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诗歌推荐:《依傍十架》

依傍十架

I AM COMING TO THE CROSS

《赞美诗歌(新编)》第281首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是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是上帝的大能。——林前1:18


诗歌推荐:《依傍十架》


《依傍十架》是一首有名的救恩呼召圣诗,是威廉·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ald ,1820-1901)于1870年任布鲁克林城美以美会牧师时写成的。他从实际的牧养工作中,感到有必要写一首诗,帮助来到圣台前追求清心的人。它以简洁的词句,柔和的呼声和感人的经历,号召所有来到主十字架的人,要认识自己的“贫困、软弱、盲目”而祈求主耶稣完全的救恩;要求信徒将自己与主同钉十字架,奉献身心灵魂永归于主。正因为麦克唐纳如此深刻了解信徒的灵性光景,所以在几分钟内就将诗写好。

自1870年这首诗流传于教会后,曾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上许多教会常常唱颂的一首诗。麦克唐纳除担任牧师职位外,还主编《基督徒见证》刊物。晚年时感到美以美会不能满足他的灵性需要,乃组织一部分信徒,成立了通圣会(通圣会:19世纪中叶,由美国卫理宗教会分出来的一个新教会,着重基督徒生活的完美、圣洁。它的特点是讲属灵而不跳灵舞,重圣洁而不尚狂热的灵恩。1860年成立美国全国性的组织,称通圣会。解放前在山东省聊城地区有他们的传教活动。以后由该派分出着重跳灵舞和说方言的五旬节教派或灵恩派),要求遵守圣经有关圣洁的要求和更加严谨地按照卫斯理的规条以追求圣洁的生活——

愿向主奉献一切,我所有时间财物;

献我身献我灵魂,永完全永归于主。

在《赞美诗·选编》中,将该诗列为“预苦期”参考用诗。预苦期又名“大斋期”,英文称为Lent(意为春天),从圣灰星期三开始,到受难周前一日(棕枝主日)结束。因整个斋期需守40天的斋戒,故又名四旬期。

预苦期为历世历代教会所遵守的斋期。今天在中国教会多数教会已经不守此节,很多信徒对该节期可能也一无所知。但预苦期对于今天愿意在信仰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喜乐与安慰,愿与主亲近,在侍奉中得力的基督徒而言,预苦期是灵修的节期,以便准备迎接主复活的喜乐,这段时间非常重要而又深刻的意义。不然,复活节也不过是一个庆祝而已。

总而言之,预苦期是信徒灵修的一个历程,是进行灵性操练的一个好时机,是基督徒敬虔生活的方式之一。通过这段时间的灵修和操练,信徒可以学习谦卑顺服,并仰望、等候、盼望主耶稣基督复活的喜乐和转化的能力。

关于“预苦期”,可参阅第119首《主在旷野》;第120首《四十昼夜》;第121首《与主同死同活》;第122首《求主俯首鉴察》;第216首《许愿歌》;第365首《求神鉴察我》;391首《依傍十架》;第474首《求主带领》等。

这首诗所用的曲调是美国业余圣诗作曲家威廉·费希尔(William G.Fischer,1835-1912)所谱,曲名《信赖(TRUSTING)》。费希尔从青年时代起就对音乐感兴趣,曾在美国费城说德语的一座教堂里学唱诗;一度从事装订图书工作,并继续在夜校学音乐。他钢琴弹的很好,也指挥合唱团,并任钢琴商店的推销员。许多教堂请他教唱诗和指挥唱诗班。他一生谱写了约200首福音圣诗曲调,《赞美诗·选编》里的第252、405、413等三首曲调,都是他的不朽之作 ,流行甚广。

这首诗歌由痛悔到向神立愿,呼求主的拯救,歌词的每一句都是那么恳切。音乐上,主、副歌曲调与和声前后一致,如此在唱副歌时会使人更容易投入到歌词内容中。全曲速度可稍慢些,引人安静、思想、认罪、祷告。

译文选自多种诗本。

内容来自 福音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