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潜艇是不是只要有垂发系统就会有龟背?

兜ll兜


兔哥回答;潜艇的龟背和导弹的长度有重要的关系,确切的说和潜艇的壳体直径有关系,潜艇有龟背的都是战略导弹核潜艇,这是由于需要安装长度很长的弹道导弹,弹道导弹的长度和射程有关系。战略核潜艇属于战略兵器,能够搭载战略核导弹实施战略核打击任务,因此,导弹的射程要有保障。另外一点,战略核潜艇面对反潜的压力也很多,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越远就越能在己方防区内实施战略核打击任务,所以,潜艇所搭载的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越远越好,这样以来,导弹的长度就自然要长,会有一部分突出潜艇的壳体,于是就变生了龟背。



龟背的产生和潜艇的壳体直径有重要关系,美国的战略核潜艇通常就没有龟背,并非是它们的潜射导弹先进,或者是射程近,而是潜艇的壳体直径大,如果能够达到14米以上的直径,就不会有大龟背了。这样的好处一是方便制造,二是潜艇航行时的水中阻力小,而且产生的湍流也小,更有利于潜艇的隐蔽航行。应该说潜艇有龟背是不利的,没有任何优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潜艇的壳体直径造大点呢?


这话说起来容量,做起来难,潜艇航行于水下,需要承受海水巨大的压力,潜艇的壳体直径受潜艇制造工艺和钢板强硬的影响很大,钢板强度不够就无法造太大,直径太大就无法承受海水的压力,这是潜艇潜深的重要环节,潜艇潜的越深就越安全。潜艇的直径越大需要承受的海水压力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潜艇直径并不是随便放大就能解决的问题,和潜艇用钢板的屈服强度有非常重要的依赖关系。这是一个国家钢铁科技实力的代表。潜艇用钢冶炼制造技术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也是严格保密的。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了潜艇龟背的产生原因,但并非是所有的垂发装置都有龟背,长度比较短的巡航导弹就不需要出现龟背。通常情况下,核攻击潜艇都会安装巡航导弹,这些攻击核潜艇的艇体产面都很顺滑,有利于潜艇减少水下航行阻力。潜艇的艇体上部都会有相对比较平的设计,方便人员的行走。总之潜艇的龟背没有最好。



兔哥42928


目前,全球所有服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基本上都有龟背现象,可以先下个结论,没有龟背现象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事实上并不存在。

只是有的核潜艇龟背现象不太显眼,而有的核潜艇龟背现象却非常明显,这就是潜艇耐压壳体研制的技术差距之所在,譬如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龟背现象就非常明显,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限于技术,潜艇的耐压壳体直径有限,绝对不会超过12米;二是弹道导弹小型化有问题,一旦弹道导弹小型化有所突破,即可减轻核潜艇的龟背现象。

现在看来,制约弹道导弹小型化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弹道导弹固体燃料以及发动机的问题,此两大问题解决的话,就可以明显降低弹道导弹核潜艇表面的龟背现象,甚至都可能不会出现龟背现象了。

目前,潜艇上垂发系统有两大类,一种是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如上所说或多或少都存在龟背现线;另外一种是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此系统又可分成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由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进而来的,成为巡航导弹核潜艇,那么必定存在龟背现象;另一种是专门开发的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由于巡航导弹体积要大大小于弹道导弹,因此由攻击型核潜艇开发的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就不会出现龟背现象了。

综上,核潜艇上出现龟背现象,一般都是弹道导弹核潜艇,由于弹道导弹体积大,长度要超过核潜艇耐压壳,所以一般核潜艇都会出现龟背现象,龟背现象的消弥,只能是两种途径,一是核潜艇的耐压壳直径加大,但不可能无限扩大,毕竟受制于技术;二是弹道导弹的小型化,特别是发动机的小形化以及固体燃料技术的进步。

一般核潜艇的龟背结构,在水下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尤其是核潜艇高速行驶时,噪音指数比不带龟背的核潜艇高10%以上,且安全性也存疑。

所以,研发大直径的核潜艇耐压壳体,能够在达到14米级,必将成为全球最出类拔萃者;目前,有据可查的是“俄亥俄”级核潜艇采用直径12.8米的耐压壳体,“前卫”级核潜艇直径12.5米,俄海军也能建造13.2米直径的耐压壳体。

非常明显,即便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了能够搭载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由于耐压壳直径有限,不得已在潜艇顶端设计了龟背结构,这样导弹发射管才有容身之地。

因此,核潜艇大直径单壳体的耐压技术难题,这一步军工必须跨过去,从而减少核潜艇龟背结构,提高核潜艇的远洋作战能力。


国平军史


潜艇阅兵,我们祭出094A,现役最新的一级,军迷网友们第一次亲睹了它的风采,咸说龟背太大。其实龟背并非我们的专利,为了垂发,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罢了。此前苏联“台风”,大到令人乍舌,为了重达百吨的“鲟鱼”导弹,只得如此,尽管“台风”水下排水量高达4万吨,但对于“鲟鱼”来说,还是显得太小了。要知道美国“三叉戟”D5只有58吨,不弄高大的龟背,实在容纳不下。若问雷人的龟背何时取消,一是不要过大的导弹,二要潜艇突破耐压壳体技术,三要改变发射方式。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战略级核潜艇,想取想龟背很难。有的看着不明显,也只是不太明显而已。

全新的“北风之神”

编号955A,看着明显小多了,几近完美,但还是明显可以看到导弹舱。“圆锤”体积变小是主要原因,导弹变小,并不等于威力有减小,加上前缘使用了填角设计,着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终于放弃了 “鲟鱼”导弹,思路一变,“圆锤”只有40多吨。为了水下减阻,提高静音水平,俄罗斯近年完成了大直径耐压壳体技术突破,潜射导弹技术水平大为提高,都是原因。噪声水平就是潜艇的命呀,龟背非常不利隐身,为此美国早就在潜心设计,走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好。

传说096

094只是第二代,第三代的096早就在传说,那么094A可作为096的技术准备好了。央视近期上演《深海利剑》,为观众展示了我国潜艇技术发展的视角盛宴,同时也带我们带来了继续向前发展的憧憬。我国早就完成了大直径耐压壳体技术的突破,在四代核动力和全电推技术上完成了工程样机实验,诸多技术突破,奠定了下一代战略级核潜艇技术发展基础。加之日前传说中的“巨浪”3,完全有理由期待,我们的096,可以做到最好,没有龟背。

台风在发射:


魂舞大漠


绝对不是这样的!潜艇上的垂发系统还分为“巡航导弹垂发”和“弹道导弹垂发”,以发射巡航导弹为主的潜艇大部分没有龟背,以发射弹道导弹为主的核潜艇大部分都有龟背。说白了,潜艇是否有龟背,主要与“耐压艇壳的直径”和“携带导弹的长度”有关。

美国海军后期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也有垂直发射系统,并可以发射战斧导弹就没有龟背。而由四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而来的发射战斧导弹的就具有龟背。“北风之神”级,“俄亥俄”级,094系列,德尔塔系列,前卫级都有龟背,但是前苏联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核法国的凯旋级就没有龟背。



龟背的原因之一: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

众所周知,核潜艇的耐压艇壳所用的钢板主要是由大型卷板机制成的,目前来说,艇体直径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都没有超过14米的,俄亥俄级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为12.8米,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为11.6米,凯旋级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为12左右,094型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为9米。之所以这些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超不过潜射弹道导弹的长度,就是因为用于制造耐压艇壳的大型卷板机加工不出来长度这么长的钢板。



目前来说,世界上也就瑞典的Ursviken 卷板机和我国的制造的三辊卷板机,可以制造出直径在12米以上圆板。这两型卷板机可卷钢板的最大直径也不超过14米,也就是说用这两个机器卷成的钢板制造核潜艇的耐压艇壳直径也不超过14米。


龟背单人原因之二:弹道导弹的长度

现役弹道导弹的长度数据:俄罗斯布拉瓦弹道导弹的长度为12.6米,美国三叉戟D5弹道导弹的长度为13.6米,法国M51弹道导弹的长度为12左右,我国巨浪2型弹道导弹的长度为13米。由此可知,各国的潜射洲际弹道长度普遍超过了12米,而在我国最大卷板机制造出来之前,也就是瑞典的Ursviken 卷板机可以加工出直径在12米以上的耐压艇壳了。也就是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12.8米的耐压艇壳了。要知道,卷板机能够卷压钢板的厚度和长度与钢板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钢板的屈服强度越大也就越难卷压。所以说,在卷板机的性能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之前,为了射程考虑弹道导弹的长度又不能缩短,那么也只有增加龟背了。


综上所述,核潜艇有无龟背也只与弹道导弹的长度和耐压艇壳直径有关系了。想要使核潜艇不在有龟背,就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龟背是否存在,取决于核潜艇的耐压壳直径,以及导弹长度。对于装备普通巡航导弹的潜艇,因导弹长度有限,其龟背一般不明显。装备洲际导弹的战略核潜艇来讲,洲际导弹长度很难压缩,而大直径耐压壳的制造,技术难度丝毫不比核反应堆低,很难完全把导弹包进去,因此多多少少都会有龟背。

事实上,不光中国潜艇有龟背,美俄战略核潜艇大多也都有,只有法国的凯旋级和俄国台风级做到看不出龟背。

凯旋级体现了法国制造业的水准,台风级纯粹是靠双壳体,大体积取胜。

粗略做了个表格,把各个核潜艇的排水量,直径和导弹长度做下对比供大家参考,其中导弹长度除巨浪2外,均为包含发射箱的长度。

094在其中排水量最低,龟背也最突出,最明显。以后随着技术进步,耐压壳会越做越大,导弹体积则会逐渐减小。龟背终有消失的一天。

下图为俄亥俄,清晰可见龟背

图2为凯旋剖面图,导弹已经上顶天,下顶地

图3是北风之神,也有龟背

图4是094,龟背高高隆起。


轻柔吹过的风


米曹说事为您倾心倾力解答每一条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潜艇的龟背是一块高高隆起在核潜艇上面的东西,是核潜艇的导弹发射的整流罩,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但是让龟背消失,可是一个世纪难题,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整流罩其实就是导弹发射的时候,为了避免导弹暴露所盖上的盖子,这样一个盖子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随着军事要求越来越多,人们所需要的核潜艇装备的导弹也越来越先进,越远的射程,导弹就越长,这样一个长长的导弹,在发射过程中占用的面积很大,所以只好将发射器安装在上部。

一个潜艇的前进速度是和整体的体积和流线有关的,潜艇越大,阻力越大,这样安装导弹可以大大提高前进速度。导弹发射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能量是需要耐压材料来保证潜艇安全的。可是当导弹发射的越多,耐压的材料也会随着热量发生体积上的变化,发射的导弹越多,隆起的也就越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战略核潜艇的上面会有这么一个隆起的部分,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在慢慢研制出更先进的耐热材料,这样一个高高隆起的龟壳也会慢慢地消失掉。

迄今为止人类已制造了180艘以上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约60艘在役。其中大部分都有龟背,只是大小的差异,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各国的主力战略核潜艇的情况。

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华盛顿级,龟背十分明显。美国共发展了四代战略核潜艇,龟背一代比一代缩小。目前最新型为强大的俄亥俄级,排水量18000吨,携带24枚射程11300公里的三叉戟2洲际导弹。但是看龟背仍是很明显的。

前苏联最为热衷开发战略核潜艇,但受制于迟迟无法装备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除了变态的台风级外,所有前苏联制造的战略核潜艇均有着庞大的龟背。俄罗斯最新型北风之神级是俄罗斯第一种使用单壳体制造技术和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生存能力十分强大。与以往俄式战略核潜艇相比,龟背大为缩小,基本与艇身表面平行。

英国现役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从艉部看龟背较为明显。排水量近16000吨,可搭载16枚美国提供的三叉戟2导弹。

法国现役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性能与前卫级相似,排水量约14000吨,装备16枚10000公里射程洲际导弹。相对来说它的龟背并不明显,但通过剖面图仍能发现导弹发射区域仍凸出耐压壳体。

真正完全没有龟背的战略核潜艇应该是苏联时期制造的台风级,其高达48000多吨的排水量和特殊的品字形艇身结构使洲际导弹发射区域没有任何凸起。

我国的094型排水量仅11000吨。相信随着解放军技术进步,未来中国新型战略核潜艇的龟背将不再如此突兀。






米曹说事


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潜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装备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个别国家也装备搭载潜射弹道导弹的常规潜艇),另一类是装备巡航导弹的核潜艇,即巡航导弹核潜艇(目前尚没有回家批量装备能够垂发导弹的常规潜艇)。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核潜艇都有不同形式的“龟背”结构,而巡航导弹核潜艇基本上都没有“龟背”结构。造成“龟背”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所搭载的导弹尺寸大于潜艇直径,“龟背”就是为了能够包容导弹突出部分、尽量减小突出部分的流体影响(包括航行及噪音)而设计的艇体延伸部分。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有“龟背”而“台风级”庞大的艇体掩盖了“龟背”
032型常规试验艇借用指挥围壳结构“掩盖”了“龟背”结构

1)战略核潜艇:目前全球共有6个国家装备了战略核潜艇,除了俄罗斯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将潜射导弹布置于双“艇体”(不是双壳体)之间避免了“龟背”之外,其他各国现役战略核潜艇均有不同程度的“龟背”结构。“龟背”处理较好的是法国“凯旋级”和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龟背”过渡与艇体融合较好,对于航行和流阻等影较小;“龟背”结构比较明显是俄罗斯的“德尔塔III/IV”级和我国的092/094级战略核潜艇,由于艇体耐压壳直径较小、潜射导弹尺寸偏大等原因,潜射导弹发射管高出耐压壳一大截,不得不设计较大尺寸的“龟背”结构以包容导弹发射管。
现役战略核潜艇普遍有“龟背”结构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龟背”处理的很圆滑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基本上看不出“龟背”结构



2)巡航导弹核潜艇:武器导弹化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搭载各型反舰、巡航导弹也是目前各海军强国核潜艇的重点发展方向。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设计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上就设计了“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而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奥斯卡级”核潜艇则装备了24管“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倾斜发射),由于潜射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尺寸相对较小,这些装备垂发导弹的核潜艇均没有“龟背”结构。美国最新的“弗吉尼亚级”和俄罗斯最新的“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均装备了大量导弹垂发系统,可以写的数十枚各型导弹,其外形均没有“龟背”结构。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上的“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管

“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倾斜发射管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装备了大量“战斧”巡航导弹,但没有“龟背”结构
“亚森级”核潜艇的外形也没有“龟背”结构

“龟背”结构的大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国潜艇、导弹相关设计、建造的能力,潜艇耐压壳体直径越大、导弹尺寸越小,那么潜艇整体结构也就会越流畅。如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艇体直径越12.8米,其携带的“三叉戟II”潜射导弹长度约10.5米,考虑发射管结构及其他配置占用的空间,“俄亥俄级”的“龟背”并不太明显;而俄罗斯的“德尔塔IV”战略核潜艇直径约12米,但其所搭载的P-29PM潜射导弹的长度达到了13.8米,导弹长度比艇体直径高出近2米,最终导致了“德尔塔级”战略核潜艇出现了硕大的“龟背”结构。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上的发射管,可见发射管也穿出了耐压壳体
“三叉戟”导弹的结构尺寸是目前所有潜射弹道导弹中最为紧凑的

“德尔塔IV”战略核潜艇上硕大的“龟背”结构主要原因来自于其装备的潜射弹道导弹尺寸过大

“龟背”结构说到底是为了兼顾艇体与所携带导弹而做出的妥协性设计,随着材料、制造技术以及导弹小型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潜艇“龟背”这重特殊结构也会越来越弱化。美国近日开工建造的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耐压壳体直径达到了13米以上,而其所携带的“三叉戟IID5”导弹的长度约为10.5米,因此“哥伦比亚级”基本上消除了“龟背”的问题。
美国下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龟背”结构已不明显

096战略核潜艇效果图,“龟背”已不明显


威呐解析


基本上是这样,有垂发系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一般情况下都会有龟背(俄罗斯的台风级没有),什么是核潜艇的“龟背”?“龟背”其实就是导弹发射筒上面的一个整流罩,那么为什么会有“整流罩”这个东西?因为导弹发射筒的长度超过了潜艇耐压壳的直径,所以要给这个凸出来的部分盖上一个“盖子”,也就是整流罩

,当然了,如果这个“盖子”的颜值做的好看,那么就叫做“整流罩”,如果做到丑了,那就是“龟背”了,比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你以它就没龟背了?错,俄亥俄同样也有龟背,或者叫整流罩,如下图所示

▲俄亥俄级SSBN的“龟背”

只不过美国核潜艇龟背设计没那么明显罢了,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俄亥俄的这个龟背,或者叫整流罩的覆盖范围较大,是从潜艇的头部一直延伸到了差不多潜艇的尾部那里,基本上覆盖了整艘潜艇的大部分区域,而且还是流线型的,所以,这种加长加宽,还是流线型的设计就使得潜艇背部的整流罩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也就不容易看出是一个龟背了。而俄罗斯和我们国家的核潜艇,整流罩的设计仅仅是从指挥台围壳外延伸到导弹舱附近那个范围,其实也就是刚好盖住了导弹舱,所以看起来很突兀,龟背特别明显,比如下图所示,就分别是我们的094和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的龟背:

▲094的龟背

▲北风之神的龟背

所以,只要导弹发射筒的长度大于潜艇的耐压壳直径,那么这样的潜艇是肯定会有龟背的,只不过看这个“龟背”(整流罩)明不明显罢了,对了,法国的凯旋级也一样,同样是因为整流罩的设计问题才看不出龟背的,因为凯旋级的耐压壳直径大概在12.5米,而上面的M51洲际导弹长度也在12~13米,是不可能一点龟背都没有的。还有,核潜艇想要

消除龟背,一般情况下有这两种方法:一是在弹道导弹技术上寻求突破,比如改进火箭发动机,减小导弹的长度,从而到达减小导弹发射筒尺寸的目的;第二种就是在潜艇的耐压壳技术上下功夫了,制造出直径更大的耐压壳就行;当然了,也有走捷径的方法,比如下图:

▲“台风级”潜艇的非典型双壳体设计

俄罗斯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采用了“非典型双壳体设计”,即把导弹发射筒加在了两个双层耐压壳之间,如上图中所示,这种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消除龟背,所以,台风级的拍数水量那么大也是有原因的,虽然这种吨位非常的浪费!


▲“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哨兵ZH


“龟背”不是必须存在,理论上讲只要耐压艇壳直径做的够大那么就能避免龟背的问题。只能说“龟背”这个东西是各国向工业妥协的结果,只是妥协的程度有大有小而已。下图为苏联/俄罗斯941“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龟背,但是付出的代价比龟背还要大,满载排水量36000吨只能说苏联很无奈,综合作战能力反倒不如18000吨的“俄亥俄”

其实知道这个“龟背”是怎么来的就知道怎么消除龟背了。所谓“龟背”就是潜艇背部超出耐压艇壳非常正常的突兀部分(不包括指挥围壳),这种结构通常出现在弹道导弹核潜艇或巡航导弹核潜艇上。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构呢?下图为俄罗斯拆解的667“德尔塔I”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看到暴露出来的P-29M洲际导弹发射筒高度比潜艇耐压艇壳直径要大,也就是说潜艇的耐压艇壳根本无法将导弹发射筒完全包裹住。所以为了将巨大的导弹容纳到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只能在潜艇耐压艇壳上人为再加高,这就是龟背产生的原因。

还有巡航导弹核潜艇,下图为俄罗斯949型“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搭载24枚P700重型反舰导弹。但是这些P700并不是90度垂直,而是以一定角度向前倾斜布置在潜艇的两侧,这就导致“奥斯卡”级虽然没有龟背,但是宽度很大,看起来略微的“胖”一些。但是不管是上面提到的纵向“突兀”的龟背,还是横向“突兀”的这种臃肿,说到底就是因为耐压艇壳直径不够,无法将导弹全部收纳在耐压艇内,只能人为增加空间。龟背这种“突兀体”的出现打破了潜艇水滴或加长水滴这种“流线型”的设计,会增加航行阻力、增大航行噪声,虽然可以极度优化龟背形状尽可能降低动力学阻力,但是再优化也不可能优化成没有龟背,这就是问题所在。

从目前世界上服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来看,龟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大有小而已。比较明显的包括上面提到的俄罗斯667型“德尔塔”级,他的耐压艇壳直径只有不到10米,然而P-29M洲际导弹的长度却达到14.8米,龟背极为明显。

还有中国的092/094战略导弹核潜艇,JL-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长度也是达到13米,而耐压艇壳直径也是只有9-10米,还是有非常明显的龟背。

下图美国“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相对好一些,UGM-133A“三叉戟II”的长度为13.1米,而“俄亥俄”的耐压艇壳直径为12.8米,高度差很小,只有一个不太明显的龟背。同样搭载“三叉戟II”的英国“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耐压艇壳直径和“俄亥俄”一样都是12.8米级,也是有一个不明显的龟背

法国“凯旋”级是龟背处理的最好的,基本被认为是消除龟背。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长度为12米,而“凯旋”的耐压艇壳直径为12.5米,也就是说M51导弹本身长度已经小于耐压艇壳直径了。这样“凯旋”级搭载上一代的M45及其发射筒可以完全包裹,搭载M51及其发射筒龟背与艇身高度融合,可以算是没有龟背。

既然知道龟背是怎么来的那就知道如何消除龟背:增大耐压艇壳直径、提高弹道导弹小型化水平。只要导弹及其发射装置的高度小于耐压艇壳直径就可以做到完全包裹没有龟背,只是现在世界各国这两点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所以实际上龟背就是向工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核潜艇一个必要的结构。

回到我们开头所说的941“台风”战略导弹核潜艇上面,“台风”确实没有龟背,真的没有龟背,但是他用了另外一种极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图为“台风”建造的场景,可以看到左右2个耐压艇壳,中间位置的圆洞就是导弹发射筒的安装位置。

实际上“台风”是将长度16米的P-39潜射弹道导弹夹在耐压艇壳中间,上面还有另外一个小直径耐压艇壳。这种3耐压艇壳的方案的确是解决了导弹尺寸和龟背之间的矛盾,但是带来的就是尺寸和吨位出现了翻倍,因为多了一个耐压艇壳导致潜艇宽度是单耐压艇壳的2倍。

“台风”的宽度是达到23.3米,是吃水深度的2倍,也是“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2倍,吨位3.6万吨,也是“俄亥俄”的2倍。下图为左边为“台风”,右边为“俄亥俄”,但是“俄亥俄”可以携带24枚11500公里的洲际导弹,单枚导弹投送能力为12枚10万吨级的核弹头。而“台风”携带20枚射程8300公里的洲际导弹,单枚导弹投送能力为10枚10万吨级的核弹头。所以这种吨位和尺寸上的翻倍并没有让打击能力也翻倍,这种方案比龟背还要极端,造成了大量吨位的浪费。


雏菊西瓜Peterpan


潜艇和舰船的出发系统是一个道理,舰船的垂直发射系统相对灵活一下,而潜艇的垂直发射系统设计起来比较难,所以一般都是有龟背的,龟背越大代表能发射核导弹的数量就越多,也部分原因是因为导弹的尺寸过大,垂直发射系统对于舰艇来说比较容易好设置,但是在潜艇内部由于空间较小,如果采用鱼雷的方式发射导弹可能占用空间太多,潜艇的垂直发射系统节省空间,更利于弹道导弹的发射。随着技术的进步导弹尺寸可能会进一步缩小,舰艇的龟背的情况可能机会减少,我国潜艇的一个耐压壳设计技术不完善,随艇的耐压壳直径大,也就是潜射导弹在露在耐压壳外面的越少,龟背越小。随着材料和技术进步,后期会逐渐改观。

也跟潜艇的整体设计有关系,想要跑的快跑的远,就得想办法减少阻力。潜艇越大,阻力越大,这样安装导弹可以大大提高前进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