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上有哪些爱“作妖”的人物?

娱乐鑫火


另一个戈林

1935年,深受希特勒器重的赫尔曼·戈林被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司令,开始自己在第三帝国呼风唤雨的日子。在权利最巅峰的时候,他是仅此于元首的二号人物。然而再牛逼的政治成就也难以打开戈林的两个心结,第一个是盟军拼死的抵抗,他的姓氏很可能会变成梅耶,第二是他那酷爱作妖的弟弟——阿尔伯特。

阿尔伯特比他小两岁,年龄相近的兄弟俩自幼关系亲密,然而让戈林头痛无比的是阿尔伯特对纳粹主义毫无兴趣,他酷爱自己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戈林实在看不住这个弟弟,于是阿尔伯特在那条不归路越走越远。

行为艺术

都说风起于萍末,任何事情都是由小事开始的,阿尔伯特的花式作妖也不另外。德国刚刚开始迫害犹太人时,犹太女人常常被强迫去清洁马路。某次被路过的阿尔伯特看到,这哥们二话不说,开始了第一次行为艺术表演,他脱掉外套和那帮犹太女人一起干活。负责监督的盖世太保上准备教育一下这个不知所谓的傻X,结果发现,我擦,这不是那个党棍的弟弟吗?这尼玛就尴尬了。

又过了一阵子,阿尔伯特的前老板奥斯卡·皮尔泽(看名字就知道是犹太人)被抓了起来,这老兄打着戈林的旗号跑到集中营去要人。不止把人给要出来,顺手还把奥斯卡一家人都给送出了德国。戈林听说后差点吓的尿裤子,老弟你这是想玩死我吧?这要是传到元首耳朵里咱哥俩都好不了啊!

花式作妖

换了裤子的戈林为了避免弟弟继续作妖,只好把他送到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家工厂当负责人,好歹能给自己留条活路。然而戈林万万没想到,离开了自己的监督后,阿尔伯特开始变本加厉。

这货不知道怎么联系上了当地游击队,一言不合就邀请对方破坏工厂,还想办法伪造了一大批哥哥签名的特别通行证。那个工厂三天两头的被破坏,一被破坏他就开着卡车去集中营要犹太人修理,要来的犹太人拉到半路树林边卡车肯定抛锚,抛锚以后犹太人肯定逃跑,凡是逃跑的手里还必然有通行证。

这种作妖的行为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盖世太保也不是傻子啊!于是他们亲自到阿尔伯特的工厂查水表,阿尔伯特把大门紧闭,然后在门缝里塞出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有事找我哥,他叫赫尔曼·戈林”。盖世太保的小头目一看这货确实惹不起,只好向上层汇报,消息传到了希姆莱手里。

说实话,希姆莱虽然凶残,但确实不是个没脑子的二货,戈林毕竟是帝国二号人物,直接抓他弟弟肯定没好果子吃。所以希姆莱把纸条和查收的伪造通行证转交给了戈林,大体意思就是你自己家弟弟干的事儿,你自己看着办。

满头黑线的戈林只好继续给阿尔伯特擦屁股,废了好大劲才把事情压下来。忍无可忍的戈林给阿尔伯特打电话,弟儿啊!你不能这么死命的坑我啊!哥哥要是垮台以后谁罩着你啊!?游击队少破坏几回工厂成不?另外你弄那个假通行证换个签名行不?我看希姆莱就不错,海德里希也可以的啊!

阿尔伯特则表示,哥啊,他们签名的通行证没有你的好使啊!咱哥的签名帝国通用,希姆莱什么的废物签字,出了柏林就没人搭理了。听到这话的戈林老怀大慰,连连表示还是咱弟儿有眼光,能看明白这帝国里到底谁牛X,好好努力一定是可造之才。然后戈林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或者他选择把这事儿给忘了。

结局

战争结束后阿尔伯特被联军抓捕,送上了纽伦堡法庭,许多被他帮助的人为他作证,于是他被释放。回到德国后,作妖了半辈子的阿尔伯特开始安静,他发现自己的姓氏很难找到工作。于是只好偶尔从事写作和翻译类的临时工作,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靠政府的养老金度日。1966年他结婚与女帮佣结婚,因为他就快死了,想把这份养老金转给帮佣表示感谢。结婚一周后,他在德国巴登古腾堡的一家医院去世,至死他也没说自己反纳粹的经历。

这是阿尔伯特·戈林的一生,他酷爱行为艺术,各种花式作死,但在他死去半个世纪后,坟前依然会有人来放下一束灯笼花。人性的善良和温暖终归不会被时光遗忘,他是恶魔的兄弟,但他是天使。


历史吐槽机


历史中要说哪些爱“作妖”的人物我突然醒悟一人,即李白,为什么这样讲,看在下细细道来,李白作为历史中的名人、诗人,其文学一直流传至今,而且还是位非常典型的浪漫诗人,但也正因为他的浪漫而过于自信,信手拈来一首“求爱诗”遭遇滑铁卢作妖失败。

李白的浪漫诗词在文学作品中堪称巅峰佳作,并且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包括现在很多年轻人采用李白的诗来表达情感,从这可以看得出来,作为历史潮流中的诗,即便放至如今也是可以通过作品感受到它。

那作为这样一位出色诗人,年少时是否轻狂呢,答案肯定是的,越是才气,越发自傲,这是人本身的共性,据悉,李白一生中有四位佳人,这数量上来讲,李白也是位好美之人,而且回顾历史,当年的李白还曾写下一首“求爱诗”,但最终让其未能如愿,还受情绪挫折。

据记载,如果当时的李白不过于风流“作妖”,如果循序渐进,可能还真能一亲芳泽,但奈何,过于自傲而向前走人,戏弄于人,品尝被人拒绝的滋味。

后续这首“相互见面”虽然被誉为李白的糟糕,但这部作品在古代依然是首著名的诗,抛开作妖来讲,即便让品鉴的人有点酸涩的感觉,却不失“风流”之感。

当时李白是怎样用这首诗“作妖”的呢,据记载,诗中解其意描述:“有一天早上,李白在远处品尝美酒赋诗,惊现美丽女子,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美丽女子还慷慨的一起与其起闲话把酒,在酒后狂喜下来,他觉得双方可以往更好的关系发展时,随后就赋诗求爱一首,但,最终这位美丽女子甚觉轻浮决绝了他。”

从其意的表述来看,我们感觉到这场求爱并没有成功,如果不过于孟浪“作妖”,也许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乃李白野史“作妖”秘闻,看官们慢品。


探索历史奇闻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主人公徐昭佩,古今中外的作妖排行榜,她一定能上前十。

徐昭佩的丈夫是梁元帝萧绎,不过两人成婚的时候,萧绎还只是湘东王。徐昭佩可能觉得自己家庭背景不错——南朝齐太尉徐孝嗣的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的女儿,所以想着招儿的恶心自己的丈夫。

这很可能就是一桩政治婚姻,所以夫妻俩应该没啥感情。据说徐昭佩长得不好看,不过萧绎倒不怎么在乎,两人还生下了一儿一女。

按道理说,作为正妻,又生了个儿子,自己的地位是稳固了。不作妖的话,日子应该过得很美。


但是,徐昭佩的做法,简直脑洞突破天际。

(欺负人家一只眼)

首先,萧绎明白老婆是个非常作死的人,所以很少去找她。但是毕竟是夫妻嘛,偶尔一起吃吃饭唠唠嗑还是正常的。但是,每次萧绎过去,徐昭佩就认真的给自己化妆——只画一半脸。

为什么呢?因为萧绎从小瞎了一只眼,徐昭佩就是为了刺激他。而且,每次都是这样。

徐昭佩喜欢喝酒,每次都喝的大醉。然后,跑去找萧绎,呼啦呼啦吐萧绎一身……

她是有多恨自己的丈夫呢?闲着没事就把那些不受宠的妾召集到一起,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吐槽,全力声讨萧绎——一群小老婆经常被召集在一起开“吐槽大会”,萧绎能不被气死?

遇到受宠的妾,就各种挤兑人家,人家要是怀孕了,她就冲上去捅一刀……

而且,徐昭佩各种找男人私通,使劲的折腾。


萧绎怎么能忍住不杀她呢?大概因为徐昭佩生了个好儿子萧方等。

但是徐昭佩的“作死”已经不论场合和理由了。萧绎觉得萧方等这个孩子很不错,于是想借着孩子这个话题,缓和一下夫妻关系。

于是,他找到徐昭佩,说:“要是再有一个像萧方等这样的儿子,那就无所忧虑了!”

这是典型的要夸夸徐昭佩啊,这是明显的来缓和关系的。但是,徐昭佩毫无理由的大哭起来。萧绎就问她,到底咋回事儿,说这你咋还不高兴啊!

徐昭佩不理他,就这么走了,走了……

萧绎彻底被折磨疯了,你想干什么?说出来呗!

到了太清3年,儿子萧方等去世了。这下好了,萧绎没有什么顾忌,忍不了了。他直接给徐昭佩下了个命令:你死去吧!

徐昭佩知道自己作到头了,只能投井自杀。萧绎还把她的尸体捞出来,送回了娘家,说是“出妻”——意思就是,我不要这个老婆了。

不仅如此,萧绎还来了一首《荡妇秋思赋》,专门吐槽一下……

徐昭佩得有多“作妖”,才会让萧绎这么恨她啊!


七追风


看到这个提问,我马上就想到了东汉末年名士祢衡。

先看一下人物传记: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看完之后大家就知道了,祢衡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喷子,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知道因喷别人而死,算是将一生贡献给了骂人这项伟大的事业。

那么为啥说他爱作妖呢,笔者认为祢衡同志能成为天下名士必然是一位高智商,有才学的人,这种温润君子,谦谦如玉的修身养性道理肯定懂。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嘴贱,就是故意的作了,仰仗对方不想背上杀害名士,不尊贤才的骂名,使劲儿折腾。

我们看看祢衡同志的作妖历程,历史记载共计喷了北海国相孔融、主簿杨修、侍中荀彧、荡寇将军赵融、司空陈群、兖州刺史司马朗、丞相曹操、侍中荀攸、尚书程昱、军师祭酒郭嘉、征东将军张辽、中坚将军许褚、大将军夏侯惇、大将军曹仁、荆州牧刘表、江夏太守黄祖等共计22为三国名人。

如果不是碰上性情急躁又没什么脑子的黄祖,接下来估计就会被送到刘备集团继续自己的“伟大”事业了,最后“孙权”集团也幸免不了,直至把三国叫上号的人都骂一遍,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喷子老祖宗大名。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觉得喷子流派“作妖王”的口水隔着历史长河向你喷来……



以史励人


历史上最爱“作妖”的人物,首先想到的便是著名的明末才子金圣叹!他一生放荡不羁,“作妖”甚至作到了刑场上,以最为滑稽的方式结束自己放纵的人生.......

1、考场“作妖”;

金圣叹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时人皆称其为“怪才”,曾到叶绍袁、钱谦益等江南士绅家中扶乩,以精湛的文采获得他们的赞赏。按理说以金圣叹的文采,要考取功名并非难事。可问题就在于他实在太能玩了。

和其他士子一样,金圣叹也参加过科举,可人家都是奔着功名利禄去的,而他却纯碎为了玩而去的。金圣叹第一次参加科举时的考题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于是,金圣叹就直接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刀;

第二次科举的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金圣叹直接在试卷上回了一句:“黄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然后连续写上39个“动”字;

第三次科举的题目是“孟子将朝王”,这次金圣叹的回答更“妖”,直接就写上4个“吁”字;

第四次科举的题目是:“西子”,最后金圣叹又来个清奇的脑回路,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这个回答弄得考官也忍不住”作妖“,回道:”西子是来了,但你的秀才溜了“

金圣叹就是这么的”作妖“,用四篇零分作文,结束了自己的科举生涯,但却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上,留下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绝唱。

2、死到临头,也还是要逗逼一下;

这金圣叹“作妖”可不仅在考场上,就是到了刑场,他还是要再逗逼一下。

清朝初年,江南地区发生了“哭庙案”、“通海案”和“江南奏销案”,合称“江南三大案”。而其中“哭庙案”的主角正是金圣叹。

顺治年间,吴县县令任维初以暴力执法的方式,强迫百姓缴纳钱粮杂税。而他自己却买卖仓米,中饱私囊。任维初的恶行最终激起了当地的民怨。于是,当地秀才们便在金圣叹等的带领下,到南京文庙哭诉,大骂任维初。然而,金圣叹他们这庙哭得不是时候,刚好处于顺治皇帝驾崩之时。于是,任维初便将“哭庙案”的案情坐大,上升到对皇帝不敬的层面上,最终逮捕了金圣叹等十八人,并斩于市。

在刑场上,金圣叹不想看着其他士子人头落地,于是想第一个受刑,便神秘兮兮地对刽子手讲:我的耳朵里各有一张银票,你要是先斩我的话,那两张银票就归你。这刽子手很乐意的给了金圣叹一刀。可之后,刽子手掏出耳朵里塞的字条一看,一条写着“好”字,一条写着“疼”字,加起来就是“好疼”。金圣叹这是临死也要“作妖”一下的节奏......


这些历史要读


自古以来,皇室就是天下的主宰,身为皇室之人,自然也能得到天下最好的待遇,不必受到物质上得拘束以及精神上的压迫,所以,皇室之人自然也是活得十分自然惬意满足。在女性地位比较低的古代社会中,公主身份往往就象征着女性的权威顶峰了。

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古代最长寿的三位公主,个个都喜欢“作妖”,搞得皇帝十分厌烦,当场破口大骂:“你怎么还不死!” 第一位公主,鲁国公主。这位鲁国公主的一生命运都十分的舒畅,这样的生活轨迹在古代的历代公主中中,是极少出现的。鲁国公主是宋仁宗的女儿,鲁国公主生活的时代并不太平,正是宋朝积贫积弱,冗兵冗务的贫困时代,加上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大多数皇室子孙都被掳去金国,鲁国公主却逃过一劫。



中老年时期的鲁国公主已经不问朝政了,但是当时正在执政的是宋高宗,也就是她的侄孙。中国讲究辈分,所以,宋高宗对这位长祖姑母是有求必应,但是鲁国公主似乎从不满足,经常找高宗要官职。直到一次,宋高宗直接挑明拒绝为她的儿子晋升官职,鲁国公主才罢休。鲁国公主十分长寿,在86岁的时候才去世。 第二位公主,固伦荣孝公主。熟悉清代史的人应该知道,获得“固伦”称号的公主一般都是皇后所生的嫡系皇女,一般的庶出皇女不配拥有这个称号。这位荣孝公主并不是清代皇帝的女儿,她的受封完全是走后门。


荣孝公主是恭亲王的女儿,后来慈禧为了拉拢恭亲王,就把他的女儿封为了固伦荣孝公主,这种殊荣在清代的众多公主中,她是唯一一个例外。固伦荣孝公主也很长命,一直从清代活到了民国,还特别喜欢“作妖”,享年71岁。 第三位公主,含山公主。这位含山公主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女儿,中国的长公主、大长公主的晋封制度也是因她所创立。

含山公主历经七代皇帝,地位尊贵,而且历代的皇帝都得尊称她为姑姑或姑婆甚至是祖姑婆。 往往是含山公主的一句命令,皇帝侄子们就要屁颠屁颠地赶去办了。甚至,连皇后专属的凤冠霞帔礼服,这位含山公主也要打造一套,总之是各种“作妖”,最后搞得明英宗大骂:“你怎么还不死?”只不过,含山公主还没拿到礼服,就以八十三岁的高龄去世了。 古代最长寿的三位公主,个个都喜欢“作妖”,皇帝:你怎么还不死!
回首这些公主的一生,她们也算是封建时代里面运气极好的人。在古代的公主一般来说,都没有自由,都是皇家利益的附属品,往往都是为了和亲、为了和平而牺牲自己幸福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同为皇室女子,但结局却截然不同,令人感概万千。


开热买


看了这个问题我也有一个疑问,什么是“作妖”?是作死的意思吗?我就按作死来回答吧。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秦牛缺的人,独自走在山中,遇到抢劫。山贼抢了他的车马,解下了他的包裹,连衣服都给扒了。

这抢劫犯也挺有意思,抢了东西走就是了,他们走了一会又回来了,想看看秦牛缺被抢干净了会是什么反应。话说你们是靠抢劫吃饭的,又不是搞心理行为研究的,事还挺多。

这秦牛缺也不是个凡人,被抢之后,面不改色心不慌,还在原地坐着休息呢。

山贼上去问道:“我们用刀架着你的脖子将你洗劫一空,你怎么还这么悠闲呢?你这心真够大的。”

秦牛缺你有能耐、能言善辩也不能这会体现吧?你就说吓得腿软走不动了,强盗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不!秦牛缺开口就展现了自己的特立独行:“车马只是用来代步的,钱财只是用来果腹的,衣服只是用来遮肉的,圣人是不会因为这些身外之物损害自己身心的。”

强盗一听,可以啊,这说话一套一套的,知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道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重要,这样的人要是见了君主肯定会得到重用,到时候我们就惨了。

几个山贼一合计,杀了吧,这荒山野岭杀了也没人知道,不杀就是祸害。

秦牛缺卒。

这算不算花样“作妖”?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秦牛缺遇到更不讲理的强盗还卖弄自己的学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诗经·大雅·抑》曰:“人亦有言,糜哲不愚”,《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后世苏东坡也说过:“人勇若怯,大智若愚”。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切不可该糊涂时聪明,弄的自己吃嘛嘛不香了。


别酒流年


我个人理解哦,怕了别喷。

第一 李白,一首将进酒,大气磅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谁能想到这是一首劝酒词。

一首南岭别儿童入京,无比潇洒。

这首诗的背景是李白经过多年沉浮,终于有人欣赏自己才华引荐给了皇上,要进京当官了,还以为自己要去做宰相,写下了这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这德性怎么能做到位极人臣,果然到了老板身边没多长时间就被劝退了,给了无比丰厚的遣散费,老李觉得呵呵,我在乎这个?是你不懂得我的才华,离开我是你的损失,厉害不厉害,那是皇帝啊天子,然后李白理都不理,说我太厉害了没人懂,凡夫俗子不能容我于,我应该坐那高高在上的谪仙人,于是就满世界的去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就这样身后还有一群小迷弟,这小迷弟也不是普通人,杜甫就是其中一个。


妖妖诗词社


此人可以算是历史上的作妖天王,作了一次还想再作一次

清军对于自愿投降的将领还是很宽容的,虽然人家可能是有直接对战的时候,但是大多还都是封了官职,一是让这些人觉得我们对待你们还是很宽容的,我对你们是真心的好,我也是真心的希望我们能合作的愉快。二是为了防止这些人再次临阵脱逃。但是清朝却没有及时的给他封官,只是让他一直打仗,平定农民起义,反正你有自己的军队,要想跟我干,那你就带着你的军队打仗好了。直到把农民起义军收拾干净,攻打了云南之后才真正的给他封了个王,相信说道这个名称一定会让大家忍俊不禁--''平西王''。这才是历史上第一个平西王。

  


云盾之家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

说是在商朝的时候 出了这么一个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君王名叫武乙,纵观历史也是个平庸的君王,但是他有一大爱好——没事干就和天较劲,专门派人准备一个革囊并在里面盛血,然后挂起来射之,自称为射天。

别人很是不解,说他这和老天爷这是多大仇?但他却乐在其中。用现在一句话说,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谁叫人家是君王呢。射着射着,天就忍不了了,于是“后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这位作妖的武乙在外出打猎的时候被雷劈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