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两千年”,他们是什么心理?

东风一起千帆动


儒家思想在过去两千多年历史中,发挥着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作用,说毒害那是言过其实,但是说璀璨光辉,同样言过其实,如今有人要倡导传承弘扬振兴儒家文化,那是沉渣泛起,大可不必。

关于儒家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演变,我还在历史系学习时整整学了两个学期,老祖宗光辉文明那是不需多说,和头条读者们聊聊,儒家文化的几个弊端,是不是毒害自己判断。




儒家重人伦而轻自然,无法推动科学发展

西方文化(古希腊)人是从关注自然开始,继而关注人伦和道德。对于星空,海洋,大地的好奇心为西方文明注入活力。所以泰勒斯会仰望星星,而跌落在脚下的坑,所以康德会把星空作为生命的慰藉。所以西方文化会孕育科学而不仅仅是技术。

而中国思想史上,除了道家所谓“道法自然”,其余各家都关心世间人伦,儒家的仁关乎二人,是如何在世俗王国谋求建功立业。后世一直到曾仕强,儒家就成了企业管理和迎合巴结权贵,在人群里捣浆糊。



因此,从学术的起点,中国儒家“见人“,就算提出天人合一,这个天也是人伦的天,也是人格化的天,而西方文化的起点是“见天地“,见自然,格局不同。

儒家思想封闭保守,无法进化发展社会形态

自汉朝开始“独尊儒术”,而后历朝历代的经学(汉),玄学(魏晋),理学(宋),心学(明),一路所谓道统,无非是儒家框架的修修补补,无非是对四书五经的诠释注脚。没有人敢突破这个框架,包括王阳明的心学,用佛道之学阐释儒家,因为和朱熹学术有出入,当时也被抨击质疑。

而西方哲学则是在批判质疑,否定,重塑中发展。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不断传承进步,唯心,唯物,辨证,精彩纷呈。中世纪700年被神学禁锢,又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建立近现代的科学主义,之后的存在主义,实验主义,现象学等等,不断补充这个开放的体系。因此才有哲学和思想上的跨越。



中国古代社会漫长,始终在循环往复,走不出中世纪,归根到底是儒家思想,纲常秩序结构太过稳定,又无法突破导致。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儒学本质是巩固当时皇权,维护统治,而表层则是“仁义礼智信”,成为所谓的古代文化的精华。所谓民本思想,也不过建立在贵贱尊卑基础上的幌子。比如孝与忠,孝乃家庭层面的忠,忠是国家层面的孝,家长在家就是皇帝,皇帝在朝堂就是家长,剩下的民皆为小民,草民,蚁民。儒家思想的外衣脱落后,内部不过是皇帝太监。

精华和糟粕,无非就像福寿膏,貌似能治病,说到底还是雅片。


当然,儒家之存在,符合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特点,顺应了某种规律。或许它是过去两千年来最好的社会治理思想,但是在今天大可不必怀旧!

当代中国最伟大,最有效的思想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我们坚定信念,继续一路往前吧。


西双版纳的茶花


儒家思想祸国殃民,孔丘孔老二就是因为少正卯把孔大圣人的学生都吸引走了,给扣了个歪理邪说就利用自己鲁国宰相的权利杀了少正卯,然后混不下去了就四处流窜,美其名曰周游列国。孟轲孟大圣人因为跟张仪辩论失败就要求魏惠王杀了张仪。孔孟俩人宣传遵守周朝奴隶制度,恢复周朝奴隶主统治。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儒家走狗们又上书要求秦始皇用周朝分封制,被始皇帝拒绝后又到处造谣,结果被始皇帝活埋了,秦末农民起义,张耳陈余两个儒家走狗到处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文化从此只剩下儒家走狗,农业,机械,天文历法,法律,等等全部体系都被毁了,只剩中医艰难的成体系的被传下来。其后儒家走狗们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不断愚昧百姓,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三纲五常,中国文化陷入停滞,人民思想被束缚,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到八国联军侵华时大批麻木的中国人给侵略者带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时代的国家,却是世界上最晚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儒家思想功不可没。


加持大师


很多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本来不想回答的,但看到有些仁兄的回答显然是不怎么读古典的成见,人云亦云,所以兄弟我也来插一嘴。

小时候我也是受教育尊崇儒家,后来受到更多影响,听别人说儒教“吃人”,什么维护奴隶制度,等级制度,腐朽落后,毒害中国云云,心里觉得无所适从。后来读了儒家典籍和历史作品,认识到没这么简单,同是一件事颠来倒去被反复扶起又碾压,只能说和看待儒学的眼光有关,已经和它本身无关了。那么它本身是怎样?我对此有过思考。简单总结起来几句话。第一,汉武帝过后的儒家已经被阉割了,汤武革命,民贵君轻,禅位等古代的儒家学说被废弃了,大家学的是汉代经师解释过的儒学,还能是古代学术吗?第二,百家之中,儒家有个好处就是他们继承了三代经典,五经,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本身和儒家关系不大,很多甚至和儒家教育冲突,所以经师们使劲编造,作新的解释,我们要分清层次。五经教我们有德,有礼,这都是儒家之前千百年的传统,正常人都遵循的,和儒家无关。第三,大家平心而论,历来军政,有几个人切切实实履行了儒家学术?大家读一套,做一套,想恢复井田也办不到,封建也根本不会施行,除了细枝末节,儒学根本没有好好施行,所以还是汉宣帝那句话,其实大家都是以霸王道杂行的,儒学只是装点,历来都是讲求实际,何曾以儒家笔下的蓝图办事?

还有更多关于儒术的思考此不一一。总之一句话,两千年来哪里是什么儒家思想指导我们,儒家思想只是一部分而已。信鬼的,信佛的,信道的比比皆是。

此外,大家考虑这个问题还要多问问,如果独尊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呢?又如何?是比独尊儒家幸福很多吗?那么问题是独尊还是儒家?

儒家说的那一套,大体上除了礼过于繁重外,根本就不是它自有的创造,而是对古代习俗的继承鼓吹。换句话说,儒家就是叫大家学好历史,尊重习惯。当然是尊崇秩序了。而相对而言其它各家都比较新潮。新旧都需要,不是吗?

儒家并非叫人不反抗叫人愚忠,读过孟子就该知道,他是多伟岸的一个人,连国君都不放在眼里,平日“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稍微温良一点,在国君面前很恭谨,但也不是没有脾气,敢坚持自己的见解,比如对卫灵公等。有一点值得注意,反而是论语这样的儒家著作,里面的孔子或喜或怒,有荣耀有颓丧,里面挖苦孔子的,告诫孔子的人不少,很丰满。而大家看看其它著作,就一泻千里,全是大师说得对的套路,还要专门拿别人来衬托自家强。平心而论这一点我赞赏儒家。

兄弟我认为儒家传承古典文化,教人民贵君轻,教人爱宗族父母,教人仁爱,实在没有什么罪过,有什么好喷的。儒家教忠君,但是“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告诉我们君臣是选择性的,而父子不是,要我们首先要爱父母,我实在不知哪里愚忠。但你要说愚孝,也不对,你要了解了孝经,才知道人家教你的孝根本就不是什么父母之命必须遵循这样的话,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孝。孟子也说了,父子之间不责善,他觉得父子之间要雍雍熙熙,和和睦睦,一个慈爱,一个孝顺,不是叫你愚孝。他还和一个被认为不孝的人做朋友呢。儒家推崇的恰恰是可以和父亲相争的儿子,所谓“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而不是事事唯唯诺诺。

我不怕喷,实话实说,到现在为止我想很多人指斥的罪名都是把后代人物的所作所为一股脑加在儒家身上来批判,思路清奇简单,就是古人=儒家,2000年的古人=2000的儒家,2000年古人的错=2000年儒家的错,和洋人看我们中国人长一个样这种事没什么区别,真是naive。不分清楚,这就是烂账。春秋的那群人和战国那群人不同,和汉朝那群人更是不同,再后来泥沙俱下,更是隔若霄壤,背锅也要找有资格的啊,不分大传统小传统,明的传统,暗的传统,那就永远不明不白。

最后我要说,我是反对儒家的等级制度的,但我认为先秦时候的那些学派,包括儒家在内的社群,还有当时的百姓,虽然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但是他们文质彬彬,有朝气有活力,讲求礼但又有野性,讲求竞争又懂讲信修好,那种氛围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国人不要人云亦云,要好好了解儒家的脉络,了解我们真实的传统,推崇王者之民皞皞如也的精神,开阔心胸,海纳百川,不要独尊任何学派。


呆毛电影


首先要明确一点,儒学是反动的。说他反动的根源,就在于它误解易经不偏不倚,公道,公平,众生平等的理念。

从周王朝立国开始,就倡导天尊地卑,男尊女卑思想。并以此制定了周礼礼教体系。强行划分社会等级,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血统论,宿命论,唯心论。

天子受命于天,就是从有到有,自上而下。就是公然与易道之道,天道自然,从无到有,自下而上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背叛。就是与天道公平,公道,公正,持中守正,不偏不倚思想背道而驰。

谬称周易易理,强分尊卑,贵贱,遏制道法自然的创造性,背逆天性,灭绝人性,这才是儒学乃至周王朝反动本质所在。

而易道之道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天地人,人居中,才有了一画开天的理论基础。才有了从无到有,从下到上,由少到多,体悟无规律,不规则的创生性。有规律,守规则的生生性和始源性创生性。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都是易道自下而上,尊重底层,尊重人民,以人持中,以人为本的原则立场。

在易道中,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尊卑贵贱。天地人都是平等的,天大,地大,人亦大。强分尊卑,这也是儒家自身的矛盾之处。一面倡导尊卑,一面宣扬中庸,不能自圆其说。

周王朝反对殷商的一个重点,是反对商王朝男女平权思想。污蔑商朝是牝鸡司晨,这就是儒学男尊女卑思想的根源。所以,周礼的制定就已经确定了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废弃持中守正理念,而倾向于王权,等级,性别,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有了阶级,阶层的划分,有了性别歧视。这是灭绝人性的。

依据尊卑,礼教自古就以孝治国,百善孝为先。孝的表现形式就是顺。顺天应人,对天子要孝忠,对父母要孝顺。所以就有了三纲五常,就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有了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的礼教。这套礼教,几千年来以崇古,食古不化,祖宗之法不可违的思想禁锢,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扼杀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创造力,这才使中国人一向抱残守缺,在科学领域止步不前。

这就是儒家思想最大的害人之处。


用户2913915397252


还是让历史来回答吧:

在孔子的学生们为中国皇权专制政体量身定制的御用文化—儒学中,没有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法治的生存空间。

在儒学文化独领风骚的二千余年中,所有大一统帝国的私塾和官学,所授所学皆为儒学,从没有为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科开科授课。儒学没有滋生近代工业文明的一寸土壤。这也是为什么标志着改变人类命运,推动人类历史进程飞跃发展的近代工业文明发端于西方,而不是东方的唯一原因。

儒学文化饱受历史诟病的就是所谓教化作用。在此教化之下,唾面自干,逆来顺受,好死不如赖活着,竟然成为了大多数汉人的生存之道,而这正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梦寐以求的。

可悲的是,当年,感觉到“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以清帝国恭亲王奕訢和文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一众洋务运动领袖,在推行了三十余年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竟然是匪夷所思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延续千年不变的尊孔保皇,罔顾以儒学为根基的农耕文明已经崩溃的现实,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命里注定。

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是注定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而在当时大量的保守士大夫使洋务运动不可能进行全面的西方化,因而注定失败。作者的观点虽然正确而深刻,但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洋务运动的一众领袖压根儿就没想过全盘西化。

晚于清帝国洋务运动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虽然目标与洋务运动一致——富国强兵,但是,日本彻底摒弃了延续二千多年的以中国为师,毅然告别以儒学为根基的农耕文明,拥抱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全盘西化,“脱亚入欧”。爆发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清帝国的失败,日本帝国的胜利,宣告了推行三十余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前功尽弃,同时宣告了推行仅二十余年的“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运动大功告成。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反复告诫中华民族,所选择的文明始终站立在历史潮头,是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选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草民879


汉武帝开始推崇孔孟的儒家思想,说到底就是忠于皇帝,不要造反,御用文人,为朝廷为皇上服务,这样老百姓也接受这个思想后便于管理,使得朝廷的江山稳固。儒家思想的后遗症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做愚民,思想不解放,没有想象的翅膀,社会禁锢,到明朝中期以后开始落后于世界,特别是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中国完全落后于世界,也落后于日本,特别是思想意识上的落后更为可怕。鸦片战争开始使得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化社会。整个儒家思想统治的2000多年是个官本位社会,也存在许多糟粕,鲁迅先生毛主席都批判过儒家思想。


陈工CY


用社会事实说话。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孔孟之道,这个谁都承认。一般说思想文化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简单说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就停滞不前或倒退。2000多年由儒家思想为主流文化主宰的社会是:2000多年的封建轮回史,社会基本是原地踏步;改朝换代的血泪史;贫穷落后挨打割地赔款的耻辱史;科技及经济的落后史。可能有人要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没有发展?在中国人的心里对儒家思想的官本位影响很深,存在广泛的从官从势从权心理。这样的心理使中国人从小到老,一辈又一辈古老相传。鄙人小的时候常听到长辈的一句话是,老辈都没听说,也没见过,也没做过,你怎么能行?就是晚辈不能超过长辈。中国人的觉醒如果没有洋伤洋炮的打醒,可能现在还在昏睡。真是中国的火药炸醒了西方,西方的大炮打醒中华。我是中国人从心里希望我们强大,希望传统文化先进,这样出国都自豪。我对中国古文化的看法,来自上中学学物理化学的公式定义定理,为什么都是以外国人冠命,不是中国人。


用户3921394361693


这个问题提出来过于别有用心!

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持当时社会秩序,是为士人指出入世的路径,对于后世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从产生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南朝之后佛教为了在中国立稳根基融合儒道思想形成禅宗,儒家、道家、释家三套哲学思想体系极具活力,不但能由内而外更新发展,也能兼收并蓄为己所用融合生成新养料,这些特质促使中华文明成为地球人类史中唯一一个原血统延续下来的文明。

的确,儒家思想自汉武帝就成为中央集权统治王朝的思想工具(自秦以后中国就进入了中央集权社会),但是,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都会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思想价值观作为文化依据,这有什么错呢?难道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文明发展是有害的吗?儒家学说对于人性、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谋求发展都有许多前瞻性的、大智慧的指引,这对人类自身的成长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上世纪开始,西方社会发展出现了大问题(现在问题更加突出),导致西方哲学家开始研究庄子、孔子,因为他们发现了老庄学说、孔孟思想里有很多内容能够很好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说白了,中国的儒道思想和禅宗重点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而当今社会极速发展中凸显出最大的问题就是“人”自身的问题。

由于儒道思想的强大文化力量,使得中国没有走过被宗教统治的发展经历,使得中国没有因为宗教导致国家分裂、文明毁灭,使得中华民族包容大度、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没有种族歧视问题,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永焕活力,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是中国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曲折、坎坷的,都有过辉煌,都受过侮辱,但是,在别的民族文明被逐一分割、瓦解、消亡之后,中华民族和文明自产生至如今,总是能在失败之后重新来过,始终活力四射、屹立不倒,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儒道思想潜移默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乙瑛微兰


胡扯。人类社会与自然讲究个平衡。中国人,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深受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影响。清朝末期,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都提出过新文化运动,打倒孔老二及破四旧。到现在世界各地都是孔子学院。道家喜欢辨证的看问题,不能用个别的思想束缚住中国人的思想。举一个例子,上一个世纪,好多名人及政府都主张筒化汊字,或用拼音取代。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河南王为民团队发明出汉字五笔可以快速输入电脑才彻底告别简化字的拥趸声音。


郑州航海路一家人


反对儒家思想的人的心理是不和,不顺,缺爱。充满戾气的反人性人格之人。他们不相信伦理道德是社会大众的集体意识与普遍意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天下最正确社会科学结论。他们为人处事思考的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物质利益得失为中心。他们只看到人与人的地位与利益不平等,没看到地位与利益不同的人都具有仁义礼智信的人性,都能做到接受孔孟儒学教育,树立文明道德信仰,并将能将此信仰沉淀转化为潜意识,自动支配自己行为模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量君子之腹。这种人更重要一点是不知儒家思想是社会道德理论是站在有神论普及的社会阶段而形成社会道德理论;也是社会人人深信神的存在并达到可以不用提及的基础上的社会道德理论。这些疏不知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真实不虚,人一生在人间的利益得失不是最大的得失。失去德,自身利益明里来暗里去,看不见的业力牵引,人一生的总体得失才是最大的得失。这种人嫉妒心极强,不相信富贵成败命运机缘是前世与今世之因,果报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