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病毒是生命吗?怎么形成的?

老实者说


目前很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病毒不是独立物种,它们构造异常简单,只有衣壳蛋白和一串核酸,不能独自生存和繁殖,可能是细胞生物脱落的含核酸的细胞器形成。



病毒也是相当古老的,南极和地球陆地冰盖下就蕴含着一些古老的病毒,它们和现代的病毒在构造上区别不大,都是结构简单。而且病毒的繁殖模式也比较接近细胞动物,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DNA病毒,它们将核酸注入细胞后就可以利用细胞内的核糖体等构造繁殖自身,还有一类是RNA病毒,它们进入人体细胞后需要先进行逆转录,将RNA整合进人的DNA中,然后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繁殖自身。这两类病毒的共同点是必须借助细胞才能繁殖,暴露在空气中它们会很快死亡,缺乏感染的能力,所以一般在空旷的地方曾经有病人站立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再有别的人站在那里并不会导致感染。最初一些科学家认为病毒的起源和细胞生物关系密切,可能是细胞脱落的某种已经不再存在的细胞器导致了病毒的产生,因此病毒才能很好地识别细胞并且感染。

但是这种假说也有一定缺陷,按照目前的假说和理论体系,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先是水中形成了碱基和氨基酸等物质,它们进一步演化形成了核酸和蛋白质,然后两者以某种人类还不清楚的因素发生了相互作用,结合脂质等等辅助物质产生了生命。而这种情况下,构造简单的病毒可能更容易形成,因此也有假说认为病毒和细菌大约同时期产生,从一开始就和细胞生物有较强的亲和力,病毒也被认为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的中间形态,就目前人类对生物的定义就是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的能力并且可以趋利避害的物质形态,病毒却缺少活动能力,它们的构造太简单了,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在生物体体液中各种粒子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具有了和细胞结合并注入核酸的能力。
病毒的起源目前只有假说,为人类提供了一些研究的方向,但问题是病毒体积很小,且只有核酸和蛋白构成,难以形成化石,发现也更艰难,没有观测证据直接依靠病毒的蛋白和核酸获得的证据有限。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病毒这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质团拥有着比大型野生动物更强的冲击。


来看世界呀


首先病毒是有生命的。不然就不会出现用酒精能消毒这一说法。现在的冠状病毒,也是能用酒精消毒杀死的。但是要把它拿到人体外,进行消毒杀死。在人体内就麻烦啦!你总不能灌些酒精到人体里面去。但病毒具有寄生性。

说到病毒。不能不说一下细菌。它们两者的区别。一般一个病人。检查病因。都会去检查患者的血液里面的各种指标。如果中心粒细胞或白细胞明显上升。那确定为细菌感染。如果是淋巴细胞升高或降低,往往考虑是病毒感染。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有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自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功能。所以存在变异。然而神秘的病毒究竟从何而来?有科学家怀疑它来自太空。要么源于太空中的彗星。经常有慧星从地球的旁边掠过。有些经过大气层,从而落下地球。

而(细菌。)最初由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 ,发现地面上的积水,坑里的雨水里面有细菌。

那他没发现细菌已之前。细菌是就应该早就存在了。那细菌从哪来?有了第二种可能。他跟地球的历史一样久远。大约在38亿至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的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但他们没有细胞核,由于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因此大气中逐渐有了氧气。那时候就有细菌和微小的生命了。那有生命就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既然有病死,就存在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好吧,病毒出现了。


盛唐西域记


病毒是一组不完整的基因。

我们人类基因,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越来越象宇宙的螺旋外形。宇宙大爆炸之初,将自己炸成无数碎片,这些碎片在努力自行拼合着,拼合成宇宙完整的外形。

病毒就是那些正在寻找完善的碎片,它是有生命的,并有一个贪婪的亲合意识。

在整个宇宙,道处充满了这种碎片。生命就是由这些碎片为基础诞生出来的。

目前在地球上,DNA最完善的应该是我们人类,其次是动植物,细菌,真菌,再往下就是病毒了。

病毒在一般低等动物身上,它不起作用,因为低等动物的基因也是不完整的。组合不成致命因素,只有到了人的身上,它才能打破DNA键的排例顺序,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谢谢。


银河系来者


“病毒是生命吗?怎么形成的?”,通常认为,病毒是介于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一种有机物种,它既不属于生物也不属于非生物。对于病毒的形成,目前科学家尚无统一定论,主流观点主要包含原始生命说、细胞演变说等。

病毒的特殊分类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用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对物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也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完善才形成。目前的五界分类法把整个生物界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分类法所依据的分类基础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性,而且五界分类法也体现了物种由简到繁的进化过程。但是病毒却不在五界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五界的划分是对生物类别的划分,但是病毒却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生物。我们知道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与繁殖等,对于病毒来说,其体积较小,直径通常在一百纳米左右,病毒在结构上也非常的简单,仅包括遗传物质和包裹遗传物质的蛋白质衣壳,有些病毒在衣壳外还环绕着一层类脂膜结构,相较于细胞来说,病毒内部没有供能系统与酶系统等,这就造成病毒无法通过自身完成新陈代谢以及繁殖,其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除了以上的差异外,对于生物而言,其基本结构是细胞,即使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具备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等一系列的生物特征,而病毒显然不是细胞,综上所述,病毒并没有被划入五界中。

虽然病毒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但是由于病毒结构简单,科学家对病毒起源尚未严格定论,这就造成无法确定病毒生物学分类地位,因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在原有的五界分类法中又有增加了病毒界,至此形成了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病毒界的六界分类。

病毒的形成

现代科学认为,病毒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三十亿年。虽然如此,但是人类知道19世纪末才意识到病毒的存在,而真正的观察到病毒的形状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的事情了。关于病毒的起源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a、病毒是无机自然界到生命体的过渡、

我们知道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到繁的过程,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还有许多未知问题,就比如从从无机自然界到生命体的过渡生物。从上文可知,病毒在结构上是非常简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病毒就是一种有机大分子,而生物的演化正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有机大分子直至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而病毒在结构上比单细胞生物要简单,但也是非常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因此把病毒看做是无机自然界到生命体的过渡产物也是具有合理性的。

b、细胞演变说

虽然有观点认为病毒可能是有机大分子到单细胞生物的过渡产物,但是该假说并没有严格的证据证明,因此,我们反向思考也是具有合理性的,既病毒可能是细胞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核酸脱离,并逐渐演化的结果。比如科学家发现病毒与细胞中的质粒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属于细胞一部分的质粒,可以脱离原细胞,从而进入其他细胞内部,这个过程和病毒的侵染非常类似,而且质粒本质上就是一种环状DNA分子。除了核酸演化观点外,也有科学家认为病毒与细胞可能存在着演化关系,比如有一类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如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它们在结构上比细胞要简单,而且和病毒类似,在其生命周期中也存在寄宿过程,这类生物就好像病毒与细菌之间的演化产物。

总结

虽然病毒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但是由于病毒结构简单,无法确定病毒生物学分类地位,因此细菌并没有划分到传统的五界分类中,通常我们认为病毒是介于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一种有机物种,它既不属于生物也不属于非生物。关于病毒的形成目前尚无定论。


感谢浏览。


漫步的小豆子


通过近期的新闻报道,大家对病毒是不是都有了一个新的认知?病毒感染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

学过一些基本生物学的人都应该知道病毒不能单独生活,必须需要寄生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提倡吃生食的原因。在高温环境下,大多数病毒都会死亡,所以说还是吃熟食比较好!


回归主题,病毒的结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有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病毒就是遗传过程当中的产物,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对的,大多数正常遗传是不会遗传病毒的。因为病毒的繁衍方式是依靠中心法则,也就是说病毒主要是依赖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实现自我复制的。

就拿最近比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来举例,这就是一种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传染病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之它为生物病毒。我们要知道的是: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并且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的繁殖方式是侵入我们的细胞,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输入新的指令后复制出新的病毒,这个过程叫共生。



有的病毒在复制过程当中就会给人类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在人类世界,我们对病毒的解释还是相当复杂的,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了,因为小编也不是太了解。我查了一些网络资料,总结了一条我个人认为比较有可信度的学说~退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病毒是寄生物在细胞内产生了独立复制的DNA粒子,然后随着不断的进化和突变,最终丢失了部分生物功能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具有依赖性的物质。

(关注“半仙儿”让你了解更多的生物小知识)再见


诸葛半仙儿


病毒应该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生命,但它确实具备了生命的某些形态,并且如果能够寄生,与居住者的身体细胞结合,就可以实施它的生命延续。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ND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和繁衍的生命体。

从它的存在形式来说,它是一个准生命体,特定的情况下有延续生命的方式,但不能离开宿主,否则就只能蛰伏。感觉它是没有完成进化的生命体,有点象人有残疾,缺失了一部分的身体,但可以存在和生存下去。或者大自然的进化也会出现残缺不全?

或者这就是一个能够维持生命基本的蛋白质成分与核酸,但进化中不幸遗失了其它部分(没有找到最适合的那一半?),而致生命体不能完整的可怜虫。

只是……不要招惹它,免得它上身,为了它的繁衍,给你带来无穷的烦恼~~如同现在的冠状病毒肺炎。


踏雪无痕5141815


这完全取决于对“生命”的定义。生命的定义,目前来看在边界上还比较模糊。

“病毒跨越了生命的定义。它们处于超分子复合物和非常简单的生物实体之间。病毒包含某些结构,并展现出有机生命所共有的一些活动,但它们却缺少许多其他活动。通常,病毒完全由包裹在蛋白质胶囊中的单条遗传信息组成,病毒缺乏表征“生命”的大部分内部结构和机制,包括繁殖所必需的生物合成机制。复制它必须感染合适的宿主细胞”。

上图: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

病毒的蹊跷之处

当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行为类似细菌但体积更小并引起狂犬病和口蹄疫等疾病的病毒时,人们普遍认为病毒在生物学上是“活的”(也就是说,是“生命”)。然而,当在1935年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结晶时,这种画风骤变,因为学者们认识到病毒颗粒缺乏代谢功能所必需的机制。在确定了病毒仅由被蛋白质外壳包围的DNA或RNA组成之后,科学界就认识到它们具有比活生物体更复杂的生化机制。

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它在干燥的烟叶中都能存活52年,稀释100万倍后仍具有侵染活性。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是病毒界有名的小强。

上图: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病毒以两种不同的状态存在。当不与宿主细胞接触时,病毒将保持完全休眠状态。在此期间,病毒内部没有发生生物学活动,本质上,病毒仅是一种静态有机分子复合而成的颗粒。这种简单的、明显处于无生命状态的病毒被称为“病毒粒子”(virions),病毒可以长时间处于这种休眠状态,耐心等待与适当的宿主接触。一旦遇到适当的宿主,它就会活跃起来,转而被我们称为“病毒”,此时,它可以表现出生物体的典型特性,例如对环境的反应,并努力进行自我复制。”

上图:病毒颗粒的两种形态。病毒颗粒有点像孢子。

病毒能够在其他生物的内环境中展现生命的特征,但在脱离必要的环境之后就表现得像化学分子的集合。貌似病毒更像是一种“插件”(如果你熟悉计算机就更容易理解,计算机病毒有类似的特征)。

如何定义生命?

关于将生命与非生命区分开来的标准,学术界并没有确切的定义。

  • 人类蒙昧时期可能会把人是否具有自我意识用来判断人是否还具有生命(那时的概念可能是“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患有严重头部创伤的人可能被归为“死了”。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和大脑仍然在基本的细胞水平上运作着,并且组成较大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肯定都存在新陈代谢活动,但是由于其他人认为此人没有自我意识,因此将此人认为是“死了”(或者“半死”)。

  •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细胞生理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生命的定义的标准进一步细化到了将遗传蓝图移入子孙后代的能力,并能够重现大体的相似度。但在这种定义之下,病毒似乎是有“生命”的。

尽管对于是否可以将病毒视为生命实体这一问题尚无定论,但它们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能力使其在进化意义上成为主要参与者。


病毒在进化和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机制上与任何生命体没有原理上的差异,它可以繁殖、被选择、被淘汰然后进化成新的品种,只不过依赖特定的环境。但从环境依赖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是不是也可以看做是依赖地球内环境的病毒呢?有一天我们殖民了其它“宜居”行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看做是病毒的传染和繁殖?细思极恐~

病毒存在的“意义”

——虽然“意义”有一点主观视角,但似乎没有合适的词语用来表达,姑且借用这个词。

让那些将病毒简单地视为寄生生物的大多数人感到惊讶的是,病毒实际上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活性体形态(这里暂时避免直接使用“生命体”这个词)。迄今为止,人类研究过的每种生物体都至少伴有一种病毒,并且病毒的数量超过所有其他生命形式至少一个数量级。而且除开这些具有传染性的四处飘散的病毒之外,人类在迄今为止每个完成了DNA测序的生物体的DNA序列中都发现了起源于病毒的序列,很明显,病毒是我们目前所认为的生命进化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生命体的组织复杂性从大分子在原始汤中组装开始就不断逐渐增加,这是熵增的一种宏观表现(即有序度越来越高)。但我们必须考虑存在一种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直接相关的奇特原理——即,虽然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动了生命体向更高级更复杂的组织形式发展,例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推动了另一种组织和繁殖(进化)策略。

病毒不仅在繁殖自己的遗传物质方面非常高效,而且还导致其他生物之间遗传密码的的无尽移动和混合。遗传密码的可变性可以说是进化的根本驱动力。通过表达可变的表型,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并在变化的环境中变得更有效率。而病毒或许优化了这种效率,不仅对其自身,而且对那些需要集结称为复杂体系的生命体而言也有同样的“催化”效应。

病毒的起源问题

病毒是寄生生物,它们生活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并产生病毒粒子来传播其基因。大多数病毒蛋白在现代细胞中都没有同源物,这与传统上将病毒视为细胞基因扒窃者的观点相矛盾。这表明病毒基因在病毒基因组可能起源于病毒圈或从现已灭绝的细胞谱系中获取。一些特定的病毒蛋白普遍存在于感染生命三个域的病毒当中,这表明病毒确实非常古老。特别是对病毒衣壳的结构蛋白质分析已经揭示了至少两种类型的病毒是在“最后的共同细胞祖先”之前独立起源的。


上图:细胞核的两种起源假说。

病毒与真核细胞的关系——细胞核的病毒起源假说

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拥有一个使转录与翻译分开的细胞核。转录与翻译的解偶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该过程使用了数百个协同作用的真核生物特异性基因。这个复杂系统的起源目前是一个悖论,因为在缺乏细胞核的原核细胞中没有发现或不需要该复杂系统,但它显然存在于“最后的真核共同祖先”中并完全发挥作用。

真核细胞的病毒起源假说认为,真核细胞系中的细胞核是突然出现的,可能是因为细胞核是从感染古真核生物细菌祖先的DNA噬菌体形成“病毒复制工厂”结构中衍生而来的(噬菌体会在细菌体内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复制区域)。因此,此假说预测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解偶的系统是来源于病毒的。

病毒工厂是受病毒清然的细胞内形成的可提高病毒复制组装的效率并使其免受宿主防御损害的区室。

上图:分离出来的“病毒工厂”。

  • (A)变形虫细胞内的病毒工厂在感染后8小时裂解。黄色箭头指示的部位的高放大倍数图像显示,正在组装的无纤维病毒“星状体”颗粒(红色箭头)以及成熟的纤维包覆病毒颗粒。

  • (B)在感染后8小时分离出的病毒工厂。在各个组装阶段,“工厂”表面都散布着病毒颗粒。红色箭头指示出还没有“装上纤毛”的病毒星状体。

  • (C)在感染后10小时分离出的病毒工厂的扫描电镜照片。只能检测到成熟的,纤维覆盖的颗粒。

而另外一些研究则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 巨病毒的“病毒工厂”模仿或劫持了真核细胞;

  • 一些假说解释了病毒工厂和细胞核之间的进化联系;

  • 核质巨DNA病毒可能提供从病毒和细菌进化为真核生物起源的相关基因;
  • 核质巨DNA病毒与原核生物有共同发展的时间阶段,有助于真核生物的发生。

该假说的支持者们认为:核质巨DNA病毒在现代真核生物的起源中起了重要作用。细胞核起源于古老的核质巨DNA病毒。除了在细胞核的出现中发挥作用外,古老的核质巨DNA病毒可能还为原真核生物谱系提供了新的基因或染色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与古细菌和真核生物蛋白质有关的病毒信息蛋白,是由古代核质巨DNA病毒从原核生物中募集或转移至原核生物中的,与古代核质巨DNA病毒及其在真核生物中的作用相一致。

上图:巨病毒(红色)与真核生物(绿色)的关系似乎更近。古细菌(蓝色),细菌(橙色)。


上述假说似乎说明,真核生物很可能是病毒与原核生物的融合体。



总结

个人认为,病毒是生命,不过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而我们自己就可能是细胞与病毒的融合体。——病毒们,你们还好吗?


小宇堂


病毒的产生有三类学说:  退化性起源学说认为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的退化形式。这种细胞内寄生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对某种不能穿过细胞膜的代谢发生了严重依赖。在细胞内,这类寄生物可以在不影响其生存的情况下逐渐丢失部分生物学功能。退化性起源学说可以把病毒的起源解释为两个阶段:首先,寄生物在细胞内产生独立复制的DNA质粒,然后,编码寄生物亚细胞结构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随着进化的发生,新获得的可在细胞间转移的特性被进一步选择下来。三、病毒起源于具有自主复制功能的原始大分子的学说该学说认为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RNA分子。核糖核酸多聚体具有自主复制的信息和能力。由于发现RNA分子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使得RNA为生命和病毒的起源的学说变得更具有吸引力。扩展资料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形体及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3、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人生处处惹尘埃


病毒是生命吗?曾经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

我们一般对生命的定义至少要包括自我繁衍、新陈代谢等特性。

而病毒却不能自己独立繁殖和新陈代谢。因为它没有细胞的相关结构。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将病毒划到生命范畴。因为一份权威期刊的证据表明,病毒和细胞其实是同源的,即病毒和细胞有着同一个共同祖先。

所以,如果细胞算是“活”的生命,自然病毒也算是“活”的——只不过策略不一样!

虽然病毒无法独立自我繁殖,但是它知道细胞可以。故病毒“聪明”地借助细胞们来完成了自己的自我繁衍等生命任务。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无非RNA或DNA,它们是生命信息的承载者。细胞和病毒的繁殖,无非最后都是要为RNA或DNA的复制所服务。

在细胞结构中,细胞核内装着DNA,它是细胞的总司令部。

而在细胞核之外,则有林林总总的细胞器为其服务。

所以,细胞可以自我独立地完成蛋白质、DNA等的复制,也就可以自我完成繁衍了。

细胞基本结构

而病毒这“哥们”就比较懒惰!它连细胞核结构都没有,基本上就是在蛋白外壳内包裹着一团RNA或DNA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基本结构

所以,病毒自身的结构注定它无法自我合成蛋白质、核酸RNA或DNA。

但是,病毒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演化出了极其完美的伪装外壳。上图中那些小凸起,就是它华丽伪装的诠释。


条友鲲


最近病毒肆虐,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很多都在想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用这种东西存在?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病毒是不是生命及病毒的起源问题。

发现病毒

人类第一次发现病毒说起来跟为了抽烟有很大的关系。在15世纪初,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时,发现美洲土著有抽烟的习惯,并且了解到烟草有很多医药用途,还有一位和哥伦布同去的船员上瘾了。他认为这是个好东西,然后就带着烟草的种子回了西班牙,但是在西班牙种植的时候发现很多烟草叶子抵抗力很差,不能正常开花结果,而且长不高,枯萎而死。更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发生在了附近其他植物上,很多专家学者就对烟草花叶病研究起来。这种植物病在21世纪,还是普遍存在。

在1886年,德国人麦尔把得了花叶病的烟草叶子磨碎加入水过滤,把汁液注射带健康的烟草中,发现健康的烟草很快也会患上花叶病,从而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由于当时的显微镜技术受限,麦尔并没有发现汁液中存在病毒,他认为患病的原因是一种小到连显微镜都发现不了的细菌,所以当时“病毒”这个名字还未出现。

1887年,在乌克兰烟草花叶病对当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俄罗斯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就被找来调查,他使用了一种连细菌都无法穿透的陶瓷过滤器(类似于净水器用的陶瓷滤芯),还是用麦尔的办法,发现还是同样的结果,就发表论说致病的物质不是细菌。

1898年荷兰学者拜耶林克,又做了一次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再次证明之后就给这个还无法看见的小东西取名叫“病毒”。为了表达这个物种是“有毒”的意思。

病毒的庐山面目

人类第一次真正看到病毒是在1937年,多伦多大学成功研制出7000倍的显微镜,此时人类第一次看清楚了病毒的面貌。一般的病毒主要是由两种物质构成,一个是中心的遗传物质,另一个是蛋白质衣壳。根据中心的遗传物质不同,病毒又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衣壳主要是起到对遗传物质的保护作用。从结构上看生物学家并无法从生物的角度去定义它,连完整的细胞结构都没有,更别提新陈代谢了,只能说是它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

起源假说

从病毒的结构,我们发现病毒即有生命基础的遗传物质,但是病毒又无法独自存活。当它未侵入宿主细胞时处于休眠状态时,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团有机分子组成的静态颗粒。而当它遇到可以入侵的宿主细胞时它就会动起来,撕开宿主细胞壁,脱去衣壳,使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从以上信息我们不难推测出病毒的起源和细胞有很大的渊源,毕竟如果这个世界上一个生物也没有,那么病毒自然也就没有栖身之所,那到底是先有细胞,还是先有病毒,这又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听听科学家的几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

病毒是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物质。我们都知道遗传物质的使命就是繁殖,复制。一些微生物在生存演化过程中都会丢掉一部分基因,而这部分基因丧失了繁殖能力,只能在微生物细胞中重新找回这种能力,随着这部基因无数次的尝试与演化,最终演化出可以入侵他人细胞的“病毒”。

第二种假说:

从病毒的结构来看它介于非生命与生命之间,所以有的科学家就推测病毒起源早于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在地球上先是无机物产生了有机物,有机物合成了遗传物质,然后遗传物质穿上了“外衣”,此时病毒就形成了。因为有遗传物质,病毒又具备了一部分生物特征,病毒慢慢的演化成了原核生物,最后演化成真核生物,也就是说病毒有可能是地球所有生物的祖先。当然这个假说是根据生命起源和分子进化论的一种猜测,目前尚未证实。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病毒一定存在于地球原始生命的细胞中,也就是和我们的祖先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第三种假说:

病毒就是生命体正常的细胞内,偶然脱离出来的遗传物质,并慢慢演化成病毒。这个假设是来源于科学家发现细胞中的质粒可以随时脱离细胞,并且在细胞间传递。并且很多DNA病毒的中遗传物质DNA可以结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为细胞的一部分,而这恰恰是核酸逆转录过程中的一部分。

第三种假说是有证可依的,但是这仅仅只能证明DNA病毒的起源,对于RNA病毒就束手无策了,至今位置病毒起源一直都是悬而不决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病毒的起源与生命的起源有着紧密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