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支付宝上的定期或基金都是电子货币操作,无纸质凭证,数据会被银行或机构篡改掉吗?

超级飓风g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不会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支付宝就只是一个窗口 ,一个通道,一个页面展示各种各样的理财“商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数据真实、防篡改性,那支付宝支撑不了多久,就得被人告了,对吧。

而且,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互联网化,金融服务也是一样的,有关数据方面的技术是各方面都需要做好防护的。

阿里这方面,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漏洞。


莫吝金钱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类的理财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支付宝目前就是在国内市场中用户接受度较高的一款软件。支付宝功能强大,用户可以在里面进行消费,转账甚至是进行理财,如购买基金。也有用户提出质疑,购买的基金没有凭证,万一电子数据会被篡改了,怎么办?

对于这个疑问,我可以明确的做出答复,这是不可能发生,也绝不会发生的。

电子数据不会因没有纸质凭证而遭篡改。这就得从在支付宝上购买基金开始说起。支付宝上购买的基金并不是买在支付宝内,而是买在基金公司内。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机构构成基金管理的三个主体。投资者买了基金后,由基金管理人进行运作,支付宝作为基金的托管机构,用户的购买记录除了在支付宝内会有明确显示,基金公司在收到用户购买指令后也会生成相应的购买记录,基金公司需要进行核算登记。这样用户购买的数据由两方面共同进行记录。支付宝无法进行篡改,篡改后两边的数据无法匹配,用户一眼就会看出差异,这时国家的监管机构如银监会,人民银行就会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罚。因此支付宝是无法篡改数据的,另外支付宝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聚合支付商户,其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是及其可靠,安全的。支付宝甚至与国内的政府机构合作,利用其巨大的数据库为国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从支付宝的安全性上看,更不会出现篡改数据的可能。


欣奇理财师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担心,货币电子化后如何确认货币的安全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前几天刚报道的华夏银行技术处处长覃某,就是在总行服务器植入病毒程序,实现跨行ATM取款但账户余额不减少,个人盗取资金717.9万元。

正如题主所担心的,支付宝上的定期或基金也没有纸质凭据,会不会被管理机构篡改掉呢?我们的投资安全吗?

几年前我也有这样的顾虑,因此每次网上投资之后都要自己记账,然后每月或者不定期进行对账,后来一直没有发现错误,纸质记账太麻烦就免了。但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每月月底对投资的电子化产品进行截屏保留,一是为了盘点理财效果;二是可以作为对账的凭据。

通过6年多的互联网理财,我一共碰到3次因为理财机构系统故障导致的账务不准确问题,都是他们自行恢复的,其中某P2P出现两次系统故障,一次资金显示归零,一次只显示本金没有收益;京东金融的众邦宝出现一次系统故障,投入资金显示归零。系统修复完成后,资金账目都是准确的。

至于题主说的自行篡改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或者听说任何理财机构有这样的做法,我认为他们不会,应该也不敢这样做。

因为,首先电子货币操作都有电子流水,这个记录是要求完整保存的,真出现问题,可追溯性非常强,很容易查处。

其次,要通过系统修改必须具备超级权限,需要多层审核,而且要有人工干预,这也是病毒程序难以攻破金融系统的原因。

因此,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互金直通车


感谢您的阅读!

事实上,真的可以改!可是,你以为一般权限的人就可以改吗?而具有特殊权限的人,他们如果更改了数据,我们想想是什么后果呢?——他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一个数字的更改,可能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数据。我们简单的来说,就是账目不平衡!

权限➕安全。你得知道,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在看着这笔资金,哪怕100元,都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说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等,因此,每个人对于支付宝基金的权限不同。


其次,银行的数据管理员,以及系统监控,数据如果被更改,直接被监控到,数据的不统一,就会直接报警。

账单,更清晰?你在支付宝购买基金,它是有账单的,这些账单能够清晰的记录你的使用情况,购买情况:


一旦你购买后,这些记录会更清晰的给你查询,如果你的财富出现波动,我相信你肯定会有所察觉。

别担心资金安全。我们知道支付宝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安全保障——500万的财产保障。如果出现了问题,支付宝会及时进行资金的赔付,除非是正常的投资波动。


LeoGo科技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只是理论上,实际操作很难很难很难。首先,支付宝的业务吞吐量,每秒都在几万至几十万笔。这中间会牵扯全国所有支持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各家银行都有帐,而银行间清算,又有央行做总账,比如你支付宝上是中行的卡,买了东西,对方收款是农行额度卡,这种银行间清算是听中行的,还是听农行的,所以只能央行出面,总账在央行。各家银行自己的服务器会有备份,会有灾备,而且是异地灾备。你要篡改数据,就得同时把所有支持支付宝的银行的服务器数据全改了,而且还得把央行的服务器也改了,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发现。全国银行的都给同时改了,还包括央行,这可能吗?所以说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xz磊哥


  哪方面的篡改呢?当你购买理财或基金时,它就以货币的形式转化为收益凭证,不再是货币。

  这好如你花一百元买了两只兔子,你持有的便不再是货币,而是兔子了。假如一年后,兔子从两只繁殖成十只,那你依然持有的是兔子,而不是货币。如想转化成货币,那你必须在市场进行卖出兔子。

  十只兔子一定比两只卖得多钱吗?不一定,这还取决于市场供应,在货币方面对应的就是通货膨胀。

  还有兔子数量一定能增多吗?同样是不一定的,可能被你养死了,这就是投资风险。

  回到问题本身,支付宝的电子货币去买理财或基金,这其实就是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卖买——用户操作将支付宝的电子货币给投资机构,投资机构收到钱后给你收益凭证。

  这其中参与方主要包括用户、代销支构蚂蚁财富、对应理财产品管理人、对应理财产品托管人,以及参与转账的银行机构。不管是哪一方,它都会对金额与份额进行核算,怎样篡改呢?一但篡改交易便会终止。好如你买两只兔子,卖家只给你一只,你无所谓吗?


三人聚众


理论上来说是有可能的,毕竟银行的技术系统,也是由技术人员开发出来的,如果技术人员要操作,当然能做得到,2018年10月,法制晚报不就有个报道:华夏银行技术处处长覃某利用职务便利,在华夏银行总行核心系统内植入计算机病毒程序,使跨行ATM机取款交易不能计入账户,然后成功取款700多万元归为己有。

不过这个技术科的科长虽然技术很厉害,但是却没有好好学一下会计,你搞了700多万出来,现金和系统的账目匹配不上,账目做不平,银行肯定要追查的,所以最终落网了。所以不论是银行还是支付宝,如果要篡改掉用户的数据,单打独斗肯定不行,要一系类的人配合起来才有可能实施,但是人一多,事情败露的风险就高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坐牢的,所以这种问题在现实里,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至于说在支付宝上购买的产品,更不用担心了,它涉及到跨系统,你从支付宝内的余额去购买定期或者基金,你的钱是从支付宝转入发行定期或者基金公司的银行账户里,那么支付宝这方有转入的记录,相应的发行方的银行账户里也要有转入记录。如果你购买成功后显示持有了该产品,证明已经入账成功,后续假设对方要抹去你的持有记录,除非它把支付宝的转入记录也抹掉了,否则有转入的痕迹,却没有相应的转出痕迹,这笔钱怎么可能凭空消失?

曾经的我,一度也跟你一样,疑神疑鬼,总觉得银行会黑自己的钱,所以每个月都投资多少钱,存款余额多少,都会记入在记事本里并截图,但是登记了一年后,我发现账务从来就没有出错过,所以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是我们过于杞人忧天而已。


鲤行者


现在的网上理财都是电子化操作,没有纸质凭证。很多人也会担心数据会被银行或者其他理财发行机构篡改。其实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金融机构篡改的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我国的正规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都比较健全。一项具体业务的操作通常需要经过多个工作人员,防止个别员工借职务之便,徇私舞弊,为己谋利。一项审批也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内部利害相关的部门会做好隔离措施,防止部门间的串通违规行为。此外,正规金融机构一般会设有负责审计稽核和纪检监察的部门,对业务部门进行监督。

我国的银保监会、证监会、各地金融办等职能部门还会对各大金融机构进行持续的监督。

所以说,一家金融机构以集体的意志篡改客户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出现个别人造成的违规行为,也必将受到处罚。

如果通过支付宝销售,可能性更小

如果如题主所说,这些理财产品是通过支付宝进行销售的,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

因为相关数据是通过支付宝向用户发布的。机构想要篡改数据,不仅要在内部做一些处理,还要买通支付宝。支付宝作为我国的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不可能做这种严重损害自身品牌的事情的。

提高网上理财的安全性,个人应该如何做

当然,通过网上渠道理财,个人也要注意操作风险的防范。比如防止手机遗失、密码泄露,防范恶意软件和购买账户安全险等等。

针对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也可以适当的做相关数据的备份。支付宝一般会提供电子版的交易记录和对账单,可以直接进行保存,或者保存打印后的纸质版本。


谢谢阅读,关注七宝饭财经,了解更多金融财经知识!


七宝饭财经


这问题问的,当现代投资监督管理制度是摆设么?

能不能改?投帅以前在银行科技线里混过8年,可以负责任的说,能改,只要有生产环境的读写权限,一条update语句就可以。但是,会不会改,绝对不会,而且改了也没用。

投帅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现代资本市场的设计,环环相扣,可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角色分工,一支投资产品,不管是定期理财还是基金,涉及到的主要角色,有管理人,一般是基金公司或者银行保险的资产管理部或子公司;托管人,一般是有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销售,包括管理人直~肖,和银行及支付宝、天天这样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带~肖;TA,也就是注册登记机构,包括内置型、外置型(一般就是中登)和混合型,(真的是在说TA,不是那啥)。

管理人负责投资增值;托管人负责资金安全;TA负责份额登记、分红计算、净值公布等等;销售,比如支付宝这样的,只负责提供交易渠道,让大家通过有个平台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

然后,就是份额对账了。对每一支基金或是理财,销售手里都有一份数据,每天申购多少赎回多少,多少资金多少份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TA手里都有一份数据,每天申购多少赎回多少,多少资金多少份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托管人手里也有一份数据,每天申购多少赎回多少,多少资金多少份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天,注意是每天啊,各家销售的数据汇总跟TA的数据,必须是一致的。TA的数据,跟托管人的数据,必须是一致的。对基金会计、托管核算来说,最可怕的五个字莫过于“对账不一致”,因为只要出现不一致,就要查原因,要调账,直到最后全部一致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才能下班。

三方相互独立的金融机构啊,任何一方修改了数据,当天就会被其他两方发现,它修改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第三,就是动机的问题。人家为啥要改你的数据?

TA:我只管份额,资金全在托管人那里,我改数据有什么用?再说我好好的收着账户管理费,我改数据图什么?本来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归我。

托管:我只管资金,份额全在TA那里,我改数据有什么用?再说我好好的收着托管费,我改数据图什么?本来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归我。

销售:我就是帮着卖卖东西,钱和份额都不在我这,我改数据有什么用?再说我好好的收着手续费,我改数据图什么?本来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归我。

管理人:我只管投资赚钱,其他和我没关系,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归我,数据是啥,我不管,也管不了。


综上,金融机构能不能修改自己数据库里的数据?可以的。但是他们不会这么做,因为制度设计决定了,他们既没有机会也没有动力去修改用户数据。非要说,整个金融市场全部串通起来坑您那点钱,投帅觉得,有点被害妄想了。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仁义礼智投


理论上存在可能,实际上只有不会这样操作,这明明是严重的违规行为。


对于存放在一些平台上的钱,如果不是整数的话,多一块或者少一块我们都记不太清楚,因为我们相信平台。拿我们消费时来说,我们提供了付款二维码之后我们会看到消费了多少钱,但我们难道还去计算账户余额是多少?一句话,系统告诉我们有多少就是多少!


支付宝上的定期理财或者基金都是支付宝跟第三方合作,如果想改你的数据那么很多环节都会出问题,可这是存在着监管的。一般人可能不会察觉到里面发生了什么,但聪明人是很多的,一旦出了问题平台或者银行都是极其严重事件,而且东窗事发是迟早的事!不好好运营赚确定性的钱偏偏去冒极大的风险去改数据,除非是脑子进水。


篡改数据无非是资金池,可债迟早还是要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