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在家的專注力不夠,有什麼好的方法?

手機用戶76879343275



現在的孩子做什麼事都容易分心,這也是父母在孩子學習方面發愁的地方。

往往孩子在家做功課,都會有貪玩的現象發生。

父母上前教導孩子,告訴孩子學習不可以貪玩的時候,孩子心中就會產生不滿,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在學校時,教師也為上課注意力孩子犯愁;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成績也會上不去,同時也聽不到老師課上講的知識重點。

孩子無奈、家長愁,老師也頭疼。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改變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鍛鍊孩子專注力的小建議,百試百靈。

01

讓孩子做事要求要明確,指示要清晰

孩子在家中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做家務,要適量的分配。

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做事情的專注力,會設置一些較有難度的小任務,讓孩子投入精力去完成。在這一點上家長們要注意,給孩子定任務不能一次性太多,要一個個來,指示要清晰。

比如媽媽可以安排孩子先把床上的被子拿過來給媽媽,如果孩子做得好,下次就可以這樣安排:先幫媽媽把床上的被子拿過來再去陽臺把花拿過來。經過重複類似的任務,再逐漸遞增,孩子的專注力就能逐步提高。

02

和孩子共同閱讀, 同時投入到一件事當中

親子共讀對孩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和媽媽把注意力同時關注在同一件事情時,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培養孩子專注力。因此,媽媽一定要參與進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03

玩樂高積木、拼圖類的益智小遊戲,鍛鍊孩子的大腦

家長平時可以準備一些題,用這些題來做遊戲,讓孩子猜一猜,從而提高注意力。

讓孩子經常玩拼圖遊戲也是培養他們專注力和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的好方法。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可以先從大塊拼圖拼起,之後再逐漸細化。

04

給孩子制定一個有彈性的計劃表,用數量促進孩子前進

想培養孩子專注力要從生活點滴抓起,把孩子的學習功課做成一個有彈性的計劃表,把孩子的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每做完一個就可以在上面進行打勾的形式,

讓孩子有成就感,促進孩子更好的學習力,從而也會更加專注。

此外,家長還可以用積分制來應對孩子“功課難”的問題,只要孩子完成了一定數量的功課,達到了一定積分,就可以兌換某種獎勵,例如週末去海洋館等。

05

當孩子爬行、走路、翻滾或者跳躍時,大腦都會處於更加活躍的狀態,能使神經連結更加牢固,對提高大腦思考和反應能力都有幫助。

所以,想要孩子更有學習動機,更專心,更有精神,就讓孩子多活動吧,還鍛鍊一個強壯的體質出來。

在培養寶寶專注力之前,家長應該先懂得如何保護他的專注力,即寶寶在專注的玩或者做一件事情時,千萬不要去打擾,這就是保護。


極客數學幫


專注力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個人發展!專注力往往會和孩子的學習能力、自信心的建立、人際交往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容易導致兒童專注力差的最重要三個因素!其實導致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我只說最致命的三條!

剖腹產的孩子

不是說剖腹產的孩子注意力一定會差,而是說剖腹產的孩子,因為不像順產的孩子,在出生的過程,有第一次全力以赴、全身貫注配合媽媽一起來到這個世界的過程,更主要的是沒有經歷過產道擠壓,完成第一次也是最難得的一次觸覺訓練!因此破腹產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專注力差的問題!其實這個也不是家長和孩子自己能左右的!但這一條確實有很重要!如果孩子是剖腹產家長也不用過多擔心,一個動作就可以幫助孩子彌補!方法會在下面一起說!

長期看電視的孩子

人的視覺能力是有記憶的,據顯示,1-2歲的孩子是禁止接觸電子設備的!2-4歲少量接觸電子設備!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該控制在20分鐘以內!

太小孩子過多接受動態畫面,孩子為了能看得見,所以視覺一直要處在動態追蹤的狀態下!久而久之,讓孩子靜下來看看書,玩玩積木等這些需要靜態追蹤完成的任務,他的視力已經形成了動態的習慣,因此想讓他安安靜靜坐下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且電子產品屬於被動接受的過程!是強行輸入的過程!而專注力是需要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中,要自己投入進去,因此一直看電視的還愛很顯然也無法進入到投入的狀態裡,所以專注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

家長過度干預

孩子大腦發展需要內驅力,內驅力需要神經元去支配!簡單的理解就是,孩子小時候會自發的想做這,做那個,但是家長處於孩子“安全和衛生”的角度,一直對其限制!因此孩子的內在精神和肉體時時刻刻處在“分裂”的狀態下!孩子想玩沙子,你說不行,你的看書!孩子不開心了,他為了讓自己開心,只能人坐在書桌前,精神飛出去玩沙子了!他正在做的事一直不是他想做的事,長此以往,它幾乎從來沒有“投入”過!專注又從何談起呢?

而且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正在專注玩一件東西,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一旁不停的“鼓勵”,不停的“說”,不停的“指導”,更甚至一會喂個水果,一會喂口水,孩子從自己專注的事情中一次次被幹擾,一次次從專注中抽離,等真需要孩子專注做點什麼的時候,孩子卻再投入不進去了!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專注力差的問題,也不必太擔心!對照自己的孩子去做相應的訓練,都可以補救!0-3歲是專注力培養的預防期!3-6是改善的黃金期!6-9歲提升專注力彌補期!9-12強制訓練期!因此12歲以前,正確的引導和訓練,都可以還給孩子一個優質的專注力!

撫觸按摩訓練

新生兒需要撫觸按摩,孩子大了也需要麼!沒錯,12歲以前都需要!一歲每日15分鐘輕撫,一到三歲25分鐘,三到六歲35分鐘!六歲以上45分鐘!這裡說的時間是一次性按摩的時間,並不是一天累積!按摩方法網站視頻都有!操作簡單也很容易學!撫觸按摩越小寶寶做,花的時間越短,效果越好,孩子配合度越高,越好操作!如果孩子過了一歲,開始有了自我發展意識,本體感下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那媽媽就要通過遊戲的方式來給孩子按摩,以達到效果!或者找專業的兒童感統訓練中心,都有專業的老師做指導!前面提到的破腹產兒童專注力干預和提高的方法就是

按摩!孩子一歲前堅持做,不用擔心孩子因為剖腹產而導致的專注力問題!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

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治療師!不管成年人還是兒童!足夠時間強度的戶外運動,可以刺激兒童的所有感覺、觸覺輸入給大腦充足的養料!

想要孩子頭腦靈活專注力強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戶外找刺激!據研究顯示,狹小居住和空間環境也是引起兒童專注力不足的重要元兇!帶孩子到戶外跳一跳,攀爬,遊戲,都可以幫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專注力,幫助大腦重新開機,建立強大的神經網!帶孩子放風箏,釣魚等等都是很好的培養專注力的戶外運動!

多和孩子玩桌遊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很多親子桌遊,都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但是他也需要有家長的陪同才會更有趣!孩子也更容易堅持!

如果孩子專注力已經出現嚴重問題,如眼球顫抖、焦慮不安、多動等,那就需要專業的感統訓練老師來對孩子進行感統評估,有針對性的為孩子做感統訓練來解決了!


湯汶琪


方法一:視覺注意力訓練讓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動物圖片,並且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給孩子看一張照片,讓他說說照裡都有什麼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幾個大人、幾個小孩兒、他們每個人都在幹什麼、手裡拿的是什麼等等。再比如讓孩子觀察並按大小排序,然後讓他說出它們的數量、顏色等等(這是蒙氏數學裡面常運用的方法),不過讓孩子觀察的東西要不斷的變換,不然孩子就會感到沒興趣了。

方法二: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於他興趣的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三:要儘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件,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置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油菜花c65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經常能看到早教市場上那種“專注力”的噱頭對於部分家長來說可能會聽之信之,需要訓練。而在我看來,專注力這事,家長身上的影響更加深遠。

在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報告中,家長依舊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努力和盡責”,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另外一個數據則體現了在不同學歷的家長,面對孩子的“持久性”上有著不同的程度的關注。這個“持久性”的直觀表現就是長期專注和短期專注。短期專注很好理解“三分鐘熱度”。應該大部分的家長都能輕鬆體會。而長期專注卻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能做到。

作為家長,我也體會過對孩子專注力的在意,我總能在同事、家長、鄰居口中聽到不同的疑問“為什麼我家孩子總是對一件事三分鐘熱度”、“為什麼我家孩子坐在書本前就想著玩遊戲”等等這類專注力的問題。

在我們說來,在大部分的家庭中,想改善還是的專注力,恐怕不僅僅是孩子,家長也需要拿自己“開刀”。

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句話說得好“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可以教孩子好的習慣,也可以讓孩子學會一些不好的習慣。只是這位老師是否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和行為習慣罷了。

你是否因為孩子到了吃飯時間而去打斷正在認真地處理某一件事的孩子?又或者孩子正在看繪本時,突然拿出一個玩具塞到孩子手裡,並且不止一次地突然抱起對正在對某件事物感興趣的孩子?

說到這些你發現了嗎,很多情況下,毀了孩子專注力的不是玩具,不是動畫,不是音樂,而是作為家長的你。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那明白了生活中家長的誤區,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當孩子在專注進行某一項認真活動時,給孩子一個空間吧,不要輕易去打擾一個正在觀察充滿未知世界的孩子。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種家長的養育技巧,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最基本的尊重。作為家長,在合理的時間和空間裡,我們應該把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而不是自以為是地打斷他。

第二,高質量的陪伴。其實陪伴孩子玩鬧在每個家長的身上都能看到,但是很多時候是孩子陪你玩,還是你陪孩子玩,這就很難分清。很多家長在陪伴的同時並沒有真正融入到孩子的行為中,家長的主動意識還是佔據了大部分。在陪伴孩子上,我們應該做到“孩子做得事情,我融入進去,我與孩子一起做”,簡單來說就是順著孩子的行為去做,在同步的過程中提升親子關係,而且減少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

第三,給孩子一個信號。孩子在生活中並不能很好觀察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比如:全家準備出門前20分鐘,孩子可能還在某一件事上樂不思蜀,如果在出門的那一刻才提醒孩子需要出門,那孩子只能放下手上的事去接受另外一件事,而這就等同於打擾孩子。如果在20分中前就提醒孩子,給孩子一個20分鐘需要停止的信號,不僅可以養成孩子的時間觀念,還可以緩和親子間的關係。

我覺得需要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空間,也是專注力上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在生活中應該給與孩子足夠多的不打擾。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為人父母,咱應該做更多的準備,懂得親子間互相尊重的道理。與其花錢上課,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做好孩子的老師。以身作則,為孩子改變一下。

我是@小獅子愛媽咪,歡迎大家互相交流育兒問題。

小獅子愛媽咪


我們經常說,一個不夠專注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愛打擾他的家長。想讓孩子有好的專注力,就不要經常打擾他。

記得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一句話: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

專注力就像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隨著孩子的成長,專注的時間會發生變化,想讓孩子保持好的注意力,一定要保護好它。

尊重孩子,不要輕易打擾他

蒙臺梭利還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當孩子在玩耍時,不要輕易打擾他,給他空間和時間。只有在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中,孩子才能投入的玩,連續思考。

如果這時打擾他,就像你正在玩遊戲時,父母非喊你去買東西;追劇追的正高興,老闆一個電話讓你改PPT,你說生氣不生氣?

可以坐在孩子旁邊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需要的話,他會喊你,然後,你再幫忙就可以了。

不打擾孩子,是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做的事,這是尊重孩子的表現,也能讓孩子的專注力發展的越來越好。

所以,做好家長,從不打擾孩子開始。

  •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活動空間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觸:在嘈雜和安靜的空間內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特別是對於思維活躍、愛蹦跳的孩子來說,一個微小的聲響就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所以,營造一個安靜的活動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最好能給孩子專門安排一個活動的房間,他可以自由的在裡面玩耍,不受外界的干擾。

或者當孩子在專心玩耍時,避免有大的聲音出現,電視或手機把音量調低,走路、說話都不要太大聲,儘可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當外界的聲音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他便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由的探索。

  • 如果非要打斷孩子,設置一個“緩衝”時間

平時我們可以做到儘量不打斷孩子,但難免有時候發生一些情況,不得不打斷孩子:

比如,大家臨時約定要去超市一趟,不能把孩子獨自留在家;又或者,親戚朋友突然打電話,有急事需要出門。

我們可以做到不立即打斷孩子,但終歸還是要打斷他時,可以提前商量好一個“緩衝”時間。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提前告知孩子還有多長時間可以玩,5分鐘或10分鐘,讓孩子心裡有個數,知道了結束時間也不至於太抗拒,在這幾分鐘內,他會自己做出調整,慢慢的接受現實。

這樣,就把對孩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往往會不自覺的站在高處,希望能教會或引導孩子做事情,但恰恰忘記,每一個生命都有自我成長的願望和能力,他們也可以學著去做,而且也會做得很好。

重要的是,家長要懂得何時放手,何時伸出援手,做到“不打擾”。當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能夠做自己,好的專注力自然就有了。

我是吳蕾,專業從事心理學及兒童親子關係8年,想要免費獲取更多關於孩子表現的異常解答,可以給我留言私信happyeq666哦,更有百人同道人聊天群,每天一起討論解決孩子教育及親子關係問題,歡迎同樣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父母入群~


吳蕾l親子情商


關於專注力問題建議幾點

一:多運動,提高感統協調能力比如跳繩、踢球、投籃等,這些運動看似簡單,但是要做得好其實都是需要大腦保持高度專注,才能夠指揮好身體的各個部分。

二:參與對話,提升聽覺注意力,鼓勵孩子參與大人的對話,問問孩子的看法。

三:多多觀察,提升對細節的注意力。

四:坐姿不對注意力差,有研究證實坐姿不好胸部沒有挺起來,就會導致肺部打開不完整呼吸變淺,使得大腦缺氧,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

五:養成良好的家庭生活學習習慣


張子安先生


1:不要強迫孩子“專心”,專心是“培養”不出來的。你想象我們在開會或聽報告的情況,如果臺上的人講的生動有趣,我們注意力自然會投向他;如果枯燥無味,我們怎能集中注意力聽他冗長的發言,成年人尚且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強迫孩子做到?強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從長遠看,只能擾亂他的心理秩序,讓他心思渙散,更不能專注於一件事情上。

2: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其實孩子最愛模仿大人了,他的行為模式受你的影響非常大。你就算做到了前面兩條,孩子在學編程,你也不打攪他,但是你在幹嗎呢?你坐在他旁邊玩手機,一會兒刷刷微信,一會兒看看視頻,一會兒玩玩小遊戲。孩子是會注意到你的,“媽媽雖然是身體坐下來,但她的心一直沒坐下來,那我幹嘛要一直坐得住呢?”如果看到你坐立不安,因為孩子會學大人的行為模式,所以,怎麼讓孩子變得專注呢?就是你也儘量變成一個專注的人!而不是孩子在專注,你在旁邊表演不專注。身教勝言傳。

6

/6

3:要少干擾孩子。經常看見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注,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要指導孩子,你要這麼做,你要那麼做。雖然他口口聲聲要孩子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其實孩子自己在集中注意力,他倒在旁邊各種干預,反而破壞了孩子的注意力。還有的家長總是忙於教育孩子,生怕錯過了孩子的學習機會。孩子被這樣干擾來干擾去,他真的學得進去嗎?


娜娜講育兒


可以買一些專注力的書,或者去培訓機構,我女兒去過竟思,很貴,效果也一般!如果有精力,最好自己多帶帶



貓咪就是米粒媽


其實孩子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專注力很強,不感興趣的事情專注力就差一些。我覺得應該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專注力,不一定要專門的訓練,可以在孩子做某件事時做到大人不打擾,如果到學齡後培訓就困難大些。


用戶6705446521959


網購一些兒童貼紙書或者找茬書或者益智玩具,益智書籍,親子閱讀,都可以提高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