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啥我们小时候挨老师打,家长反而帮老师,现在学生挨打,一些家长却声讨老师?

用户59375751010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那个老师教学水平差,期末考试我们都考二三十分,三四十分,他也不好意思,给我们分数都往高写,尽量在及格线,不好给家长交差。一般没有大的错误,不会打我们,他家关系很硬,亲戚在教育局,直接把他提到了特级教师。

我们当地人私下都议论,就这水平,怎么还特级教师,某某老师完全有这个水平,也负责,早上没事的时候,会专门去村里转,看学生早上读书没?就是没关系,一直是代课老师,当年小升初,他教的学生基本100%的升学率。

二年级的时候,新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只要犯错误,不听讲,不做作业,做错了。都会挨打,有时候直接跪在外面,写对了再进教室。我的成绩开始直线上升,从六十几分慢慢考到九十几分。

那时候,我们挨打是不敢回家说的,不听话,我们还会蹲马步,站在课桌上,手上举着板凳。放在现在,估计有些人得说体罚学生。我们老师曾经给我们任务,一人回家带一个教鞭,我爸给准备了篮竹板子。我们同学说,你咋那么实诚,快打死我了。哈哈😄

现在想想,挺怀念以前。现在的老师,不法有功利性的,真正负责任的也不是那么多。咱们国家体质,有些岗位的工资真心不高。

搞的他们怨声载道,不负责,觉得付出没有回报。。所以,民众对老师信任度真的不高。


李芯子


还挨打呢,现在有的孩子说都不能说,我有个同事带班主任,上学期刚开学时就三天两头的迟到,我同事警告他几次了,还是迟到,老师就让罚他站了十分钟,就十分钟,家长生气了,说凭什么罚她的孩子,又不是孩子愿意迟到的,每天骑车带孩子去上学路口都特别堵孩子都下车跑着去还是迟到,能怨我们吗?你要罚就罚我,不要罚我家孩子什么什么的,我同事就说了一句那不能早一点出门吗?好嘛,更来劲了,早点出门你说得轻巧,孩子不要背书的,你不要给家长做早饭的?气死人,关键这孩子成绩很差上课不听课家境也不是太好,家长还不讲理,动不动就要投诉我们,真没办法



嘟嘟熊bear


适当的肢体处罚和思想处罚,对小孩的未来有大帮助。我深深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我语文成绩在高考能拿129分都是在高三整个学期通过视屏和电话教学,让我稳步提升的。我被他打过手板,用的是他自己做的戒尺,手红肿了两天。也被他思想教育过。印象最深就是他上课的样子,课本从来不翻,备课本里全是跟该文章有关的课外读物,上他的课很有乐趣,话说回来,乐趣就是一个孩子愿意去接触和深交的最好的导师。


一枚新疆的SWAT


老师手中无戒尺,心中自然无胆,家长也会缺心眼!

题主的这个问题,与记者的采访不谋而合。据半月谈网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乡村学校的课堂秩序、校风校纪成了问题:老师对学生不敢管、管不了,管多了家长到学校骂老师,甚至有老师被气哭、被气跑。

少数地方课堂上甚至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有心学习的孩子不得不纷纷逃离,留下的学生更难管教。

个别乡村教师的成就感、价值感被消解消耗,从不敢管变为不想管……

乡村教师管学生的“胆”到哪里去了?报道总结认为,“工作辛苦没成就感”、家长不配合、学生不尊重,是乡村教师群体较为普遍的感受,也是他们管不了、不敢管的重要原因。

01

这三个原因,如果再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个体尊严、成就感的缺失和外部环境的不理想。

身在乡村,本就与理想生活存在落差,再缺失了尊严和成就感,外部环境的稍微刺激,都可能会引起一些乡村教师敏感的反应。

换句话说,多数教师不敢管、管不了、不想管,更多的是个人心理上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相应的外部环境,这种心理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乡村教育的大环境大趋势暂时无法逆转。因此,要找回乡村教师心中的“胆”和手中的“戒尺”,提高教育质量,让农村教育真正成为农村孩子摆脱命运循环的公共平台,需要的可能是乡村教育理念和实践上的更深刻变革。

02

首先是要把乡村教师的心理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其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的顽皮都非常正常,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顽皮,决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

因为某个家长的一次不理解或者几个学生的“不尊重”就放弃整个班级的教学纪律,更大的问题在于老师,而不是顽皮的学生或“不配合”的家长。

教育一词,教为手段,育为目的,孩子到学校来,就是进行全方位“教育”的过程,也是矫正部分行为不规范孩子,让他们言行举止符合一个正常合格的人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只有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顽皮甚至顽劣,才可能真正做到以“教书”来实现“育人”的目标。

03

其次是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

报道中举例,“当老师的工资还不如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因此老师在一些高年级学生面前缺少威信,甚至被学生嘲笑。

老师在缺少了尊严感的同时,也淡化了责任感。

一些乡村教师本就有与城区教师相较的心理落差,如果再与所在乡村普通民众形成经济落差,并因此而被学生“看不起”,教师的心理状态就更不容易正常化,何谈对学生逾矩行为的平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任何行业从业者获得感甚至尊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显然应当成为各地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04

再其次是科学规范外部环境。以并校为例。集中办学校本是一个节约教育资源,实现乡村学校规范化管理,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措施。但是,乡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当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进行调研分析,而不是进行一刀切式的合并。

我见到一些乡村小学,原本学生总量还不错,但当地将低年级留在原址,却将高年级学生合并到乡镇行政中心,留下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也相对比较懈怠。

这涉及教育规模环境效应的问题。在一定的规模环境下,学校的氛围更加浓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努力,而学校的管理也会更加规范。

当原本有较多学生的学校,一下子减少一半以上的学生时,教育环境氛围受到严重影响,老师的心态上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而学生的积极性也会相应降低。

05

最后,是如何让社会和家庭进行教育配合的问题。在社会上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应当融入到社会基层治理之中。

比如村一级的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应当开展有效的社会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教师有地位,受尊重。而学校则应当多与家长沟通,向他们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乡村学校抱怨农村家长不会配合、不会教育孩子并没有什么用,而是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责任,成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学校,逐步提高家校互动的质量。

实质性地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将尊师重教观念融入基层治理,外部环境条件科学化,内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平常心,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更好地让乡村教师找回想管学生、敢管学生的胆,乡村教育才有发展的希望。


牙牙小语


因为现在反驳老师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挨过老师打的呀![捂脸]不过说实话,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女同学,人比较笨。有一次上数学课还是政治课啊,被一个变态女老师打,那叫一个惨啊。为什么说老师变态呢,是因为老师发了疯似的踹桌子,桌子再反复撞击女同学的肚子。那个女老师当时的嘴脸简直是恶魔附体一般!到现在三十年了,我都记忆犹新。现在要是让我碰着这个人,我就找她理论一番。她当时打学生真的不是为了学生好,纯粹是为了解气啊。对了,我是北京宣武区琉璃厂一带的小学毕业的。


Caroline98513867


为什么要打呢?为什么不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呢?以暴制暴是不行的,我不会打孩子,也坚决反对老师打,打只能说家长教师的无能粗暴。那么多年的教育,家长老师们的智慧难道就集中在一个打字上?孩子让我们更像家长,更像老师,孩子让我们走向成熟和智慧。有很多很多的家长老师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自己没本事,还非要孩子怎样怎样,都什么逻辑?这样的家乡老师应该挨孩子打才对,白吃几十年饭。

教育,是家乡老师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进行的,可现实是很多250的家乡老师高高在上,非要站在对立面去对待孩子的成长,他们这些家长老师以爱的名义行使着恶的自私人性,是可耻的。


希诺尔好


我们小时候是父母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没时间管我们,把我们交给老师管,对老师非常的信任,那个时候的老师也很负责任,他们的理念是棍棒下出人才,而且那个年代每家都是好几个孩子,没这么娇贵,现在是生活条件好了,有些父母是吃饱了撑着,每天围着孩子转,加上又是独生子女,太娇惯了,所以自己打骂孩子是可以,别人打骂那是不行滴,而且现在的老师实话实说,有一小部分是很没有师德的,说白了,真的是误人子弟。


My147318093


时代不一样了


坏小子GG


什么叫严师出高徒,只要不是恶意的,尽管让老师打!!

要知道,孩子上学的时间都占了一天的80%,只有老师才能有效的监督。家长是没时间的,再说现在的家长天天都是加班到晚上,那有时间教导孩子?

打,有不好的苗头就打!!不长记性,长大就麻烦,你想改也改不了。。


卍摩诃迦罗卍


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体罚非常严重,那时候很少有老师不体罚的,但那时候的老师的责任心都非常强,记的某些课程学的不好,老师会利用休息时间单独给补课,反反复复非常认真还不收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