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臨澤:垃圾分類讓城鄉環境更美麗

自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開展以來,臨澤縣將治理行動與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美麗鄉村、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動員全民參與,多措並舉治理,著力改善城鄉面貌,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有效提升了宜居宜遊宜業建設水平。

走進沙河鎮化音村村民宋正賀家,他家門口擺放著一綠一黑兩個小型垃圾桶,分別寫著“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我們村現在都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可回收的垃圾可以送到村裡的佳美積分超市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不可回收的垃圾集中送到村裡的垃圾鬥進行處理,大家都願意按要求對垃圾進行分類。”宋正賀每天清晨都認真打掃庭院內外衛生,再將清理出來的各類垃圾及時分好類,投放到垃圾桶。

從2017開始,沙河鎮化音村積極推行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機制,設立生活垃圾分類獎勵制度,激勵引導村民養成垃圾分類的文明習慣,為全域無垃圾深入推進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兩年的努力,垃圾分類處理在我們村已經形成一種生活習慣,村民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化音村副書記宋傑表示。

為引導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該縣合理佈局建設垃圾分類回收站32個,動員引導居民按照紙製品、塑料製品、玻璃、舊衣物、有毒有害物品五大類分類收集廢舊物品並定期回收,可回收利用垃圾通過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實行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城區生活垃圾由環衛大隊集中收集轉運,農村生活垃圾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由各鎮統一收集轉運到城區生活垃圾中轉站處理。2018年,該縣採用PPP模式建成可日處理120噸的垃圾中轉站一座,將分類後無法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壓縮後轉運到張掖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全面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壓縮中轉和焚燒處理一體化,減少轉運過程中造成的二次汙染,現已轉運生活垃圾8520噸。

該縣生活垃圾中轉站操作員高維綱介紹:“城鄉生活垃圾通過垃圾轉運車轉運到廠裡進行垃圾壓縮打包,設計垃圾轉運量120噸,實際轉運量一天約60噸,壓縮打包後的垃圾再由中轉車轉運至張掖華西能源進行焚燒發電,不僅使垃圾達到充分的循環利用,減少汙染,也保護了我縣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