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一心要定居美国的宋查理因何不得不回到中国?子女个个影响中国

文|克念

一心要定居美国的宋查理因何不得不回到中国?子女个个影响中国

宋嘉树从养父那儿逃跑后,登上波士顿港口的缉私船加勒廷号(Albert Gallatin),成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现役水兵。在海警队保存至今的档案中,宋嘉树以“Charles Sun”的名字记录在册。由于其昵称为“Charlie”,因此后来也有人叫他作“宋查理”。在这两年服役期间,宋嘉树(或者应该称其为“宋查理”了)赢得了缉私船的船长加布里森上尉的喜爱和信任。船长几乎动用了他所有的人际关系,甚至向华府财政部长写信,推荐宋查理能否得到官费培养。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倒是北卡罗来纳州最重要的新教社团美国南方监理会有意收留他,前提当然是宋首先要入教。北卡州首富卡尔“将军”(Julian S. Carr)将其收为义子,后者将作为监护人资助宋查理进神学院深造,条件是宋学成后应回中国为监理会传教。所以,客观而言,宋查理不仅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甚至还因此无法入籍美国。

无论如何,就在20岁那年,宋查理在卡尔“将军”的资助下进入圣三一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

一心要定居美国的宋查理因何不得不回到中国?子女个个影响中国

1892 年,宋耀如(后排左一)、牛尚周(后排左二)和倪桂珍(前排左三,抱宋蔼龄)家人合影

宋查理的监护人卡尔因富有而行善,对南北战争时期的伤残军人帮助很大,因此被授予“将军”的荣誉军衔,时人多以其称之;他又热心教育,圣三一学院的土地就是他捐赠,宋查理也就得以免试入学。

宋查理享受到了“小灶”待遇——他生活在教授家里,由校长亲自授课。此时的他连英语口语都结结巴巴,更谈不上文本阅读。按照计划,他必须在一年之内通过预科考试,以决定是否有深造的资格。

他入学是1881年的春天。在安定下来后,他于6月25日给失联多年的父亲写了封信。有意思的是,这封信用英文写就,证明他完全无法掌握中文,还是用英语写作来得更顺畅。这封信的署名是中文“韩教准”,即他出嗣宋家前的原名,证明其生父韩鸿翼并不知道他曾经改名换姓。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汇报了自己目前在北卡州的圣三一学院进修,“我正在加紧读书,以便能回到中国”,传达上帝的恩惠。然后用了很长篇幅告诫父母“拜木头菩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他恳请父亲回信。

与此同时,宋查理给“亲爱的艾伦先生”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写了封信。林氏是资深牧师,美国南方监理会在中国教团的总负责人,按照约定,宋氏回国传教,必然接受他的领导。宋给林乐知写信,一方面请求中国教会转达其给父亲的家书,另一方面也是先保持沟通,以求今后能有亲善的关系。两人以此保持着不绝如缕的联络,在其后的来信中,宋查理也索性表明“希望我将来学成后能回到中国传教”的立场,想必林乐知也心知肚明。

第二年秋,也就是在圣三一学院接受一年预科培训和半年神学基础训练后,宋查理考入田纳西州的范德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Nashville,TN)神学院,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正规学习。

在应付艰苦学业的同时(比如每天要花4小时背诵经文,一学期起码要阅读2000页宗教文献),他还在不断同林乐知写信,他写道,“当我完成我的学业时,我希望我能把光明带给中国人”。这封信以基督教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圣徒保罗的名言结尾:“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就在他发誓要为上帝奉献自己而回中国传教的同时,自己的思想却悄然变化。在贫苦大众中传教,这种工作无疑是艰辛而痛苦的;另一方面,监理会通过林乐知在上海举办了中西书院,如果在其中担任教职,当然要比基层传道者轻松很多,也体面很多。宋查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了调整。既然已经通过大学的正规学业训练,何妨更上层楼?宋想到了普通美国人都难以企及的事业方向:学医。

带着去书院做教师还是继续学医的矛盾,1885年5月,宋查理迎来了他在范德比特大学的毕业典礼。

然而,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及在教会心目中的地位,他的要求弄巧成拙,反而激起了南方监理会总负责人马克蒂耶(Bishop McTyeire)极大的恶感。

首先,宋查理的学业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他只是通过了圣经学的考试,因此仅获得毕业文凭,但没资格得到学士学位,当然也没资格获得学院教职;其次,宋自从进圣三一学院,4年以来口口声声自己学习的目的是回国传道,因此学校对其考试比较宽松,“为了让他尽快在中国为上帝旨意办事,是让他急急忙忙完成学业的。”在马克蒂耶大主教眼里,宋如今恃宠而骄,竟然背弃承诺,一心要留在美国,这是决不能容忍的。

马主教还将这种不满直接写信告诉了林乐知,认为宋查理贪图享乐,因此必须让其在传教过程中“做一些有益的苦差事”,下基层干最苦最累的工作。

一心要定居美国的宋查理因何不得不回到中国?子女个个影响中国

1886年自美返国途中,宋耀如着和服摄于横滨

美国监理会总部既不同意宋查理任教,更不同意其留下学医,而是坚定地要派其回上海传教,宋知道此事后反复争取了半年。但这样做除了增加教会对他的鄙视外,一无所获。1885年底,宋查理启程回国,并于明年初到达上海。在接受了大半年的技术训练后,他被派到上海附近的小县城昆山,做了一名基层传教士。

作为中国人,宋查理有个严重问题,那就是他几乎是中文文盲,对中国传统经典一无所知,而且也不懂通用官话和传教区的吴语(上海话)。林乐知原本就对他饱含偏见,等见面之后亲自测试,更加极度失望。林乐知向美国总部汇报道:“中西学院的普通学生都远比宋查理优秀”,“他(指宋查理)绝不会成为一名儒学名家,最多只是一个失去了民族特征的中国人。除非给他的地位和薪水远远超过他所应得,否则他永不会满意——我发现,教友们谁都不愿意接纳他”。

因此,林氏付给宋查理最低的月薪:15美元。这相当于50元银币,远低于一位接受过美国大学正规教育的年轻人应得的工资。

这种苦日子宋查理撑了4年。到1891年初,也就是他回国的第五个年头,正式退出监理会的传道团,一心一意从事以印刷业为主的工商业,不久就成为安逸富足的实业家。这是他人生的第四次转折。

但是,他在美国南方监理会中的名声也坍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