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購買古法桶養蜂群須謹慎

作者:張河勇(浙江省義烏市後宅街道下金村,浙江 義烏 322008)

在蜂群買賣中,稍不留神,就可能會因“看走眼”而遭受損失。尤其是古法桶養蜂群,因為其巢脾結構的特殊性,無法逐一提脾查看,就連賣方也不一定知曉自己蜂群的確切情況,儘管其有誠實守信的心態,但也無法向購買方如實解釋之。為此雙方極易造成誤判,導致蜂、價失衡。這種不合理的交易,會引發售後矛盾。然而,只要蜂友們平時在飼養管理上,多多細心留意觀察蜂群的行為和特性,還是可以積累很多蜜蜂生活常識的。將這些日積月累的養蜂知識,應用於買賣蜂群,就便於精準評估蜂況,按質論價、公平買賣,可省去很多麻煩和矛盾,且十分管用。筆者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結出憑外觀經驗判斷桶養群的點滴經驗,現一一列出,供蜂友們探討之。

1 、蜂王是否健在

先掀去壓在蜂桶上口的遮擋物,再輕穩地垂直抬高蜂桶,側彎頭頸細看蜂巢。若五六張巢脾都是騎蜂桶橫檔築造的,且群勢又已經至橫檔以下,那麼可緩緩倒翻蜂桶觀察,否則,不可側翻蜂桶,以免墜落子脾甚至整個蜂巢。若見工蜂烏黑油亮者,極可能是失王群,尤其是“小暑”以後,經常會因割蜜而丟失蜂王。此類失王群千萬不可購買。

2 、蜂王產績優劣

可通過出勤回巢的工蜂帶粉情況推測得到。因為,假如蜂王產卵很猛,蜂群對花粉的需求量就極大,所以回巢的採粉工蜂數量就很多。否則工蜂採粉很少,甚至長時間看不到帶粉的回巢蜂。如果正逢繁殖旺季,發現這種“不採粉”的蜂群,也儘量不要購買。因為多半是老弱病殘之蜂王,繁殖很慢,為其介臺換王也很麻煩,如碰上天氣和蜜源不好時,容易飛逃或垮群。

3 、子脾健康狀況

如果發現巢門口有米粒般的蟲屍,則可判定是爛子群,即中蜂囊狀幼蟲病。此病治癒率極低,最後大多飛逃或滅群。又如發現有白色死蛹拖出,蜂桶底常有巢蟲,則是巢蟲為害。要是封蓋蛹大量被巢蟲所毀,則新蜂出不了,群勢削弱得很快,最後也會全群飛逃。這類蜂群絕不可貪圖便宜購買。

4 、工蜂的日齡結構

有的蜂群雖然出勤十分勤勉,群勢也較強大,但工蜂體色黑亮。這種蜂群通常是病後通過人為治療或者因氣候、蜜源的突然轉好而自行康復的蜂群,也很可能是自然混合的逃跑群。由於幼齡蜂比例很少,大多是由老弱病殘工蜂所組成的,老蜂死後,群勢衰弱就很快,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復壯。甚至貌似“痊癒”的蜂病,也會再次“死灰復燃”。此類蜂群不宜購買。

5 、處女王是否已成功交尾

如果賣方解釋,此群於數日前已經自然分蜂過,那麼說明老蜂王已隨分出群而去,留下的即是處女王(或至少是王臺)。可按分飛日期和近期的氣候來評判此群處女王是否已交尾。通常處女王出房後,如連續天氣晴朗暖和,那麼 8~10 d 即會出巢交尾,再過1~2 d 後即會產卵。再結合採粉工蜂數量,就不難判斷出新蜂王的交尾、開產情況。若距離上次分蜂僅10 d 以內,則基本上可定為未開產群。為了穩妥起見,可先別購買,耐心等待到確認新王開產後,再購買。

6、 有無雄蜂脾

雄蜂脾顏色比較深,房蓋拱形隆起,房孔比工蜂脾寬大,通常築造於巢脾下的邊緣位置。對於已築造雄蜂脾的蜂群,是否要購買?這個問題應結合自己買蜂后,放置場地的蜜源情況而定:如果自己的場地附近,近期沒有大片的蜜源大流蜜,而又想急於發展群數,那麼趕緊買之,馬上就可自然分蜂。反之,如果自己的放蜂場地馬上就有大流蜜來臨。那麼,為了增產創收,就不可購買這種已有“分蜂熱”的蜂群,以免因分蜂而歉收。

但是,如果是弱小群築造了雄蜂脾,那麼不管自己是為了增產創收,還是為了擴大群數,都不宜購買。因為這種築造雄蜂脾的弱小蜂群,通常難以維持大群,或者有老弱病殘蜂王。7 蜜粉缺、餘巢內蜜粉的多少,可用手提時的沉重感作估計。一般而言,杉木製的常規蜂桶重 2.5~3.5 kg,松木蜂桶明顯重於杉木蜂桶,泡桐木則輕於杉木……

總之,應購買那些儲蜜、花粉充裕的;工蜂體色淺些、群勢強大者 (哪怕是已經築造了雄蜂脾者);沒有爛子跡象和巢蟲為害的;巢脾下端白色且薄者;工蜂出勤又很勤奮。這些才是最為可靠。

購買古法桶養蜂群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