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很多城市裡都有城隍廟,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

做女人_要拽


每個城市的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神都不盡相同,但都是由古代曾造福或者有功於當地民眾的英雄名臣來充當,是民間和道教中守護城池的神。

城隍廟與城隍神的發展

城隍的最早歷史記載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的水墉神,也就是農田中的溝渠神,這也是關於城隍最原始的自然神。後來城池都有城牆,在城牆之外還有護城河或者壕溝,而這沒有水的壕溝就被稱為“隍”,“城”自然就是城牆了。

隨著城隍在民間影響力的日益增長,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其文化之中,城隍神就慢慢成為道教尊奉的冥神之一。城隍神從原本的民間的神祀躍升為道教認可冥神之一,可以說是完成了蛻變。

城隍廟中的城隍神經過漫長的演化,由水墉神逐漸過渡到名臣名將神。在古代作出貢獻的名臣英雄人物,人們相信他們死後英靈還在,還能保護自己的城池。第一個被賦予城隍神的名將是西漢時期的紀信,長安便成了城隍文化的發源地。

城隍文化自西漢以後不斷興盛,到了唐朝,對城隍祭祀已不限於民間,各地方官員每年定期會代表民眾祭祀城隍。宋朝將城隍神正式納入祭祀典籍,規定新官到任必須拜謁城隍廟。將城隍信仰推向高潮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據說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裡,而城隍廟通常被認為是土地廟的上司,因此朱元璋對城隍廟極為崇敬。他稱帝后,下旨封京都城隍為一品顯佑王、各府城隍為二品威靈公、各州城隍為三品顯佑侯、各縣城隍為四品顯佑伯。

各地城隍在有了品級之後,明朝又頒佈祭祀制度,並規定城隍廟名稱中去除封號,只稱為某府某州或某縣城隍。明朝時的城隍廟基本上遍佈全國各地,據不完全統計,明初全國的城隍廟有1472座。

各地的城隍廟與城隍神

各地的城隍廟中的城隍神不盡相同,這些城隍神的相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為國家民族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名將或造福一方的賢哲廉吏,他們都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比如西安、蘭州、鄭州等地的城隍廟中祀奉的都是號稱第一城隍神的紀信。

而北京城隍廟中祀奉的城隍神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上海城隍廟中祀奉的城隍神是漢朝名臣霍光,蘇州城隍廟中祀奉的城隍神是戰國時期的春申君黃歇,合肥城隍廟中祀奉的城隍神是北宋首任廬州知府孫覺。杭州的城隍神則是明朝御史周新。

城隍廟裡除了祀奉城隍神之外,還有一些配神,一般是城隍神的兩邊分別列八大將、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及十殿閻王等塑像。在城隍廟的匾額和楹聯裡,既有頌揚忠君愛國的品德,又有宣揚善惡有報的觀念。

城隍廟的佈局與古代的衙門基本相仿,通常城隍廟都建在城內,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儀門、前殿、戲樓、大殿、寢殿等建築,兩側配有鐘鼓樓、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築。

綜上所述,全國各地的城市基本都有城隍廟,或大或小,它們祀奉的城隍神也是不盡相同,但都與古代的名臣英雄息息相關。


野史也是史


城隍爺是道教的神袛,屬於冥界的基層幹部,地位相當於人間的縣太爺。

看到這裡大家就知道了,城隍是一種官職,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縣太爺,也有著不同的城隍爺。人間的縣太爺死了,肯定要換下一任縣太爺接班,而冥界的城隍爺,往往不需要更換,至少不用更換的那樣頻繁。

城隍爺可沒那麼容易死,為什麼?其實,他們已經在人間死過一回了,沒錯,各地祭拜的城隍爺,都有生前的原型。人們捨不得他們,為了紀念他們,給他們以新的職務任命,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

城隍爺起源於周朝,興盛於唐朝,人格化於宋朝,制度化於明朝。宋朝開始,多以死去的有高尚情操或忠肝義膽的名人命名城隍,明朝對城隍爺的職稱和職能都做了詳盡的規定。京城的城隍封王,省、府的城隍封公,州城隍封侯,縣城隍封伯,不管什麼職稱的城隍,職能都是護佑城池、兼掌管下界的司法工作。

各地供奉的城隍爺都有誰呢?

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按出生年月來說,這位城隍爺年紀算最大的。

杭州城隍文天祥、周新

上海是一線大城市,多了幾個城隍編制,分別是老城隍霍光、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陳化成。

北京城隍楊繼盛、文天祥。

福州城隍陳文龍、福建省都城隍周苛、蕪湖、鄭州、天水城隍紀信、蕪湖城隍周瑜、安徽青陽城隍海瑞、柳州城隍柳宗元、桂林城隍張少儀、邕州城隍蘇緘、定遠城隍包拯、南昌城隍灌嬰、紹興城隍龐玉、曲沃城隍申生、遂昌城隍史可法、濟南城隍鐵鉉、郾城城隍岳飛、和縣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蕭何、烏魯木齊城隍紀永寧、古田城隍劉疆、臺南小南門城隍朱一貴、澳門城隍張之洞。

說了這麼多,你家鄉的城隍爺是哪位呢?


歷來現實


城隍廟供的當然是城隍神。

城指城牆,隍原指無水的護城壕,後泛指一切護城河。城隍神就是護持城牆和護城河的神仙,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隍神。

不過有多個城市供奉同一個城隍神的,能者多勞嘛。

1,戰國時期的《禮記》裡面已經記載祭祀城隍

《禮記》: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祭坊與水庸,事也。

根據兩漢的註疏,“水者隍也,庸者城也”。

說明,至少周朝開始祭祀城隍神。

其實早在堯舜禹時期,就出現了夯土城牆,這時就應該有祭祀城隍神的儀式。

伊耆氏應該是堯部落的一支。

目前發掘的陶寺堯城遺址,就有夯土的痕跡。

但古代雖然祭祀城隍神,但沒有單獨立城隍廟。

比如周朝的大蜡八祭,是把城隍神和貓、虎等放在一起祭祀。

大蜡八祭唱的《蠟辭》:

土反其宅,

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

草木歸其澤!

2,文獻記載最早的城隍廟是蕪湖城隍廟。

三國時期,東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修建蕪湖城隍廟。

傳說是紀念東吳大將蕪湖侯徐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出兵蕪湖附近的濡須口,徐盛跟隨孫權迎擊曹操,徐盛奮勇擊敗曹操。孫權“大壯之”。(《三國志》只有兩次“大壯之”,另一個是張遼。)

為了更好應對濡須口的入侵,孫權令徐盛在雞毛山重修蕪湖城。

徐盛英年早逝,蕪湖人為了紀念他,修城隍廟,封徐盛為蕪湖城隍神。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其實,正如火神、蟲神、灶神、門神一樣,遠古時期的人們崇尚自然,凡是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人們都認為其中有神靈的存在。

早在幾千年前的周朝,每到年終天子都要祭祀八蜡神,“八蜡”指的就是八位神靈:先嗇(神農氏)、司嗇(后稷)、農神(田官)、郵表啜(田間廬舍和阡陌之神,人們為感謝其創田間廬舍,開闢道路,劃分了疆界)、禽獸神、坊(堤壩)、水庸、昆蟲神。其中第七位“水庸”指的是田間的溝渠,水庸神就是溝渠神 .



後來,隨著古代城市的發展,人們有了城牆的概念,城牆之外還要修建護城的壕溝。護城壕裡有水,就成了護城河,稱為“池”,沒有水的城壕,就稱為“隍”。城隍連用,泛指城牆和護城壕,“城隍”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兩都賦》:“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農村的“水庸神”,到了城市就是“城隍神”,城牆和壕溝可以防禦敵人,保護城市和城裡的百姓。於是在上古八蜡祭祀的基礎上,衍生了了城神這一神靈,並以其作為城市的形成保護神。而後城隍神還被納入了道教神仙體方 系,成為了掌管冥界的主神之一。

據說最早的城隍神是漢朝的紀信。在楚漢滎陽之戰中,紀信假扮漢王,救出了劉邦自卻被項羽燒死。劉邦為了紀念自己的救命恩人,就為其蓋了祠廟,給予祭拜。傳說文景二帝之時,將其正式封為城隍神,成為長安城的保護神。這也是城隍神由自然神成為人神的發端。 城隍信仰自發源以來,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到唐朝時達到了頂峰,祭祀城隍在民間蔚然成風。到了宋朝城隍被列入祀典,凡新官上任的前三天內,必須拜謁當地城隍神,這是希望以神明的威力鞏固並加強官吏對地方的統治。

宋代以後,隨著城隍信仰的進一步發展,城隍神更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樣化。各地百姓紛紛將對當地具有巨大貢獻的已故名人或名臣作為城隍神,並且沿用至今,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國眾多城市均祭祀漢高祖劉邦的部將紀信;蘇州祭祀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北京祭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祭祀明朝的直臣周新;南寧、桂林祭祀北宋的忠貞之臣蘇緘等,這些都是“本土化”了的城隍神。

此外,上海的城隍廟裡,甚至還同時供奉過秦裕伯、霍光、陳化成三位城隍神,這三位城隍神在不同時代對上海都形成了相當大的精神影響。 城隍廟是一個城市裡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圍繞著城隍廟往往形成豐富多彩的廟會。而廟裡供著的不同的城隍神,各司其職,各保一方土地。城隍廟不僅傳達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更見證了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


尚武菌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我所瞭解到的內容。

城隍廟,顧名思義,裡面供奉的應當是城隍爺。一般來說,每座城池都會有一位城隍爺來坐鎮。

他們的職責是守護城池、統轄亡魂、調和風雨、護佑一方百姓,是這座城市的守護之神。

相較於我們所知的其他神祗,城隍爺又有些不同之處。



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城隍爺“離我們並不是那麼遠”,當然這個“遠”並不是說實際的距離,而是因為大多數城隍爺都是由我們熟知的人所擔任的。

比如說北京城的城隍爺是南宋名臣文天祥;西安城的城隍爺是漢朝將領紀信;杭州城的城隍爺是明朝鐵面無私的官員周新;衢州城的城隍爺則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文章寫得好,而是他在衢州擔任縣令期間吏治以嚴酷著稱,頗受百姓愛戴。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被人物化了的城隍爺,要麼是忠臣良將,要麼就是百姓愛戴的好官,這也是與城隍爺的身份有關。

因為城隍爺是陰間的長官,百姓們希望那些忠臣良將、那些好官的英靈能像他們生前一樣護佑一方、除暴安良、定國安邦,因此自然而然他們便成了城隍爺的不二人選。

另外,城隍廟裡除了供奉城隍爺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神祗的存在。



他們都是城隍爺的得力助手,負責協助城隍爺處理各項事務,像我們所熟知的文武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等都是城隍爺的部下,還有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人,一般來說,他們也會被供奉在城隍廟內,侍立在城隍爺的兩旁。

以上就是我所瞭解的有關城隍廟的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聽戲聽戲


我們華夏民族的神靈別處不同,我們膜拜的神靈,是我們的先賢,他們原本是人,因為其超越普通人的美德或者行為,洗滌了人性,超脫而成為神。華夏的輝煌不是一個人創造的,於是乎,道教本身,必然是多神的。在道教的諸多神靈中,城隍土地是最親近人的神,許多城隍爺是當地民眾自己選的。

這種例子有很多,如上海的城隍居然有三個!第一位是漢代名將霍光,第二位是朱元璋任命的秦裕伯(此人曾數次拒絕朱元璋的徵召。)

第三位是鴉片戰爭時期著名抗英將領陳化成,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六日,英國侵略者進攻上海的吳淞要塞,六十七歲的老將陳化成為保衛上海城,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定守衛孤立無援的西炮臺陣地。親上戰場和英軍死戰!後戰死沙場,民眾感念其恩德祭祀不斷,後在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民眾抬出陳化成像要把陳化成立為上海城隍。

這種故事還有很多,興揚在這裡說一下城隍的職責,城隍的指責是掌管生人死人戶籍,守護一方,為一方百姓記下善惡功過。在我們道教科儀法事時,召請亡魂前,有的會給城隍發牒,通知城隍派鬼卒押解亡魂到壇場施食超度。


在道教和古人眼中能當城隍必須正直善良!只要生前死後做好人就可以被任命為城隍。《聊齋志異》中有一則故事說了這種事情。水鬼不忍拉帶著孩子的婦女做替身,發了善心的水鬼被天庭知曉,派往他處做城隍。

許多地方的城隍廟都有獨特的對聯,這些對聯反應了道教思想,也反應了人們的善惡觀,興揚在這裡摘錄三則作為結尾。

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則滅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則昌。

進來摸摸心頭,不妨悔過遷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點燭燒香。

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


梁興揚


農村各村莊有各自的土地範圍,由是土地有一個土地神,口語說成土地爺,建廟的廟稱土地廟。

山區人仿為山神廟。

城鎮仿為城隍廟。

它們與火神.水伯或神.瘟蟲神.龍王.狐黃鼠狼及佛系等並列,為地仙地神職。

從而構成,天職神.人王與地神職,冥神職的三界法式。同怪鬼妖魔並列。從而構成陰陽兩態。

城隍廟內供的是城所轄地盤的土地神。因為城不是村莊,而稱城隍不稱土地。

城分城裡城外,其擁地盤呈,城內加城外的:

城外近處周邊的“城畿”,畿外的”城郊“,郊外的“野處”。

從而,城內統統稱城,城外由野處至畿處的城牆根的地方統稱隍。野處之外,入鄉野的農村地盤範圍內了。

城鎮與城鎮間由:

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二十里或三十里一鋪,八十里或百里一驛站對向聯接著。

其間全歸總鄉野地盤範圍,各村及莊再各有自地盤於總地盤之內,其間間雜著寺.觀.庵.堂.院.廟.道場等。村或城內設道場等稱會或匯館,後世寫記成會所.會館了。

通向邊疆或國界的官路上側旁十里處,以六里設一烽火臺至京郊。

中國古地盤設計全在此。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春節快到了,聊聊燒香拜佛的事…

許多人喜歡笑話印度人,卻又去燒香跪拜佛菩薩等印度出家人來祈求保佑升官發財賜平安等……

學者如胡適、季羨林等人都認為佛教是源於印度而不是佛祖的出生地尼泊爾,因為佛教的輪迴、空有、三界等基礎教義都是從古印度婆羅門教發展過來的,佛祖也是在古印度建立佛教的…一些人為了騙得錢財,才謗佛撒謊說佛菩薩能保佑人升官發財等,才誘騙了漢人去跪拜印度人的…

如果燒香拜佛能夠讓人富足發達,那些信佛的國家或地區就不用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貧窮落後了…而且佛教本來就是勸人要六根清靜、放棄世俗名利的,如果佛菩薩真有能耐來影響人的生活,豈能逆反著佛菩薩的本意來讓你升官發財呢?而且,佛教把人們祈求升官發財等的行為視為是行邪道的,《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著書《佛教常識問答》,也說佛菩薩等人只是追求解脫的修行者,並不主宰人的吉凶禍福…

“佛”翻譯成標準的中文意思是:覺悟的人。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是直接音譯,翻譯成中文意思是:覺悟有情眾生!佛和菩薩都是出家修行的印度人,他們自己也都是要承受因果業報的,他們並無能力去改變別人的命運,也保佑不了任何人,跪拜那些印度人能讓你升官發財和平安嗎?


思辨真相


中國的許多神仙都是以仁人志士、忠臣良將為原型的,城隍廟裡的神仙也不例外。城隍指城牆和護城河(壕),而城隍神就是管理一座城市冥間事務的神袛。關於城隍神的祭祀起於周代,在道教興起後得到廣泛傳播,盛於唐宋,元明清傳承不衰,至今仍可見。不同的城市城隍神不同,有時一個城隍神可能是多個城市的守護神。

多城一城隍:紀信。紀信是劉邦部下,在劉邦被項羽圍困滎陽、兵疲糧絕之時,紀信冒充劉邦,開城向項羽詐降,掩護劉邦趁亂逃走,而自己卻被項羽下令燒死。後來紀信就被尊為城隍神,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在今天的西安、鄭州、南充、天水、寧波等地仍然以紀信為城隍神。

(匾額:你來了麼)

一城多城隍:上海。自明代起,上海的城隍神就有兩位,一個是民間自發信奉的霍光,一個是朱元璋下旨尊崇的秦裕伯,因此有“前殿為霍,後殿為秦”的說法。抗戰爆發後,人們又將鴉片戰爭時期的抗英將領陳化成塑像抬進城隍廟供奉,但一廟難容三主,陳化成後來就被抬進了紀念館。

杭州:周新。周新是明初人,歷任福建、北京、山西巡按御史,雲南、浙江按察使,後因得罪錦衣衛被朱棣冤殺,至遲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已經成為杭州城隍神。

紹興:龐玉。龐玉本是隋朝將領,後歸王世充,王世充失敗後投唐,歷任梁州總管、越州都督等職、越州即今紹興,在任上頗得百姓愛戴,死後被信奉為神。

蘇州:春申君黃歇。黃歇,“戰國四公子”之一,封地在今蘇州一帶,對當地開放建設作出貢獻,因此被信奉為神。

台州:屈坦。三國吳人,父親得罪孫權被罷官,隱居台州,後屈坦在臺州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愛戴。

泉州:韓琦等。韓琦是宋代名相,雖然籍貫河北相州,但出生在泉州(其父時任泉州知州),後來韓琦就成為泉州晉江縣城隍神。泉州有大城隍,各縣還有小城隍。

福州:陳文龍。“鬥壘孤危力不支,書生守志誓難移。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抗元英雄,不屈而死。明清封鎮海王,在福建沿海有“官船拜陳文龍、民船拜媽祖”的說法。

廣州:三人,南漢劉巖,明代楊繼盛、海瑞。2010年,時任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出席城隍廟開放儀式,在海瑞塑像前表示“我們要拜清官”,哪來的勇氣?

漳州平和縣:王維。王維生前並沒有和平和縣打過什麼交道,但到了明朝卻被樹立為平和縣城隍神(據傳是王陽明所為,大概就是偶像崇拜吧)。

南寧:蘇緘。宋神宗年間,越南人侵入廣西,蘇緘時任邕州(即今南寧)知州,寡不敵眾,城破後全家殉國,被尊奉為當地城隍神。

桂林:張少儀。清代人,有“張三子”之稱,即孝子、君子、才子,曾任職桂林。

下面說幾個北方的。

北京居庸關:徐達。明朝開國武將第一人,北伐統帥。

榆次:寇準。“審過葫蘆,問過黃瓜,打過城隍,拷過地瓜”的寇老西兒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隍。

邯鄲磁縣:岳飛。磁縣宋為磁州,岳飛曾在此駐紮。

烏魯木齊:紀永寧。據袁枚《子不語》記載,清軍都統在修築城池、興建城隍廟的時候,夢到一個叫紀永寧的人,說自己是天山神委任的城隍,都統醒來和大家一商量,就上報朝廷,奉紀永寧為城隍神了。

濟南:鐵鉉。“割燕問甘,忠何懼烹。芳名千古,雖死亦生。”大名鼎鼎的鐵公就不多說了。

歡迎補充。


閒語


這個可能不盡相同。 許多城市供奉的是東嶽大帝。有的在東嶽廟周邊配建其他廟宇,供奉媽祖等,形成一個神靈的群體。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

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因此,我們看到歷史上許多帝王到泰山舉行封禪大禮,那是極為隆重的典禮。直到清代中葉的鄭板橋也曾經登泰山四十餘日,為皇帝到泰山服務。

東嶽大帝也是民間宗極為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