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朱元璋建立的國家為什麼不是大吳呢?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

朱元璋建立的國家為什麼不是大吳呢?


環顧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國號都於朝代的創建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嬴政在戰國是秦王,隨後統一天下國號秦;李淵在隋被封唐國公,滅隨設唐;而皇太極改金為清,更體現了他征服明朝統一天下的抱負。但是,同樣的,做過吳王的朱元璋為何不起國號為“吳”反而為“明”呢?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非常尖銳,最後就有劉福通、韓山童、韓林兒的造反。韓林兒被稱為宋徽宗的八世孫,說他重新出來主天下。他們宣傳口號就是“彌勒降生,明王出世”。明王出來以後,天下就太平了,老百姓就過上好日子了,這個“明”就是明王的明。老百姓在水生火熱當中,希望過上好生活。所以,宣傳明王出世,實際上是對人民起義的一種號召。

那麼,這個明王是哪裡來的?這個明王來自於明教。明教也稱作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的時候,一個叫做摩尼的人,他建立的。 這個摩尼教什麼時候傳到中國來的,是在唐朝的武則天時代,延載年間。當時唐朝為了籠絡回鶻,回鶻是個少數民族,回鶻相信明教,為了籠絡回鶻就把摩尼教的地位提高了,等於承認摩尼教的合法地位。可是後來唐朝就滅了回鶻以後,這個摩尼教就不再受到重視了。因為很多受苦的老百姓,經常會打著宗教的旗號,打著“彌勒降生,明王出世”,這樣的口號來反對朝廷,所以,它就被打入地下,不能夠正常地活動。在宋朝的時候,摩尼教一度得到承認。但是由於這種宗教反叛的性質,朝廷還是不允許它正常存在,再次被迫轉入地下。 到了元朝的時候,大家知道元朝,它是離開了中國傳統的儒家的正統,所以對宗教比較開放,一度摩尼教成為比較能夠自由傳播的一種宗教。但是後來這個摩尼教呢,也是被利用來反抗朝廷,再次被打入地下。這個明教或者摩尼教被打入地下,他們要為了保護自己,就拼命地跟佛教拉上關係,它就用佛教的淨土宗的白蓮社跟自己掛起鉤來。這就是到了元朝的時候,很多人是用白蓮社來聚眾,實際上他們信奉的就是摩尼教和白蓮社混合的這樣一種宗教。他們宣傳什麼呢?宣傳是“彌勒下生,明王出世”。

而小明王的口號叫做“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這兩句的口號什麼意思?“山河奄有中華地”,就是元朝的統治,是以蒙古貴族為主體的統治,它把人分成幾等,實行民族壓迫,他們打出“山河奄有中華地”,意思就是要把蒙古貴族趕走,重新由中原地區的人來統治。“日月重開大宋天”,他們只有把自己說成了大宋王朝的繼承人,才能夠更加有號召力。這日、月兩個字,就暗含一個“明”字,用明教來號召百姓。 號召百姓達到兩個目的: 一個是反抗階級壓迫,重新恢復以漢族為主體的統治,不再受民族壓迫。 第二個要過好生活,歡迎明王降生。所以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朱元璋為了使自己的隊伍更加有權威性,更加有號召力,他也奉小明王為主,在很長時期內,他就用小明王的國號稱為自己是大宋。所以他的年號,用的是大宋龍鳳年號,他奉的國主是大宋,是小明王為主。朱元璋既然接受了小明王這個封號,他曾經在小明王手下做過副元帥,在小明王手下做過吳國公,後來又封到王,叫“吳王”。因此就跟小明王的這個“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朱元璋建立的國家為什麼不是大吳呢?


至於朱元璋稱帝后還繼續使用大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很多參加起義的人,很多當年反抗元朝統治的人,還都相信明王出世這說法,他們投入到起義軍這個隊伍來,為的就是盼望“明王出世”,要滿足這一批人的願望,不能扔掉這個口號。扔掉這個口號,就失去這一部分的人心。誰是明王呢?朱元璋自己是明王,他是大明,誰還想做明王呢,沒有位置了,他把位置佔住了。但是,朱元璋的隊伍畢竟經過儒家知識分子的改造,他們和原來通過白蓮教燒香聚眾,這樣的起義隊伍是越走越遠。所以,朱元璋後來就曾經在討伐張士誠的檄文當中就說過這樣的話: 他說因為元朝的統治非常黑暗,大家都盼望改變生活狀況,因此,就誤中了妖術。他指的妖術就是白蓮社,就是明教。“致使愚民,誤中妖術,不解倡言之妄誕,誤信彌勒之真有”。他們根本不理解這種說法,這個咒語,都是胡說的,他們特別相信彌勒下世,明王出世,相信明王就是真的,為什麼呢?說“冀其治世,以蘇其苦”。希望他來治理國家,也解救自己的痛苦,可是這些人聚到一塊怎麼著呢?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就是“聚為燒香之黨,根據汝穎,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兇謀遂逞。焚蕩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無端萬狀”。就是朱元璋雖然用了明教,利用了小明王的年號和國號來起義,但是起義成功以後,他回過來批評這個白蓮社,批評明教,說他們“無端萬狀”。所以這也可以看出來,從思想觀念上,朱元璋已經和明教的信仰分開了,和原來大部分參加農民起義起義者當中所信奉的白蓮教,這樣的想法分開了。 他已經受到的儒家知識分子的改造。

至於朱元璋手下的知識分子為什麼也支持明?如朱升、陶安、劉基、李善長他們都是讀書人,他們都相信儒者之說,他們接受大明,實際上他們把“明”字做了另一番解釋。說中國古代的祭祀典禮當中,就有祭“大明”,就有祭“天”、祭“日”、祭“地”、祭“月”,這跟中國古代的祭禮連起來,跟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聯繫起來。他們還提出一種說法,說蒙古起在北方,是玄冥,是水德,朱元璋起在南方,是火德,以火克水。還說呢,說“朱”這個字,這個姓氏是祝融之後,祝融是什麼人?是先民掌握火的,叫火正,叫火官。他給老百姓帶來光明。朱元璋繼承了這個火德,起於南方,必定戰勝北方的水德,因此這個明和火是連在一起的。 為什麼朱元璋在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傳說,都跟火有關係呢?說他所住的寺廟,別人認為一片紅光,是不是著火了,很多人說一看沒有。出生的時候,一看他們家是不是著火了,再一看還是沒有。這個火實際上就預示著、暗示著他是火德,將來他坐天下,就和“大明”這兩個字聯繫起來。就是過去的皇家史臣,他們為了使自己的統治更加合法,要用這些神道設教來愚弄百姓,要加強自己的權威性,宣傳皇權神授,所以他預先設了很多伏筆,最後說朱元璋得天下是正當的。 儒家知識分子認為,朱元璋以大明為國號,他以火德立國是得了天道,是得了神助,是理所當然,要統治全國。所以,即使在朱元璋已經拋棄了當年白蓮社所提出來的彌勒降生、明王出世這樣一些觀念,但還是保留了大明的國號。

朱元璋建立的國家為什麼不是大吳呢?

其次,無論是戰國時期的吳國,還是三國時期的孫吳,都是崇尚“偏安一隅”的政權,君主整體上比較平和沒有大報復、大理想;換一個角度,今天所說的吳越文化區——安徽、浙江、江蘇三省、就是當年吳國和孫吳的主要地域。既然“吳”有這麼強烈的地域七夕,志在天下奪取四方的朱元璋更不可能選擇“吳”作為國號,若是那樣,豈不是要不如吳國和孫吳的後塵?所以最終朱元璋還是選擇明作為自己的國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