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据说金庸老先生曾打算更改《鹿鼎记》的结局,让韦小宝众叛亲离,但最终没改,你怎么看?

影视北阁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说到《鹿鼎记》韦小宝,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星驰饰演的韦小宝形象,星爷在剧中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幸好金庸先生没有改结局,因为我不想看到星爷众叛亲离,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还是愿意看到陈百祥对星爷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还是愿意一众佳人围绕在韦小宝身边,娇滴滴的叫声:小宝。还是愿意听到星爷魔性的哈哈哈~的笑声。


石门影院


金庸先生生前确实几次在访谈中表达过上述情形,就是曾有过给《鹿鼎记》改动结局的想法:最后韦小宝输光了所有的钱,七个老婆也都相继离他而去。


如果这样改动的话,就等于韦小宝最后妻离子散,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原点,而且,拥有过再失去的感受比从没拥有更凄惨。

无疑,这样的结局会起到警示作用:像韦小宝这样不学无术,只靠投机取巧,溜须拍马而获得成功的人不论多么风光,最后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三观正确,而且应了传统观念的景。

可是,他最终没有改。

原因之一是说许多读者表示不能接受这种改变。这个完全可以理解,除了那些天生的伟大人物,谁不想在可以不吃任何苦头,仅凭着一张嘴就能左右逢源,从而泡到所有想泡的妞、发大财、做大官,成为人生赢家呢!

这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YY心理,如果改了会感觉不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庸先生认为《鹿鼎记》本就是一部影射现实的小说,而类似韦小宝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香港有、大陆有、就是美国,英国等海外华侨的社群里也有,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过得都很好,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

我认为,这才是金庸先生最终没有改变韦小宝结局的真正原因。

金庸先生看似儒雅,温和,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好像很好说话,很容易通融的样子。殊不知,他对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绝不是随便让人拿捏的。你可以提意见,建议,但是他会有自己的主心骨,最终还是以他心目中的形象出现。徐克导演就曾因为把他的《笑傲江湖》改得面目全非,最后惹得金庸先生说:以后朋友还可以做,改编我的作品就别提了,可见他的执拗。(当然,《笑傲江湖》的电影版也是经典)

所以说,金庸先生之所以没有改变《鹿鼎记》的结局,完全是他洞悉人性,深刻了解社会现实的缘故。


当今社会中,和韦小宝一模一样的人物当然不存在。有的人只学了他的油滑,有的人有他溜须拍马的本事,有的人会和他一样见风使舵,贪财好色。但是,只有一样很少人能做到,就是他不出卖朋友,还讲一点儿最起码的江湖义气的品质。


田获三狐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也是巅峰之作。小说中的主角韦小宝,不同于其他主角,他没有什么正义感,更不会把侠义放在第一位,金钱、美色、赌博这三样东西才是他最喜欢的。韦小宝的私欲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是这些私欲在韦小宝身上放大了许多。

金庸先生面对采访时,曾这样说过:

“写这部书时,我经常想起鲁迅的《阿Q正传》所强调的中国人的精神胜利。精神胜利的意念在中国的确相当悠久而普遍,但是却不是中国所独有的。有时走访国外,我也常发现:几乎每个地方的人民都有他们精神胜利的方式。所以我试图从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国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

韦小宝在金庸小说中是一个特殊存在,这是金庸先生的一次尝试,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主角,韦小宝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无赖,没什么大的理想,凭借着本能和各种不光彩的手段,在暗流涌动的社会中谋求自己的立足之地。

当年金庸先生写完《鹿鼎记》时,有不少读者给金庸先生写信,说自己很羡慕书中的主角韦小宝,希望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像韦小宝一样有钱,像韦小宝一样娶多个老婆。

看完读者的来信,金庸先生有了一些担心,想着韦小宝这样的人物,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给青年朋友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忧虑,金庸先生在面对访谈时,说会考虑修改《鹿鼎记》的结局,让韦小宝破产,老婆也跑掉一些。

现在感觉以前写的不怎么好,现在改得好一点也可能改得坏一点。后来思想比较成熟,感觉胡闹的地方就改了一下,删掉了一些。比如韦小宝的结局,让好赌的韦小宝家破人亡,让他的7个老婆大多都跑掉;比如段誉与王语嫣感情的结局,比如黄药师与梅超风的暧昧感情等等,读者的意见有时完全相反。

虽然金庸先生有过这样的念头,但是一直没做修改,这是金庸先生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

因为在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中,人性不应该是单一的、简单的,而应该是多变的、复杂的。所以才有了韦小宝这个人物,这种人性的多变与复杂,在韦小宝身上最好的体现了出来。

金庸先生从前的小说中,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变化不大,到了韦小宝这里,人性开始善变了起来,这也是与现实相符的,所以金庸先生对于韦小宝的结局一直未作修改。

在面对,读者的意见和对人性的忠诚时,金庸先生最终选择忠诚于人性。


驿城异客忆乡人


还好金庸先生最终没更改结局,不然真的晚节不保了。

《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是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不仅古灵精怪,满肚子坏心思,为了好好活着什么烂招都能想得出来;而且还贪财好色,去搜刮其他人财产的时候都要拿上一大把放到自己口袋,见到女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膝盖,为了讨女人欢心连面子尊严都可以不要。可以说,韦小宝真是个“人精”。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精,做人却有自己的原则。他虽然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坏点子,但是都是用来对付坏人的,对待师父对待兄弟,韦小宝从来没有使用过阴招,也不忍心伤害他们。所以他才会为了谁都不得罪,跑去孤岛上去生活。他虽然爱财,但是从来不拿穷人的钱,经常是劫富济贫,和手下是有福同享。

不知道金庸老先生当初为什么会有更改结局的想法,要把韦小宝众叛亲离,可能是觉得他是小人得志,应该得到惩罚吧。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韦小宝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他活得够真实,他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韦小宝其实并没有错,他只是为了更好地活在这个世上而已。

如果可以选择,估计很多人都会想选择韦小宝这样的人生吧。虽然出生很低微,甚至连自己父亲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因为看透了人情冷暖,懂得讨人欢心,韦小宝可以一路开挂,不仅生活富足,还有夫妻孩子热炕头,生活简直圆满。

这么一个好人物,我想金庸老先生也不会舍得把他逼到绝境的。

关注头条号“娱乐八卦掌柜”,看更多精彩点评!

娱乐八卦掌柜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也是最具颠覆性的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彻底颠覆了此前他亲手构造的庞大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勇于自我否定。《鹿鼎记》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市井之徒最后却成为了朝廷命官,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 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主人公韦小宝的性格与忠厚的郭靖、孤傲的杨过、善良的张无忌、豪气的萧峰、重情义的令狐冲等大侠形象有很大的不同。这种颠覆性的人物形象设计从一开始就给读者全新的感觉。不仅出身卑微,连在对待金钱、美色上表现出的贪婪,对朋友的前后不一、对待下属装腔作势、对待上级溜须拍马等方面,人品近乎于无耻,而且更重要的是手无缚鸡之力,一点功夫都没有。而这样的人最终偏偏富甲一方,抱得美人归。

很多人认为《鹿鼎记》这部作品是金庸媚俗的体现,创作思想浅薄。其实这是没有认真地研究金 庸及《鹿鼎记》,因为这种颠覆恰恰正是金庸在创作思想上的升华,他没有一成不变地延续他的“侠骨柔情”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对现实中一些现象进行批判。

金庸曾经这样形容独孤求败用过的四柄剑:一是弱冠之前使用的凌厉刚猛之剑;二是三十岁前使用的紫薇软剑;三是四十岁前使用的大巧不工的无锋重剑;四是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这不仅说的武功方面的渐进之道,也是任何技术包括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


金庸以前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侠”文化,就像是直接用了武器,或是刚剑,或是软剑,或是重剑,或是草木之剑,但到了《鹿鼎记》却是 达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非武非侠的《鹿鼎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武侠小说,但是谁又能否认其中暗含的武侠之风呢?倪匡曾经这样评价《鹿鼎记》:

“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

文艺创作者都希望能突破自己,金庸在《鹿鼎记》的创作中做到了,将创新上升到颠覆的高度,一切推倒重来,这种对自己的完全否定和颠覆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创作上深厚的功力。《鹿鼎记》是金庸创作上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标志。

《鹿鼎记》的最后结局虽然看似有违现代人的价值观,但是却符合当时人们内心的一些心理需求,草根上位,铲奸除恶,如果改成了让韦小宝众叛亲离,反而会落入俗套,也就达不到颠覆性的艺术效果。


妙摘


顺势而为,符合客观规律。

我们知道,《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我们所熟知的《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写在这部作品之前。

01

一个侠客时代的终结

我们所熟知的金庸笔下的大英雄,有豪气满天的乔帮主,有为国为民的郭大侠,有潇洒不羁的令狐冲,有宅心仁厚的张无忌。可到了《鹿鼎记》里,一切都结束了,侠客仿佛成了一个笑话,被权力,金钱,阴谋随意践踏。取而代之的是权力,金钱,美女,欺诈,谄媚。而韦小宝可以说是集这些特点为一身的一个小人物,但就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被金庸先生写的这么成功。金庸先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武侠世界。

02

阶段不同,思想不同

我们所喜欢的金庸先生塑造的那些经典英雄作品都是在他年轻时候写的,年轻人嘛,都曾经豪情万丈,踌躇满志,希望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世济民。但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只能将情怀寄托于小说之中,以引起更多志同道合人的共鸣。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发生了变化,认识到了世界本来是一个什么样子。现实中韦小宝这样的人才能混的风生水起,一路顺畅。而那些刚正不阿的侠客却无法得到善终。这就是现实。金庸先生只是顺势而为而已。


风清法扬


他曾经是满清朝的叱咤红人,如今洗去铅华终日陪妻教子。金庸对韦小宝这个角色的偏爱是显而易见了,最终也给了他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



关于要修改《鹿鼎记》的结局,并非空穴来风,先生曾经表达过这个意愿,但在先生修订了自己的全部作品数次后,《鹿鼎记》的结局还是最初的皆大欢喜,并未改动。

读者为此经常愤愤不平,一来韦小宝此人是个不学无术、满口谎话的小人,让他最后成功多少令人难以接受;二来,书中多少英雄人物都死于非命,唯独不会武功的韦小宝坐拥七美,逍遥快活,而手持洋枪、匕首,身穿软甲的韦小宝形象多少令人有些联想到其中蕴含着的武林终结的意味,因此更加反感。在大家看来,给韦小宝一个惨淡一点的结局,是能够缓和读者的情绪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令观众满意。



但是试想一下,韦小宝的结局若真的是一片惨淡,那么《鹿鼎记》的意义又何在呢?在这部小说里,先生注入了很强的嘲讽与现实主义观念,韦小宝这个人物在金庸小说的主角中是绝无仅有的,但在现实中这个代表了“国民”品质的人物,未尝不是比比皆是。

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本身,韦小宝有了七位老婆,他就比杨过、郭靖这些大侠更好吗?他的七位老婆又有哪一位比得上小龙女,黄蓉呢?韦小宝这样的人物,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收获平平淡淡的幸福吗?

在叱咤江湖数载、掌握天下风云、位及人臣之后,这样的结局对于韦小宝而言并非功成身退,而是无可奈何。

仔细想想,书中的人物除了功成名就的康熙大帝,又有哪一个不是惨淡收场呢?



给韦小宝这样一个结局,为整部充满戏剧性的小说,留下了一个平淡的结尾,不是更强调了其中的悲剧实质。



所以金庸先生思来想去,只有这个最初的结局是最适合这部小说的,于是只字未改。至于读者对于结局的忧虑,恰恰也不违背先生所追求的结果。


快客骑手


首先我们了解下韦小宝在剧中饰演角色,是正派角色。

《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是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不仅古灵精怪,满肚子坏心思,为了好好活着什么烂招都能想得出来;而且还贪财好色,去搜刮其他人财产的时候都要拿上一大把放到自己口袋,见到女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膝盖,为了讨女人欢心连面子尊严都可以不要。可以说,韦小宝真是个“人精”。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精,做人却有自己的原则。他虽然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坏点子,但是都是用来对付坏人的,对待师父对待兄弟,韦小宝从来没有使用过阴招,也不忍心伤害他们。所以他才会为了谁都不得罪,跑去孤岛上去生活。他虽然爱财,但是从来不拿穷人的钱,经常是劫富济贫,和手下是有福同享。

不知道金庸老先生当初为什么会有更改结局的想法,要把韦小宝众叛亲离,可能是觉得他是小人得志,应该得到惩罚吧。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韦小宝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他活得够真实,他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韦小宝其实并没有错,他只是为了更好地活在这个世上而已。

如果可以选择,估计很多人都会想选择韦小宝这样的人生吧。虽然出生很低微,甚至连自己父亲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因为看透了人情冷暖,懂得讨人欢心,韦小宝可以一路开挂,不仅生活富足,还有夫妻孩子热炕头,生活简直圆满。

这么一个好人物,我想金庸老先生也不会舍得把他逼到绝境的。





撩影奇谭


其他作品是武侠,但《鹿鼎记》是在写现实。

现实没有仗义执言的侠客,也缺少心怀天下的文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才是现实的本相。

陈近南,大英雄,武功谋略,皆是世间一流,但在书里却是怎么死的,还有人记得吗?金庸老爷子都没怎么花笔墨,为什么?因为他现在也对这种单纯的侠义精神产生了怀疑.

现实是灰色的

韦小宝好吃懒做,他可以靠拍马屁上位,而忠肝义胆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历练,也见不了康熙一面。但是韦小宝做成了实事,他杀鳌拜,帮助平定吴三桂,但那些常规意义上的大侠呢,他们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靠着浑水摸鱼爬上高位的韦小宝也并非一无是处,大侠也并非就能救人水火。

以前写武侠,现在写现实。现实就是,不学无术但投机取巧有时候就是比勤勤恳恳来的顺利,现实是一道精致的灰,贪财好色的韦小宝之类的人,不少得以善终甚至还活的很长寿!

这是我们需要认清的现实,存在即合理!


卢老皇


//本文阅读大概所需要4分钟,感谢阅读!


伟大的金庸老先生

金庸老先生一代武侠小说大师,创造了很多经典作品,也被拍成影视作品,闻名的有《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鹿鼎记》等。影响力是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也是金庸老先生所创的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鹿鼎记》是金庸老先生其中的小说笔下的同名小说改篇的一部电影!该剧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的故事。

大家所知道韦小宝的最后结局是以喜为终局,灭了反派,帮助皇上,还同时娶到了七位美若天仙的妻子。


在那个时代,一妻多妾,妾成群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韦小宝也是有这样的魅力可以让她们喜欢他,韦小宝这个人他的鬼点子是非常的多的,如果放在现代绝对是个撩妹大师,可以捕获众多美女的芳心。

韦小宝曾是一名底层的少年,后来一步步的高升,他这个角色饰演了多派的角色,一是皇上身边大红人,是从太监变成了大红人;二是天地会的总舵主的继承人,他的权力也是十分强大。


改了结局后果不符

如果金庸老先生改了结局让韦小宝众叛亲离,感觉对于韦小宝这个角色有点脱离。原本韦小宝就是一个好的人,他心中有老百性,有众民,他的心是善良的,心怀天下。虽然他有点贪钱,不过他只是贪那么贪官的钱,没有压榨老百性,有点喜欢天地酒色。

如果让韦小宝众叛亲离,让原著部分需要改动太大,不足以费这个劲。如果让一个善良的人众叛亲离更加是偏离了当下的常理,还没有改动的结局更加完美。

一人博得美人归,一生完美无缺,死而无撼。韦小宝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赢家,钱财美色都有。出自金庸老先生笔下,果然不同凡响。金庸老先生他的构思很独特,对于人物这点的描述很敬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