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詩歌推薦:《依傍十架》

依傍十架

I AM COMING TO THE CROSS

《讚美詩歌(新編)》第281首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是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是上帝的大能。——林前1:18


詩歌推薦:《依傍十架》


《依傍十架》是一首有名的救恩呼召聖詩,是威廉·麥克唐納(William McDonald ,1820-1901)於1870年任布魯克林城美以美會牧師時寫成的。他從實際的牧養工作中,感到有必要寫一首詩,幫助來到聖臺前追求清心的人。它以簡潔的詞句,柔和的呼聲和感人的經歷,號召所有來到主十字架的人,要認識自己的“貧困、軟弱、盲目”而祈求主耶穌完全的救恩;要求信徒將自己與主同釘十字架,奉獻身心靈魂永歸於主。正因為麥克唐納如此深刻了解信徒的靈性光景,所以在幾分鐘內就將詩寫好。

自1870年這首詩流傳於教會後,曾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上許多教會常常唱頌的一首詩。麥克唐納除擔任牧師職位外,還主編《基督徒見證》刊物。晚年時感到美以美會不能滿足他的靈性需要,乃組織一部分信徒,成立了通聖會(通聖會:19世紀中葉,由美國衛理宗教會分出來的一個新教會,著重基督徒生活的完美、聖潔。它的特點是講屬靈而不跳靈舞,重聖潔而不尚狂熱的靈恩。1860年成立美國全國性的組織,稱通聖會。解放前在山東省聊城地區有他們的傳教活動。以後由該派分出著重跳靈舞和說方言的五旬節教派或靈恩派),要求遵守聖經有關聖潔的要求和更加嚴謹地按照衛斯理的規條以追求聖潔的生活——

願向主奉獻一切,我所有時間財物;

獻我身獻我靈魂,永完全永歸於主。

在《讚美詩·選編》中,將該詩列為“預苦期”參考用詩。預苦期又名“大齋期”,英文稱為Lent(意為春天),從聖灰星期三開始,到受難周前一日(棕枝主日)結束。因整個齋期需守40天的齋戒,故又名四旬期。

預苦期為歷世歷代教會所遵守的齋期。今天在中國教會多數教會已經不守此節,很多信徒對該節期可能也一無所知。但預苦期對於今天願意在信仰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喜樂與安慰,願與主親近,在侍奉中得力的基督徒而言,預苦期是靈脩的節期,以便準備迎接主復活的喜樂,這段時間非常重要而又深刻的意義。不然,復活節也不過是一個慶祝而已。

總而言之,預苦期是信徒靈脩的一個歷程,是進行靈性操練的一個好時機,是基督徒敬虔生活的方式之一。通過這段時間的靈脩和操練,信徒可以學習謙卑順服,並仰望、等候、盼望主耶穌基督復活的喜樂和轉化的能力。

關於“預苦期”,可參閱第119首《主在曠野》;第120首《四十晝夜》;第121首《與主同死同活》;第122首《求主俯首鑑察》;第216首《許願歌》;第365首《求神鑑察我》;391首《依傍十架》;第474首《求主帶領》等。

這首詩所用的曲調是美國業餘聖詩作曲家威廉·費希爾(William G.Fischer,1835-1912)所譜,曲名《信賴(TRUSTING)》。費希爾從青年時代起就對音樂感興趣,曾在美國費城說德語的一座教堂裡學唱詩;一度從事裝訂圖書工作,並繼續在夜校學音樂。他鋼琴彈的很好,也指揮合唱團,並任鋼琴商店的推銷員。許多教堂請他教唱詩和指揮唱詩班。他一生譜寫了約200首福音聖詩曲調,《讚美詩·選編》裡的第252、405、413等三首曲調,都是他的不朽之作 ,流行甚廣。

這首詩歌由痛悔到向神立願,呼求主的拯救,歌詞的每一句都是那麼懇切。音樂上,主、副歌曲調與和聲前後一致,如此在唱副歌時會使人更容易投入到歌詞內容中。全曲速度可稍慢些,引人安靜、思想、認罪、禱告。

譯文選自多種詩本。

內容來自 福音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