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什麼?

書法影響力


我是一人。有些時候想要回答一個太寬泛的問題,含糊一點最好。

如果有非常明確的核心筆法,那麼《蘭亭集序》不可能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就是“中和之美”,沒有明確偏向沒有特別強的特點就是《蘭亭集序》的最大優點。

有些人把“中和之美”解釋的非常神妙:處於優美與壯美兩極之間剛柔相濟的綜合美。其意蘊剛柔兼備,情感力度適中,雜多或對立的審美因素和諧統一,具有含蓄、典雅、靜穆等特性。

沒有明顯的特點或者說筆法的偏好,但是非常好看的字,就是《蘭亭集序》最厲害的地方。

為什麼說《蘭亭集序》是沒有明顯特點呢?

我們現在書法的審美,主要是以王羲之的字為範本。

趙子昂的字在妍美方面更盛王羲之,那麼有些人會說媚了。

李北海的行書在雄強方面更盛於王羲之,反而學李北海的行書要注意妍美方面。

很多人想要找《蘭亭集序》,或者找王羲之字的特點,其實王羲之的字是一個範本,史上留名的書法家都會拿來和王羲之相比。尤其是行書,王羲之是範本是標準,其他人哪部分過了,哪部分是不足的。

一人有感

不少人都寫過《蘭亭集序》是多麼的優秀,王羲之的字是多麼的好。如果細看那些評論,沒有太多明確的詞。

流傳非常廣的書法方面的趣事:蘇軾和黃庭堅他們互相評價對方的行書,蘇軾的行書“石壓蛤蟆”,黃庭堅的行書“樹梢掛蛇”。

王羲之的字是現在書法審美的標準,書法的審美以他為準。

尤其是行書其他人在某些方面比他“強”,那說明過猶不及了。而且某一方面比王羲之“強”,一定會有其他地方需要調整。依照王羲之的標準調整,這就是一種“中和之美”。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1月31日滬。


一人筆記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筆法變化多端,深不可測,就像一座巨大的寶藏,各人去挖掘會有不同的收穫。小編對蘭亭用過一點功夫,就其筆法談點粗淺認識:


1、凌空起筆,運勢很足

蘭亭大部分字都是凌空起筆,運足了勁,落筆曲直相間,一氣呵成,動感很強,線條也很有彈性和力度。彷彿太極拳,左盤右傾,起承轉合,運足底氣,一掌推出,勢不可遏。如《蘭亭序》之”茂“字。

2、方圓兼施,外柔內剛

《蘭亭序》圓潤、秀麗為主,形式優美,有羽化登仙之態,瀟灑超脫,但也不乏方筆,巧妙化解圓滑,乾淨利落,斬截分明,秀麗之中憑添一股雄強之氣。如《蘭亭序》之”懷“字。


3、用筆細膩,多留曲頭

《蘭亭序》用筆細膩,一絲一毫都能清晰展現,特別是在起筆,連筆之處,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起筆帶曲頭,是王羲之優美書風的典型體現。如《蘭亭系》之”其“字,筆筆都有曲頭,方向、形態各不相同。

4、一字之內,精心佈局

《蘭亭序》還善於在一字之內巧妙應用筆畫,如方圓筆的對比與協調,欹正變化,當重則重,當輕則輕,精心佈置,處處匠心。如《蘭亭序》”崇“字的輕與重、方與圓、欹與正對比關係,耐人尋味。


《蘭亭序》博大精深,小編才疏學淺,豈能三言兩語全分析得透?只點滴心得,特奉獻給各位書友,希望對讀者朋友們有所幫助。

更多書法技巧,敬請關注【麓風軒】


麓風軒


《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什麼?注:纏絲筆法。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不請自來。

“腕法”統治的毛筆書寫,筆法就那麼幾種,“鋒法”(中鋒、側鋒、裹鋒、藏鋒、露鋒、調鋒)、“行筆法”(提按、疾徐、頓挫、轉折、蹲衄、搶搭、顫逆等)、形筆法(正欹、方圓、曲直、枯潤、粗細、大小、疏密、迎讓等)。

《蘭亭序》的特點,一,字放大後越品越有味。二,牽絲入力,秀妍立骨。三,行氣自然。四,因地馭字,字隨心轉,絕不雷同,頗現功力。五,俯仰生姿,取諸懷抱,浪行趣舍,前謹後暢。六,動靜有致,疏密參差,重輕自由。

通用的核心筆法,中鋒用筆,守正出奇,渾然一體。

還有一種最核心的筆法“纏絲筆法”。這種筆法是我取的名字,如“觴”“茂”等字,細細纏絲特別明顯。

“纏絲筆法”是如何產生的?那是因為王羲之的書寫,用的是“二指禪”,即兩個指頭執筆書寫,除了動用“腕法”,還動用了“指法”,即純指頭操縱毛筆,靈動無比,毛髮用指,骨肉用腕,宏微兼備。這是“腕法”這種老大粗所難以勝任的。

我把民國才女張充和的書法附上,大家可以對比,“腕法”書法與“指法+腕法”書法的明顯差異。






urna風之度0


王羲之《蘭亭集敘》筆法之根源

蘭一、

蘭亭用筆規則:

1.起筆同藏三步走。

2.尖鋒探著點,筆虛墨虛;

3.連筆漸加重,上頂到滿弧,筆空墨實;

4.接筆逐加重,Z字形走向,崩墜發力下行,筆實墨實;

5.左傾筆,用探在角度之邊線上(非角內白處),或切筆,或割筆,鋒求著力點後就行筆,筆鋒上弧向或下弧向用“推”字訣。筆鋒逆勢小彈跳行;

筆畫的存在兩個面,平者為鋒尖平行使然成畫之骨,不平處是筆肚曲跳的行使然成畫之肉。至筆畫末上頂弧飽止駐筆或止駐回鋒或止駐出鋒(同起筆三步行),而非頓筆也;

6.右傾筆,用尖鋒探在角度之邊線上(非角內白處),用切筆,用割筆,站立於著力點時即走筆,皆順勢同向直衝入紙,筆鋒呈上弧向或下弧向用“拉”字訣。筆鋒衝勢順行,餘同左傾筆。

7.尖之源頭→連接之流域→止單程或出鋒雙程雙向之終,起三步,續行連接,複式亦倒三步行的終,如此循環往復。

8.筆畫複式雙向,一陰配一陽,一奇配一正,一走配一住,一字引下字,行列法一字對三字,二字對四字,隔一差五,一字與五字同,奇正陰陽加減都平等,如此循環。

蘭二、

真善美之一真:

1.全程可知而真實,有始有終。真實真誠真心。

2.牽絲映帶同理於同氣連枝,如春芽之象,所以生機發出蓬勃。

蘭三、

結論: “蘭亭筆法”取法於《仿生學》。

類型: 植物的春芽。










華蓮生


《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什麼?換句話問:中國書法的核心筆法是什麼?中國書法的筆法是什麼?更為廣範,更為準確,更為到位。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是一個承上啟下,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典型性代表人物,其人稱為書聖,其書法作品,特別是《蘭亭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可謂是一位書壇巨星。筆者多年的書寫經驗和對《蘭亭序》的探討研究來看,其核心性,本質性,規律性,法度性筆法是:五個點的運轉規律筆法,特別是切筆筆法。這一筆法,可使人們在書寫漢字時,隨心所欲,千變萬變,不離其中的變化,王羲之是一個代表姓人物,孫過庭是一個,歐陰詢是一個,智勇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大家也都算一個,否則很難成為書法大家,除非具有特藝功能或特殊的天賦。書法的筆法,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性問題,比如:屋漏痕、力透紙背、堆沙,等關鍵性問題,是靠入筆筆法實現完成的。不要看書法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書法的本質。抓住書法的本質,才能進一繡認識書法的法,書法的規律,才能真正指導人們寫好中國漢字,才能真正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


李行子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之前也創說劉德升創造了行書,但是都沒有流傳下來,蘭亭序是流傳下來最早的、最成熟的行書作品,可以說《蘭亭序》開創了行書的書寫規範,我們現在學習的行書,它的源頭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可見《蘭亭序》是一件技法高超同時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也是理所當然。

蘭亭序最核心的筆法,其實我們現在書寫行書一直在使用,就是它完全脫離了隸書的影響,用單純的連綿的筆畫書寫漢字,注重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連帶關係,這種書寫方法在《蘭亭序》之前是沒有的,這也是王羲之的書法被稱為“新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看王羲之早年的《姨母帖》,雖然也是行書作品,但是裡面充滿了隸書的古樸的寫法,並不是純粹的行書,單純的行書就是自王羲之《蘭亭序》開始。

他的這種連綿的書寫,一方面增加了字體筆畫和筆畫時間的連帶關係,讓書寫更加簡便,有利於日常的使用,另一方面增強了筆畫之間的關係,增強了書法的藝術性。這種書體很快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可,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掀起了一股行草書的熱潮。

實際上,後來的歷代都非常重視行書的學習,比如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宋代的“宋四家”、元代的趙孟頫、以及文徵明、王鐸、傅山等等,行書也似乎成為一種長生不衰的書體,一直流傳到現在。


不二齋


《蘭亭序》的核心筆法,其實不僅是行書的核心筆法,也是書法的核心筆法,那就是以中鋒為主的骨法用筆。


只有讓筆心經常得持在筆畫的中線左右行走,才能產生圓渾有力的效果,充沛的筆力也來自於此。

中鋒運筆,是用筆的根本大法。但是對中鋒要正確理解,有人以為起止處圓筆,藏頭護尾是中鋒;有人以為書寫時要筆筆中鋒,不可有一毫側意。其實這些理解都是偏面的。


中鋒,其實是指起筆可中也可側,但運筆中鋒和收筆時,以中鋒為主。

要保證中鋒運筆,其實是有技巧的。

一、起筆要逆入。逆入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鋪毫,逆筆最得勢,但是逆入又分實逆和虛逆。實逆即在紙面上作逆勢,虛逆則是在空中作逆勢。

二、提按是根本。在筆畫方向變換處,都要用到提按。在變換方向前,將筆毫按下,筆毫鋪開,此時再略提筆鋒,筆毫重新聚在一起,此時再向任何方向運筆,都是中鋒。

提按是保證中鋒運筆的重要方法,說其他筆法皆出自提按也不過多。

三、轉折須得法。轉即利用手腕的作用,在轉折處依靠手腕的協調配合,暗換筆心,保持中鋒運筆。而折,則是在轉折處,先按筆毫,再略提筆,翻筆而下。

明白了這些技巧,才能保持骨法用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提到筆法,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都認為是字體點畫的書寫技法,這當然沒什麼不對,但是,如果我們只著眼點畫的書寫的技能,而忽視了它的藝術規律和內涵,那麼無論怎麼練,也能算是寫字而不是書法,只能永遠的在書法藝術的大門之外徘徊。


《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在用筆上有藏有露,遒媚勁健,自然精妙。結體上變化多姿,匠心獨運,是公認的最好的行書字帖。要了解《蘭亭序》筆法的核心,我認為除學習點畫和結構之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運筆速度

行書,顧名思義就是書寫如行,運筆不象楷書那樣一點一畫各自獨立,細緻、工整、穩定。行書運筆要求使轉靈活,縱橫瀟灑,筆勢流暢連貫,當然,不是草書那種幾個字,甚至十幾個字一氣呵成,而是呈現出相間的流連效果。如圖

圖中這二行字,其運筆流暢,節奏明快,筆畫呼應,這就是行筆速度加快的結果。歐陽中石先生說:要使行書"行"起來,就要“解散楷法"。如行書放棄藏鋒起筆,回鋒圾筆,折外放棄頓筆等等。

二、結構圓轉

楷書的結構是方的,隸書是扁的,篆書則為長條的。而行書由於運筆的速度加快,就打破了以往工整一路字體書寫方式,將楷書工整勁挺的,方直的線條,變成了圓弧形線條,而行書的圓弧形筆法正是它一個顯著特點。如下楷行對比圖








三、筆勢外露

楷書運筆講究藏頭護尾,注意藏鋒、回逆,故而筆勢內含,多不外露,因此,字形呈莊重之體。而行書由於運筆速度增加,藏、逆、頓、挫就沒那麼注重了,轉而關注的是筆勢連貫,上下呯應,右右顧盼,筆勢外露明顯,給人以瀟灑自由之感。所以,行書運筆除了常常出現遊絲外,還會帶出一個個的小鉤,呈現出字之字之間氣脈相通。故而,行書中筆勢外露不僅思運筆速度的結果,也是增加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和行與行之間連貫暢融的一種手段與筆法技巧。如圖




四、楷草相雜

行書是介於楷、草之間的一種書體,而行書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因此行書很自然地會出現楷草相間相雜這種情況。行筆穩健端莊偏於楷體叫行楷,行筆快速灑脫,筆調起伏較大偏於草體叫行草。當然還有亦楷亦草這第三種情況存在。如圖:

行楷


行書草化。

宜楷宜草。

五、倚正相依

行書的書寫講究行雲流水,流暢多變,在吸收草書技法之後,它的結構已經沒有了楷體的工穩規範的特點,從而變得有松有緊,錯落參差,有正有斜,形成一種宕蕩多姿,奇正相依的造形之美。行書往往平中見奇,動中予靜,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平正與險絕交相映襯,更是能將書者的情感傾注筆翰,通過書法表現出來。如圖



六、大小相襯

不管什麼書體“狀如算子“,都是其大忌,字形的大和小是書法整體佈局的重要環節,極其考驗一個人對空間的感知和把握,在書法創作中有一個專業性很的詞語叫“計白當黑“。特別是行書,由於其書寫自由活潑,所以常常用字體大小來表現映襯、參差、起伏。形成一種誇張,對比強烈的審美情趣,如果一篇行書作品中沒有大小變化,就只能說是印刷品了,什麼姿態百出,大小協調,長短合意,隨情就勢,妙趣橫生等等美好喻意的詞語都將與其無緣。如圖所示



《蘭亭序》需要學習的當然不只我說的這幾點,比如疏密得當和情感投入等都是值得去揣摩,高層次的行書,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個人的情緒渲洩。因此我們在學習和掌握行書單純的技巧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和自身的修養,也就是說《蘭亭序》只是其中一個學習選項,在臨習《蘭亭序》後基礎上,諸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喪亂帖》、《二謝帖》…王獻之《鴨頭丸帖》,陸柬之《文賦》,顏真卿《三表三帖》,蘇軾《寒食帖》,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等等等等都應該學習,這樣才能使我們書藝獲得真正的提高。
這是在手機上寫的,手機上的圖案編輯我玩不轉,請朋友們見諒。


四寶齋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中國書法史上,很少有這樣一件作品能夠影響無數的書家為之傾倒,誰要是沒學過《蘭亭序》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書法的。《蘭亭序》為人稱道的地方很多,其中一點就是它的筆法。

通過歷史記載我們得知,王羲之寫《蘭亭序》用的是鼠須筆,這個說法大約不會錯的,因為唐人何延之的《蘭亭記》曾說“右軍寫《蘭亭序》以鼠須筆”,而且王羲之在《筆經》裡也說:“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須筆,筆鋒勁強有鋒芒。”

《蘭亭序》的尖鋒用筆

毛筆分為筆尖、筆肚、筆根三部分,而王羲之寫《蘭亭序》主要用的就是筆尖部分,稱作尖鋒用筆,再加上所用鼠須筆本身就“筆鋒勁強有鋒芒”,再加上他側鋒、中鋒並用,因此給人一種“質妍”的美感。

尖鋒用筆,就是充分調用筆尖的鋒毫,並由細細的鋒毫引發的獨特的筆勢。當我們把《蘭亭序》放大幾倍後,長長尖鋒入紙的線條就清析起來。《蘭亭序》入筆時,長長的尖鋒入紙後要行走一段過程再做按壓的動作,而他之前的一些作品例如《喪亂帖》往往是側鋒切入後,很快就轉入中鋒行筆了,因此鋒芒很短。

而《蘭亭序》在筆尖上鋒毫的表現更加細膩,這種特徵貫徹到《蘭亭序》全篇的行筆過程,而且不僅是起筆的階段,在收筆和兩筆之間的牽絲縈帶都非常注重筆鋒的運用。

尖鋒用筆的調鋒與收筆

《蘭亭序》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它的點畫的形質表現非常的豐富,特別是轉折處的行筆,方圓兼有,筆畫之間的牽絲縈帶流暢自然,行雲流水的走筆中卻帶有方折爽勁。很多人在學習《蘭亭序》的時候,容易過於強調他用筆的迅疾,由快產生單一的筆勢,因為過快而容易失去一種從容的風流。

當然也不能太慢了,它是快慢結合,由筆勢的映帶和駐鋒發力的節奏形成的。《蘭亭序》在收筆時,有一半的筆畫是尖峰狀態收筆,上一筆的收筆既是下一筆的起筆。

這種收筆就是一種筆勢的延伸,最終呈現出來的是長長的尖鋒形態。我們欣賞的時候,看到的是點畫的形態雖然已經停止,但內在的筆勢和空中的運筆才剛剛開始。白砥在《王羲之書法解析》中論述到鋒尖使牽帶成為了可能:“王羲之通過對鋒尖的有效利用,不僅使點畫之間的時間性加

強了,同時使上下字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了。”

《蘭亭序》雖然單獨成字,上下之間沒有連帶,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一氣貫之,這與尖鋒的筆勢有很大的關係。《蘭亭序》的尖鋒用筆或含或露、多姿多彩,除了書聖高超的用筆技巧之外,我想鼠須筆的功勞也不能被忽視了。


翰墨今香


《蘭亭序》的核心筆法當然是篆籀筆法。

《蘭亭序》是王羲之和文人雅士匯聚於蘭亭,把酒言歡,人人吟詩作賦,而後整理成冊,由王羲之作序所成。

《蘭亭序》主用中鋒,兼用側鋒,平中見奇。直筆露鋒取勢,提按頓挫方圓轉換隨意自如,有質有妍。牽絲應帶纖細輕盈,筆法嫻熟變換多端,佈局錯落有致。全帖灑脫遒媚飄逸,從容不迫,優美動人。被贊“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宋米芾稱其為“行書第一帖”。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說《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篆籀筆法呢?

篆籀筆法是以史籀的《篆籀十五》篇為根本,以中鋒運筆,圓轉渾厚。篆籀筆法是所有書體取聖的必要筆法。

王羲之曾在他的《筆勢論十二章並序》裡告誡其子王獻之“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要求“貽之藏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士之諸友。”可見他對篆籀筆法的重視。這樣的秘集在王羲之本人也是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的。

況作此序,正值壯年,意氣風發;又有酒氣,飛揚跋扈,加之篆籀的典雅渾厚,又偶有側鋒的妍麗,所以屬不可再得之作。除卻中鋒行筆,側鋒行筆,直筆取勢,藏鋒運勢,提按頓挫,所有其他形而上的唯美解讀,都不屬於筆法行列,都只是風格的體現。而本帖中所用諸多筆法最核心的還是中鋒筆法也就是篆籀筆法。

學好書法要需要兩個方面,第一,筆法,也就是技術技巧方面。這方面可以通過臨帖,分析領會來學習。也可通過前人的書論等來學習。第二,學養,這就屬於風格氣質問題,不是簡單的模仿臨習就能學得會的。要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形成自己的有豐厚又獨特內涵的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