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话说华州柳枝镇北刘村

话 说 北 刘

先有南刘,而后有北刘。南刘祠堂载:其刘从陕北清涧来,北刘刘氏与南刘同宗不同源,因王宿街名气大,掩盖了南刘,方大圆人只知北刘。

话说华州柳枝镇北刘村

现北刘村两条巷,和渭河边众多村庄大同小异,朴实无华,行客可能过目即忘。南边为老巷,打着补丁的水泥路边,隔八九户就有荒芜的老宅,透露着原始的风貌,古朴的气息。北巷为青年巷,光亮的瓷片穿在伟岸的小二层别墅身上,映射着新农村的光辉。

北刘村有近四百多年的村史,刘氏先祖兄弟四人,扎根此风水宝地时,先有赵家,赵家人气不旺,世代单传,人称赵一家,刘姓买田置业,人丁兴旺,居于此处近三百口人,另有异地分支。

四百年来,北刘村历经多次战乱,村里老人能说出的有:逃回回,逃长毛(太平天国军),民国十八年年馑。逃回回,在1862年农历五月收麦前后,白颜虎部血洗北刘村,村里人南逃柳枝龙凤山峪,被杀无数,午后下大白雨,血水涌流。一部分人逃到长安县殷镇,另成刘姓支脉。近家太爷逃回回时,三两岁,吓得把头钻进柴积堆,脚露在外面,回人把娃牛牛一摸,还是个带把的,把碎怂饶了。才得以传有近家今十多囗人。民国十八年年馑、呼里拉、闹土匪,拉壮丁、村里一片萧瑟,老人谈及,声色俱染。

北刘刘氏,由亲兄弟四大门户组成,四门户各一井一碾子,东头为长门,井口对联为:里仁泉自美;井旺水常流。村中为中、次、门,西头为幼门。古村道两旁植老槐,笔直成线,荫佑子孙。以前北刘村刘氏先祖的祭祀由族长主持。刘氏祖坟在今渭滨小学斜对面,逢春节清明,刘氏男丁去祖坟祭拜先祖,族长按人头发烧饼,但有迟到者,罚其在祖坟植柏树一株。祠堂在村东头北摆,先祖牌位奉列在上,村里但有偷鸡摸狗忤逆不孝之徒,族长必将训诫于此。渭南永乐镇刁刘村刘姓与我北刘同源,因来北刘祠堂祭拜先祖,常有迟到,受到训罚,某年从祠堂背走先祖影轴(画像),有老人说是移走先祖坟骨实,从此少有往来,泱泱渭水横隔,血脉异地相传。

话说华州柳枝镇北刘村

北刘村人德厚仁义,讲孝悌。出嫁女子回本村,进村时,可不下牛车,直至门囗,因嫁出的女子是客。本村媳妇回家,必须在村囗下车,叔婶爷奶一一问候。北刘村的媳妇均备四美德:一要做的好茶饭,二要巧手会打扮,三要养的好儿男,四要孝敬公婆在堂前。在外地谋事者回村,不管你在外面多么光耀,进村时下马,摘下礼帽、眼镜,问候邻里,步行至家。人民公社生产队时,交公粮的多少,是以各队的土地面积为依据,一些边角土地常被撂荒,北刘村人不怕吃亏,拾来勤耕细种,多交公粮。责任制后,农补按地算,吃亏的人,换来了福气。

北刘村先祖耕读传家,兼以发展副业,有线匠,弓匠,木板印刷等。家中长子成年后,把持农事,下面兄弟,无灵性者出门学相公(学徒工),有天资者,上私塾,从仕从商。解放前北刘村人在西安开有各种字号店铺,生意发展到兰州,平凉邻近各县市。民国六年(1917年)本村学儒刘世昌捐出龙王庙前三亩余地,和柳家柳庆昌创办龙王庙私塾学校,聘北刘村刘惠渲为先生,大班一年收三斗麦,小班一年收一斗麦,欠收之年减半,贫苦子弟减免。培养了秦王三社众多有识之士。到近代,北刘村几乎家家都有在外面工作的人,这也就是北刘村人丁兴旺,但村里人口并不见增的原因。

北刘村红白事,事无巨细交与总管,总管由村中有威望人担任。红事叫,白事到。白事,不能因与主呀,有过鸡毛蒜皮事红脖子涨脸,宅寸田尺纠分打锤骂仗,任性不去。太阳从家家门囗过,有脸不打上门客,一场事过后,泯去怨恨,重归合好。

老北刘村有庙宇两座,东头千首佛庙,西头娘娘庙,佑北刘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北刘村有两个会,农历六月初二娘娘庙会,这时麦罢,出嫁女子提着追往包子,回娘家看望父母,渐成追往会。农历七月十五龙王庙会,七月十五本是三社庙会,因龙王庙紧在北刘村西头,渐演变为北刘村的会。

先祖阴德,护我北刘,后世奋进,兴我北刘。

原文作者:刘文涛(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北刘三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