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因玩手机,熬夜,导致大脑迟缓,内心空虚,啥都学不进去,看不进去,能缓解吗?

感触161375654


如果是未成年人,责任在家长。明知长时间玩手机有害,为什么不去管束?如此纵容孩子,最终不但害了孩子,也会害了你自己。


兰舟V彼岸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不看手机就象饿了2∽3天的肚子,颗米不粘牙,滴水未进的感觉的样子,难受!难受到心里空落落的,对其它的事物一点兴趣都没有。

说白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有许多事情要我亲自处理。到点就必须放下手机去处理。刚开始遇这种情况还好点,越往后越难受。

家人对我有意见了,自己心里也明白这样不好,控制不住自己,后来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记录走路步数,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每天参与达到规定步数就有奖。(那是忽悠,一分钱都没得到,只是给你一个数字而已)

刚开始记不住登录,后被家人发现,故意夸我瘦了啦,腰细了呀,就好象尝到了甜头,慢慢玩手机的时间少了。晚上基本上12点能上床睡觉。

一句话,找一个可以改变他生活方式,他又感兴趣的事来做,一段时间后就会好起来。


巴山童姥



有人讽刺说,古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举头两眼眯,低头刷手机”。人是铁饭是钢,拿起手机不觉饿得慌!

如何度过长假,不能依赖手机

当下,沉迷于网络不只是一种现象,而是完全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生活方式,手机成为我们每天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在病毒肆虐,把十几亿人圈在了家里的这个时候,手机几乎成了唯一的沟通和娱乐最佳工具,没有之一。很多孩子在这个长假,都彻底的被放松了,自由了,手机成为他们最喜欢的玩具。一天到晚玩手游,熬夜,即使学校开设网课,也无法收心,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孩子一定不再少数。

粗暴管理,不是明智之举

有个朋友反映,现在孩子每天都作,平时上学手机都被老师收走,现在在家长假,敞开了玩儿,控制不住了!手机24小时从不离手,怎么劝说、禁止、恐吓都没用,竟然还经常通宵玩手机为逃避父母的“法眼”,儿子的伪装技术越来越轻车熟路,半夜他去给儿子盖被子,掀开被子一看,竟然发现儿子没有睡觉,而是把自己藏在被窝里玩手机。

白天让他学习,一会儿吃点东西,喝点饮料,上趟厕所,小动作特别多,完全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还打着看免费网课的幌子,偷着看视频。忍不住了,真想把孩子手机摔成碎片!

手机成瘾,根源在自己

很多孩子的这种手机成瘾的现象,不是短暂时间形成的。十几岁的青春期,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普遍现象,心理学称为青春期成瘾性人格,它和青春期叛逆性是父母最头疼的最棘手的两个问题。这种成瘾性人格恰恰是孩子学习的大敌,因为它随时都在干扰着学习秩序,分散着注意力,消磨着自控力。所以,控制孩子的成瘾性人格,不能依赖孩子自身的意志力,也不能只从禁止手机开始。


还是那句话,“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让孩子远离手机,长假期间,我给孩子定了一个计划,学会一门厨艺,分配一些家务,还有每天必须的健身项目,为此,我特意从邻居家借来了动感单车,每天都让她完成30分钟的运动量,这个运动量是有奖励的,有红包奖励的那种!

目前看,这些项目足够消耗她的休闲时间,其他时间除了学习,剩下的就是互动娱乐。总之这个长假过的还是比较充实的。


另外从知乎上看到的玩手机危害,一定要给孩子讲清。

一、长时间玩手机容易患上腱鞘炎。如果有天你发现自己的拇指屈伸不灵活,拇指关节活动时“啪啪”作响,正常弯曲或者提重物时感到疼痛,那很可能是患上了拇指腱鞘炎。

二、低头玩手机容易患上颈椎病。我们头部的重量大约是八斤,当头部低于60度时,颈椎承受的重量约为30斤,只相当于给颈椎挂上了两个超级重的大西瓜,这可是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实验后后得出的最新数据,并不是我们妄加推测的。

三、长时间玩手机容易患上干眼症。人体的眼泪,除了是你表现悲伤的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湿润眼球,杀灭细菌,还能冲刷掉眼球表面上的脏东西,当你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看手机、玩手游的时候,眨眼的次数就会减少,泪液会过度蒸发,眼睛就会出现疲劳、干涩、刺痒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出现眼睛刺痛、流泪、畏光等不舍症状。

四、影响智力。手机的辐射是比较大的,有屏幕的辐射和机体信号接收辐射两种。人体内的血液是需要维持一个正负极电荷的平衡,屏幕的辐射和这个平衡有细微的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依然是有坏处的。时间长了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疲惫恶心等不良反应。

所以说,为了自身的健康,少玩手机不熬夜,养成合理作息方式,让身体修养生息,免受疾病的折磨。

最后提醒一下,现在免费的网课很多,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学,除了学校推荐的,其他课程优劣需要父母把关,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阳光语言矫正师


不说孩子,对于成年人同样如此。

当下短视频app泛滥,很多人下班后都喜欢找个休闲的app放松一下,这也类似于游戏网剧。之前我哥也想做头条关于内容就有过类似的讨论。他三观太正,手机上没有任何直播类游戏类软件,家里唯一一个手机上有快手的还是给父亲看豫剧的。那时候我就说做高质量(高雅内容)内容很多人看起来太费劲,不会有太多播放量的。而一些随便搞笑的下里巴人的内容反倒会更受欢迎,当然他没有为此改变自己--宁愿不做,也不能改了自己的三观。当然不是说看抖音视频的人就是低俗的。毕竟我也会看,当然我也看的很少。

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就像去年我们几个同事讨论的,知乎太过高深所以没有平易近人的抖音类受众面广。但不可忽视略的一个问题是,短视频类似于快餐型,确实很搞笑,但给与人思考的空间很少,久而久之,大脑运转过少就会腐朽。

玩游戏同样如此,我这菜鸟玩手,之前玩游戏之后,晚上睡觉之前还会想如果我那样做会不会就能赢?想着想着,发现这有点危险,影响睡眠不说,还会有让自己沉迷游戏。后来就自觉少玩或者不玩了,毕竟那么菜。当然最开始的几天还会想,但过几天就慢慢好了。

这让我想起上学的时候,老师的课讲的没意思就会昏昏欲睡,有意思的就会精神百倍。但是如果让你精神百倍的是游戏,让你昏昏欲睡的是学习,那就很不好了。


之前看手机有个软件,名字忘记了好像是什么守护来着,家长可以控制孩子手机上app的使用时长,当然对于孩子这是被动的,形成逆反心理就适得其反了。还是做好心理辅导。让他明白当下学习还是更重要一些的,手机可以适当玩,但绝对不能作为主要的。同样作为家长要做好榜样,在家里能看书就别看手机电视,不要一边责怪孩子迷恋手机,转过头自己又一头扎进手机里。一起看看书一起学习,陪着孩子一起向上不是很好的吗?学习之余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能减少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


最后,不要完全远离,不必谈之色变。互联网本就是一个工具,他的本身没有好坏,重要看使用的人的心态。网上很多科普学习的东西,这些都可以看的。


蔡定猫的锷


孩子内心空虚,其实是缺乏目标导致的。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立志,问问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样的人。

其实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也是一种活法,清清醒醒的过日子也是一种活法,但是女孩子尤其应该为自己负责,男孩子最不济还可以出去做苦力讨生活,而女孩子呢?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法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浑浑噩噩的人生。

第一步:趁着假期的时候带孩子去各大名校转转

名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漫步校园,看到在榕树下,小桥边读书的莘莘学子,会不自觉让人对未来充满幻想,感受百年名校的学习氛围,跟励志名言合影留念,会让激发孩子对未来的美好追求,不如定一个小目标,以后想不想来这其中一所大学?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问问孩子。

第二步:跟孩子一起看名人传记,定一个人生偶像

偶像的榜样是强大的,不管是历史名人,还是娱乐圈的名人,正确的追星都对孩子有益无害,比如她喜欢哪个明星,问问孩子,你能为他做什么?以后想当他的化妆师,还是设计师,或者想自己写的小说让他来当主演?那么你现在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考一所好的大学,学习本领,以后进入可以接触他的职业范围?

第三步,利用假期多带孩子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旅游不但可以见识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更可以开拓眼界,让孩子在旅游中成长,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利用假期,让孩子对比一下课本上的历史名胜跟现实中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名胜格外的吸引人,而自己却写不出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在写作上增加更多的思考。

最后一步,建议家长多陪陪孩子,增加亲子关系。

孩子之所以迷恋手机,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她没有可以聊天的朋友,如果现实生活比手机吸引人,那么她理所应当的不会迷恋手机,可以选择一起做家务,一起买菜,一起打扫卫生,而不是娇生惯养,让孩子不知柴米油盐贵,让她知道,现在她之所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家长在为他们负重前行。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妈咪驿站



所以,解决孩子手机上瘾问题的第一关键是解决家长的心态,一是依赖心态,想依赖别人帮助解决,不行,必须有自己去努力的决心,心理老师的指导也是师傅引进门。二是心慈手软心态,孩子已经成了这个样子,还希望有好药一吃就好,还希望有更温和的办法来处理,不行,必须有刮骨疗毒的决心;三是朝三暮四心态,这个心态是指对处理孩子的问题,一会儿相信是孩子病了要吃药,一会儿相信是心理问题要心理疏导,犹豫不决,徘徊在信与不信之间,接受不果断,进行不坚决,最终害的是自己和孩子。一定要坚信孩子现在的问题是手机上瘾导致的情绪行为问题,属于心理问题,要靠心理疏导,接受心理分析和指导,有一套解决处理方案去严格执行,除此之外,都是忽悠。


所以,解决这样孩子的问题,要和心理老师商定一套日常作息、生活、学习的方案和时间表,严格执行,才会在不久之后见效果。好言说尽,请尊自便。


飞扬心理王主任


像这种情况,正面引导是一方面,但是效果往往不一定好,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孩子本身自己没有感觉到对自己的危害。要么给她换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如果周围的朋友谈的都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她自然不敢懈怠,朋辈教育比父母的说教教育更有效。要么让她接触社会生活,明白生活不易。如果还不行,下面这种方法适合有胆略的家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就让她一直玩手机,啥都不让她干,一段时间后她自己必然会觉得空虚,无聊,没意思,会反思自己。这样再因势利导,让她自己认识到自己在荒废时光,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石头74398844


现在是信息时代,手机是我们获取资讯的一个很好的渠道。这相当于以前的报纸或者电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如果您的孩子晚上看报纸,看电视而熬夜,而导致大脑迟缓内心空虚……所以,问题不在获取资讯的工具上,而在于资讯本身和作为家长对小孩子价值观的引导。

俗话说,言传身教。如果家长是一个平常习惯阅读的家长,孩子也会模仿而喜欢上阅读。所以,我建议这位家长,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多带着小孩去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你想小孩子多看书,那么请带着小孩去享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把你觉得不错的书讲给小孩听,多启发她去思考,进而培养她的兴趣。

另外一点就是,无论对于小孩还是大人,坚持不懈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小孩面前装装样子,没有自己的喜好,也不能和小孩分享生活的乐趣,那么她也是能感觉到的。

最后,至于手机的资讯,现在内容繁杂,良莠不齐,我建议家长可以带着小孩一起看有趣的事情,享受资讯便利带来的丰富多彩,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好好的引导,而不要生硬的禁止。祝你的小孩健康成长!


少年K叔


我理解,因末涉及社会就手机网络,见到人间百态,男男女女,你欺我啥的。对他、她影响很是不好。

可以先停止手机使用,别听这个那个的。自家事个人做主。

断了那些真假虛实的,慢慢归心,入门学习。有进步可适当鼓励,或带去影院,或美美小食,,,,,,

慢慢自明白。


李287275412李泽祥


他需要排解他的情绪,作为父母及时发现,及时沟通,注意孩子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前她对什么都感兴趣,现在啥不想学,一定弄清楚什么原因,我不知道她多大年纪,处于什么阶段,但是作为父母及时发现后,一定要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以为是玩手机造成的。她这种行为的背后肯定有原因。千万不要轻视。实在不行就带他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现在很多心理机构开始几次都是免费的。而且很多技术,不用孩子说,用沙盘,绘画这类,就能达到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