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常见的姐弟恋背后是女性自立的原因吗?

杨默晗



这个没有绝对的答案,这两者也没有绝对的联系。爱情不分年龄和贫富贵贱,但是在恋爱过程中,女性自立是一件好事,过份的依赖男性,久而久之,感情过了热恋期,剩下的只是平淡和抱怨。所以,女性在感情中保持理智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


两性心语


这里有一个统计数据,值得思考。

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春玲在一篇报告中指出:1990年,我国适婚年龄男女中「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占70%,「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3.32%,其余是年龄相差不大的。

201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从70%下降到43.13%,而「男小女大」的婚姻则从13.32%上升到40.13%,姐弟恋婚姻数量猛增。

从7:1到几乎1:1,婚姻中的男女年龄问题更趋于统一和谐,传统观念中男大女小的模式土崩瓦解。我不太认同这种变化归功于教育方式的改变,因为中国的教育模式还是偏传统的,强调积极正能量,没有对于婚姻中的爱情思考过什么,也没有对姐弟恋这层关系进行过讨论。

年龄从来不是一个难以愉悦的鸿沟,它不像种族、阶级、性别、国家具有不可调和的历史。其实所有的姐弟恋发生的根源都源自社会性格的差异。诱发这种性格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但最终让这类人群聚在一起的,或许就是命运。

话说,其实电影世界中描述姐弟恋的有很多,我挑选其中比较经典的四部,从中细窥姐弟恋的那些故事。

中国的姐弟恋代表:《志明与春娇》(相差4岁)

余春娇和张志明到底差几岁,其实一直是个谜。这里说的4岁,是在第一部结尾,余春娇说出来的,但真实性值得怀疑。

虽然不知道具体相差几岁,但是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二人的感情世界从来没有离开过年龄二字,也可以说二人最大的障碍也在于年龄。他们因抽烟结识,又因买烟结缘。可以说他们的结合一定程度上有冲动性在作祟。张志明是宅男,余春娇喜欢陪伴。二人的共同点不多,能激起他们感情涟漪的是那些灵光乍现的斗嘴和依靠。所以在他们这段姐弟恋中,我没看到什么道理。单纯的是吸引,与年龄无关。

看到最后一部结尾,我仍然不知道张志明具体喜欢余春娇哪里。

韩国的姐弟恋代表:《老男孩》(相差3岁)

老男孩的主线其实并非姐弟恋,是父女恋(更加重口味)。但是反派李佑镇在幼时的一段姐弟恋非常吸引人,甚至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与男主角一样,李佑镇也是一个得不到爱的人。他在青年时喜欢上了自己的亲姐姐,可是这在当时是大忌,事情被曝光也害的自己的姐姐跳河自杀。李佑镇的悲痛转化为愤怒,从此他开始了毫无情感的人生。

李的变化源于他失去姐姐的痛苦。他不明白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为什么要被强行拆散,所以他的恶源自社会的恶,要知道在小时候唯一能陪伴他的异性只有姐姐。

德国的姐弟恋代表:《钢琴教师》(相差20岁+)

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芙烈叶利尼克半自传同名小说,知名钢琴老师艾莉卡在受到虎妈教育与同居四十年后成了一位难以亲近的女艺术家,但她的谜样生活与卓越才华、以及美貌都对一位年轻男学生产生了致命吸引力,男学生于是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攻势。

《钢琴教师》是那种不吃饭,都能把自己噎住的电影。它不恶心,也不煽情,就是纯粹的看客视角,去观察。甚至还带着一丝德国形式主义在里面,让每个人都像是被无声的玩弄着。钢琴老师的好,在于她的优秀,在于她与舒伯特钢琴曲的契合。但现实中她并不是这类人,她也有欲望,她被学生诱惑变成了痴情人,但此时的学生看她就像是看垃圾,因为你这么黏人,你不美了,你像个可憎的小女生,我不爱你了。

电影中的师生恋,在于仰慕。如果你不再高大,我又凭什么再去爱你?这里面思考的应该是艺术范围内对价值的定义。

意大利的姐弟恋代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相差15岁+)

西西里的好,人尽皆知。它横跨一个时代,也代表着意大利人对于宗教与美的态度。在男主的幻想里,女人就应该是像她那样美丽又婀娜多姿的。这是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人人皆有。可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她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好。除了外貌,她与这个世界仿佛格格不入。人们也终究是不在乎她的。

在这部电影中,姐弟没有发展成恋人关系。但是这份情愫逼人,它是一个少年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尽管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年长女性的喜欢,有的是出于幼时的陪伴;有的是对于其卓越的欣赏;有的是对于性成熟的贪恋;有的只是恰好喜欢。无论动机如何,无论结局如何,重点在于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情感,并且勇敢的尝试了。结局好坏天注定,但过程中的滋味,自己尝到的才叫感觉。


设计旺C4D


这个应该是要分情况而定,要看这个姐弟恋是什么性质。

一种情况是,家人介绍相亲认识,只是纯粹的女方次男方年龄大,那就不一定,毕竟中国有传统的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两个人在一起,女生年龄大,除了付出会多一点,并不代表自立。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两个人纯粹自由恋爱,这种情况概率就大了,首先,但凡自立的女性,都比较晚婚,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年过三十,一心沉迷赚钱,各方面都非常独立,看到自己的同学朋友,甚至比她小的表弟表妹都纷纷结婚生子,她却不急,经常对我们说:“急什么?我老公现在还没大学毕业!”果不其然,前段时间恋爱了,男朋友比她小三岁。



其实虽然嘴上说着不急,等着找更年轻的,试问作为女生谁不想找一个能多照顾自己的?但这个社会在年龄上女生本来就比较吃亏,男性年龄大了没什么影响,如果本身优秀,甚至更吃香女生年龄大了,身边年龄相当的男性几乎都已经成家,本身越优秀越自立就越难找到合适的,反而就不在乎年龄了。

随着现在社会女性地位越来越高,独立的女性也是越来越多,在找对象上对于经济的依赖越来越低,那么找到喜欢的,且对自己好的就变得重要了,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包括很多明星也是姐弟恋呀,比如洪欣和张丹峰,钟丽缇和张根硕等等,包括刚刚离婚的马伊琍和文章,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姐弟恋都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之中的女生都比较独立,最起码经济上是绝对不用靠男生的。

所以说,虽然不绝对,从概率上来说,女性独立不一定就会姐弟恋,但是但凡姐弟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女生比较独立,不管是在经济还是精神上。


楚二姑娘


你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说,之前女性大多是男人的附属,虽说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是倒也是一部分社会现实存在。

任何恋爱背后都是个体双方相互独立的成长以及相互拥抱的滋养,单单靠女性自立撑不起成熟的恋爱。但是姐弟恋能够被社会、被越来越多的男女接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们除了在旧社会接受男大女小之外,也逐渐接受女大男小,在感情中,合适的即是最好的,所以也就谈不上单纯某一方面的原因。

姐弟恋能否进行,要考量彼此的年龄、身份地位、性格,还有相互间平等和谐的进步。


书曼lady


顺其自然吧,也可以说是看缘份吧!

以前有个女博士,找了个小她四五岁的男朋友,人家女博士愿意,咱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为啥人家喜欢小男朋友。

男女相知相恋,不论两者年龄差距如何,女性自立点对以后的婚姻更有好处


阳光侃房


我觉得是因为这个社会逐渐男生与女生的性格逐渐调换,当代男神越来越性子软,而女生越来越独立,性格越来越强。


豹的影视


跟女性是否自立没有关系!

如果问题观点成立,说姐弟恋是因为女性自立,那么对应的,恋爱中女性年龄小于男性就是女性不自立,这显然是不对的。

都说恋爱不分年龄、性别、国界、种族,虽然很多时候说这样的话像在开玩笑,但却实实在在表达了爱情的纯粹性,爱就是爱,是一种内心感受,跟金钱、地位、权利、信仰都没有关系。


小熊手工


可以说是,我觉得更像是把男方当儿子看待,然后自立


EGOIST705


不一定吧,有些年纪小的男生反而更会照顾人,更会给人呵护和关爱。所以这跟年龄无关,也和女性是否独立无关。有些爱情是没有原因的,爱就是爱。


笑笑宝宝


不一定喜欢、爱情都是不分年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