的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和偏好的金融产品或组合,甚至客户根据自己的偏好也可以亲自开发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在后续实现智能化的销售和匹配。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四、紧抓生命科学等前沿且关键的科技领域

我国目前在生命科学方面的进展令全球感到振奋。

以生物基因技术为例。华大基因极大地推动了普通人对人类基因组地认识与利用,也由此推动了中国普惠医学的发展。在深圳,只需要付出一点唾液和4000元人民币,就能拿到自己的全基因组。华大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如果通过基因测序把出生缺陷、肿瘤、感染都解决了,预计2024年中国人的寿命可以从平均70岁延迟到90岁。而且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三个公司能造测序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测序仪的背后是至关重要生命经济战略资源。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我国也在相关领域推出多项推进政策。例如,根据全球数据,中国对一款 HPV 疫苗的审批速度创下历史记录,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对新药尤其是肿瘤用药纳入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肿瘤用药),2018年还发布了一份罕见病目录。中国毫无疑义地成为新的全球生命科学投资热点。


五、军民融合是壮大我国创新经济的重要窗口

许多新技术都是率先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比如说GPS和互联网最开始都是军用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才最终形成了改变人类生活的新兴产业,改变了我们的经济业态。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各国都把军民融合作为创新的重要窗口,只是采取的模式不同

军工行业为正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提供巨大的机遇。目前我们的新型飞机、神州飞天、嫦娥探月等大型国家工程,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孕育了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超材料也是在国防军工领域率先应用,现在正在向广泛的民用领域进行扩张。

保“6”之战:创新能否成为杀手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