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雷惊蛰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消融,百虫复苏,春耕农忙。

一雷惊蛰始

惊蛰,古称“启蛰”,言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继承帝位,因其名“启”,为了避讳改为“惊蛰”。同时,将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顺序对换,“谷雨”与“清明”对换,即将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改为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至唐时,“启蛰”又被重新使用,但由于长期用语习惯,且“惊”字颇显灵动形象,“惊蛰”一称使用更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雷对应震卦,震卦与春季一样,五行属木,有生发之象,惊蛰时节对应的十二消息卦即为雷天大壮卦。惊蛰三候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绘的就是桃花灼灼、莺歌燕舞的一派生机勃勃之象 。

一雷惊蛰始

惊蛰日,是一年中初次阳气大动,与大寒、立春、雨水三个节气组成了一年中的第一气——厥阴风木。清·陈鑫《太极拳论》言“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此时养生应顺势调养阳气,舒展筋骨关节。可以早起登高观景,做做拉伸活动,让气血到它该到的地方。惊蛰时由于人体阳气上升,自然界忽冷忽热,容易郁热生风,不少人出现过敏、血压血糖波动明显,此时如果没有明显的体虚乏力症状,不宜过补, 饮食以清淡甘润为主

惊蛰二月节坐功——明·高濂·《遵生八笺》

功效:改善腰脊脾胃蓄积之邪毒、目黄口干、齿鼻出血、头风面肿、喉痹、暴哑、目暗畏光、鼻不闻臭、遍身疙瘩等症。

功法:盘腿而坐,两肘弯曲,前臂上抬至与胸齐平,手心朝下,四指握住大拇指。两肘关节同时向后顿引,还原。如此反复做30次。叩齿36下,口中津液满时,分3次咽下,反复3遍。

一雷惊蛰始

朝阳秦建国名医传承工作室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