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餘姚“一起來”實現“一起管”“一直管”

餘姚“一起來”實現“一起管”“一直管”

有問題就在全科網格群裡反映,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認領”,大大加快了問題的處理速度。記者 崔引 攝

“社區(村)治理做實了,街道(鄉鎮)的治理壓力就小了;街道(鄉鎮)治理做強了,城市社會治理難度也就降低了。”1月2日,記者前往餘姚採訪基層社會治理“一起來”模式,作為“治理做實”的典型社區之一,蘭江街道下菱社區黨總支書記許利清這樣說。

如何號召多元主體“一起來”,如何讓“一起來”真正變成“一起管”,如何讓“一起管”形成“一直管”……在對基層社會治理“一起來”模式的探索中,“餘姚樣本”日益豐滿。

如何號召多元主體“一起來”?

全科網格團隊“拉大車”

餘姚鳳山街道文山路上原有兩家水果店,隨著第三家水果店的加入,“相安無事”的局面被打破:第三家水果店用擴音喇叭攬客,給住在附近的東江社區部分居民造成困擾。

事情的處理過程,東江社區黨總支書記魯韻琴最有發言權:接到居民投訴後,全科網格微信群裡的綜合執法隊員1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勸阻;第二天下午,社區出面召集環保、綜合執法、派出所、市場監管等部門,和涉事商家一起商討解決辦法。考慮到相鄰路段也存在類似情況,順帶把那些商家也叫過來一起商量。

“通過這次面對面,我們才知道,原來跨門營業歸綜合執法管、廣播喇叭招攬顧客歸公安管、設備噪音擾民歸環保管。”有商家說。

辨清職責後,涉事商家爽快承諾今後將合法合規經營。

這是東江社區2019年7月組建全科網格團隊以來,處理的諸多事件中的一起。魯韻琴對此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效率高,效果好。”

“網格”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這是近幾年來基層社會治理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治理模式。

在餘姚,參與到“網格”治理中的,不僅有社區社工組成的“基礎網格”,有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組成的“協同力量”,還有職能部門組建的“專業網格”。三者融合,構成了獨具創新的“全科網格團隊”,為前端治理賦能增效。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專業網格”,簡單來說,就是各職能部門將人員下沉到社區網格中,緩解基礎網格長(員)在專業知識、執法權限等方面存在的侷限,將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一線。

在下菱社區居委會,參與到專業網格中的力量列了滿滿一面牆,這其中既有“官宣”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自然資源和規劃等6個部門,也有社區根據自身需求增加的路燈、自來水等部門。

“如果說以前社區找部門幫忙是‘賣面孔’,現在就是‘一家人共擔一家事’。”許利清說。

如何讓“一起來”真正變成“一起管”

全省首創部門職責分工裁決委員會

1月1日,蘭江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接到轄區網格長上傳的信息:村裡一處出租房違規搭建鍋爐,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是以前,一般應由村裡先處理,處理不了再上報至相關職能部門,整個過程起碼要耗費兩三天。

“收到信息後,我們隨即組織安監、綜合執法等部門的執法人員,和村裡一起上門做工作,只用了半天就解決了問題。”蘭江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主任潘捷說。

在鄉鎮(街道)層面,村(社區)的全科網格團隊升級為統籌協調管理平臺,並建立了“6+X”聯合執法管理模式,包括6個執法派駐部門以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

目前,6個執法派駐部門已經下沉人員483名,解決了以往鄉鎮(街道)“看得見管不著”、部門“管得著看不見”的問題。

與此同時,餘姚還形成一套完整的事件閉環管理標準處置流程:網格長(員)發現問題後上報村(社區);如果村(社區)或全科網格團隊無法處理的,則上報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如果還無法解決,則交由市綜合指揮中心派發相關部門辦結。

以蘭江街道為例,該街道每個月平均會接到村(社區)上報的信息約500件,需要上報到市級層面處理的僅10件左右。

“大量的矛盾糾紛被化解在一線。”潘捷說。

在此過程中,也會遇見一系列單靠一個部門無法解決或是“個個都能管、個個又都管不好”的情況。每次都要求領導出面協調,這顯然不現實,也不是長久之計。餘姚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一起來”過程中,對這個問題早有“防備”,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機制。

《餘姚市基層社會治理城市管理職責清單(第一批)》梳理確定了首批城市管理部件職責清單6大類105項,事件責任清單17大類149項,明確相應的管理主題、立結案規範。

《餘姚市政務諮詢投訴舉報事項辦理和動態確責實施辦法(試行)》則對“事實清楚、指向明確的”“職責交叉、邊界不清的”“對法律法規規定不明確的”等民生訴求事項,制定了相應處理辦法。

針對職責邊界不清的問題,餘姚還在全省首創部門職責分工裁決委員會,對經協商仍無法取得一致意見的職責分工,裁決其職責歸屬。目前,該裁決委員會已成功對“住宅小區內破牆開門開窗”等8項老大難問題的職責歸屬部門進行了裁決。

不僅如此,餘姚相關部門還定期對治理中出現的高頻事項進行梳理,開展模擬追責,提前研判,並根據案例編制《“小難事”模擬問責案例》。據瞭解,2019年以來,餘姚已有1名下沉人員因鄉鎮黨委建議被換崗、1人被免職、1人自動辭職。

多項配套機制的保障,讓“一起來”真正實現“一起管”。

如何讓“一起管”形成“一直管”

核心是樹立“一起來”的理念

早在2016年,地處餘姚城區的鳳山街道就作為試點,開始試行基層社會治理“一起來”。

“當時我們街道拆遷地塊多、商業綜合體多、交通樞紐多,民情複雜。選擇在這裡試點,一旦成功,更具借鑑意義。”鳳山街道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倪金波說。

既然試點,一定會有難點。比如村(社區)幹部的接受度,要逼著他們向全能的方向轉變;比如街道職能部門的接受度,原本他們只需要處理一些大事情,現在只要是系統上報的,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處理。

“這就要求我們轉變理念,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擔當,真正從思想上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獲得感放在首位。”倪金波說。

2018年,鳳山街道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實現警網融合,即打破信息壁壘,實現公安網和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的相互融合,其中包括信息互通、數據共享、資源整合等內容。據介紹,2019年3月開始,警網融合已經在餘姚全市進行推廣。

在村(社區)層面,越來越多的職能部門、社會組織也要求加入到“一起來”的隊伍中。

東江社區和並非處在轄區內的餘姚城北供電局進行黨建共建結對,為社區居民、商家提供電力方面的服務。

“今年一開年,餘姚市政協也將和我們街道對接,派駐聯絡員到我們街道,及時瞭解社情民意,同時提供各自專業的服務。”倪金波說。

鳳山街道所屬的憲卿第社區是一個地處市中心的老社區,狹長弄堂多,而且許多線路老化,消防安全一直以來是社區的一塊“心病”。

隨著“一起來”理念的深入人心,餘姚賓館、餘姚國稅局等設有微型消防站的部門紛紛和該社區結對,組建消防應急小分隊。

“如今全科網格團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每次有什麼疑難雜症,發到全科網格團隊的微信群裡,大家都會主動認領。”許利清說。

近三年來,餘姚通過基層社會治理“一起來”體制機制改革,基層直接辦結信訪等各類案件66餘萬件,信訪走訪每年以40%的比例下降,刑事案件每年以30%比例下降。

同時,餘姚還先後10次獲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2019年更是捧得省“平安金鼎”大獎。記者 石承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