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雷驚蟄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驚蟄,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

,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時氣溫回升,冰雪消融,百蟲復甦,春耕農忙。

一雷驚蟄始

驚蟄,古稱“啟蟄”,言動物經冬日蟄伏,至春又復出活動。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漢景帝劉啟繼承帝位,因其名“啟”,為了避諱改為“驚蟄”。同時,將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順序對換,“穀雨”與“清明”對換,即將 “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改為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至唐時,“啟蟄”又被重新使用,但由於長期用語習慣,且“驚”字頗顯靈動形象,“驚蟄”一稱使用更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雷對應震卦,震卦與春季一樣,五行屬木,有生髮之象,驚蟄時節對應的十二消息卦即為雷天大壯卦。驚蟄三候曰:“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描繪的就是桃花灼灼、鶯歌燕舞的一派生機勃勃之象 。

一雷驚蟄始

驚蟄日,是一年中初次陽氣大動,與大寒、立春、雨水三個節氣組成了一年中的第一氣——厥陰風木。清·陳鑫《太極拳論》言“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活潑潑地毫無滯機。”此時養生應順勢調養陽氣,舒展筋骨關節。可以早起登高觀景,做做拉伸活動,讓氣血到它該到的地方。驚蟄時由於人體陽氣上升,自然界忽冷忽熱,容易鬱熱生風,不少人出現過敏、血壓血糖波動明顯,此時如果沒有明顯的體虛乏力症狀,不宜過補, 飲食以清淡甘潤為主

驚蟄二月節坐功——明·高濂·《遵生八箋》

功效:改善腰脊脾胃蓄積之邪毒、目黃口乾、齒鼻出血、頭風面腫、喉痺、暴啞、目暗畏光、鼻不聞臭、遍身疙瘩等症。

功法:盤腿而坐,兩肘彎曲,前臂上抬至與胸齊平,手心朝下,四指握住大拇指。兩肘關節同時向後頓引,還原。如此反覆做30次。叩齒36下,口中津液滿時,分3次嚥下,反覆3遍。

一雷驚蟄始

朝陽秦建國名醫傳承工作室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