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1978年,就建成的白山大橋位於白石天河下游段,白山鎮下街頭。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主橋長350米,直通同大圩,岔橋長約50米連通石大圩。主岔橋橋面寬均為7米,岔橋人行道略窄於主橋人行道,相差還不到一尺。


白石天河,小南河把當時的白山區天然地劃分同大圩,石大圩,和南邊的丘陵區。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交通往來帶來極大不便。 長期以來,無論是圩區還是丘陵區都期盼修建大橋。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早在1942年,國民黨第八挺進大隊以建白山大橋為名,徵集建款7000餘銀元(當時可購大米20萬斤)由於戰事,結果錢白出,建橋成為泡影。


到了1976年,政府以國家補助,群眾獻工的方式建橋。


同年12月初,趁冬季河道枯水,在大河嘴蘆葦灘破土動工。那時沒有大型施工機械,實行人海戰術,舉全區之力。輪流上工,工地上是萬人上陣,水上是百舸爭流。


這一年剛從學校初中畢業,來工地幹活每天也能掙個8分工。


我們石大圩是負責主橋墩的清基任務,基坑口約有一個籃球場那樣大。一層一層地向下挖去。放坡減坡,留下一道道踏步通向坑底。工地休息時,在議論大橋的輪廓有多長多寬,還有岔橋在什麼位置。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說這設計大橋的工程師,簽了生死狀。保證大橋的使用壽命為一百年,在一百年內大橋有問題工程師就要被逮捕。一百年時間,大橋工程師都不在人世了,去找閻王老鬼。“要是我去設計,我都敢籤二百年”。社員們相互之間開玩笑,你一言我一語。


“大橋一通,這兩條渡船就不要再訕精了”,剛好見兩條渡船從岸邊劃到河心交匯處。一位社員憤憤不平的說到。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是的,小南河支流在大河嘴處納入百石天河,一時間河水相連,水面泱泱寬廣無比。兩大圩口有到白山鎮辦事上街購買生活日用品的人需坐渡船到街上去,費時不少。特別是年節時分已經是滿船滿船的人,船幫離水只有兩三寸高,還有人向船頭拼命擠去。手拿竹篙的撐船人大聲叫喊到:站在船頭的人不要晃,不要晃。那邊站在小河坎底的人見船已划動急忙招手“我要過大河,帶下我”。“上班船都沒搭上”急躁地直跺腳。


這大河嘴,早上兩條渡船來回擺渡都忙不過來。


清楚記得十二月底的幾天,天氣陰沉,西北風一個勁兒的嚎,刮的遍地灰塵樹枝都嗚嗚地響,刮在臉上感覺風都多厚。在元月一號,天空飄起幹雪,裹著鵝毛般的雪花在空中亂舞,飄落在人們的臉上衣服上頭髮裡,連眼睛都難以睜開。挑著輕擔子的人縮著個頭,躬著腰,張望著是不是能收工。


在那戰天鬥地的歲月,真的沒有一位社員離開工地。雪越飄越緊,直到地面上存了一層淺淺的積雪,路開始溼滑了,大喇叭終於傳來了收工的消息。三個大基坑的社員興奮地打著歪歪,一鬨而散奔回家去。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清基接近尾聲,傳來了挖到“山谷”的消息,關鍵時工期緊,基坑自上而下拉了照明電線,安上300瓦的燈泡夜裡加班。到天亮交班時,又傳來了基坑塌方的消息,一夜又白乾了……


經過近二十多個月的施工,在七八年十月底通車,連通兩河三地,交付使用。


直到後來,騎上自行車或花個一塊兩塊錢坐個三輪車,走在大橋上,分分鐘就過了“天河”。


整個建橋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安全死傷事故。這是相當完美和順利的。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憑欄遠眺,巢湖姥山島隱約可見。近處河水寬廣,蘆葦遍地,水圩相連,稻葉鮮翠。額前山體雄健滿目蔥蘢。兩岸鱗次櫛比的房屋炊煙裊裊,不愧物華天寶魚米之鄉。


白山大橋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快捷,隨著往來車流的增加,大橋本身也是不堪重負。橋面破損,水泥脫落,透過橋面上碗口大的窪洞,能看見橋底下的河水,好在政府及時封橋維修,在大橋的兩端,各砌上了三個品字形的限寬墩。看看限寬墩表面刮蹭的痕跡,想打此處過,那也是考驗你技術的時候到了。


私家車的日益普及,白山大橋就成了“堵”橋,京浙蘇粵等外省車牌隨處可見,堵點就在白山大橋上。私家車主打開車載音響,偶爾還和步行的人招呼寒暄忘了前進,彷彿堵車和他沒了關係。


小記合肥市廬江縣白山大橋


現在白山大橋上游八百米處,一座跨白石天河小南河的新橋已經動工,就要橫空出世了。這將是白石天河上面的第六座大橋了——危橋堵橋都將不存在了。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