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说郭德纲相声没有经典的段子?于谦说:郭德纲写八个字可说一个段子,这是什么境界?

会火A


我不太明白人们对经典的理解和定义。

有时候会遇到问郭德纲是相声大师吗?我在想,郭德纲在乎“大师”的称谓吗?

能不能卖出票去就是检验你的作品是否能被观众所接受,是否具备价值的检验标准。观众愿意掏钱买你的票,就说明观众认可;观众认可你了,你的作品才有存在的价值;你的作品有了存在的价值,才会被流传,才会被关注;只有你的作品被关注了,能流传开来,就说明这个作品有了经典的特质,能够创作出经典作品的人自然能够成为大师。

其实,不应该问郭德纲有没有经典的段子,而应该问郭德纲那个段子最经典。

有句广告词叫“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经典的东西就应该是“永流传”的东西。

源于自我的不断学习,郭德纲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很多经典的辞赋典故都能信手拈来,而且在作品中运用自如,这些都为他的作品和表演增色不少。

在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金句和段子被广为流传,有一段被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模仿表演,其中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人们借鉴与思考。

郭德纲还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的洞察和认知镶嵌在作品中而不露声色、天衣无缝,让听者在哈哈大笑中品味人生辛酸和心灵感悟,我想这些都不是一般的相声演员所具备的。他没上过大学,甚至没有高中毕业,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学识渊博的相声演员。他的经历改变了人们对“文化人”的认知,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凭”不等于“文化”。

在欢乐中品味经典!这是观众喜欢郭德纲相声的重要原因。郭德纲相声有很多纯粹的搞笑成分和粗俗段子,也一定不会适合每一个人的口味,说着自说,听着自明。无论哪个艺术形式都担负不了教育的责任。但是他自称相声“不能高台教化”却绝对是他的谦辞。

于谦说郭德纲写八个字可说一个段子,这个我相信,这绝对是真的。

我相信郭德纲的能力。郭德纲的每一次相声都有新意,段子的“核”不变,但围绕“核”的铺垫和展开就天马行空了。这是郭德纲乃至德云社相声的一个特色,那就是现挂的能力。对于如今相声、综艺、主持多方跨界的郭德纲来说,创作时间越来越少,他或许能够认真地构思一件作品,但不一定有时间全部写出来。因此,他需要几个字就概括出作品的“核“,让搭档于谦领会明白,其他的就全部在他脑海里,这不但考验郭德纲自己的功底,也考验着于谦的能力和默契程度。

侯耀文曾经批评侯耀华的相声是”对口词“。很多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没有基本功,他们说的相声又何尝不是"对口词"呢?而对口词的相声是需要把整部作品写下来,连表情和动作都要注明,可这样的相声大家现在爱看吗?

“八个字”,对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郭德纲岂是难事?于谦所言不谬也!


郭哥81336547


郭德纲最经典的莫过于于老爷子生吃猪大肠那一段,除此之外还真想不出他有什么著名段子。

姜昆有虎口脱险,苗阜有满腹经纶,马三立有逗你玩,苏文茂有歪批三国,郭德纲真没有记得住的相声,不仅他没有,整个德云社都没有。

郭德纲除了嘴尖牙利反应快戏弄别人之外,真没有什么真本事,其实他怼人也是有套路的,比如对美女,他多次重复收了你这个妖精吧!

看多之后,一个字,贫!

人喜欢呆在舒适区,思维也是。听德云社的贫嘴相声,就是让人处于思维的舒适区,不用思考不用感悟就能产生笑。这种笑很无聊。不爱思考爱吃现成饭是屌丝的特性,所以听他们相声的多是屌丝。

真正的幽默是心有灵犀,不需要过多解释,一个包袱话多了,好比炒菜炒老了炒糊了,俗不可耐。

周星驰的电影好像无厘头,但是笑中带泪泪中有辛酸。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方唐镜只送给包龙星一两的贿赂,让他枉法判案,包龙星收下一两银票,做了什么事?他狠狠地咬了一口吴孟达,然后才判案,这是无厘头吗?表面上看是,根本不是,是人性!是弱者只会向更弱者施虐的人性。

郭德纲什么时候批过这么深刻的人性?只会说些屎尿屁和污辱于谦家人的恶心段子,我有时听着郭德纲,这是什么玩意儿?咯应人。


鸦先知


郭德纲的天赋和才华,已经不需要几个所谓经典的段子来证明了!

早前创作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深刻的抨击了现实,讽刺入木三分,搞笑干脆利落。足足40分钟的相声,造就了很多经典段子。

这社会就王八是真的,还叫甲鱼!没法儿能啊!作品其中披露了很多人不知道的历史。还拿少马爷马志明先生砸挂,偷老乡的萝卜。当然还有很多可乐的地儿,就不一一细说了。整个作品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曾被众多相声迷列为入选中国相声经典十大传世之作之一。

在受到主流相声圈的抨击和围剿之后,郭德纲的创作热情尤其高涨。《我要反三俗》也如愿成为郭德纲的招牌作品。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没必要一一罗列。

于谦所说的郭德纲八个字都能成一段子,足以证明郭德纲的天赋和才华,以及对相声包袱的信手拈来。相声大师马季之子马东,曾盛赞郭德纲惊为天人!

所谓经典,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小编说再多,没人看没人听,也是枉费。郭德纲能有今时今日之成就,本身已经成了难以逾越的经典了。





娱乐七分熟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郭德纲是鼎鼎有名的德云班主,原创能力在当今相声界,绝对是首屈一指。郭德纲在2005年就一夜爆红,红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啊!他曾经创下了三天连续接受140家媒体访问的记录,郭德纲玩笑说连兽医媒体都来采访我了!后来到天津演出,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为观众返场了26次,可以说又是一个相声界的奇迹。如今的德云社,徒弟学员加起来足有四五百人之多,已经不在是曾经的十几个人的后台了,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如日中天。能如此的出成功,我觉得和郭德纲的原创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早些年,郭德纲说讲的传统段子,《文武双全》《西征梦》《怯洗澡》《武坠子》等等,融入了自己的元素,旧瓶装新酒,让传统相声散发出了勃勃生机。郭德纲后来也写了很多相声,包括单口相声,故事真的讲的引人入胜,让观众受益匪浅。因为看的书多,相声包袱也会的多,自然而然也就把笑料融入了生活,于谦老师坦言,郭德纲平时是最能逗大家开心的了!郭德纲八个字写成一个段子,我觉得完全是有这个能力的,虽然说很多包袱也都是以前的东西,但是他的包袱会的实在太多!小剧场演出,这样简单的写的段子去打磨自然没有问题,商演大型演出那肯定都是成型的作品了!

好啦,感谢大家的


网游魅力达人


别听于谦瞎说,于谦说的这个“郭德纲写八个字可说一个段子”这是跟于谦说八个字能说一个段子。他要是再换一个捧哏的,就是说八十个字,这场活能不能完整的顺下来也不好保证。

你看这句话好像是在夸郭德纲,其实夸的是于谦。

我们都知道于谦的神捧哏技能点已经点满了,据说有一次于谦喝醉酒了,靠着潜意识也能把一场活给对付下来,脑子都不清醒了,还能保证让观众看不出毛病来,这就是能耐。

郭德纲这八个字,写的可能是故事梗概,或者段子的包袱底。这两个是最重要的,捧哏的站在身边,什么也可以不知道,靠着捧哏的技巧能对付一大半的内容,但是不知道逗哏要说什么,或者不知道包袱底,不知道在哪儿结束,这都不行。

郭德纲大概给于谦这么一说,咱们说一场关于什么内容的段子,或者告诉于谦这段相声底是什么,你到这儿记得打断我,咱们鞠躬下台。把这个关键节点告诉于谦之后,俩人靠着多年的默契,一场活儿基本顺下来是没有问题的。

郭德纲不可能拿一个八个字的段子就上台,要是再分给于谦俩字,郭德纲上台就说六个字啊?

他自己最少有一个关于这八个字的腹稿,这个腹稿是八百个字也打不住的。

比如郭德纲跟于谦在后台对活。

郭德纲对于谦说,“哥给,今天咱们说个新活怎么样?”

于谦说,“行啊,说什么呢?”

郭德纲说,“咱们就说免费围观”【注意,是八个字】

于谦会心一笑,“行行行吧,你愿意说就说吧。”

俩人说好了之后,一撸袖子,就往台上去了。


闲白社


郭德纲这些年表演的相声确实乏善可陈,段子都比较碎,缺乏完整性,听来听去就是于谦家里那些事儿,很难说有什么经典作品。不过如果说十几年前刚刚兴起的德云社,那时候的郭德纲还是有不少优秀作品可以留下来的。

《西征梦》根据传统相声改编而来

郭德纲最大的本事是让传统相声重新焕发生机,使得老听众能够听出相声味儿,听出相声门道,使得新观众也不觉陈旧,听到新鲜的包袱儿也能笑出来。那时候郭德纲的很多作品,都是根据传统相声改编而来。

最典型的就是《西征梦》和《羊上树》。很多听相声长大的人,可能都听说过这两个传统段子的名字,但几乎都没有听相声艺人表演过。八九十年代的相声以电视新相声为主,几乎都不见传统的影子,郭德纲能够把这些老相声打捞起来,用更为传统的穿大褂的外在形式在小剧场进行表演,吸引了很多老相声迷进门来听。

《西征梦》是根据传统相声《打白朗》改编而来,郭德纲巧妙地加入了美国总统和北京交通等现代因素,让观众听起来并不觉遥远。新听众即便不知道这个段子的来历,也能被其中新鲜的包袱儿逗乐。

《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是了不起的作品

另外,那时候的郭德纲从业已经很多年,在成名之前有着很深的创作和表演积淀,也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因此很多时候就在节目中进行表达,这一部分段落也非常吸引人,成为日后的经典之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

它既像相声又不像相声,既夸张逗笑,又饱含深情。它可能是中国相声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段作品,让人笑也惹人哭。

据说听到郭德纲在表演中历数相声的历史和现状,台下曾多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后台也有演员哭。以带来欢乐为使命的相声能把人听哭,也算传奇。可以说,这是一段了不起的相声,放到今天听也毫不过时,该大笑的时候让人大笑,该深思的地方让人深思。

《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不能说是郭德纲最好的作品,却也是最特别的一段作品,更可以说是郭德纲的代表作品,也是经典作品。

八个字说一段相声是能力也是经验

至于说郭德纲写八个字就能说一段相声,我相信他具有这样的能力,也是多年的经验积累。这就像对于一个写过很多年文章的作家来说,他几乎写过任何话题的文章,几十年过后根据别人写出来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就可以阐发出感慨,写出一篇文章来。

郭德纲也是如此,他的相声尤其是这些年来的相声,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主题的,几乎是随便起上一个名字,到台上该说于谦他爸他媳妇还是照说,到最后十几分钟再稍微扣一下题目就行。对于那些碎段子,我相信郭德纲是可以信手拈来的,随便打开一个话头就可以进行表演,不一定有多么精彩,但一定不会无话可说。

相声表演本来就是活的

前段时间我参加过两场《欢乐喜剧人》第六季的录制,郭德纲是现场主持人,我发现郭德纲是出任这一角色的不二人选。他跟台上的演员都比较熟悉,对相声和小品又了如指掌,加上他不同一般的反应能力和表达技巧,与演员对话总是那么轻松自如,不仅话掉不到地上,还总是能够出彩儿,相比之下,反而那些演员不像他那样简单随意,有些时候反而显得笨嘴拙腮。

这些表达和他表演相声的状态都是相通的。相声演员管相声段子不叫段子,很多时候就叫它活。活是什么意思?一方面是说这是一件事,另一方面也是指的灵活性,这些作品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活的,可以进行不一样的调整和改进,从而让它更加完整和丰富。

郭德纲没有辜负他的相声天分

因此,郭德纲是具有相声表演和创作天分的人,而他又没有辜负这份天分。

尽管他现在的相声表演存在一定的停滞,创作也陷入怪圈,但他是对相声事业有功的人,至今也已经留下一些经典之作。



郑捕头


何为经典段子?如果以“反复听仍然可以大笑而不腻”为衡量标准,郭德纲早期的《我要反三俗》、《西征梦》、《我这一辈子》、《托妻献子》、以及“我字系列”等皆可视为经典——当然远不止于此。无论早期观众、还是后来粉丝,大抵皆因听了这些段子“入坑”。

如果非得要求相声段子“流芳百世”方可视为经典,那就需要时间去证明了,毕竟郭德纲成名至今也才十几载。单就娱乐角度而言,当下可乐的段子就是好作品,谁会没事去听清末民初的相声段子呢?

于谦是否有说过“郭德纲写八个字就可说一个段子”这句话?不得而知,但论“现挂”能力、时下相声界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德、寿、宝”等字辈的老先生们留下了不少相声佳作,但是否有像郭德纲这样信手沾来“现挂”段子的老艺人呢?无法定论,因为听得少。

马三立是相声界公认的大师,其在舞台上呈现的广为流传的无数作品,一个字一个字都事先写在稿子上、并经过反复斟酌、揣摩和修改后再搬上舞台,老先生们对艺术的严谨可见一斑。

那么,郭德纲“写八个字就说一个段子”、是不是对舞台不存敬畏之心?当然不是这么解读,郭德纲早期段子也是都先有稿子再上台表演的。后来,当上百段作品烂熟于胸、加上其天马行空的敏捷思维、口若悬河的语言能力,把一些时下热点事件穿成一串、就足以让台下观众笑得合不拢嘴。

当然了,这也不必上升到“境界”、就是熟能生巧和厚积薄发。就像一个顶级辩手在“自由辩论”阶段,不仅需要口才、还要有平时大量的知识积累、资讯储存和语言组织能力。

郭德纲不管在相声舞台、还是在综艺节目,几乎失传的许多传统曲目唱段说唱就唱、看似七步之才——这是什么境界吗?实际上就是学得多、会得多、钻研得多。只是,现在又有几个相声艺人能沉下心来钻研学习传统曲艺呢?

所以,郭德纲常说:不是我多厉害,只是同行的衬托!——大实话。


岑詮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郭德纲先生到底有没有经典的段子,需要看经典这两个字是如何去理解了,如果今天郭德纲离开了这个舞台一走就若干年,那么在他离开的日子里,你我他这些相声爱好者们还会记得郭德纲吗?或者说你还会记得郭德纲的什么呢?

他的电影?他的综艺?还是他的某一段相声呢?如果你还能记得郭德纲的某一个段子或某一个作品里的某一个人物,甚至可以清晰的复述出来他的那些经典的语言或包袱,那么说明郭先生的作品是立的住的,他作品的里的人物也是丰满的有灵魂的人物。

不过就目前来说,郭先生说过的传统段子还是创新作品我都无法有一个深刻的记忆,更不要说成为一个社会的符号了。不能否认郭先生的作品搞笑技术一流,从坐在那里开始你就开始乐吧,他可以让你从头乐到尾前仰后合,德云社,郭德纲可以做到,但出了大门你也许就不记得他说的是啥了。

郭德纲曾经回应过这样的质疑,他的回答是“你要是都记住了还要我们干什么?”这回答也许有他的道理,但我个人觉得你要是连自己说的都无法让你的粉丝记住,那你说的是什么呢?于谦说郭德纲写八个字都能说一个段子,我相信,但那样的段子里重复他曾经作品里的内容会有多少呢?我甚至有的时候都不知道郭德纲说的作品和这个作品的名字到底有多少关系呢?只不过不同作品的最后一个包袱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开始,垫话,碎包袱都是雷同的那样的相声还需要取名字吗?

还是那句话人和人对于经典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对于郭德纲相声是否经典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定义,今天我所说的就是我自己对于经典的定义,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蚂蚁小人物0宋老牛


郭德纲的段子充满黄色笑话,不可能成为经典。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相声虽然好笑,但其实是一种无厘头,并没有讽刺社会功能,艺术的根本是什么?必须要反映社会,否则你的相声只用来卖钱,注定会被社会历史抛弃。

于谦说郭德纲写几个字就能说半天,这倒是不假,看过郭德纲的相声,一个笑话他要翻来覆去的说,确实折腾了很长时间。其实说郭德纲有才华不如说他天生有搞笑细胞,只不过他把说笑话的能力转化在了相声里。

郭德纲不会有经典,他上过无数次春晚,在正式场合脱离了他的伦理梗他的相声啥也不是。这充分说明他没有创作有意义作品的能力。


视小影


别人的相声是矬子里拔将军,几乎没有经典段子,因此突然出现一个,那就算一个经典吧。老郭的相声每个都是经典,就连骂人的段子都TMD那么经典,实在找不出更经典的了,干脆就算没有经典吧。说那话的人,你劝劝主流的相声艺术家们多出点经典吧,我们都受不了,到处都是老郭不经典的相声,我们太想听听不是老郭的经典段子了。我求求你了,你能做到,我们感谢你八辈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