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天上深渊

月亮是地球的门槛,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只有迈出门槛,到太阳系更远的地方去,到银河系更远的地方去,登陆其他行星和小行星,人类才算真正地离家远行了。这就是继地球大气层飞行和近地太空飞行之后的下一步: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飞向深空的行星际航行

行星际航行是在太阳系内的航行。实现载人行星际航行之前,人类就发射了大量无人探测器,最早发射的探测器已经飞出太阳系了。在太阳系众多行星之间,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人类曾经对火星最感兴趣,这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火星最有可能改造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殖民地。火星之外备选的对象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对行星际航行和太空移民的设想不胜枚举,在这些作品中,人类可能已经涉足了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等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还包括一些有考察价值的小行星和彗星,建立了数不清的临时性或永久性基地。人类可以捕获太空中的流星改造成宇航船,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或利用地球上的巨大冰山甚至冷冻地球上的海水制造出“宇航冰舰”。而一种“可控真空衰变”的技术可以在宇宙中人工制造出一个更空的“真真空”,把现有的宇宙真空作为“伪真空”吸进去,地球大气和海洋因此也可以被带动,汇成一股巨流冲入太空,人类可以乘坐宇航船顺流而上。


在航行的动力方面,除了传统的火箭动力,离子发动机、电磁流体动力、空间系绳、氢气炮、核聚变、磁单极、反物质、真空零点能、时空场共振等形形色色的动力也是设想的方案。其中克拉克科幻小说《太阳帆船》中利用太阳风吹动船帆提供动力的方案值得一提,他用小说的手段补充了一些技术细节。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提供了一幅具有现场真实感的图景,从而使这个设想变得广为人知。太阳帆的推广是激光帆,还有从一系列空司动力站发射微波,在太空铺成一条条“宇宙高速公路”,推动航天器在公路上行驶。


在地球大气层内都没有实现的生物动力飞行,又在这里频频露脸,还从动物扩展到了植物。英国科幻小说《丛林温室》描写了地球上一种能一直长到月球的植物,这时月球已经远远飘离了原来的轨道,人类顺着这种植物可以爬到月球上,显然就相当于完成了行星际的生物动力飞行。

美国科幻小说《太阳的金苹果》另辟蹊径,描写了人类飞船对太阳的探险,甚至把太阳表面掠走了一部分。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而另一部科幻小说《太阳上的天气》更是让人类深入太阳核心,调整那里出现了偏差的热核反应,使之恢复平衡,阻止了因太阳能量变动引起的灾难。太阳是炽热的恒星,载人的飞船要进入其内部,首要的技术难题就是隔绝它可怕的高温。如果用《波莱斯是个疯狂之地》里讲到的重物质做成飞船外壳,那么,重物质的超高密度就能有效地延缓太阳的烧灼,没等它烧穿外壳,飞船就已经完成任务飞离太阳了。这应用的仍然是传统火箭和航天飞机在外壳上覆盖一层烧蚀材料的原理,当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产生高温时,火箭或航天飞机外面的烧蚀材料会被逐渐烧掉,里面的载人舱室却能一直保持较低温,使航天员安然无恙。

“登日”虽然是对一颗恒星的实地考察,但从距离上看仍然属行星际航行。一旦越出太阳系边缘,人类就进入了更加广阔的恒星际航行的新天地了。

畅游星海的恒星际航行

每秒16.7千米的第三宇宙速度是飞出太阳系的最小初始速度,每秒110千米~220千米的第四宇宙速度是飞出银河系的最小初始速度。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在太阳系和银河系之外,可供人类探险的天体种类繁多,处处是神奇的未知领域,也是科幻小说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大舞台。人类可以登陆密度极大的像波莱斯那样的白矮星、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中子星直至黑洞,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也可以近距离观察暴烈的超新星、类星体直至黑洞的反演白洞。人类可以找到比遍地黄金更贵重的由钻石组成的钻石星,更乐意找到一个比地球发达的友善的外星文明。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跨越巨大的时空阻隔,人类可以忍受人工冬眠,可以世世代代居住在一条飞船上进行持续航行。或者,像美国科幻小说《追踪流浪星》中描述的,一颗本身就是智慧生命体的行星在宇宙间漂流,人类如果直接驾驭着它向目标进发,在这颗行星上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终有一代人,会看到航程的终点。

人类可以稳扎稳打地发射一连串具有人工智能的探测器,这些智能探测器每到达一个星球,就建立起一个基地,由它们自己开发利用星球上的资源,制造出新探测器;新探测器飞到下一个星球。再建立基地,开发资源,制造探测器,继续向太空深处一站一站接力式地航行,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太空长城。这种探测器称为“冯·诺依曼”探测器,它们组成的无穷无尽的太空城长链可称为冯·诺依曼链。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如果人类可以一直操纵智能探测器,将人脑和探测器的电脑联网,甚至把自己的思想意识直接移植到探测器电脑,那么,也就等于随同冯·诺依曼链不停地延伸,一路旅居到宇宙尽头了。

莫斯科-彼得堡自动“宇宙地铁”推广了别莱利曼在《趣味物理学(续编)》中记载的莫斯科到彼得堡自动地铁设想,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地下笔直地挖掘一条隧道,那么火车就能不用动力牵引,依靠本身的重量在里面往返行驶。在宇宙间也可以找到像这样利用重力的分力自动行驶的通道。宇宙地铁在里面的行驶其实是一种振荡方式,就像一个有等时性的摆。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没有其他飞天的捷径呢?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设想过反重力物质,一些科幻著作也设想过聚焦引力波或者屏蔽引力波作为飞行的动力,这其实也是对著名的介于物理和哲学之间的马赫原理的应用。达·芬奇有句话:“一只小鸟的重量足以移动地球。”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另一种类似的解释是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金斯提供的:“某个儿童每一次从其摇篮里扔出玩具时,就会影响到宇宙每颗星球的运动。”这都从一个相反的角度说出了马赫原理。借用鲁迅的名句:“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希望中得救。”马赫原理就是要在天上处处看见深渊,要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入太空,彻底反抗地球引力甚至宇宙引力的统治。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还有一条更直接也更匪夷所思的通天之路是:人类甚至可以把自身改造得面目全非,成为在太空等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变异生物,具备不假外力就可长途迁徙的能力,进而深入各种极端环境,探幽穷微。如果人类要想仔细游览宇宙中最大的一处风景——暗物质区的风景,那么,人类最好能把自身改造成暗物质人、暗能量人,比如说:直接由中微子构成的中微子人。因为宇宙有可能是由暗物质、暗能量统治的,它的份额占到宇宙的2/3。中微子是一种暗物质,它基本不与普通物质发生作用。人类如果还是由普通物质构成,那么,又怎能感受到中微子暗物质的微妙之处,进入中微子暗物质的领土,发现深藏于宇宙最底层的2/3的美景?

美国科幻作家杰克·威廉森的小说《黑色的太阳》设想了一种量子飞船,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可以在粒子态和波态两种量子状态上飞行。出发时将粒子态飞船变为波态飞船。再远的路程也可以一蹴而就。这时飞船里的航天员也就是一种量子态人,他们可以同时处在粒子和波两种量子态上。波态飞行还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甚至多条路线,绕开使粒子态飞船受阻的障碍。到达目的地后重新将波态飞船转换成粒子态飞船,飞船里的波态航天员也相应地转换成了正常粒子态的航天员。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设想俗称“物质传真”“物质传真机”倒真是一种简便省事的运输工具,但如果它需要有一个发送端和接收端,那么,还得先由其他途径把接收端放到目的地。即使有这点不便,描写这种航行的科幻小说也不在少数。

量子态人、量子飞船和物质传真事实上涉及物质、能量之外的第三个宇宙基本要素:信息。尽管科幻小说中早就有很多超光速的设想,但光速至今仍然是物质和能量都无法逾越的“光障”,只有信息可以超光速传递。爱因斯坦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和玻尔

人类如何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到太阳系或者临近星系更远的地方!

两位科学巨人关于所谓“EPR佯谬”的争论,就争的是信息和物质能量的这点不同。量子态人是以信息状态存在的人,也是可以超光速旅行的人。

如果人类能够测算出整个宇宙的半径、质量,那么,利用得出第一至第四宇宙速度的公式,同样可以得出所谓第五宇宙速度。第五宇宙速度也可能是一种超光速。如果人类的航行达到这种速度,就将飞出宇宙,实现宇宙际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