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動?

啊小賤啊


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動是靜修養性悟道之人。他在靜修悟道中達到境界,心明見性,如如不動。

因為他在漫長的歲月裡如身入佛門,苦修其心,養性悟道,超脫榮辱,淡薄名利,看破誘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儘管歲月循環,心境超越,持守明道之心,放下煩擾,洞察世事,謝絕繁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萬物境界在心中仍然做到如如不動。





康龍奪冠範慶明


“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月半二


只有達到‘’空‘’的境界,即‘’色‘’便是‘’空‘’,方能座如鍾,安靜不為所動。


雨落起漣漪


不忘自己的初心和本心當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切境界中,做到不動聲色保持自我,那可不是一般人的修為了。

覺得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如如不動

第1點:“就是實現感很強的人,他的現實感立足於美好和和追逐傳統文化永恆的美,”

第2點:“不被這個世界充滿誘惑所迷惑,它們有內心的真性情,有自己的主見,不為世人所說而動搖,”

第3點:“他非常懂得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他不需要施捨別人對自己的一切,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創新去爭取去奮鬥,”

第4點:“他大有我,懂得取捨,只是去做善良的事情,於有緣的人去接善緣,遠離一切犯罪和醜惡的事情。





陪兒子成長的日子


你所說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動,能做到的。真的稱得上是大智慧者。這是修行成功的佛與阿羅漢們的心。就是面對一切世間的境緣。心裡不產生執著。我們凡人要想做到如如不動,就應當看破放下。看破就是看透。看破了自然就放下。遇事不執著。簡單的說,快樂時別太得意忘形。他不是永久的。如果心中有準備,就不會太失望。不會起煩惱。一切都很快會過去。


迷鳥歸林郝哥遊記


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其影。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人揍你一把掌,他的把掌也庝。有人往你臉上吐口水損失的是吐口水的人得到的是被人吐口水的人。都不要去在意。去做自己的事就行了。通過行為去實現自己心中理想的目標。佛家稱目標為彼岸。


行者36322


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動,首先要兼卑自己。

我們湧現出的一切心浮氣躁,如情緒化引發的各種衝動,皆是我們自己的無知和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敗壞性情引起的,所以首先要兼卑自己。

兼卑自己,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自己的軟弱無能,才可能產生正常的理智。

其次,尊重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意志和行為,真正做到對生命有敬畏。這時,你會發現,自己少了好多負擔。

所謂的愛情和親情,也循在這個價值觀裡,相溶的人已然顯明。是愛人的必恩愛有加;是親情的必更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其餘逆向的人真的就不重要了,因為我們的生命裡沒必要承受不相關人的煩惱。

在這個基礎上,基本上處在一切境界中就能做到如如不動了。



美地陽光全地


貌似“如如不動”,那是相對於動盪不已的兩元存在,來說的。

“涅槃動”,是兩元者無法覺受的。

實相動,涅槃動,即是兩元者認為的“如如不動”,其實是沒有任何障礙的如意動。

所以叫“如如”不動,而非“不動”。

“如如”,即如本來面目,實相覺知遍一切處,如意到達之意。

如如不動:本我超越時空之便捷如不動一般。


彩虹生命覺醒


如如不動就是如如不動。什麼都不作是如如不動,做什麼都是做如如不動是如如不動。





蒼海一釣


如如不動是聖人境界,無修無證的普通人就不要奢望了。《莊子•應帝王》中“聖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不傷”,即是“如如不動”。佛教《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是如如不動。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需要明白心性之本體,否則就是在識心造作中,是不可能達如如不動之境界的。用王陽明心學的說法是“需養得此心不動”,也就是說要在明悟心性後長期修養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