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曾翔,是个混混

曾翔,是个混混


曾翔,是个混混


网上经常流传这样的视频,曾翔怪叫三两声,大笔一挥,墨汁四溅,围者欣喜赞叹轰然叫好。然后朋友圈、微信群评议如沸,满屏的挖苦、嘲讽,骂曾翔乃跳梁小丑,玷污了书法艺术。有人痛心疾首:“中国书法毁于贼手!”


怎么看曾翔,可以说是当代书法之问了。


比他的作品难以理解的多得去了,为什么惟独曾翔争议如此之大? 主要还是受不了他的“吼书”。很多人气愤:书法家,怎么能够这样?


我的看法是:


曾翔,是个混混


1


曾翔,是19年前的石开,14年前的王冬龄。


石开曾在全国首届篆刻大赛中脱颖而出,但一头诡异的长发、细眯的三角眼让人侧目,他在很长时间里被人视为异类。1998年初入京华,刘炳森便托人带话,开门见山地劝道:先把头发剪了!石开不为所动,至今蓄发长须,并加刻一方大印曰:长发哥哥。


2003年,也是一头散乱长发的王冬龄,创作了巨幅狂草:庄子《逍遥游》。现场纸墨狼藉的一幕见诸媒体,关于其行为艺术的质疑声就不绝于耳,直到《黑白之上》的展出,对王冬龄的口诛笔伐达到了顶点,很多人骂王冬龄玷污中国书法艺术,骂他借色情低俗炒作。(笔者也对其《黑白之上》不以为然,但这是另一话题了,此处不表)


曾翔与他们,并没什么两样。


他们狂狷,他们张扬,他们在找寻自我的创作路上。他们疯疯癫癫,他们急功近利,他们喧嚣吵闹,他们的行为或形象让很多人反感。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混艺术,混圈子。


他们都是混混。


当然,你可能认为,他们的出现是浮躁现实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孤例。古代的书法家,不会是这样。


在你心目中,那些伟大的书法家,一个个应该都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或仙风道骨,或温文儒雅,或沉静如水,对吧?


那你就错了。


2


曾翔,是一千多年前的张旭、怀素与杨凝式。


张旭常年大醉,每醉狂走,脱帽露顶王公前,以头发蘸墨,大写狂草,这画风够骇人吧?


怀素皈依佛祖,却无心修禅。酒肉穿肠过,王公人家游,百杯之后始颠狂,醉 了就睡主人床,好不快活!


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


至于杨凝式,更是一个让人嗔目结舌的主。这位仁兄年轻气盛,煽动父亲反抗强权,后来见势不妙,怎么办呢?吃屎。幸好装疯躲过一劫,此后“疯气”不改,书法上更加张狂放肆,洛阳两百多寺院的墙壁,他也不客气,提笔就刷了个遍!


《宣和书谱》等典籍记载:杨凝式喜题壁,居洛阳十几年,两百多寺院均有其壁书,风靡一时。杨风子“若入院,见壁上光洁可爱,即箕距顾视,似若发狂,行笔挥洒,且吟且书,笔与神会。书其壁尽方罢,略无倦意之色。”


张旭人称“张癫”,怀素雅号“狂僧”,杨凝式又名“杨疯子”。


他们放肆,他们酗酒,他们写字狂吼乱叫。他们不是疯子就是癫人,他们游走于王公与名士之间,在最喧嚣的地方嬉笑。


时间再往前推五百年,还有一群放浪形骸的人,他们酗酒、纵歌、嗑药,还裸奔。他们并没有因为怪诞的行为被历史抛弃,反而因为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的作品而名留千古。


他们这个超级组合,叫做:“竹林七贤”。


喝酒,估计曾翔能干一瓶。

嗑药?曾翔是不敢了。

裸奔,估计更没这个胆了。


所以你看,他们一样是混混。曾翔的混混级别,相比之下还只是幼稚园水平,何至于“中国书法毁于贼手”?


说到这里,总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评判一个人的艺术,不是看他的创作表现,而应看作品。在理解这个人、理解他的作品之前,我们没有发言权。





3



那么,如何理解曾翔这个人?


一夫?木木堂?硕士生导师?大学特聘教授?我想,他最深层次的身份,应该是“中国版”的井上有一。


曾翔是幸福的


他是井上有一的忠实信徒,虽然他未必肯俯首膜拜,甚至存了一份比肩和超越的野心。井上有一最终在艺术上的高度,给了曾翔方向。井上有一艺术上的盖棺定论,减轻了曾翔被中国书坛接受的难度。石开与王冬龄的成功,也证明了自我营销的极大空间。


我相信,曾翔应该不止一次借此鼓励自己,鞭策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坚定地走下去。


曾翔也是苦恼的


他不像前辈曹宝麟,安守书斋几十载,有那么深的学术积淀,就算摘下书法家的牌子,人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当代数得着的考据学者。


他不像后生陈忠康、陈海良,出手就是一纸纯正的二王笔法,你们都懂,你们都服,你们都喜欢。


他也不像鲍贤伦、张学群,在文艺与政界双栖,进退之间,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书法也被公认很好!


曾翔能够做什么?


他所倚赖成名的中书协,已不再是他熟悉的样子。他的书法暂时还不被理解,被很多人讥讽嘲笑。曾翔要是三五年不出来混场子,你们保证忘得一干二净!


他只能出来写字,喝酒,被人们围观。

他只能出来传播自己的道。

他在探索的路上,踯躅前行。

希望走着走着,人们就理解了。


明白了这些,曾翔那些奇特的行为,是不是找到了注解?


4


曾翔的作品,又是什么道?


如果将他的书法与街头行为艺术、江湖书法划等号,这不符合事实,也对他不公平。他笔下并不是没有传统的东西,只是更多现代性的探索。


他的书法,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我以前写过一段关于他的文章,附录如下:


如果尝试理解他,你就知道,曾翔是聪明人,深深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你让他重新再花十年、穷无数的精力去深入传统,跟陈忠康、陈海良这些二王高手比技法?这太难了。


所以,他跳出了这条人头攒动的大道,斜斜地切入一条小路,人家不跟你比技法行不行? 他尽可能使出自己所能用到的传统功夫,发扬日本井上有一“极度张扬意识与欲望,从灵魂里迸出墨汁”的创作理念,有意无意间结合西方的抽像派与空间美学,来探索当代书法的表现形式。而且,在他笔下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表现力、感染力的,有他的稚拙天真,有他的雄浑粗犷,有他的奇崛跌宕,有他的狂放夸张。


他也没有某些互捧文鼓吹的那么好。曾翔的创作还在探索中,偶有成功,失败的时候更多。


很多人遵循传统的法度在学习、在创作,有传统的技法可以参考、有固定的创作模式可用,出手一看就可以很精彩。而对于曾翔,探索仍在路上,偶有佳构,大多数作品还是失败的。有时候感觉不够或情绪不到位,笔下就成一张废纸。目前来看,废纸还是更多。


探索就会偶尔出彩,也要允许失败。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曾翔,说他不懂书法,那样的说法不客观。人家选了一条很聪明、略取巧、但其实并不好走的路子,顶着骂声一路探索,确实还是有勇气,也有水平的。


曾翔的创作,不能等同于未上路的江湖书法,但也还没形成一条成熟的路子,一切尚未成形,还在探索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也许比较恰当:


曾翔,还在路上


5


曾翔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曾翔,是书法发展到当代,在中西方文化、审美、艺术思想冲击下产生的标本性人物。他们的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书法的边界,进入了难被人理解的状态。他们的探索,对当下的艺术发展是有独特意义的。


作为书法,需要在发展的同时还能守护传统的纯粹和尊严,否则就不再是书法。曾翔能够引发“当代书法之问”,被认为“糟蹋了中国书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破坏了我们对传统书法的固有认知。


创新的边界在哪里?这是一个大命题。我想,总有解决思想分歧的办法,我更愿意将他们艺术上的创新叫做:


“字艺”


基于文字本体的艺术化表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


书法学界能否形成共识,从书法里分支出一门“字艺”呢?这样也许能够解决当代书法领域意识混乱的问题。此事已经迫在眉睫,很多人可是因为看了曾翔们的创作而心生困惑,厌恶书法,甚至痛心疾首一怒弃笔了啊。


6


每次看见曾翔的视频,最辣眼睛的,其实是那群围观叫好的看客。他们当面逢迎拍马,背后随波逐流,轰然叫好的是他们,私下散布视频、起哄骂曾翔的,也是他们!


对于目前的曾翔,过度的赞美、吹捧是可耻的。因为不喜欢曾翔的“吼书”就加以挖苦谩骂,也是肤浅的。


不管曾翔的创作,是“书法”还是“字艺”,在我们还没看明白,看不懂,或还需要向后再看几年、等艺术家探索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等待。


如果以达芬奇为唯一标准,可能就不会诞生梵高、莫奈这些印象派艺术家。伟大如盛唐,曾经诞生了颠张“张旭”、狂僧“怀素”、释高闲和“四明狂客”贺知章,他们放浪形骸,旷达不羁。


我们身处一个更伟大的时代,包容开放、兼收并蓄。


还容不下一个曾翔


见山馆

2017年11月12日



曾翔,是个混混

曾翔,是个混混

【延伸阅读】


美女版曾翔!?●视频


书法狂人曾翔:搞书法要抱着“玩”的态度


据说这位书法家写字时要有专人负责摇桌子?


曾翔,是个混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