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你认真思考过“生”与“死”吗?

今天框框要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终极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生与死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如果你看过本集的《被点亮的星球》,从宏观的角度重新审视生与死,或许你对死亡的看法会发生改变。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纵观整个地球生命的历史卷轴,无数物种历经兴衰,出现而又灭亡。可以说我们如今的世界是在上一场大灭亡的灰烬中诞生的。神奇物种用怎样的方式来对抗“团灭“的风险?死亡的真相是什么?生与死的关系又该如何解读?别急,框框跟你慢慢聊~~

正经科普:两性繁殖的好处

偷偷告诉大家,两性繁殖的好处可不仅仅是带来欢愉(捂脸),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混合基因的概率,使得物种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拿珊瑚举例,它们是一种可以无性繁殖的动物,能克隆出无数个相同的自己。但是,在坎昆水下雕塑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珊瑚,这就是源于两性繁殖~每年在某个月圆时分,珊瑚会释放出不计其数的卵子和精子,卵子随波逐流形成的景象仿佛银河的点点星光。此处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咳咳,说回正题。珊瑚的卵子将随机与其他精子结合,通过这种群体交配的方式,使得下一代珊瑚获得了更多的差异。这就是珊瑚在2.5亿年里一直定居礁石,在瞬息万变的海洋中延续生命的生存之道。

繁衍,竟是它们一生的宿命

我们人类或许无法理解,繁衍对地球上的一些生物来说是一个无法逃脱的宿命,它们生来只是为了繁衍。比如鲑鱼产卵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它们要游回自己出生的地方,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产卵使命之后,便安详地面对生命的终结。看到鲑鱼拼命游动的身躯,真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啊。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还有蜉蝣,它们的一生是地球上最为特殊的生命周期。 成年蜉蝣浮出水面后,生命就仅仅剩下24小时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它们不能吃东西,不能消化,不能休息,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然而,这最终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雄虫找到雌虫与之交配后,生命便就此终结。而雌虫将寻找合适的水源产下虫卵,随即,也平静地迎接死亡。所谓“浮生一日,蜉蝣一世”,它们朝生暮死,为了繁衍生息,拼尽了全力。

看完这样的一生,框框不禁想感叹一句:“生命诚可贵!”

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人体构造十分精妙,大约有37万亿颗细胞,比银河之中的繁星还多。但你知道吗?此刻,几亿颗细胞正在你体内死去。你的身体必须制造新细胞。把这些已死的细胞替换掉。

然而,日复一日进行自我修复的细胞们终有一天会出现失败。在每一次复制过程中,细胞都会有些许小差错和其他的损耗。当这些错误与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这便是死亡的奥秘。

死亡是人人都要面对的。去往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居民会完好地保存故去亲人的遗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铭记他们的至亲至爱。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但真正能抚慰死亡伤痛是新生命的更迭。我们每个人都继承了先人身上的粒子,同时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部分,下一代的新生就是对生命的进化与升华。这样想来,逝去的亲人好像是用另一种方式一直陪伴着我们~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

原来,我们都在生命的循环之中

地球在等待着每一个生命的死亡,它会进行回收,再将各个部分用到各种不同的生命当中。举一个小例子,动物尸体分解后便会为植物所用,草木森林在吸收了动物体内的元素之后,茁壮成长。这些元素进入生态系统,也会对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帮助。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求生是一种本能,繁衍是一种天性。从大灭绝时代的幸存者,到生与死的循环。当你跟随宇航员俯瞰地球时,就会理解世间万物是各不相同却又相互依存的。你会豁然开朗,原来地球是一整个系统,而我们将永存于一个美好的生命循环之中……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本集“生死”话题的信息量已超载,如果大家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画面,快点链接击观看完整节目!

小编友情提示:本集高能,夜间食用风味更佳哦!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0MTc3NDAyOA==.html?spm=a2h1n.8261147.reload_201911.1~3!3~5~A&s=c065aa54dafc49c6ac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