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魏忠賢真的是“東林黨”所說的“九千九百歲死人妖”嗎?

在下紫薇


魏忠賢是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在明熹宗時期十分受寵,這也給了魏忠賢獨斷國政的機會,在朝內更是被稱為“九千歲”,權利達到頂峰,被東林黨稱為“九千九百歲死人妖”。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任何人都應該兩方面來看,明朝東林黨人楊漣:“忠賢本市井無賴,中年淨身,夤入內地,初猶謬為小忠、小信以幸恩,繼乃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說魏忠賢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大宦官。

東林志士雖然以“清流”自居,卻常常不顧場合和現實情況,對朝政做出激烈的諷刺,甚至攻擊內廷之事,可見膽子極大,大明,正處於風雨飄搖之時,就需要個地痞、死人妖、人渣,他能耍夠無賴把錢搞來,讓邊兵能有戰鬥力,讓大明撐下去就行,他只要能鎮住那些偽君子,讓那些偽君子不那麼無恥,錦衣衛東廠能上躥下跳讓這幫大臣不得安生,老老實實幹點活就行,只要能再耗個幾十年,撐過小冰河時期就行了。

魏忠賢算不上好人,治國上魏忠賢絕對比沽名釣譽的東林黨要靠譜的多。東林黨人的理想是限制君權,讀書人治理天下。這沒有錯,可是東林黨人本身的狹隘和偏執想大權獨攬造成了階層偏移 ,而魏忠賢在治國上,更願意顧全大局想盡辦法解決邊軍的軍餉,遼東戰事上容忍東林黨。

崇禎最後殺了魏忠賢,奪回自己的權利,但是他沒有自己的勢力,真正的孤家寡人,卻出現了更嚴重的情況,權力失衡,導致皇權二度旁落,而且文官集團,也就是東林黨,權力被分散,黨爭空前愈烈,皇帝的施政根本無法實施,甚至於無法出朝堂,武將擁兵自重,文官打擊武將意圖奪取軍權,稅收,政策一片大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臣墨


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是”!

大家可以參考我發的《沒活過六十的“九千歲”》,介紹明代巨閹魏忠賢的文章。

魏忠賢,河北肅寧人,自幼頑劣,長大後吃喝嫖賭全佔,因欠賭債還不上,一狠心自閹入宮。入宮後靠巴結大太監魏朝、王安等,逐步上位,憑著能說會道,勾搭上魏朝的對食夥伴客氏,反過手來幹掉了恩人魏朝、王安。

1621年一直生活的憋憋屈屈的天啟皇帝朱由檢繼位。客氏做為朱由校的奶媽,極受恩寵。魏忠賢大字不識,就靠著客氏的關係,當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太監中的一把手),並控制了遍佈朝野的特務組織一一錦衣衛、東廠。上至王公貴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他的監控和淫威下。

天啟皇帝有個特殊嗜好,幹木匠活。魏忠賢專挑朱由校木匠活幹的起勁時奏事,朱由校不耐煩地說:你看著辦吧。於是魏忠賢得以專斷朝政,甚至代君下旨。一些勢力小人,便投到魏忠賢門下,甚至甘心當閹人魏忠賢的兒子孫子。外埠的封疆大吏們為巴結魏忠賢給他建生祠,恭呼“九千九百歲"。魏忠賢更加肆無忌憚,無法無天了。

魏忠賢的胡作非為,激起了以清流標榜的東林黨人反抗,楊漣、左光斗等一大批以正人君子自居的東林黨人上書彈劾魏忠賢,可是皇帝不管事,魏忠賢就殘酷的迫害東林黨人,一大批東林黨人中的朝中重臣慘遭毒手。

東林黨和魏忠賢閹黨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1627年朱由校落水驚嚇而死,崇禎朱由檢繼位,剷除了魏忠賢閹黨集團。

因為東林黨人對魏忠賢恨之入骨,叫他:“九千九百歲死人妖”完全可以理解!



滄州老夫子


魏忠賢真的是“東林黨”所說的“九千九百歲死人妖”嗎?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中國明朝末期宦官。他出身於市井無賴,且行結過婚,練過一些拳腳武藝。但是喜歡在市井中賭博。經常運氣又不好。經常欠下了錢財,錢財還不上後又經常被欺負。最後被逼的沒辦法,自閹入宮做太監,憑著一些聰明才智,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拜碼頭認了乾爹(太監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經常讓小太監做乾兒子,分派到自己手下各個部門,以保住自己的權位。)。萬曆皇帝死後,兒子光宗朱常洛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病死了,兒子朱由校當時16歲。當時的皇長孫朱由校被李侍選控制,李侍選想要當皇太后。不讓和外人見面。當時在御史左光斗等人的逼迫下(移宮案),長孫朱由校登上了皇位。朱由校的爸爸朱常洛在30多歲的時候還在當太子。當時萬曆皇帝喜歡福王一系,為得保住太子的地位,不經常陪伴管朱由校。所以朱由校和乳母客氏關係很親切。在天啟皇帝朱校當上皇帝后,他的乳母客氏地位提高。而魏忠賢認識了客氏,最後與之對食(就是假夫妻),於是通過客氏認識了朱由校,對皇長孫朱由校極盡討的歡心,帶其游水玩湖。吃飯的時候弄好吃的,朱由校很高興。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魏升為司禮秉筆太監。

天啟皇帝朱由校是一個天才的木工,而且喜歡做木工,做出來的木工活靈活現,在每次天啟皇帝做木工的時候,魏忠賢就找天啟皇帝去批覆奏摺。有時候天啟皇帝就讓魏忠賢看著辦。使得魏忠賢的權利大大的增加。

天啟四年,朝廷上的文官上書列舉的魏忠賢的罪名。雖然最後沒有出什麼事。但是給魏忠賢流下了深刻的映像,是魏忠賢和文官集團的鬥爭就此開始白日化。收到手下有有“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勢傾天下,一些攀附他權貴的人拜呼他為“九千歲”天啟五年(1625)以後入閣的大臣,大多為魏忠賢的黨徒。

明朝時期,武官勳爵在經過“土木堡之變”後勢力大減,文官集團的勢力大大增加。文官的御史老是在朝堂上死鑑,弄的皇帝很多次下不了臺。文官士紳的權力增大,土地兼併嚴重,明朝的海禁在東南沿海一代就是的廢紙,每次皇帝一提收稅,文官就說不與民爭利,礦場文官士紳欺瞞不上稅,土地欠稅朝廷收不上賦稅,在加上天啟皇帝爸爸死的不太明白,天啟皇帝就扶持魏忠賢和文官集團對抗,收拾賦稅,以應對龐大的“遼餉”,以穩定邊關。

天啟七年,天啟皇帝在遊湖的時候掉下水,最後病死。天啟皇帝死後傳位給弟弟朱由檢,稱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上臺後,被文官集團欺騙,廢掉了廠衛,限制錦衣衛的權力(廢掉了自己的耳目,被文官集團欺騙),因為當時魏忠賢利用廠衛和錦衣衛他辦一些官員收取礦稅等各種賦稅。於此同時,開始了處理魏忠賢,魏忠賢被崇禎皇帝貶到鳳陽守黃陵,死在了去的途中。

小編認為,崇禎皇帝身邊有一個魏忠賢這樣的人物,可以取賦稅,穩定當時的政局,明朝最後不一定滅亡。





小灰學歷史369


魏忠賢當時的權力確實可以向皇帝討要這個九千歲的名號。

明神宗駕崩之後,太子朱常洛繼位,年號明光宗,光宗繼位,不到一個月便又駕崩,於是朱由校繼位,史稱明熹宗,在明熹宗還不是太子的時候,魏忠賢就慧眼識人,派專人伺候這母子倆,加上這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是魏忠賢在宮裡的小老婆,所以,這位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登機之前就已經十分信任魏忠賢,木匠皇帝登基之後,魏忠賢更是為非作歹,權傾朝野,完全把皇帝的權力架空。

說魏忠賢指鹿為馬,都是輕的,在當時你不光要聽魏忠賢的話,還要給魏忠賢修建祠堂,連明朝後期有名的大將,袁崇煥也不例外,靠著給魏忠賢修祠堂,才慢慢的在政治上有所進步。魏忠賢在,上任的第1件事就是把之前的全程魏朝給除掉了,從此之後宮內外,全聽魏忠賢一個人的,畢竟這位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每天只知道做手工活,對於朝廷上的政務一概交由魏忠賢打理。

由於皇帝在政治上毫無作為,天天就知道做手工活,朝廷已經變成了魏忠賢一個人的朝廷,在明曹末年魏忠賢說什麼?地方官就要做什麼,比皇帝的話還要好使,不少明朝後期的官員都需要先向魏忠賢帶碼頭才能正常開展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沒有半碼頭你幹得好是別人的功勞,別人乾的壞就是你的鍋,可以說離開了魏忠賢的管理,任何一個官員都一事無成 。

所以魏忠賢才有這個底氣,敢稱自己為九千歲。


惪州元良1978


魏忠賢從來沒有自稱過九千歲,這個本來就是東林黨硬編出來的罪名。

對於東林黨的人,給予別人的任何評價,你反過來看就對了,他說好人的基本是漢奸大貪官無能廢物,他說奸人的基本都是對國家對百姓有貢獻的能人忠臣。


麗江說書人


公元1620年,宋神宗駕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為光宗,朱由校被立為太子,光宗繼位後不到一個月,便又駕崩,於是太子朱由校繼位,史稱為熹宗。早在朱由校還不是太子之時,魏忠賢便專門伺候過他們母子,再加上與魏忠賢“對食”的客氏又是朱由校的乳母,這更為魏忠賢步步高昇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朱由校繼位之後,魏忠賢立刻成為朝中一位炙手可熱的人物。為了擴展自己的權勢,魏忠賢在客氏的支持下首先向權臣魏朝發難,隨後熹宗也站到了其乳母客氏和魏忠賢的一邊,魏朝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被迫告病出宮,被逐往鳳陽,魏朝出宮之後,魏忠賢便指派殺手將其毒殺在前往鳳陽的路上,從此,朝中所有大權幾乎全部落入魏忠賢和客氏手中,這為他後來自封為“九千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剷除政敵之後,魏忠賢的下一步便是控制朝綱,向“九千歲”邁進。熹宗對木工情有獨鍾,對朝政不屑一顧。

魏忠賢便專門在熹宗全神貫注地做木工活之時向其上報奏章,再加上魏忠賢每做一件事情幾乎都能夠令熹宗滿意,於是熹宗越來越信任他。後來,熹宗將魏忠賢至於幾乎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到了民間很多百姓只知朝廷有魏忠賢而不知有熹宗,魏忠賢見時機已到,便自稱為“九千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