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书法临摹,很多人不知“摹”

临与摹有别:摹是以薄纸蒙在范本或影本上照着书写,通常称为“写仿影”;临是置选帖、范本在一旁,看着字的点画、结体和气势,仿照书写。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云:“

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复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临之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


书法临摹,很多人不知“摹”


宋代著名书论家姜夔在《续书谱·临摹》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这是对临、摹的利弊和得失的经验总结。摹写,因为下边有影格依托,笔随影走,容易得原帖字的点画位置和形体结构。也正因为有这种依托,摹写时往往会忽略笔意的表达。摹了之后,容易忘却,不易巩固。临,是靠自己的目力心力去书写,较易体现原帖字的笔意,但因为无依托,往往易将原帖字的间架位置写走形。


书法临摹,很多人不知“摹”


因此,临、摹都应“经意”,认真对待,先摹后临,临中亦可再摹,临摹交错,互相结合,兴利去弊,取长补短。如此不断努力,就可化古为我,兼得帖字之形神。

一、临写字帖,大脑要有两个意识

手拿一本字帖,眼有所观,心有所想,凝神静思,须知两个要点。

第一,看得见的点画形态。

第二,看不见的动作过程。

看得见的点画形态是手持毛笔书写汉字动作的结果;看不见的动作过程是形成点画的根本。动作是因,点画是果;动作是本,点画是末。溯本求源,方得真传。

二、临写字帖,要还原点画形成的动作过程

溯本求源,方得真传。临写字帖,学习书法,必须还点画书写的动作过程。

在利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发展进程中,掌握便捷、顺手、简单、实用的书写动作,充分发挥毛笔的功能,是古今书写者、书法家自发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和取舍,也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规律。在这自然选择的规律中,便捷、顺手的使用毛笔的动作,就是笔法。还原动作,操练动作,就得笔法。既得笔法,就会写字,即为书法。

在自然选择中,使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动作主要有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第一,起笔动作,最根本的就是“侧笔取势”,是指手持毛笔凌空侧旋而下触纸写字的起笔动作。如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掠,翩然下攫。持笔下落,不可垂直而下,而是斜倾杀入,故曰“侧笔。

第二、行笔动作,即,左右转笔。主要是指手驱使毛笔左转或者右转行进。左转就是平常说的“外拓”笔势,左转就是“内擫”笔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