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三峡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古宜昌城很小,老城周长约四公里,设北门,东门,南门,小南门,镇川门,中水门,小北门,共七个城门,古城周长步行约五十分钟。

三峡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宜昌西陵峡口

古城建于春秋,有简易城墙,古城两次遭火焚,秦将白起攻楚时火烧夷陵城。三国时吴,蜀大战,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古城再遭毁灭。

宜昌古称夷陵,与江陵,金陵齐名,山水秀美之地。宜昌长期为府,县治所,史上东夷带有贬意称谓,清朝为自称正朔,在清雍正年间将夷陵先改为彝陵,再改宜昌,宜昌两字使用至今。

三峡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葛州坝船闸指挥台

宜昌二字听起来很美,美丽的宜昌一一三峡明珠,宜居昌盛,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是湖北省首个全国文明卫生城市。

三峡水电站的兴建,为宜昌兴建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东西南北交通大枢纽,是中部东西分界线上重要城市。三峡大坝具有发电,防洪,通航重要作用,万吨巨轮直通重庆,使宜昌市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战略地位。

三峡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古宜昌示意图

宜昌城墙再建于唐朝,明洪武年间重建,设七个城门。宜昌城地处川鄂咽喉,在古时交通十分不发达的条件下,宜昌成为进出四川的唯一通道,七个城门六个傍水而建。靠水吃水,形成独特的宜昌城码头文化。

城内形成二纵三横的街道格局,众多的寺庙,宫殿,道观,书院,贡院也符合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布局。

古城以献福路(县府路),包括民主路(天官牌坊),新民衔(二架排坊)为主轴的商业文化中心,各种手工作坊,茶馆,酒肆,餐官,客棧,店铺,书院,剧场齐聚。特色小吃,百货,摊点,杂货连成一片,随行就市,叫卖声,吆喝声,号子声不绝于耳,喧嚣尘上,热闹中又不失几分雅气。

三峡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宜昌古民居

地理位置上接巴蜀,下通荆楚,南接潇湘,北靠中原,冬冷夏热,典型北温带气侯。

三峡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三峡水电站

宜昌与四川最近,受巴蜀文化的影响最盛,宜昌人带有浓厚的四川口音,喜食麻辣,爱玩牌九,性格开朗,生性毫爽,格老子为标准口头禅,外地人初到宜昌以为入川还真不是笑话。

生在宜昌,长在宜昌,美在宜昌,爱在宜昌!

#首发#

随即登录《宜昌旧事》,天涯,百度专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