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文·段宏刚

张爱玲(1920年——1995年)虽然算不上民国时期开宗立派的文学大师,但完全算得上是20世纪最成功的作家之一。

她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原因的加持。

一是在文学创作上,她非常高产,无论个人命运和生活处境如何变化,对文学的虔诚之心她从没有改变过,一直笔耕不断,能持续地拿出新作,维护自己在文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张爱玲从12岁开始写小说,从19岁开始发表作品,正式踏入文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里,她总共创作出《霸王别姬》、《沉香屑》、《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郁金香》、《半生缘》、《色戒》等40部中长篇小说,以及许多散文、剧本和文艺评论,还翻译过一些西方名著。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张爱玲

由于成名很早,再加上长期活跃在文坛,因此,她收拢了不同行业的读者,几乎每一部新作都能给文坛带来惊喜,是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女性“当红作家”。每当她有新作诞生,会被各大报刊争抢着发表,她的名字和作品是给报刊圈拢读者的最好武器。

民国时期,工薪阶层下班后,捧着报纸阅读张爱玲的文章,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少有作家能享受到如张爱玲一样,依靠文学给自己带来的高光。

二是张爱玲比较长寿,一生活了75岁,是“民国四大才女”里边自然终老的一个,比起民国时期不到40岁的平均寿命,张爱玲算得上是老寿星了。

因为长寿,她赶上了改革开放之后,影视业蓬勃发展的好时代,她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收视率奇高,深受观众喜爱,进一步推动了她的成功。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张爱玲与李香兰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1883年——1943年)、石评梅(1902年——1928年)、萧红(1911年——1942年)、张爱玲里边,石评梅和萧红属于红颜薄命的类型,30岁左右就香消玉殒,吕碧城虽然活到花甲之年,但由于个性极强,拥有女汉子的气质,导致一生命运多舛,生活漂泊不定。

张爱玲完全跟她们不同,她是根正苗红的大家闺秀,出生在大上海一个名门望族。她的爷爷是以刚正不阿著称的晚清名臣张佩纶(1848年——1903年),外曾祖父则是晚清大名鼎鼎的李鸿章(1823年——1901年)。她的父亲张志沂和母亲黄素琼都是民国时期第一批留学欧美的新式文化人,张爱玲的出生背景,注定她自小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再加上她后天非常努力,稿费和版税不断从四面八方飞进她的口袋,她的一生总体上过得相当滋润。

中年以前的张爱玲,非常擅长打扮,一直引领着时装界的潮流,她的曝光率不亚于当时任何一个明星,是名副其实的时尚美女和气质美女。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张爱玲作品集》

从童年,青少年,中老年,张爱玲从来不是缺钱的主儿。

相对来说,张爱玲的晚年生活显得有些凄凉。确切地说,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于1967年因病去世后,打破了她的生活秩序,也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

1955年秋季,张爱玲漂洋过海,开始旅居美国,来年遇到才华横溢、个性洒脱的美国剧作家赖雅,两人几乎是一见钟情,相识半年后选择结婚。那一年,张爱玲36岁,赖雅65岁。

结婚后,赖雅的身体每况愈下,张爱玲既做妻子又当保姆。为了给赖雅治病,她不断拿出多年的积蓄,随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两人的积蓄越来越少,生活质量大不如以前。

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两人的情感,反而在同甘共苦中,加深了两人的信任,在精神上对对方完全产生了依赖,以至于赖雅常常开玩笑说:他们是彼此的“锚”。起航时一起起航,停泊时一起停泊,抛锚时一起抛瞄。两人的生命早已连接在一起。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张爱玲与赖雅

两人相敬如宾,一起生活了11年后,在1967年4月,赖雅还是没能逃脱死神的威胁,留下张爱玲,独自一个人走了。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的精神支柱被突然推倒,深受打击,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沉沦几年后,为了避免睹物伤情,她索性离开他们一起生活了11年的地方,搬家到加州的洛杉矶,并且,主动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极简主义生活”,提倡简约的生活态度,对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要求从简处理。

具体表现在,居住环境要求简洁,物质生活追求单一化,倡导简单社交,跟人说话时以短语应答,甚至不搭话,对待自己的事业要一丝不苟。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半隐居的、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是张爱玲在晚年主动选择的生活态度。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张爱玲

实际上,她很早就对这种生活充满了期待。19岁时,她在处女作《天才梦》里写道:在没有和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喜悦。

享受生命的孤独,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她在晚年,只不过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对晚年的张爱玲来说,“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人生的浮华,她早早就享受过了,人生的寂寞,她还没有洞悟,已经人到晚年,再不去洞悟还待何时?所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她向着寂寞的人生前进了,选择离群索居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跟赖雅相处的11年间,张爱玲的开支虽然很大,但并不至于让她穷困潦倒。

从1965年开始,张爱玲的作品就由皇冠独家出版,每年能拿到1万多美元的版税,收入一直很稳定,生活水平在当时已经步入中产阶级,从没有为柴米油盐发愁过。

种种迹象表明,晚年的张爱玲跟穷困潦倒不沾边。

张爱玲把稿费和版税拿到手软,为何晚年看起来穷困潦倒?

张爱玲

1995年9月初,房东有一个星期没有看到张爱玲,打开公寓房门后才发现,张爱玲已经很平静地躺在床上长眠了,终年75岁。

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和当地警察是这样描述当时情景的:

她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张爱玲晚年的生活极其简朴,居室非常简陋,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当。

因此,人们会人云亦云,张爱玲晚年生活很凄惨。实际上这只是假象,张爱玲除过给世人留下“极简主义生活”风格的真相之外,还留下了一笔30万美元的遗产,这些钱在上世纪9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也是对她晚年生活穷困潦倒的有力反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