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3岁小孩经常摔大人手机怎么办?

湘西小永


大家好,我是云上5621。

在3岁小孩眼里手机跟生活中遇到的其它物品并没有区别,小孩子之所以经常摔手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在孩子第一次拿到手机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时候大人表现出来的紧张感被孩子敏锐的感觉到了,所以以后他会经常这么做来试探大人的反应,如果屡试不爽,他会觉得这是非常好玩的游戏,乐此不疲。2、家长在跟孩子一起的时候总是在看手机,让孩子产生错觉,爸爸妈妈只爱手机不爱我了,严重的情况下孩子会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暴力倾向,通过摔手机表达自己的愤怒。

结合自己孩子的表现说说我的建议:1、如果是因为家长经常在孩子的面玩手机引起孩子嫉妒心理,家长们就要特别注意改正。2、生活中要明确告诉孩子,摔东西(或者扔东西)是不对的,每次都要很严厉的说,让他产生一种意识(手机并不特别,不管是手机还是别的东西都不能乱扔),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反复说十几二十次才有效果,家长要有耐心。3、当孩子扔东西的时候要对他进行共情教育,告诉他被你扔掉的东西会很疼,让孩子去安抚被他扔掉的东西。这样做通常会有效果,小孩子会把这种过程当成游戏,积极配合。(比如我儿子喜欢揪家里刚买的一盆花上的红豆豆,我看到以后就跟他说,你把红豆豆揪下来他会很疼,你要跟他说对不起,儿子会上去抱住花盆轻轻拍几下,说小花对不起,把你揪疼了。刚开始这么教育的时候配合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食物诱导,孩子肯定会乖乖配合你)4、当说教有一些作用的时候,孩子再去拿手机时,家长可以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比如你是好宝贝,爸爸相信你不会再乱丢东西了,对吗?孩子通常会配合你。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关注。



云上5621


有个朋友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管用的:就是她小孩经常跑出去小花园里面玩(我们之前是开店的,店门口就是一个小花园)每次她叫小孩名字小孩都不回答,就是听到都不回答的那种,她每次找回来都不打小孩,和他讲道理,一次两次的不管用(估计小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外面世界的认知不全面)但是等她儿子6岁的时候已经比较会照顾比他小的小伙伴了(是她觉得所有不对的都和孩子讲道理)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比较好,现在她儿子十多岁了,学习好又懂礼貌,对孩子我们缺少最多的还是耐心,只要多点耐心,孩子会越来越懂事的





红太阳多肉植物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叛逆期。3岁孩子叛逆期的表现是很明显的,自我意识很强烈,不听从父母的意见。所以在孩子叛逆期时,父母是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的。那么,3岁孩子叛逆期的表现有哪些呢?

1、独立意识强。3岁孩子活动范围变化很大,智力也在增长。每一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增加。3岁孩子叛逆时,会有独立意识,而父母不能过多干涉孩子的想法。孩子表现得独立,认为自己有很强的独立性,所以不希望父母过多的干预。对于3岁孩子的叛逆,父母需要认真对待。

2、自私。3岁孩子在叛逆期还自私。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都会硬性要求得到,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好好教导孩子,是不能打骂孩子的。打骂了孩子,会让孩子变本加厉的。父母要有耐心。孩子只是没有安全感,才会比较自私,希望得到关注。

3、不讲道理。3岁孩子叛逆期的表现有不讲道理,但只要过了敏感期,孩子就不会不讲道理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有时候要和孩子说道理,孩子虽然不听但事后也会懂。所以需要父母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把孩子当大人来交流的。


金钱美酒加上狗


孩子脾气好不好,不在与有多少个人带孩子,而在于带孩子的人。0-6岁的孩子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只能靠感知外界而做出反应。就像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印随行为,宝宝也有类似的“印随行为”,孩子由谁带,处事方式就会像谁多一些。

即便家长想纠正孩子的这个行为,才使用这样的方式,初心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样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早就深入了孩子的内心了。于是孩子在遇到让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发脾气,而不是学着用理性去分析和处理。摔东西,只是在找一个情绪的发泄点。

如果这位家长能够给个具体例子,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分析孩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和生气的原因。你家孩子是不也有类似“发脾气、摔东西”的行为呢?

打骂会让孩子采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可能会使得孩子变得懦弱。但,打骂+语言暴力,孩子变得暴力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大。肉体伤害还不是最厉害的,精神上的伤害才是摧残。如果家长兼具下面5种行为,孩子不仅脾气很大,还很受伤。请家长对号入座↓↓↓

①自己就是个暴脾气,打骂孩子。

跟文章开头的妈妈一样,你是不是也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打骂是最直接的方式,直直的问孩子:“你知道错了吗”;一边打一边说:“还敢不敢XXX”……多数时候,家长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只记得打孩子了,而忘了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

即便是孩子答出来自己这件事情为什么做错了,但却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因此,内心一定是不服气的。但注意力已经被恐惧侵袭,这种不服气只能伴随着潜意识,转化为愤怒、火气埋藏在心底。

②恐吓、吓唬孩子,如“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你自己留在这里吧,妈妈走了!”

一次,在商场看到一对母子对峙。孩子想买小零食,母亲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开始耍脾气。家长好说歹说,没有用,就说了一句:“你再这样你自己留在这里吧,妈妈走了!”于是,孩子就开始崩溃了,甩着两只手臂(但没有打到妈妈),开始撒泼。不知道孩子此刻的内心是想要那样东西多一些,还是害怕妈妈会离开多一些。

没有安全感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得不到一件东西时,孩子更多的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就像是大人失恋了,求职不顺利心情失落是一个道理。而和“想要一件东西而不得”的哭闹不同,没有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是恐慌的,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和心思敏感。

③忽视孩子感受,主观判断“真相”。

没有听孩子的解释,就主观臆想判断事情的“真相”是多数家长的通病。

有一次到亲戚家聚餐,突然听见“咣当”一声……坐在客厅的三姑六婆们纷纷看过去,原来是亲戚家的孩子4岁的贝贝把菜打翻了。

闻声而来的亲戚,怒气不大一处来,辛辛苦苦炒好的一盘菜,就这么付诸一炬。

贝贝有些不知所措,轻声说:“妈……”没说完,就被亲戚的怒吼打断了:“叫你不要来厨房玩,偏要来捣乱!就想着玩,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贝贝大概是因为自己妈妈没有理解自己,委屈的一边大哭一边说:“我看见妈妈炒菜很辛苦,我想帮忙把菜端到桌上……”

亲戚听完就愣住了。最后,宽慰了贝贝,还跟他道歉了。再耐心的解释:“要是下次想帮忙,就要先告诉妈妈。妈妈给你分配任务,好吗?”

这件事还算是很好的结果,可大多数家庭面对这样的场面时,孩子往往没有机会解释,就已经被一通骂,或是一顿打了。

④嘲笑、挖苦孩子,使用暴力语言。

“你行不行啊?”

“就你这样,还好好学习?”

“你是不是想气死我,你才开心啊?”

“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最不听话的就是你!”

“整天这么窝窝囊囊的,以后肯定没出息。”

“猪脑子、废物,这么简单的题目,是个人都比你强。”

……

看过《非暴力沟通》的家长都知道,这样的沟通方式并不是有效的沟通,不仅没有效果,可能还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忽视孩子的努力和良好的表现,并打击孩子。

曾经看过一档名为《少年说》的节目:孩子在天台上说出心里话,而家长在台下听。

我想,这档子节目的初衷,大概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的心更进一步。但却让我看到了有些家长的“自闭”。不管孩子说得再多,也依然固执己见。

其中一位家长,坚持认为自己的女儿是经不起夸赞的人,打压才能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完全不理会孩子的诉求和感受。

殊不知,没有来由的打压和不依托事实的夸赞一样,都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事实上,过度的打击孩子,会使孩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不配”和“不可得”比“自满”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激将法”并不适用与本来就不是很自信的孩子,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放弃这一件事情还是轻的。严重的,可能还会让孩子失去对做任何事情的积极性。

太小的孩子没有办法理解“道德层面”的东西,但家长们可以和孩子权衡利弊:不仅影响了别人,也对自己不利。

纵使孩子没有办法理解不在这个时刻的忧虑,却能深切感受到这个时刻的利益。

当事件并不严重、不至于使孩子受伤时,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打骂会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疼”的感觉之上。承担后果,远比打骂更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跟需要你的关爱和理解,合乎事实的夸赞并不会使得孩子骄傲自满。

不如,静下来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飞鱼141514591


要充分理解宝宝的心理,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不要发火,用良好的心境去对待,既要有原则规矩,也要重视宝宝的个性发展,同时要注意为宝宝树立好的榜样。特别是答应宝宝的事一定要做到,那宝宝也会跟着模仿父母的样子去说去做。在宝宝闹时,那是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等宝宝哭闹情绪稳定后再和他去讲道理,而且在讲道理是也要注意言辞要尽量多积极暗示而非消极暗示。

例如在宝冷静以后可以先问宝宝为什么发脾气,这样做对不对?然后告诉宝宝要好好说,坏脾气的宝宝会让别人不喜欢,好好说话的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再告诉宝贝爸爸妈妈说你是因为喜欢你,如果宝宝能够好好的说话不发脾气爸爸妈妈就会更喜欢你了。这样孩子的意识就会往好的地方发展,如果太多的负面消极批评的话会让宝宝潜意识觉得自己就是不乖的不好的。

第一,孩子可能是在模仿,模仿生活中见过的一种行为。

第二,孩子是在体验事物的“损坏”,也就是说这是他目前阶段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不伤害自己和其他人,家长可以适当让他体验,帮助他很好地度过这段“敏感期”。

第三,孩子可能希望通过这个行为引起家长的注意。平时家长工作忙,都没有时间关系和陪伴,一旦有空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却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摔东西。其实孩子是在用这样的行动表示他对家长关爱的渴求,他希望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表扬、鼓励和支持、关注。


拓德科技司建峰


首先我们得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摔大人手机。作为三岁的孩子,正常语言发育下简单的沟通交流是没问题的,所以家长可以试着耐心地与孩子各种方式去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

其次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虽然会开始出现同伴社交,开始想要交朋友,但他的自我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认为一切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通常只会考虑到自己。对他而言,爸爸妈妈都只能是属于自己的。家长可能需要反思一下是否有出现每天只顾着看手机而忽略了对宝宝的陪伴,导致孩子认为是手机让爸爸妈妈不再关注自己,因此以这样的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如果是这样,家长以后需要花更多时间有质量的去陪伴宝宝成长。

手机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新奇有兴趣的东西,平时是否有出现孩子想要玩手机而被家长制止的情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让他干嘛,他越想去做,其实是孩子好奇心的驱使和强烈的自主愿望。家长可以试着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不那么重视手机的存在。家长可以跟孩子玩一些亲子游戏(网络上有很多),或者是跟孩子搭搭积木、玩玩益智玩具,又或是多带孩子去户外进行体能活动。这样孩子的精力就会被分散,会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同时也能解决上面所说的宝宝认为爸爸妈妈不重视他或是宝宝对手机的好奇。

孩子在2~3岁时正处于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所以孩子可能会经常跟家长唱反调,相信家长们确实很头疼,但是家长们还是要能耐心引导,让孩子度过这个重要的发展期。



夏夏夏苒啊


应该是父母给孩子的关注不够,在家刷手机的时间比陪孩子的时间要长,我家小宝也是,她总是抢我手机,说不许妈妈玩手机,妈妈要陪我玩。每次这样,我都会收起手机陪她玩会,因为一会儿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当她的关注力不在你这时,就不关心你做什么了,可能有些孩子情绪比较激烈,所以会出现摔手机的情况,父母要经常陪孩子玩会,让孩子知道他(她)是最重要的存在,然后在去说明道理或缘由,当他(她)有了爱和归属感,自然不会过分情绪化了。


豆豆ww


静下心来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做错事情让他承担一些后果,例如:不准他玩玩具,不给他买爱吃的零食,当然,表现好也要有奖励,奖赏分明,物质奖励和口头赞扬兼容,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要有耐心的跟他沟通交流,远比打骂更能让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人生中的三个叛逆期 "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猫元


教育

1. 三岁孩子经常摔大人手机怎么办?

回答:

首先要了解宝宝为什么会摔大人手机?如果是大人经常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孩子采取摔手机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用孩子的表达方式表达需要家长的陪伴!这个手机摔的好!为孩子的勇敢点赞👍!

如果孩子是看到手机放到那故意摔,那么他不仅是摔手机,可能还摔其他的东西!可以引导孩子做家务,分清哪些能摔,哪些不能,然后陪孩子玩投掷游戏!例如:准备盆或桶,与孩子玩投掷游戏。把乒乓球(或口袋、纸团)投进盆里!





文笔好的刘老师


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父母陪伴在身边,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讲故事,同时父母也必须要有耐心。孩子的世界现在什么也不懂,同一个问题会问你很多遍,父母也要耐心的去解答,同时这时候的孩子也是记忆力最好的,可以给孩子讲清楚玩手机,摔东西的不好习惯的坏处,要让孩子学会爱惜东西,爱惜自己的玩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